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写作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6
古诗词写作的表现手法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表达技巧: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朗诵词的写作技巧
1、深知背景,明确目的。
朗诵诗歌前,应搞清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了解了背景和目的后,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内容,朗诵时有利于唤起自己的激情,从而很好的表达诗人的意志和胸怀。
2、运用想象,大胆设计。
一首诗写情、写景、写人、写物,虽是各有特色,但都离不开形象,诗人往往在抒发感情时,用形象来表达自己要说的话。
我们在进行诗歌朗诵时,要运用形象思维,以诗情画意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同时还要大胆的运用联想进行设计。
3、节奏和谐,语言流畅。
节奏是语言的音乐性,及其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语音强弱、长短的现象,节奏的轻重缓急是随着人的情绪起伏和环境的变迁而变化的,诗歌的节奏尤为明显。
以古诗五言或七言绝句来说,如不掌握其节奏,朗诵后会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要掌握好节奏,主要是处理好诗歌词句的停顿及节拍。
第 1 页共1 页。
诗词写作入门技巧
诗词写作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独特的韵律、意境和意象启示了无数人的创作灵感。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写作好的诗词并不容易。
以下是一些入门技巧,帮助您在诗词创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1. 熟悉传统文化
要想写好诗词,必须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意象、情感和意义,这些都是诗人和词人所运用的。
因此,在学习写作之前,先要熟悉传统文化,包括经典、古诗词、诗经、楚辞等等。
2. 练习韵律
诗词写作最基本的要素就是韵律。
韵律是指诗句中的音韵和节奏,是诗歌的灵魂。
因此,练习韵律是诗词写作的必修课。
词人可以通过背诵诗词来学习韵律,也可以通过写作来练习。
3. 注重意境
诗词的韵律和意境是相辅相成的。
好的诗词应该注重意境,让读者产生感觉和联想。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写出好的意境的关键,所以要多看看自然景色、人物、历史故事等等,尝试从中发掘美好的意境。
4. 突出个性
诗词是诗人和词人内心感受的抒发,所以要在创作中突出个性。
不要局限于传统的范式,可以加入自己的见解、情感和经历,这样才能让诗词更加生动、有趣、真实。
5. 多写多练
诗词写作需要反复练习,没有捷径可走。
多写多练,将诗词写作作为一种习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同时,要多读一些好的诗词作品,从中吸取经验和灵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诗词写作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掌握好以上的技巧,相信你也可以写出优美动人的诗词作品。
宋词的写作方法(一)什么是词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馀”。
由于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有人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这种分法未必科学,但大概情况还是如此的。
(二)词牌的来历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
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
这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
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1、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不过是长短句罢了。
2、双调的词可以是小令、中调或长调。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成前后(或上下)两阕。
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
字数、平仄、句式相同的就象一首曲子配着两段歌词。
字数、平仄、句式不相同的,往往是开头几句不一样,叫做“换头”。
3、三叠就是三段,如《兰陵王》、《西河》等。
四叠就是四段,仅《莺啼序》一调。
不再详述!二、正体和变体(一)正体和变体,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读宋词时,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两首词的词牌一样,但是字数、句数、句读、押韵等方面却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词牌有正体和变体之分。
动词的常见写作技巧动词是语言中最常用的词类之一,它是表达行为、状态和变化的关键。
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动词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动词写作技巧,帮助您提升文章质量。
1. 使用具体、细致的动词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普通和抽象的动词,而是倾向于选择具体、细致的动词来描述行为。
比如,替换"做"这个词,我们可以使用"执行"、"实施"、"执笔"等动词,以增加描述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2. 使用活力动词为了使文章生动有趣,我们应该尽量使用充满活力的动词。
这些动词可以使读者产生更强烈的感受和联想。
比如,用"奔跑"替换"走",用"咆哮"替换"叫",用"狂舞"替换"跳",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 使用词义丰富的动词动词的词义丰富性对于文章表达的准确度非常重要。
通过运用具有多个词义的动词,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例如,使用"探索"可以替换"寻找",使用"揣测"可以替换"猜测",使用"迷惑"可以替换"困惑",这样能够使文章更加优雅而富有深度。
4. 使用动词的不同时态和语态为了表达时间和状态的变化,我们需要熟练地运用动词的不同时态和语态。
时态包括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而语态则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合理运用这些时态和语态,可以使文章的叙述更加流畅和准确。
5. 使用动词短语和惯用搭配动词短语和惯用搭配是指由动词和其他词组合而成的固定搭配。
使用这些短语和搭配可以使文章更具表达力和思想深度。
比如,使用"turn a blind eye"替换"ignore",使用"jump to conclusions"替换"make hasty judgments",这样能够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
形容词的运用技巧形容词是我们日常写作中常用的一类词语,它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描述人、物、事物的特征、品质、状态等。
正确地使用形容词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形容词的运用技巧,帮助您在写作中更好地发挥形容词的作用。
1. 使用具体形容词当我们描述某个事物时,往往使用形容词来表达它的特征。
但是,使用具体的形容词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我们的描述。
例如,我们可以用"巨大的"来描述一座建筑物,但使用"高耸入云的"会更加生动。
所以,尽量选择更加具体、形象的形容词,使描述更加鲜明。
2. 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比较级和最高级是形容词的特殊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比较关系。
通过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我们可以使描述更加有层次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比如,当我们描述一个景点时,可以说"这个景点很美",但是说"这是我见过最美的景点"会更加引人入胜。
3. 结合具体事例在使用形容词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进行描述,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例如,当我们要描述一个人的勇敢时,不仅可以用形容词"勇敢",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经历来说明,比如"他在极限的环境下毫不畏惧,舍身救人的行为让人深受感动"。
这样一来,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人的勇敢品质。
4. 注意形容词的数量和位置形容词的数量和位置也是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般来说,形容词的数量在3个以内比较合适,过多的形容词会使句子显得拖沓。
另外,形容词通常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这样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流畅。
例如,我们可以说"美丽的花朵",而不是"花朵美丽的"。
5. 注意形容词的程度副词有时,我们需要使用形容词的程度副词,来表达事物的不同程度。
这可以使描述更加准确、具体。
比如,我们可以说"非常漂亮"、"极其棒",来强调事物的优秀品质。
宋词的写作方法(2)宋词的写作方法四、词的平仄规律。
词的平仄句法是有规律的,但是又比律诗复杂许多。
(一)“句”与“豆”词的句法里有“句”和“豆(读)”。
句,大家都不难理解。
豆是什么呢?它是词的特点之一。
1、一字豆介绍词谱时,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这第一个字就是一字豆。
这种五字句相当于一字豆加上一个四字句,和律诗中的律句是不一样的。
例如:辛弃疾《沁园春》“正惊湍直下”应该读成“正——惊湍直下”而不能读成“正惊——湍直下”。
一字豆常用仄声,仄声中又常用去声,很少用平声。
2、三字豆还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
例如:《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
”就是上三下四,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读成“凭栏——处潇——潇雨歇。
”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记。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规律。
介绍诗律时我们谈论过律诗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样,词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
而且有许多相似点,此外,词的拗句还可以细分为常见拗句、少见拗句和罕见拗句。
常见拗句使用频率高,接近某些律句。
少见拗句频率低,一般不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
罕见拗句很罕见,往往见于少见词牌(特别是长调),而且是该词调的特征性句子。
1、一字句律句:平仄一字句很罕见,《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
”《钗头凤》上下阕末句可以看作叠用的三个一字句“仄、仄、仄。
”。
2、二字句律句:平平、平仄。
少见拗句:仄仄。
罕见拗句:仄平“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韵。
而“仄仄”很少见,“仄平”更罕见。
(1)用“平平”的例如《南乡子》上下阕第四句:《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用“平仄”的例如《如梦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叠句:《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词语使用技巧精选大全词语的运用在写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并且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提供一些词语使用的技巧,帮助您写出精彩的文章。
一、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增强描述力1. 形容词的使用形容词可以让语言更为形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特征。
例如,不仅可以说“他是个好人”,还可以说“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
2. 副词的使用副词能够增强动作的描述力,并且使文章更加流畅。
例如,不仅可以说“她跑得快”,还可以说“她飞快地跑过来”。
二、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1. 比喻的使用比喻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互类比,以便更好地说明某个观点。
例如,可以说“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温暖”,来形容他的笑容是多么温暖和友善。
2. 拟人的使用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可以说“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来形容花朵在微风中的舞动。
三、使用排比和对偶1. 排比的使用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重复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
例如,“早起锻炼,规律饮食,坚持锻炼”等。
2. 对偶的使用对偶是通过将两个相对或相对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并列使用,起到对比的作用。
例如,“黑夜来临,白昼消逝”。
四、使用转折和承接词语1. 转折的使用转折可以让文章更加有层次感,并且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虽然她努力学习,但是成绩却没有提高”。
2. 承接词语的使用承接词语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中的关系。
例如,“首先,其次,最后”。
五、使用引用和提问句1. 引用的使用引用他人的话语或名言可以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例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2. 提问句的使用提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并且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你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吗?”通过掌握这些词语使用的技巧,相信您能够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无论是在写作课堂上还是在工作中,这些技巧都能够帮助您更加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并且使您的文章更加出色。
写作中如何准确运用词语在写作过程中,准确地运用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精准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写作者准确运用词语。
一、运用词语前应明确词义在写作前,首先需要明确所使用词语的准确含义。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每个词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和语境。
如果对于词语的含义模糊或者缺乏了解,就很难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它们。
因此,在写作前应仔细研究、理解所使用词汇的含义及其用法。
二、合理使用词语的词性和变形一个词语的词性和变形形式也对其准确使用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表达状况时,名词形式可能不如动词形式生动形象,应尽量使用动词来描述。
此外,有时通过名词的复数形式或动词的进行时态等,可以更好地表达语义。
因此,根据文章的需要,应合理运用不同词性和变形形式。
三、运用同义词、近义词在写作中,使用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能够丰富文章的表达,避免重复,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例如,用“惊人的”来代替“很好的”、“出色的”,用“探索”来代替“研究”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替换不应过于频繁,应根据写作需要慎重选择,避免造成混淆或歧义。
四、注意词语的搭配和习惯用法准确运用词语还需要注意其搭配和习惯用法。
一个词语可能在某个语境下使用得非常准确,但在另一个语境下则显得不合适。
例如,“暴力”和“和平”在搭配上的用法完全不同。
此外,有些短语和搭配是习惯用法,直接使用翻译可能不准确。
因此,写作者需要在写作时遵循语言习惯,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五、运用词语需符合语境要求在写作时,不同的语境对词语的要求是不同的。
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读者群体,选择合适的词语是必要的。
例如,在科技领域的论文中,应该使用专业术语和相关词汇,确保技术概念准确传达。
而在故事或者描述性的文章中,可以选择更具有情感色彩或者生动形象的词汇来增加吸引力。
六、积累与提高词汇量准确运用词语需要丰富的词汇量作为基础,而丰富词汇量离不开阅读和学习。
通过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以及专业书籍等,可以积累更多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加词的技巧有哪些
1. 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丰富表达:例如,用“聪明”替换“聪颖”,用“优美”替换“美丽”。
2. 添加形容词或副词来增强语气:例如,用“迅速地”替换“快速”,用“卓越的”替换“出色”。
3. 替换行文中重复出现的单词或短语:例如,用“然而”替换“但是”,用“因此”替换“所以”。
4. 使用比喻、象征、比较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表达:例如,使用“阳光明媚”来形容温暖的天气,使用“一片死寂”来形容安静的场景。
5. 使用升级法来加强表达:例如,从“他很聪明”变为“他极为聪明”,从“产品不错”变为“产品非常出色”。
6. 添加名词、动词或动名词来表达更加具体的意思:例如,从“他在跑步”变为“他在疾跑”,从“他很努力地工作”变为“他在刻苦钻研”。
7. 使用语言技巧如反语、逆向思维等来突出某种观点或意义:例如,使用“明目张胆”来代替“大胆”,使用“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来代替“很难做到”。
词的写作技巧关于词的写作技法研究要诀:词以空灵为主,而不入于粗豪;以婉约为宗,而不流于柔曼。
音诣绵邈,音节和谐,乐府之正轨也。
不善学之,则循其声调,袭其皮毛。
笔不能转,则意浅,浅则薄;句不能炼,则意卑,卑则靡。
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逢;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
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方妙。
词之章法,不外相靡相荡。
如奇正实空、抑扬开合、工易宽紧之类是也。
词之承接转换,大抵不外纡徐斗健,交相为用。
所贵融会章法,接脉理节拍而出之。
空中荡漾,是词家妙诀。
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
词要不卑不亢,不触不悖,蓦然而来,悠然而逝。
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
言情贵含蓄,如骄马弄衔而欲行,粲女窥帘而未出,则得之矣。
白描之句,不可近俗;修饰之句,不可太文。
生香活色,当在即离之间。
僻词作者少,宜浑脱乃近自然;长调作者多,宜生新斯能振动。
小令要言短意长,忌尖弱;中调要骨肉停匀,忌平板;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
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之妙。
词有叠字三字者易,两字者难,要安顿生动;词有对句四字者易,七字者难,要流转圆惬。
词中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
换头多偷声,须和缓,和缓则句长节短,可容攒簇;煞尾多减字,须劲峭,劲峭则字过音留,可供摇曳。
词之押韵,不比尽有出处,但不可杜撰。
若只用出处押韵,却恐窒塞。
词中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
换头多偷声,须和缓,和缓则句长节短,可容攒簇;煞尾多减字,须劲峭,劲峭则字过音留,可供摇曳。
词之押韵,不比尽有出处,但不可杜撰。
若只用出处押韵,却恐窒塞。
填词必先选材,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僻,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精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
填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
立于二者之中,致空疏者填词,无意肖曲而不觉仿佛乎曲。
有学问人填词,尽力避诗而究竟不离于诗。
一则迫于舍此实无,一则苦于习久难变。
欲去此二弊,当于浅深高下之间悉心研究也。
衬逗虚字法:凡人无论作何文字,欲其姿态生动、转折达意,皆不可不知虚字之用法,而填词为尤要也。
长调之词,曼声大幅,苟无虚字以衬逗之,读且不能成文,安能望通体之灵活乎?惟用于小令中,则宜加以审慎。
衬逗之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类,今试分列如下,俾学者可以采用焉。
一字类:正、但、待、甚、任、只、漫、奈、纵、便、又、况、恰、乍、早、更、莫、似、念、记、问、想、算、料、怕、看、尽、应。
二字类: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拼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
三字类: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那堪、那更知、谁知道、君知否、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拼负却、空负了、要安排、嗟多少。
锻炼词句法:古人一艺之成,辄竭其毕生之精力,消磨久长之岁月,而后有所成就,断非卤莽灭裂者所能奏功。
况乎填词之学,拘于律,限于韵,长焉而不可减,短焉而不可增。
设一阕之中,偶有一语之不工,一字之不稳,则全体必为之减色。
盖词家所最忌者,为庸腐,为生硬,若欲语语激得起,字字敲得响,锻炼之功又曷可少哉?从前填词家如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皆有独擅胜场之处。
今从宋陆辅之《词旨》,摘集古人对句、警句分录于后:对句:小雨分江、断云笼口。
烟横山腹、雁点秋容。
问竹平安、点花番次。
樨柳苏晴、故溪歇雨。
虚阁笼云、小帘通月。
蝉碧勾花、雁红攒月。
落叶霞翻、败窗风咽。
风泊渡惊、露零秋冷。
花匝么弦、象奁双陆。
珠蹙花舆、翠翻莲额。
汗粉难融、袖香新窃。
种石生云、移花带月。
断浦沉云、空山挂雨。
画里移舟、诗边就梦。
砚冻凝花、香寒散雾。
系马桥空、移舟岸易。
疏绮笼寒、浅云栖月。
香茸沾袖、粉甲留痕。
就船换酒、随地攀花。
调雨为酥、催冰作水。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
巧剪兰心、偷粘草甲。
罗袖分香、翠绡封泪。
池面冰胶、墙腰雪老。
枕覃邀凉、琴书换日。
薄袖禁寒、轻妆媚晚。
倒苇沙困、枯兰洲冷。
绿芰擎霜、黄花招雨。
紫曲迷香、绿窗梦月。
暗雨敲花、柔风过柳。
霜杵敲寒、风灯摇梦。
盘丝击腕、巧篆垂簪。
翠叶垂香、玉容消酒。
金谷移春、玉壶贮暖。
拥石池台、约花栏槛。
问月赊情、凭春买夜。
醉墨题香、闲箫弄玉。
修竹凝妆、垂杨系马。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
警句:●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
―――徐幹臣《二郎神》●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
―――徐幹臣《二郎神》●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于湖《念奴娇》●寒光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张于湖《西江月》●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范石湖《醉落魄》●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范石湖《醉落魄》●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范石湖《忆秦娥》●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范石湖《霜天晓角》●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辛稼轩《祝英台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
―――辛稼轩《祝英台近》●翠消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刘龙洲《醉太平》●燕子不来花有恨,小院春深。
―――刘静寄《浪淘沙》●棠影下,子规声里,历尽黄昏。
―――洪平斋《眼儿媚》●相思无处说相思,笑把画罗小扇觅春词。
―――徐山民《南柯子》●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
―――徐山民《阮郎归》●惊起半帘幽梦,小窗淡月啼鸦。
―――刘小山《清平乐》●千树压西湖寒碧。
―――姜白石《暗香》●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白石《扬州慢》●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姜白石《疏影》●墙头换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
高柳晚蝉,报西风稍息。
――姜白石《惜红衣》●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姜白石《惜红衣》●冷香飞上诗句。
―――姜白石《念奴娇》●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
―――刘招山《一剪梅》●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
―――孙花翁《烛影摇红》●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史梅溪《绮罗香》●愁损玉人,日日画栏独凭。
―――史梅溪《双飞燕》●恐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史梅溪《东风第一枝》●新愁万斛,为春瘦,却怕春知。
―――高竹君《金人捧露盘》●惊愁搅梦,更不管瘐郎心碎。
―――高竹君《祝英台近》●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
―――张东泽《桂枝香》揣摩词眼法:填词句法,最宜讲究字面。
字面即词中起眼处,故亦谓之“词眼”。
讲究之法,当取温飞卿、李长吉、李商隐及唐人诸家诗句中字面之好而不俗者,简练揣摩。
今试摘录于下。
每句中之两虚字,即所谓“词眼”也。
词眼之下,以-作符号,学者宜注意之。
燕娇莺姹绿肥红瘦笼灯燃月醉云醒月挑云研雪柳昏花瞑翠阴香远玉娇香怨蝶凄蜂惨柳腴花瘦绾燕吟莺燕昏莺晓渔烟鸥雨翠颦红妒愁胭恨粉月约星期雨今云古恨烟颦雨燕窥莺认愁罗恨绮移红换紫联诗换酒选歌试舞舞勾歌引选中调名法:词之题意,不外言情、写景、纪事、咏物四种。
题意与音调相辅以成,故作者拈得题目最宜选中调名。
盖选调得当,则其音节之抑扬高下,处处可以助发其意趣。
其法须将各调音节烂熟胸中,而后始有临时选择之能力。
惟是词调多至千有余体,何题宜用何调岂能一一记忆。
神而明之,仍在学者。
兹试述其大略于下:《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三体,宜为慷慨激昂之调。
小令《浪淘沙》,音调尤为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
《浣溪沙》、《蝶恋花》二体,音节和婉,作者最多,宜写情,亦宜写景。
《临江仙》、《凄清道上》二体,最宜用于写情,对句两两作结,句法更见挺拔。
《洞仙歌》,宛转缠绵,可以写情,可以纪事,一叠不足,作若干叠者更妙。
《祝英台近》,顿挫得神,用以纪事,亦甚佳妙。
《齐天乐》,音调高隽,宜用于写秋景之词。
《金缕曲》宜用以写抑郁之情。
此调变体甚多。
别名《贺新郎》,可赋本意,用以贺婚。
《沁园春》,多四字对句,宜于咏物。
别名《寿星明》,可赋本意。
用以祝寿。
《高阳台》,跌宕生姿,亦为写情佳调。
金菊对芙蓉一调,有回鸾舞凤之姿,用以纪事、咏物,皆流利可爱。
布置格局法:作文之法,一题到手,先审明其题理,然后命意布局,首尾如何起结,中间如何扼要,振笔疾书,自无枝枝节节、格格不吐之病。
作文然,填词亦何独不然。
故作者每得一调,必先视其字数多寡,以定局势之广狭;再审其音节之抑扬高下,以定字面之虚实轻重。
腔之顿挫处,即词之顿挫处;腔之转折处,即词之转折处。
古人填词,往往前半阙写景,后半阙写情;或先写情而后写景,或景中带情,或情中杂景,或单调不尽而双调;而三叠、四叠者,类如叠嶂奇峰,层层入胜;绝非叠床架屋,处处增厌也。
总之,填词之法,先当审题择调,次则命意布局,务于起结之处,首尾衔接,过变之处,血脉贯通。
无论几许波折,自能一气卷舒也。
运用古事法:运用古事,莫若明事暗用、隐事明用。
如苏东坡之《永遇乐》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用张建封事,入古而化,自是词林妙品。
又《点绛唇》云:“不用悲愁,今年身健还高宴。
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
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上半用工部句,下半用汉武故事。
运实于虚,最得用古之法。
姜白石之《疏影》云:“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娥绿。
”用寿阳公主事,所谓明事暗用也。
又云:“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用少陵诗,所谓隐事明用也。
又《容斋四笔》载朱仲翊咏五月菊词云:“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傲羲皇。
”盖渊明于五六月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用此事于五月菊,洵为清切有味。
学者于此,可以悟运用古事之法。
填词起结法:小令篇幅甚短,着墨不多,中间无回旋余地,故其起处须意在笔先,结处须意留言外。
起处不妨用偏锋,结处最宜用重笔。
前半从旁面、侧面做出姿态,略略翻腾,点到本题立即煞住,而又不可将意思说尽,方为佳构。
小令起句,如周邦彥云:“并刀入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正是用偏锋也。
小令结语,如温庭筠之“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正是用重笔也。
此等句法,极锻炼,亦极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犹作三日之想。
长调谋篇立局,须首尾衔接,一气卷舒。
其起处宜以骀荡出之,如太原公子裼裘而来,或先于题意作进一层说,或先笼罩全首大意。
如辛稼轩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吴梦窗之“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
”皆工于发端者也。
长调两结,最为紧要。
前结如奔马收缰,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
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方能使通体灵活,无重复堆垛之病。
填词转折法:诗词虽同一机杼,而词家气象有时与诗微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