噬菌体抗体库技术(1)
- 格式:pdf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4
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流程一、获取抗体基因来源。
这可是构建噬菌体抗体库的第一步呢。
咱得先找到抗体基因从哪儿来呀。
一般来说呢,可以从免疫后的动物或者人的淋巴细胞里获取。
比如说,给小老鼠打了某种抗原,然后过一段时间,从小老鼠的脾脏或者淋巴结里把淋巴细胞分离出来。
这就像是去寻宝,淋巴细胞里就藏着咱们要的抗体基因这个大宝贝呢。
二、提取mRNA。
有了淋巴细胞,下面就得把里面的mRNA弄出来啦。
这个mRNA可重要了,它就像是抗体基因的信使。
我们要用特殊的方法,就像用一把很精细的小镊子,把mRNA从淋巴细胞这个大集体里挑出来。
这个过程可得小心点儿,就像呵护小幼苗一样,因为mRNA很容易被破坏掉呢。
三、反转录合成cDNA。
把mRNA弄出来之后呀,就得把它变成cDNA啦。
这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法,mRNA 的信息通过反转录酶这个魔法棒,变成了cDNA。
这个cDNA就相当于抗体基因的另一种形式,但是它更稳定,方便我们后面的操作。
四、扩增抗体基因片段。
有了cDNA,还得把抗体基因片段扩增出来。
这就好比是把一个小种子变成一大片花海的过程。
我们可以用PCR技术来做这件事。
这个技术就像一个超级复印机,能把我们想要的抗体基因片段复制好多好多份,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材料来构建抗体库啦。
五、构建重组载体。
接下来呢,要把扩增好的抗体基因片段放到一个载体上。
这个载体就像是一辆小卡车,把抗体基因片段运到噬菌体这个大工厂里。
我们要把载体和抗体基因片段连接起来,这个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得小心翼翼地让它们完美结合。
六、将重组载体导入噬菌体。
把重组载体构建好之后,就该把它送到噬菌体里去啦。
这就像把货物装上卡车,然后让卡车开到目的地一样。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让噬菌体接受这个带着抗体基因片段的重组载体,这样噬菌体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抗体生产车间啦。
七、筛选阳性噬菌体。
最后一步也很关键哦。
在众多的噬菌体里,我们要把那些成功表达了我们想要的抗体的噬菌体找出来,这些就是阳性噬菌体啦。
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和筛选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王志文【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40)001【总页数】3页(P131-133)【关键词】噬菌体;噬菌体抗体库;小分子抗体;免疫抗体库;综述【作者】王志文【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中心,安徽蚌埠233030;蚌埠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安徽蚌埠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9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由噬菌体展示技术发展而来的一项新型抗体制备技术。
通过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将抗体分子Fab段基因或Fv基因通过与噬菌体外壳蛋白Ⅲ或蛋白Ⅷ基因连接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在噬菌体表面,从而形成噬菌体抗体。
继1988年Parmley等[1]首次阐明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以来,抗体分子是噬菌体表面表达的第一个具有天然蛋白质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Hoogenboom等[2]将轻链基因插入噬菌体载体的左臂,重链基因插入噬菌体载体的右臂,连接后包装成噬菌体,建立了第一个噬菌体抗体文库。
随着噬菌体载体系统的改进,噬菌体抗体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抗体库的多样性,在CDR区随机引入核苷酸序列而构成人工合成噬菌体抗体库;在已获得的阳性克隆的基础上,在特异性抗体基因CDR区进行基因突变筛选[3],以获得高亲和力的特异性抗体。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问世和噬菌体抗体表达筛选系统的逐渐完善,使人们可以完全跨越抗原免疫而直接获得丰富多样的特异性抗体。
本文就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和筛选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噬菌体属DNA单链病毒,长约7 000 bp。
噬菌体在细菌内滚环复制,被噬菌体感染的细菌不会裂解,但生长速度减慢,同时分泌出大量成熟的噬菌体颗粒。
噬菌体基因组共编码11种蛋白,噬菌体展示技术通常选择在信号序列和p蛋白第一结构域之间插入外源蛋白编码序列,经过噬菌体的包装加工,外源蛋白即可表达在病毒颗粒的表面[4]。
Ward等[5]采用PCR技术从溶菌酶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DNA中扩增出VH基因,测序证实了其多样性,并随后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该VH片段。
比较三代抗体在制备和应用方面的优缺点摘要:抗体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相应产生了三代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
多克隆抗体技术即免疫血清制备技术较简便,但免疫血清特异性较低。
自从第一个单克隆抗体产生以来,单抗已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治上。
为了克服传统的鼠源性单抗存在的弊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包括对鼠源性单抗的改造、人源性单抗的研制及对抗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改造,尤其是以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为代表的人源性单抗制备技术的研制最为瞩目。
本文就三代抗体在制备及应用方面的优缺点作了简单的比较。
关键词: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抗体(antibody)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1890年Emil A. V. Behring等发现白喉抗毒素,并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第一代抗体——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继而产生。
第二代抗体于1975年,Köhler和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出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Moclonal antibody, McAb),单克隆抗体是均质的异源抗体。
20世纪80年代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研制抗体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并对抗体基因进行改造和重组等,而制备出的抗体为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GEAb),即第三代抗体。
[1]一、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1、免疫血清的制备(1)抗原的制备制备多克隆抗体对抗原纯度要求十分严格。
抗原越纯,获得抗体的特异性越高,要求至少达到电泳纯或色谱纯。
(2)佐剂(Adjuvant)的应用对可溶性抗原而言,为了增强其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的类型、节约抗原等目的,常采用加佐剂的方法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原理,这可真的超级神奇呀!
你想想看,抗体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小战士,专门去对抗那些坏家伙。
那噬菌体呢,就像是一个个小车子。
而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呢,就像是给这些小车子都配上了厉害的武器!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抗体基因放到噬菌体里面,这就像是给小车子装上了不同功能的工具。
然后呢,让这些带着抗体基因的噬菌体们去到处闯荡!哇塞,这不就像一场盛大的冒险嘛!
当它们遇到目标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啦!好比有个坏细菌出现,那些有对应抗体基因的噬菌体就立刻冲上去,“嘿,你别跑!我来对付你啦!”这多酷啊!
再想想,如果我们能随心所欲地制造出各种我们想要的抗体,那能解决多少难题呀!像那些很难对付的疾病,说不定就能被这些特别的抗体给攻克掉呢!“这难道不让人兴奋吗?”
而且哦,这个技术还能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就像我们给小车子不断升级装备一样。
科学家们可以根据需要,去调整和创造出更厉害的抗体。
“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在努力探索,不断尝试。
研究者们就像一群智慧的探险家,在这个神奇的抗体世界里努力前行。
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只为了能让这个技术更加完美。
我觉得呀,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原理真的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会为我们打开解决许多难题的大门!让我们一起期待它能带来更多的惊喜吧!。
一、名词解释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创新生物技术生产的治疗药物。
透析培养:透析培养是对微生物培养用透析膜包裹,并使外部有新鲜培养液流动着的一种培养方法。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固定化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水溶性的酶使之变成不溶于水或固定于固相载体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
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生物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和原生物制药。
血液成分制品:系指单用物理方法自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组织工程: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在正确认识哺乳动物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和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功能和形态生物替代物的学科。
抗体酶: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是利用生物学和化学的成果在分子水平上交叉渗透研究的产物;其本质上是免疫球蛋白,只是在其易变区被赋予了酶的属性,因此抗体酶又称为催化抗体。
二、选择题1. 世界上采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第一个传染性疫苗是( A )A 乙肝疫苗B 霍乱疫苗C 甲肝疫苗D 艾滋病疫苗2. 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与抗体性状鉴定的主要方法是( A )A 染色体分析 B凝胶电泳 C 免疫荧光技术 D 层析3.下列不属于影响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是:( D )A 外源基因的拷贝数B 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C 表达产物的稳定性D 宿主细胞的容量4. cDNA法获得目的基因的优点是( B )A 成功率高B 不含内含子C 操作简便D 表达产物可以分泌5. 菌体生长所需能量( A )菌体有氧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时,菌体往往会产生代谢副产物乙酸。
免疫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制备抗血清首次与二次之间免疫接种的间隔时间通常为A、10-20dB、5-10dC、15-30dD、40-50dE、3-5d正确答案:A2、用于包被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载体膜质控条(线)的物质是A、人白蛋白B、胶体金颗粒C、待测抗原标准品D、胶体金标记抗体E、抗免疫金抗体正确答案:E3、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利用λ噬菌体载体表达A、FcB、FabC、胸腺嘧啶核苷D、CD分子E、V-D-J正确答案:B4、免疫印迹法常用于A、补体测定B、甲胎蛋白的测定C、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测定D、抗HIV的确认试验E、细胞因子的测定正确答案:D5、下列细胞因子的英文缩写错误的是A、白细胞介素-ILB、肿瘤坏死因子-TNFC、干扰素-MCFD、集落刺激因子-CSFE、红细胞生成素-EPO正确答案:C6、下列成分有可能与大分子抗原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反应的是A、Fc段B、Fab段C、F(ab’)2段D、IgG的L链E、IgG的H链正确答案:C7、下列哪种免疫球蛋白在特应性过敏症患者血清中浓度可升高A、IgGB、IgMC、IgDD、IgAE、IgE正确答案:E8、补体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A、溶解细胞作用B、过敏毒素作用C、中和毒素作用D、趋化作用E、调理作用正确答案:C9、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A、CD4T细胞/巨噬细胞B、抗ABO血型抗体或HLA-Ⅰ类分子抗体C、NK细胞D、抑制细胞的活化E、对HLA抗原的耐受正确答案:A10、玻片法做ABO血型鉴定,属于A、直接凝集反应B、协同凝集反应C、间接血凝反应D、间接凝集抑制反应E、Coombs试验正确答案:A11、1分子亲和素可结合几分子生物素A、2分子B、1分子C、8分子D、3分子E、4分子正确答案:E12、能特异性刺激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生长的是A、EPOB、G-CSFC、M-CSFD、GM-CSFE、TPO正确答案:B13、在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中,如果质控结果出现失控信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增加质控规则,提高误差检出B、发出患者结果,不寻找原因C、增加质控的个数,提高误差检出D、寻找失控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纠正,然后重新测定,再决定是否发出报告E、先发出患者结果,然后寻找原因正确答案:D1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是A、HBVB、HCVC、HIVD、HPVE、HSV正确答案:C15、初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具有哪种特点A、抗体维持时间较长B、IgG与IgM几乎同时产生C、为低亲和性抗体D、抗体含量较高E、以IgG为主正确答案:A16、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介导细胞主要是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郎罕细胞E、TH1细胞正确答案:B17、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体时,固相载体包被物是A、未标记的已知抗原B、未标记的已知抗体C、未标记的抗抗体D、酶标记的抗原E、酶标记的抗体正确答案:A18、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液中常检出的类风湿因子是A、同IgG轻链发生反应的IgMB、同IgG重链发生反应的IgMC、同细菌抗原发生反应的IgED、同胶原蛋白发生反应的IgE、同DNA发生反应的IgG正确答案:B19、不属于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的是A、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B、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D、促进或抑制其他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的表达E、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正确答案:E20、检测抗血细胞抗体主要用于检测超敏反应的类型是A、Ⅱ型B、Ⅳ型C、Ⅴ型D、Ⅰ型E、Ⅲ型正确答案:A21、关于抗核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抗核抗体有器官特异性B、抗核抗体有种属特异性C、是以自身抗原作为靶抗原的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D、抗核抗体泛指各种核成分的抗体E、抗核抗体只能与人的细胞核起反应正确答案:D22、人T细胞可根据下列哪个特征区别于B细胞及其它细胞A、形态B、Fc受体的存在C、胞浆颗粒的是否存在D、CD2E、Ig表面标志正确答案:D23、完全抗原的特征是A、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B、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C、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D、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E、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正确答案:E24、直接法荧光抗体技术检查抗原是将荧光素标记在A、特异性抗体B、抗补体抗体C、抗原D、抗人IgGE、补体正确答案:A25、下列免疫学测定方法中敏感性最高的是A、沉淀反应B、凝集反应C、ELISAD、放射免疫测定E、补体结合试验正确答案:D26、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IL-5B、IL-1C、IL-4D、IL-10E、IL-2正确答案:B27、Percoll分离液的主要成分是A、聚蔗糖B、聚乙二醇C、聚乙烯吡咯烷酮D、经聚乙烯吡咯烷酮处理的硅胶颗粒E、泛影葡胺正确答案:D2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粘附分子的功能A、参与体液免疫应答B、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参与细胞的生长与分化D、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E、参与细胞的伸展与移动正确答案:A29、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A、可减弱毒素的毒性B、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C、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D、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E、可增强毒素的毒性正确答案:A30、CD4的功能是A、诱导B细胞参与免疫应答B、起正调节作用C、是HIVgp120受体D、抑制T细胞活化E、构成BCR-IgαIgβ复合体正确答案:C31、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最常用的载体为A、硝酸纤维素膜B、华特曼滤纸C、分子筛D、醋酸纤维膜E、聚丙烯酰胺正确答案:A32、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A、抗原抗体结合是不可逆的B、抗原抗体结合后仍可与其他抗原结合C、解离后抗体不能再与抗原结合D、解离后抗体活性和特异性不变E、解离后抗原抗体结构活性改变正确答案:D33、属于肿瘤主动生物治疗方法的是A、LAK细胞治疗B、化疗C、TIL治疗法D、接种肿瘤疫苗E、放射性核素标记mAb正确答案:D34、用针对哪一种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可鉴定人的Tc细胞A、CD8B、CD4C、CD3D、gh-2E、Lyt-1正确答案:A35、较长时间(4-5年)保存抗体,最好采用A、-30℃保存B、-10℃保存C、-20℃保存D、4℃保存E、真空干燥保存正确答案:E36、抗原抗体反应特点不包括A、电离性B、特异性C、比例性D、阶段性E、可逆性正确答案:A37、能帮助T细胞将TCR与抗原肽结合的信息传入细胞内的分子是A、CD2B、CD3C、CD4D、CD21E、CD19正确答案:B38、终点法散射比浊分析应保证A、抗体过量B、抗原过量C、抗原:抗体为2:1D、抗原:抗体为1:2E、抗体抗原处于最适比正确答案:A39、初次免疫应答时产生抗体的特点是A、为高亲和性抗体B、抗体效价高C、IgG为主D、以IgM为主E、持续时间长正确答案:D40、载体至少连接多少数目以上的半抗原才能有效地产生抗体A、30B、10C、50D、40E、20正确答案:E41、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A、半抗原B、完全抗原C、TD-AgD、TI-AgE、共同抗原正确答案:E42、荧光素发射荧光属于A、电化学发光B、偏振光C、化学发光D、生物发光E、光照发光正确答案:E43、辅助性T细胞表达的CD抗原是A、CD4B、CD8C、CD19D、CD35E、CD40正确答案:A44、下列为NK细胞特有表面抗原的是A、CD2B、CD16C、CD56D、CD39E、无特异表面抗原正确答案:C45、TCR、BCR可变区基因重排的机制是A、7-12-9与7-12-9环出B、7-23-9与7-23-9环出C、7-12-9与7-23-9环出D、7-12-9与9-23-7环出E、内含子之间环出正确答案:C46、沉淀反应中如抗体过量将出现A、沉淀物增多B、后带现象C、等价带现象D、前带现象E、假阳性正确答案:D47、HLA分子中与移植免疫的关系最为重要的是A、HLA-AB、HLA-BC、HLA-CD、HLA-DRE、HLA-DP正确答案:D48、参与免疫溶血反应的成分是A、红细胞、补体B、红细胞、抗红细胞抗体、补体C、白细胞、抗白细胞抗体、补体D、红细胞、抗红细胞抗体E、抗红细胞抗体、补体正确答案:B49、肿瘤免疫学检验试图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的物质是A、补体B、细胞因子受体C、细胞因子D、肿瘤标志物E、免疫球蛋白正确答案:D50、CD8的配体是A、MHCII类分子B、MHCI类分子C、B7D、CD28E、CD40正确答案:B51、T细胞表面不表达的分子是A、CD2B、CD3C、CD28D、CD80(B7)E、TCR正确答案:D52、HLA-I类抗原A、主要存在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部分活化T细胞表面B、只能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故又称LD抗原C、其重链由第6号染色体上HLA-I类基因编码D、由α和β两条糖肽链借非共价键连接组成E、为TH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正确答案:C53、常用于诊断小细胞肺癌的酶类肿瘤标志物是A、碱性磷酸酶B、乳酸脱氢酶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谷胱甘肽-S-转移酶E、酸性磷酸酶正确答案:C54、关于NK细胞错误的是A、来源于骨髓B、CP16、CD56是其特有标志C、表达TCR-CD3复合物D、大多数为CD4-CD8-E、识别CD1分子提呈的脂类或糖类抗原正确答案:B55、最先被用作免疫标记技术的标记物是A、酶B、放射性核素C、荧光素D、激素E、生物素正确答案:C56、抗原抗体反应中,何种条件形成肉眼可见的免疫复合物A、抗体显著多于抗原B、抗原略多于抗体C、抗原抗体比例适当D、抗原显著多于抗体E、抗体略多于抗原正确答案:C57、作为荧光显微镜光源不可能是A、高压汞灯B、紫外线C、氙灯D、卤素灯E、氚灯正确答案:B58、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免疫细胞是A、淋巴细胞B、T细胞C、B细胞D、吞噬细胞E、粒细胞正确答案:C59、哪项不是初次应答的规律A、抗体亲和力高B、潜伏期长C、抗体水平低D、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E、抗体维持时间短正确答案:A60、有关BCR和抗体描述正确的是A、1个B细胞的BCR和分泌的抗体特异性不同B、二者编码的基因相同C、不具有类别转换D、基因重排发生于免疫应答阶段E、二者可变区不同正确答案:B61、将人IgG给家兔免疫后可得到A、抗γ链抗体B、抗κ链抗体C、抗λ链抗体D、抗Fc段抗体E、以上均可正确答案:E62、艾滋病免疫学检查一般包括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B细胞B、T细胞和B细胞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其他病毒抗体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T细胞E、细菌和真菌正确答案:D63、属于被动免疫治疗的是A、TILB、应用短小棒状杆菌疫苗C、接种狂犬疫苗D、接种肿瘤疫苗E、使用卡介苗正确答案:A64、关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不正确的是A、以过氧化物酶为标记酶B、加入发光剂提高敏感度和稳定性C、以邻苯二胺为底物D、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E、是将发光系统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技术正确答案:C65、关于特异性抗体的鉴定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特异性鉴定常采用凝集反应B、抗体效价鉴定常采用单向琼脂扩散试验C、抗体效价鉴定常采用酶联免疫法D、抗体纯度鉴定常采用双向免疫扩散法E、抗体纯度鉴定常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正确答案:E66、酶免疫分析技术中常用于标记的酶有A、辣根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B、碱性磷酸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C、β半乳糖苷酶D、过氧化氢酶E、B和C正确答案:E67、IgE分子的哪个部位与肥大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A、Fab段B、CH2C、H链可变区D、H链恒定区E、Fc段正确答案:E68、AIDS患者的T细胞亚群检测一般会出现A、CD4↓CD4/CD8↓B、CD8↓CD4/CD8↑C、CD4↑CD4/CD8↑D、CD8↑CD4/CD8↓E、CD3↑CD4/CD8↑正确答案:A69、导致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A、微生物感染B、再灌注损伤C、迟发型超敏反应D、抑制剂的应用E、局部缺血正确答案:C70、GVHR的中文全称为A、移植物抗宿主反应B、荧光偏振免疫分析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D、宿主抗移植物反应E、人类白细胞抗原正确答案:A71、细胞毒性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辅助B细胞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B、放大细胞免疫应答C、促进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D、特异性溶解靶细胞E、与NK细胞协同反应正确答案:D72、检测浆膜腔积液何种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A、CEAB、AFPC、HCGD、CA199E、CA724正确答案:D73、CD8抗原存在于A、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B、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C、吞噬细胞表面D、所有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E、B淋巴细胞表面正确答案:B74、不属于Ⅱ型变态反应的是A、新生儿溶血症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输血反应E、过敏性休克正确答案:E75、关于小分子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干细胞技术B、不能通过胎盘C、属基因工程抗体D、易于穿透血管和组织E、不含Fc段正确答案:A76、CD3主要分布在A、DCB、APCC、胸腺细胞D、浆细胞E、成熟T细胸正确答案:E77、属于肿瘤糖链抗原的是A、AFPB、PSAC、CEAD、CA19-9E、APT正确答案:D78、“新生儿溶血症”多发生于A、Rh+的胎儿+Rh+的母体B、Rh-的母体+Rh+的胎儿C、Rh-的胎儿+Rh+的母体D、Rh+的母体E、Rh-的母体正确答案:B79、制备单克隆抗体最常用的细胞融合剂为A、HATB、8-AGC、PEGD、PHAE、BSA正确答案:C80、补体系统被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A、C1-C9B、C3bBbC、C5b6789D、C4b2bE、C4b2b3b正确答案:C81、关于IRMA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加入过量的标记抗原B、反应中加入定量的标记抗原C、反应中加入过量抗体D、反应中加入过量的标记抗体E、反应中加入定量的标记抗体正确答案:D82、下列哪一个HLA功能区在人类中具有相同的抗原性A、胞浆区B、HLA穿膜区C、肽结合区D、Ig样区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D83、关于淋巴细胞分离的描述错误的是A、Ficoll分离液法是一种单次差速密度梯度离心的分离法B、温度可影响Ficoll分离的细胞收率C、为获得较纯的单个核细胞,需根据待分离细胞的比重调整分离液的比重D、采用贴壁黏附法分离到的淋巴细胞群中不会损失B细胞E、Percoll分离是一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是纯化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正确答案:D84、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是A、粒细胞B、NK细胞C、巨噬细胞D、Tc细胞E、红细胞正确答案:C85、不属于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的是A、采用转基因技术B、利用代谢缺陷补救机制筛选出杂交瘤细胞C、杂交瘤保持双方秦代细胞的特性D、杂交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E、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克隆选择学说正确答案:A86、在电场作用下的加速度的单向扩散试验是A、火箭电泳B、对流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固定电泳E、区带电泳正确答案:A87、制作荧光抗体染色标本最关键的是A、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B、切片尽量薄些C、采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法D、材料要新鲜并立即处理及时冷藏E、标本需要固定正确答案:A88、当怀疑患有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时应首先考虑进行A、SmIg的检测B、CD的测定C、同种血型凝集素测定D、Ig浓度测定E、特异性抗体产生能力的测定正确答案:D89、少量多次的抗毒素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是A、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其脱颗粒B、逐步消耗肥大细胞上的IgEC、舒张平滑肌D、中和IgD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B90、对死疫苗叙述错误的是A、需多次接种B、注射的局部和全身反应较重C、能诱导细胞免疫形成和特异性抗体产生D、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灭活制成E、保存比活疫苗方便正确答案:C91、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A、嗜碱性粒细胞、NK细胞B、肥大细胞、巨噬细胞C、NK细胞、巨噬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E、肥大细胞、NK细胞正确答案:C92、牛痘苗的发明者是A、德国BehringB、法国PasteurC、德国KochD、澳大利亚BurnetE、英国Jenner正确答案:E93、免疫对机体是A、有利也有害B、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C、有利的D、有利无害E、有害的正确答案:B94、乳糜泻病人与下列哪种HLA抗原呈关联A、HLA-B17B、HLA-B8C、HLA-DR2D、HLA-DR3E、HLA-B35正确答案:D95、自身抗体检测对某些自身免疫病诊断的价值正确的是A、敏感性低,特异性低B、敏感性低,特异性强C、相关性不明显D、敏感性高,特异性强E、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正确答案:E96、在荧光抗体技术中,常用的荧光素为A、FITCB、RB200C、TRITCD、PEE、R-RE正确答案:A97、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结构的复杂性B、抗原的化学组成C、抗原分子量的大小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及空间构型E、抗原表位的数量正确答案:D98、Ficoll 淋巴细胞分离法是一种A、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B、差速密度梯度离心法C、离子交换层析法D、自然沉降法E、亲和层析法正确答案:B99、抗CD4单克隆抗体不可检出下列哪些细胞A、TH0B、TH1C、TcD、TDTHE、TH2正确答案:C100、ELISA操作过程中导致空白对照孔显色加深的主要原因是A、加样不准B、保温时间不准C、洗涤不彻底D、酶标抗体变性,酶脱落E、照射时间长正确答案:C。
免疫学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中,抗原含量较大,反应沉淀线应A、沉淀线弯向抗原孔B、在两孔之间C、靠近抗体孔D、呈多条沉淀线E、靠近抗原孔正确答案:C2、关于ADCC效应说法错误的是A、可由NK细胞介导B、是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C、依赖IgG的参与D、不能直接杀伤靶细胞E、可以直接杀伤靶细胞正确答案:D3、用间接法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A、抗原B、相应抗体C、抗免疫球蛋白抗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抗C3抗体正确答案:C4、作为前列腺癌辅助诊断项目是A、CA125B、CA199C、CA15-3D、NSEE、PSA正确答案:E5、体外抗原抗体反应表现为A、沉淀反应B、毒素中和反应C、吞噬反应D、杀菌反应E、超敏反应正确答案:A6、与类风湿关节炎关系较密切的自身抗体是A、ANAB、抗ds-DNAC、抗Sm抗体D、抗DNP抗体E、RF正确答案:E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是指A、中性粒细胞以外的细胞B、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C、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E、单核细胞正确答案:B8、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浆细胞E、白细胞正确答案:D9、人类T细胞具备的表面标志有A、CD2、CD3B、FcrR、CD19C、C3bR、LAF-3D、CD19、LPS受体正确答案:A10、属于肿瘤主动生物治疗方法的是A、LAK细胞治疗B、化疗C、TIL治疗法D、接种肿瘤疫苗E、放射性核素标记mAb正确答案:D11、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病人的皮损部位活体组织学检查,其特点为A、动脉壁有Ig和补体沉积B、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C、水肿D、表皮坏死E、中性粒细胞浸润正确答案:B12、GVHR的中文全称为A、移植物抗宿主反应B、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荧光偏振免疫分析D、宿主抗移植物反应E、人类白细胞抗原正确答案:A13、仅与载体结合在一起才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A、亲和素B、半抗原C、佐剂D、变应原E、TI-Ag正确答案:B14、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中,B/B+F表示(注:B为结合态的标记抗原,F 为游离态的标记抗原A、结合态的标记抗原与总的标记抗原之比B、结合态的标记抗原与游离的标记抗原之比C、总标记抗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之比D、结合态的抗原与总的抗体之比E、结合态的抗原与总的抗原之比正确答案:A15、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是属于A、T细胞缺陷病B、B细胞缺陷病C、联合免疫缺陷病D、吞噬细胞缺陷病E、补体缺陷正确答案:A16、大肠肝菌或小牛肠粘膜提取的是A、HRPB、APC、β半乳糖苷酶D、过氧化氢酶E、酸性磷酸酶正确答案:B17、TMB经HRP作用后,加入硫酸终止反应后变为A、绿色B、红色C、橙黄色D、黄色E、蓝色正确答案:D18、抗原抗体反应中,何种条件形成肉眼可见的免疫复合物A、抗体略多于抗原B、抗原显著多于抗体C、抗体显著多于抗原D、抗原抗体比例适当E、抗原略多于抗体正确答案:D19、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常出现A、本周蛋白B、游离轻链C、贫血D、骨损害E、血中Ig升高正确答案:E20、有关Ⅱ型超敏反应正确的是A、两种细胞与组织损伤机制B、NK细胞是引起靶细胞溶解的主要细胞C、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D、细胞毒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E、组胺酶的释放可起重要调节作用正确答案:D21、下列缩写代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是A、MHCB、MHAC、MHSD、HLAE、MPC正确答案:A22、抗原肽中决定与HLA肽结合区的氨基酸称为A、Ig样区B、可变区C、锚定残基D、共同基序E、跨膜区正确答案:C23、哪项不是初次应答的规律A、抗体水平低B、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C、抗体维持时间短D、抗体亲和力高E、潜伏期长正确答案:D24、荧光素发射荧光属于A、生物发光B、光照发光C、偏振光D、化学发光E、电化学发光正确答案:B25、CH50试验检测补体总活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选项是A、缓冲液的pHB、离子强度C、绵羊红细胞数量D、反应温度E、钠、钾浓度正确答案:E26、用于标记的HRP的RZ值应大于A、204B、1.5C、3.0D、5.0E、3.5正确答案:C27、制备蛋白质抗原时破碎组织细胞最简便的方法是A、表面活性剂处理法B、自溶法C、反复冻融法D、超声破碎法E、酶处理法正确答案:C28、通过激活补体参与移植排斥的主要抗体是A、IgGB、IgAC、IgMD、IgEE、IgD正确答案:A29、下列哪种免疫球蛋白在特应性过敏症患者血清中浓度可升高A、IgGB、IgMC、IgDD、IgAE、IgE正确答案:E30、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免疫细胞是A、淋巴细胞B、T细胞C、B细胞D、吞噬细胞E、粒细胞正确答案:C3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利用λ噬菌体载体表达A、FcB、FabC、胸腺嘧啶核苷D、CD分子E、V-D-J正确答案:B32、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 ’的酶是A、木瓜蛋白酶B、胰酶C、胃蛋白酶D、激肽原酶E、脂氧化酶正确答案:C33、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主要原理是A、由疏水胶体转变为亲水胶体B、由亲水胶体转变为疏水胶体C、氨基酸数量发生改变D、氨基酸结构发生改变E、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正确答案:B34、自身抗体检测对某些自身免疫病诊断的价值正确的是A、相关性不明显B、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C、敏感性高,特异性强D、敏感性低,特异性强E、敏感性低,特异性低正确答案:B35、保留抗原结合部位的最小功能片段是A、VHB、FvC、ScFvD、FabE、Fc正确答案:B36、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A、半抗原B、完全抗原C、TD-AgD、TI-AgE、共同抗原正确答案:E37、B细胞识别抗原决定基的特点是A、特异性识别隐蔽抗原决定基B、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基C、特异性识别载体决定基D、特异性识别载体与隐蔽的抗原决定基E、特异性识别所有的抗原决定基正确答案:B38、下列免疫学测定方法中敏感性最高的是A、沉淀反应B、凝集反应C、ELISAD、放射免疫测定E、补体结合试验正确答案:D39、酶免疫分析的基本技术组成不包括A、最佳固相载体和抗体包被技术B、应有高活性的酶和高质量的酶标抗体C、最佳酶作用的底物D、通过电场来精确控制整个分析过程E、检测放大系统正确答案:D40、初次免疫应答时产生抗体的特点是A、持续时间长B、以IgM为主C、抗体效价高D、为高亲和性抗体E、IgG为主正确答案:B41、细胞毒性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辅助B细胞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B、放大细胞免疫应答C、促进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D、特异性溶解靶细胞E、与NK细胞协同反应正确答案:D42、经各种机制作用,一个个体内可产生的BCR多样性可高达A、1010B、1012C、1013D、1014E、1015F、1016正确答案:C43、目前已发现的IL有A、26种B、18种C、12种D、8种E、16种正确答案:B44、下列哪项指标可以评价AIDS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A、CD2+/CD3+比值B、CD3+/CD4+比值C、CD3+/CD8+比值D、CD4+/CD8+比值E、CD2+/CD4+比值正确答案:D45、细菌、螺旋体等颗粒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称之A、直接凝集反应B、协同凝集反应C、间接凝集反应D、反向间接凝集反应E、Coombs试验正确答案:A46、人类MHC的染色体定位于A、第17号染色体B、第6号染色体C、第9号染色体D、第2号染色体E、第22号染色体正确答案:B47、临床上同种移植后最常见的排斥反应为A、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B、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C、超急性排斥反应D、急性排斥反应E、慢性排斥反应正确答案:D48、目前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是A、OPDB、ABTSC、TMBD、5-ASAE、p-NPP正确答案:C49、决定抗原与抗体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载体B、佐剂C、抗原决定基D、TI-AgE、TD-Ag正确答案:C50、双扩散试验中,如果抗原的量较大,反应沉淀线A、在两孔之间B、靠近抗体孔C、不出现D、呈多条沉淀线E、靠近抗原孔正确答案:B51、对人类而言属于异嗜性抗原的物质是A、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B、BSAC、破伤风抗毒素D、ABO血型抗原E、大肠杆菌O1正确答案:E52、属于TCRγ链可变区的编码基因是A、D基因B、Cμ基因C、J基因D、Cγ基因E、Cδ基因正确答案:C53、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A、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B、超急性排斥反应C、细菌感染D、病毒感染E、Ⅰ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B54、T细胞表面不表达的分子是A、CD2B、CD3C、CD28D、CD80(B7)E、TCR正确答案:D55、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中引起组织损伤作用最强的细胞是A、T细胞B、血小板C、单核细胞D、中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正确答案:D56、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正确答案:D57、完全福氏佐剂的成分A、羊毛脂B、液体石蜡C、BCGD、羊毛脂+液体石蜡E、羊毛脂+液体石蜡+BCG正确答案:E58、TCRα链基因重排发生在A、V-D-JB、V-D-J-CC、V-J-CD、V-JE、V-J-D-C正确答案:D59、荧光显微镜中能阻断红外线透过的滤板为A、吸收滤光片B、激发滤光片C、衍射滤光片D、隔热滤光片E、折射滤光片正确答案:D60、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A、MHC-I类分子轻链B、MHC-II类分子α1β1功能区C、MHC-II类分子α2β2功能区D、MHC-I类分子重链α1α2功能区E、MHC-I类分子重链α3功能区正确答案:E61、有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因为A、B细胞需要胸腺的辅助才能产生抗体B、TD-Ag刺激机体在胸腺内产生抗体C、TD-Ag在胸腺中被加工、处理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D、TD-Ag需要巨噬细胞、T和B细胞相互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E、TD-Ag只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正确答案:D62、酶免疫技术中悬浮在溶液中具有液相反应速率的固相载体是A、聚氯乙烯B、硝酸纤维素膜C、聚苯乙烯D、磁性微粒E、尼龙膜正确答案:D63、HLA抗原多态性的原因是A、HLA基因是复等位基因B、HLA基因连锁不平衡C、HLA基因经过重排D、HLA抗原有类别转换E、以上各项均有关正确答案:A64、半抗原的特点是A、只能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正确答案:D65、室间质控定性测定的靶值应为A、明确的阴性或阳性B、弱阳性C、强阳性D、参考方法值E、参考实验室均值±2s正确答案:A66、以下关于抗体与免疫球蛋白(Ig)的描述错误的是A、均由浆细胞合成B、抗体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C、Ig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D、所有Ig都是抗体E、所有的抗体都是Ig正确答案:D67、再次免疫应答时产生抗体的特点是A、IgG与IgM同时发生B、以IgM为主C、持续时间长D、抗体效价低E、为低亲和性抗体正确答案:C68、能够在HAT培养基长期存活的细胞是A、脾-瘤融合细胞B、脾细胞C、骨髓瘤细胞D、脾-脾融合细胞E、瘤-瘤融合细胞正确答案:A69、琼脂凝胶扩散试验的反应类型A、补体参与的反应B、凝集反应C、溶血反应D、沉淀反应E、中和反应正确答案:D70、关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于细胞膜上B、介导的抗体是IgG和IgAC、有补体参与D、有吞噬细胞、NK细胞参与E、后果为靶细胞被破坏正确答案:B71、红细胞生成素的缩写A、EPOB、G-CSFC、GM-CSFD、M-CSFE、Meg-CSF正确答案:A72、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A、乙型肝炎-HBsAg阳性B、AIDS-T细胞数量增加C、SLE-ANA皆阳性D、过敏性休克-IgE常降低E、原发性肝癌-AFP常降低正确答案:A73、补体系统被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A、C1-C9B、C3bBbC、C5b6789D、C4b2bE、C4b2b3b正确答案:C74、用针对哪一种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可鉴定人的Tc细胞A、CD8B、CD4C、CD3D、gh-2E、Lyt-1正确答案:A75、位于Th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是A、FcεRⅠB、FcγRⅡ-BC、KIRD、CTLA-4E、TCR正确答案:D76、载体至少连接多少数目以上的半抗原才能有效地产生抗体A、10B、20C、30D、50E、40正确答案:B77、刺激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A、IL-6B、IL-4C、IL-2D、IL-3E、IL-1正确答案:C78、初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具有哪种特点A、为低亲和性抗体B、以IgG为主C、抗体含量较高D、抗体维持时间较长E、IgG与IgM几乎同时产生正确答案:D79、接触性皮炎多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Ⅳ型超敏反应C、Ⅴ型超敏反应D、Ⅱ型超敏反应E、Ⅲ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B80、不属于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的是A、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B、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胞代谢D、促进或抑制其他细胞因子和膜表面分子的表达E、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正确答案:E81、B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其表面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A、CD40B、LFA-2C、CD40LD、B7E、CD28正确答案:A82、下例何种方法用一种标记物可检测多种被测物A、ELISA双抗体夹心法B、ELISA竞争法C、放免疫法D、ELISA捕获法E、ELISA间接法正确答案:E83、临床使用胎盘丙种球蛋白的副作用是A、容易引起肿瘤B、抗病毒感染C、容易引起超敏反应D、容易引起自身免疫病E、容易造成病毒感染正确答案:C84、关于AFP,不正确的是A、是胚胎期的重要血清成分B、由胚胎细胞产生C、原发性肝细胞癌者均升高D、妊娠、急慢性肝炎等有一过性升高E、消化道肿瘤有部分升高正确答案:C85、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正确答案:A8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是A、免疫力维持时间短B、输入的物质为抗原C、常用制剂为抗毒素D、多用于治疗E、免疫产生时间快正确答案:B87、IgE对以下细胞有高度亲和力A、单核细胞、血小板B、T、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D、中性粒细胞、红细胞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E88、能特异性刺激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生长的是A、EPOB、G-CSFC、M-CSFD、GM-CSFE、TPO正确答案:B89、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排斥最严重的是A、急性排斥B、超急排斥C、亚急性排斥D、慢性排斥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90、当怀疑患有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时应首先考虑进行A、SmIg的检测B、CD的测定C、同种血型凝集素测定D、Ig浓度测定E、特异性抗体产生能力的测定正确答案:D91、一个8个月婴儿,反复发生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最可能的原因是A、母体未在妊娠期内传递给他足够的免疫力B、婴儿患新生儿溶血症C、婴儿补体缺陷D、对母乳过敏E、以上均错正确答案:C92、ELISA中的双位点一步法试验时,造成抗原测定值低于实际含量或假阴性的常见原因是A、固相抗过多B、待测物过浓C、标记抗体过多D、反应时间不够E、洗涤不彻底正确答案:B93、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的载体材料为A、醋酸纤维素膜B、塑料膜C、硝酸纤维素膜D、滤纸E、尼龙膜正确答案:C94、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原理主要是蛋白质A、氨基酸种类发生变化B、氨基酸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C、氨基酸结构发生改变D、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E、氨基酸数量发生变化正确答案:D95、关于免疫透射比浊试验描述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应足够大B、选择高亲和力抗体C、检测需要温育时间D、检测中保证抗原过量E、溶液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应足够多正确答案:D96、下列不可用于检测血清IgE的是A、免疫印迹法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化学发光法D、直接凝集E、RAST正确答案:D97、引起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物质是A、组胺B、前列腺素C、白三烯D、S-羟色胺E、激肽原酶正确答案:C98、与II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A、IgM/IgGB、吞噬细胞C、补体D、T细胞E、NK细胞正确答案:D99、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同的结构是A、光源B、滤光片C、物镜D、聚光器E、目镜正确答案:E100、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D、有利也有害E、有利无害正确答案:C。
・综述・ScFv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学上的应用侯俊然 何蔼 詹希美 摘要 随着蛋白组学时代的到来,对目的抗体的需求量的增加,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获得抗体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该文主要介绍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重要一种ScFv (单链抗体)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从理想ScFv 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可溶性表达、液体和固体筛选的优缺点及其在寄生虫学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对此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库;可溶性表达;筛选;ScFv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E 2mail :houjunran2003@ 电话:020********* 单链抗体(single 2chain antibody fragment ,ScFv ),仅为完整抗体的六分之一,相对分子质量(Mr )约为27000,由轻链可变区(vl )和重链可变区(vh )之间通过14~15个氨基酸的弹性小肽连接形成,具有许多优点:体积小,免疫原性低,不易引起人体排斥反应;无Fc 段,不易与具有Fc 受体的非靶细胞结合,成像清晰;渗透性好,能有效穿透致密的组织屏障;易于基因操作和基因工程大量生产。
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成为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
1 ScFv 噬菌体抗体库的技术流程从有关的细胞(免疫脾细胞、淋巴结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等)克隆出抗体可变区Ig G ,设计引物,利用PCR 扩增出轻链可变区(vl )和重链可变区(vh ),用一段弹性连接肽将其连接,构成单链抗体ScFv 。
重组到噬菌体表达载体中,感染宿主菌,通过与噬菌体外壳蛋白形成融合蛋白,把单链抗体ScFv 表达在噬菌体表面,利用特异性抗原进行筛选,并重复筛选过程,达到抗体的富集。
2 ScFv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2.1 理想ScFv 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Okamoto[1]认为理想ScFv 噬菌体抗体库是包含所有抗体可变区的功能位点,包含所有抗体组合形式,抗体多样性最大。
[9]Wo l f M ,A l b r e c h t S ,M är k i C ,e t a l .P r o t e o l y t i c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c h e m o -k i n e s :i m p l i c a t i o n si n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J ].I n t J B i o c h e m C e l l B i o l ,2008,40(6-7):1185-1198.[10]M c Q u i b b a nG A ,G o n g J H ,T a mE M ,e t a l .I n f l a m m a t i o n d a m p e n e db y g e l a t i n a s e Ac l e a v a g e o f m o n o c y t ec h e m o a t t r a c t a n t p r o t e i n -3[J ].S c i e n c e ,2000,289(5482):1202-1206.[11]We b e r M ,B l a i r E ,S i m p s o nC V ,e t a l .T h e c h e m o k i n e r e c e p t o r D 6c o n s t i t u t i v e l yt r a f f i c s t o a n df r o m t h ec e l l s u r f a c et oi n t e r n a l i z ea nd de g r a d e c h e m o k i n e s [J ].M o l B i o l C e l l ,2004,15(5):2492-2508.[12]G r a h a m G J .D 6a n dt h ea t y p i c a l c h e m o k i n er e c e p t o r f a m i l y :n o v e lr e g u l a t o r s o f i m m u n ea n di n f l a m m a t o r y p r o c e s s e s [J ].E u r J I m m u -n o l ,2009,39(2):342-351.[13]B o n e c c h i R ,B o r r o n i E M,A n s e l m o A ,e t a l .R e g u l a t i o no f D 6c h e -m o k i n e s c a v e n g i n g [J ].B l o o d ,2008,112(3):493-503.[14]G r a h a mG J ,M c K i m m i e C S .C h e m o k i n e s c a v e n g i n g b y D 6:am o v a -b l e f e a s t ?[J ].T r e n d s I m m u n o l ,2006,27(8):381-386.[15]M a r t i n e z d e l a T o r r e Y ,L o c a t i M ,B u r a c c h i C ,e t a l .I n c r e a s e di n -f l a m m a t i o ni nm i c ed e f i c i e n t f o rt h ec h e m o k i n ed e c o yr e c e p t o r D 6[J ].E u r J I m m u n o l ,2005,35(5):1342-1346.[16]J a m i e s o nT ,C o o k D N ,N i b b s R J ,e t a l .T h e c h e m o k i n e r e c e p t o r D 6l i m i t s t h e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r e s p o n s e i nv i v o [J ].N a t I m m u n o l ,2005,6(4):403-411.[17]Wh i t e h e a d G S ,Wa n g T ,D e G r a f f L M ,e t a l .T h e c h e m o k i n e r e c e p t o rD 6h a s o p p o s i n g e f f e c t s o na l l e r g i c i n f l a m m a t i o na n d a i r w a y r e a c t i v i t y [J ].A mJ R e s p i r C r i t C a r e M e d ,2007,175(3):243-249.[18]L i uL ,G r a h a mG J ,D a m o d a r a nA ,e t a l .C u t t i n ge d g e :T h es i l e n tc h e m o k i n e r e c e p t o r D 6i s r e q u i r ed f o r ge n e r a t i n g Tc e l l r e s p o n s e s t h a t m e d i a t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a u t o i m m u n e e n c e p h a l o m y e l i t i s [J ].J I m m u n o l ,2006,177(1):17-21.[19]D 'A m i c oG ,F r a s c a r o l i G ,B i a n c h i G ,e t a l .U n c o u p l i n go f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c h e m o k i n e r e c e p t o r s b y I L -10:g e n e r a t i o n o f f u n c t i o n a l d e c o y s [J ].N a t I m m u n o l ,2000,1(5):387-391.[20]A r i e l A ,F r e d m a nG ,S u nY P ,e t a l .A p o p t o t i cn e u t r o p h i l sa n dTc e l l ss e q u e s t e r c h e m o k i n e sd u r i n g i m m u ne r e s p o n s e r e s o l u t i o n t h r o u g h m o d u l a t i o nof C C R 5e x p r e s s i o n [J ].N a t I m m u n o l ,2006,7(11):1209-1216.文章编号:1007-8738(2010)04-0404-03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及其应用吴懿娜,杜欣军,张伟伟,董 峰,王 硕*(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收稿日期:2009-11-23; 接受日期:2010-01-05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助项目(2006A A 10Z 4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905058)作者简介:吴懿娜(1985-),女,天津人,硕士E -m a i l :y n w u 517@y a h o o .c o m .c n[关键词]噬菌体展示;抗体库;小分子物质[中图分类号]Q 789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抗体在在临床医学研究和食品环境安全检测等方面应用广泛,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基因工程抗体的方法成为抗体技术研究的热点,自从S m i t h 于1985年第一次成功地将E c o R Ⅰ核酸内切酶基因插入丝状噬菌体基因p Ⅲ中,并在噬菌体表面表达出了融合的蛋白,及1990年M c C a f f e r t y 等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库容为106的抗体库,并从中成功地筛选出了溶菌酶单链抗体后,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成为了抗体工程中的一种新兴的抗体制备的手段。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张爱华 余模松 【摘要】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继噬菌体展示技术发展而来。
这一技术彻底改变了抗体制备的传统途径,使抗体工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迄今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抗体库技术。
本文对与基因工程抗体相关的噬菌体展示技术以及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作一综述。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技术;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免疫抗体库 【中图分类号】R 3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11(2006)01-0013-04 作者单位:430060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免疫学研究室 20世纪80年代,随着DNA 重组技术的进展和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产生了基因工程抗体技术。
早期用于构建基因工程抗体的抗体基因主要来源于小鼠杂交瘤细胞。
由于要获得杂交瘤细胞必须经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及克隆筛选这样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而且利用杂交瘤技术很难制备人源抗体和抗自身抗原或弱免疫原性抗原的抗体,所以限制了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0世纪90年代,人们又将噬菌体展示技术应用到抗体的表达和克隆,将组建亿万种不同特异性抗体可变区基因文库和抗体在大肠杆菌功能性表达与高效快速的筛选手段结合起来,产生了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这一技术彻底改变了抗体制备的传统途径,由此抗体工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迄今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抗体库技术[1]。
1 噬菌体展示技术 1985年Smith [2]首次阐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该技术通过将外源蛋白或肽段的基因克隆到丝状噬菌体的基因组DNA 中,与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形成融合蛋白,从而使该外源分子呈现于噬菌体表面。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将特定分子的基因型和表型统一在同一噬菌体颗粒内,即在噬菌体表面表达特定蛋白,而在噬菌体核心DNA 中含有该蛋白的结构基因,通过表型筛选就可以获得其编码基因,因此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基因表达筛选技术。
蛋白质可以展示在更小的丝状噬菌体颗粒的表面,这就是噬粒展示系统[3]。
噬粒的基因组中包含丝状噬菌体的基因间隔区,包括病毒颗粒和互补链合成的复制起始点以及发夹包装信号,同时也含有质粒的复制起始点和抗性基因。
噬粒也可以像质粒一样操作,假如需要,可以直接在细菌中表达目的蛋白。
采用丝状辅助噬菌体感染细菌可以激活噬菌体的复制起始点,从而导致单链噬粒DNA 被包装进由辅助噬菌体蛋白形成的丝状噬菌体样的颗粒中,由于辅助噬菌体缺乏包装信号,所以产生的大多数噬菌体为含有噬粒单链DNA 的颗粒[4],将这种噬粒和噬菌体混合物感染细菌,筛选具有抗性的克隆,这种带抗性的克隆只含有噬粒DNA,可再次通过辅助噬菌体的感染进行扩增。
由于噬粒颗粒可以传播抗性基因,所以有时又把这种颗粒称为“转导颗粒”。
p Ⅲ蛋白是一种最常用于展示外源片段的噬菌体外壳蛋白。
其缺点是每个噬菌体颗粒表面仅有5个p Ⅲ分子,但是它的优点是带大的插入片段的p Ⅲ分子可以被很好地包装进噬菌体颗粒中。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外源蛋白插入在信号序列和p Ⅲ蛋白第一结构域(N 1)的起始位点之间,一方面外源蛋白不影响噬菌体的包装,另一方面,外源蛋白位于包装颗粒的最末端,所以当通过p Ⅳ蛋白孔时,其空间位阻较小。
但问题是大片段的插入降低了噬菌体的感染能力,甚至使噬菌体无感染性,因此限制了某些特殊蛋白的选择。
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杂交噬菌体得到解决,即仅有一个p Ⅲ分子用于展示蛋白,具体方案是将外源蛋白构建到噬粒载体中,转化细菌后,再用辅助噬菌体超感染,这样细菌中的大多数p Ⅲ蛋白为来源于辅助噬菌体的野生型分子[5]。
噬菌体展示活性蛋白的能力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比如融合蛋白能否被正确地转移到细菌内膜,能否正确地折叠,能否在外周质中逃避降解以及能否被包装进噬菌体颗粒中。
外源蛋白也可以插入到p Ⅲ蛋白的N1和N2以及N 2和CT 结・13・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年2月第29卷第1期 Int J Biolog icals,February 2006,Vol 29,No.1构域之间[6],如果N1和N2相互作用形成纤毛结合位点,外源蛋白的插入仍能保留噬菌体颗粒的感染性,揭示在N1和N2之间插入外源片段,可以得到耐蛋白酶的外源蛋白。
2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1989年英国剑桥Winter小组[7]率先在N ature 上发表了关于抗体库构建的文章,他们采用PCR技术从溶菌酶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DNA中扩增出VH 基因,测序证实了其多样性,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VH片段;紧接着美国Scripps研究所Lerner小组[8]在Science上发表了关于完整抗体库构建的文章,他们用反转录PCR技术从淋巴细胞克隆出全套抗体的轻链基因和重链Fd段基因,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轻链基因和重链Fd段基因随机配对重组于一个噬菌体表达载体中,形成组合抗体库。
将所得到的抗体库DNA经体外包装后感染大肠杆菌,在质周腔折叠形成有功能的Fab段,释放于噬菌斑内,用标记抗原筛选到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克隆,得到其Fab段的基因,从而成功地建立起了完整的抗体库技术。
但是上述利用K噬菌体载体,通过噬菌斑印迹筛选抗体的抗体库技术在出现不到一年就被更为优越的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所取代,1991年W inter小组[9]和Ler ner小组[10]又分别发表论文阐述了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体库,这是将噬菌体展示技术应用于抗体库技术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2.1 免疫与非免疫抗体库 免疫抗体库是指采用经过免疫(包括疫苗注射、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后的淋巴细胞所构建的抗体库,由于用于构建这些抗体库的淋巴细胞已在体内经过抗原选择和亲和力成熟,因此从较小库容(105~106)就可以筛选到特异性强的高亲和力抗体。
非免疫抗体库包括天然抗体库、半合成抗体库和全合成抗体库。
天然抗体库是指采用不经过免疫的淋巴细胞构建的抗体库,半合成抗体库是指人工合成一部分可变区序列与另一部分天然序列组合构建抗体库,全合成抗体库是指抗体可变区序列全部由人工合成[11]。
从理论上讲,可以从库容量大的天然或半合成抗体库中筛选到任何所需要的高亲和力的特异性抗体[12]。
事实上,通过这一途径已获得了许多中等或高亲和力的抗体分子,并且其特异性也可以满足大多数需要。
因此如果仅仅把抗体分子作为追踪特异性分子的工具,采用非免疫抗体库是一个良好的切入点[13]。
然而,如果从这种文库中得不到所需亲和力的抗体分子,或者需要一组针对特异性抗原的抗体,以及对抗体的生物学应答的研究,免疫抗体库则是最佳选择。
虽然从大的非免疫抗体库中得到的中等亲和力的抗体分子,其亲和力通过诱变或选择很易得到改进[14],但事实上还不如构建一个免疫抗体库来得方便。
目前英国剑桥抗体技术中心和德国慕尼黑M orphoSys AG已构建了大容量的、半合成的或非免疫的人的抗体文库。
2.2 不同物种的免疫抗体库 如果抗体用于人体治疗,那么人的抗体库作为首选。
黑猩猩或恒河猴,由于其免疫球蛋白的遗传基因非常接近于人的基因,所以可作为替代物[15]。
也可以从载有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或人的抗体基因文库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小鼠中获得人的抗体基因。
由于采用杂交瘤技术很容易得到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所以采用小鼠作为免疫动物很方便。
用于构建小鼠抗体库的引物(尤其是Balb/c小鼠)和方法均已有报道[16],采用小鼠的优越性是可以广泛获得用于检测鼠源性抗体的二级试剂,但重链氨基末端序列的多样性使得必须采用许多PCR引物以保证所构建文库的代表性。
构建兔抗体库具有许多优点:(1)与小鼠相比,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兔的抗体基因重排较少,这样就降低了PCR引物的数量;(2)兔的形体较大,可以获得更多的组织用于文库的构建,并且容易采血[17]。
也可以采用免疫鸡来构建文库,像兔一样,鸡的抗体胚系基因也较少[18]。
此外,与实验室哺乳动物比较,禽类的种系距离人类更远,这样就可以通过构建禽类的抗体库来获得针对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分子的抗体。
2.3 免疫抗体库的组织来源 对于免疫抗体库,一般采用对靶抗原具有高血清抗体滴度的供者或动物的组织,因为高血清抗体滴度可以反映高水平的抗体产量,从而可以得到高产量的特异性的mRNA用于文库的构建。
Persson 等[19]从采用20年前免疫过麻疹疫苗的供者骨髓构建的文库中仅筛选到一株特异性的Fab抗体,相反从来源于高血清滴度供者组织构建的文库中,可以筛选到成组的结构多样性的Fab,因此在文库构建开始以前,对潜在的供者进行血清学研究十分关键。
一般而言,在收集组织的时候同时采集大量供者的血清,并将其分装成小份保存将极大地有利于文库构建后的研究。
文库构建中组织来源的选择十分关键,最理想的组织是其中含有最丰富的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因为其中特异性的mRNA丰度最高。
以人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抗体应答为例,当再次接受该抗原刺激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如3~10天,外周血中分泌抗体的特异性浆细胞的数量明显上升,事实上,已从采用这种加强免疫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构建的文库中筛选到了抗破伤风类毒素的Fab[20]。
但是如果抗原加强后,间隔较长时间可观察到外周血中分泌抗体的特异性浆细胞的数量急剧降低,这种下降似乎反映了机体可将特异性B细胞运输到长期产生抗体的解剖部位这一机理,并且这一机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从用高血清滴度但未加强免疫的供者的淋巴细胞构建的文库中筛选不到抗破伤风类毒素的Fab。
在人体中,抗体生成细胞主要定居在骨髓中,所以骨髓常常作为构建文库的组织来源[21]。
实验表明,从采用单个供者骨髓构建的文库中,已筛选到许多针对不同病原性抗原的抗体,且供者并未进行加强免疫[22]。
也可以采用其他组织进行文库的构建,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
2.4 单链抗体(ScFv)文库与Fab抗体文库的比较 对抗体文库构建者而言,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构建单链抗体(ScFv)文库还是Fab抗体文库。
单链抗体文库的主要优点有:(1)由于采用基因重叠拼接的PCR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文库构建的步骤,简化了文库的构建;(2)ScFv的多聚化增强了与抗原的解离能力,从而使筛选某些抗原分子如细胞表面分子更加容易;(3)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cFv比Fab 容易,因为其分子量较小。
ScFv的主要缺点是有形成寡聚体的倾向,因此如果最终要得到完整的抗体分子,那么ScFv不是最佳选择,这是因为通过体外技术可以改进ScFv的亲和力,但这种改进是通过寡聚体的改变而实现的,其ScFv本身的亲和力并未得到改善[23]。
Fab分子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稳定的、性质明确的蛋白片段。
尽管Fab是完整抗体分子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它具有与抗原结合的独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