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随堂检测

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随堂检测

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随堂检测
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随堂检测

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随堂检测

D

________.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 V

B.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条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

C.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 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作出W-v m、W-v2m、W-v3m、W2-v m、W3-v 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图乙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点到A、B、C、D、E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5.65 cm,OB=7.12 cm,OC=8.78 cm,OD=10.40 cm,OE=11.91 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________m/s.

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 V交流电,A错;实验中应选取相同的橡皮筋,B错;小车应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C对;数据分析时,应作出不同的图象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D对.

(2)由所给数据知BC=8.78 cm-7.12 cm=

1.66 cm,最大速度v m=1.66×10-2

0.02

m/s=0.83

m/s.

答案:(1)CD (2)0.83

2.(2016·高考全国卷Ⅱ)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

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2)图乙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解析:(1)实验中应先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测量弹簧的压缩量,然后把纸带向左拉直,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松手释放物块,使其向右滑动,因此步骤为④①③②.

(2)由于物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最大,因此M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v

=2.58×10-2m

0.02 s

=1.29 m/s.由于弹簧压缩量越

大,弹性势能越大,因此推开物块后,弹簧弹性势能转化成物块的动能越多,物块离开弹簧后获得的速度越大,打的点间距越大,因此M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答案:(1)④①③②(2)1.29 M

3.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

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____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线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减少砝码,重复②的操作.

(2)下列表格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21)是两个

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 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ΔE3=____________,W3=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00206030

(3)根据表格,请在图中的方格纸上作出ΔE -W图线.

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做功使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动能增加,所以需要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2)通过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和A、B间距用W =FL可计算拉力做的功.

(3)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由动能定理W=1 2

Mv22-1

2

Mv21,可知W与ΔE成正比,作图可用描点

法,图线如图所示.

答案:(1)①小车②释放小车

(2)0.600 0.610 (3)见解析图

4.(2017·高考江苏卷)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200.0 g,钩码的质量为m =10.0 g,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

(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1=________ m/s.

(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9.80 m/s,利用W=mgΔx算出拉力对小车做

的功W.利用E k=

1

2

Mv2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ΔE k.计算结果见下表.

W/×10-3 J 2.

45

2.

92

3.

35

3.

81

4.2

6

ΔE k/×10-3 J 2.

31

2.

73

3.

12

3.

61

4.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ΔE k-W图象.

(4)实验结果表明,ΔE k总是略小于W.某同

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

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____N.

解析:(1)挂钩码前,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表明此时已消除了摩擦力的影响.

(2)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1=

(2.06+2.50)×10-2

0.2

m/s=0.228 m/s.

(3)根据题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作图.

(4)由于W=mgΔx,ΔE k=FΔx,则有F=

ΔE k W mg=

4.24-2.00

4.50-2.14

×0.01×9.8 N≈0.093 N. 答案:(1)小车做匀速运动(2)0.228 (3)

如图

(4)0.093

第4章 功和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

第4章 功和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 4-5 如图所示,A 球的质量为m ,以速度 v 飞行,与一静止的球B 碰撞后,A 球 的速度变为1 v ,其方向与 v 方向成90°角。B 球的质量为5m ,它被碰撞后以速 度2 v 飞行,2 v 的方向与 v 间夹角为arcsin(35)θ=。求: (1)两球相碰后速度1 v 、2 v 的大小; (2)碰撞前后两小球动能的变化。 解:(1)由动量守恒定律 12A A B m v m v m v =+ 即 12 12255c o s 5s i n m v i m v j m v m v j m v i m v j θθ=-+=-++ 于是得 2125cos 5sin mv mv mv mv θθ=??=? 21215cos 4335sin 5454v v v v v v v θθ= ====??= (2)A 球动能的变化 222 221111317()2224232 kA E mv mv m v mv mv ?=-=-=- B 球动能的变化 2222111505()22432 kB B E m v m v mv ?=-=?=

碰撞过程动能的变化 2222 12111222232 k B E mv m v mv mv ?=+-=- 或如图所示,A 球的质量为m ,以速度u 飞行,与一静止的小球B 碰撞后,A 球的速度变为1v 其方向与u 方向成090,B 球的质量为5m ,它被撞后以速度2v 飞行,2v 的方向与u 成θ (5 3arcsin =θ)角。求: (1)求两小球相撞后速度12υυ、的大小; (2)求碰撞前后两小球动能的变化。 解 取A 球和B 球为一系统,其碰撞过程中无外力作用,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水平: 25cos mu m υθ= (1) 垂直: 2105sin m m υθυ=- (2) 联解(1)、(2)式,可得两小球相撞后速度大小分别为 134 u υ= 214u υ= 碰撞前后两小球动能的变化为 22232 7214321mu mu u m E KA -=-??? ??=? 22 32504521mu u m E KB =-?? ? ????=? 4- 6在半径为R 的光滑球面的顶点处,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下滑,则物体与顶点的高度差h 为多大时,开始脱离球面?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 2c o s c o s v m g N m R v N m g m R θθ-==- 物体脱离球面的条件是N=0,即 2 c o s 0v m g m R θ-= 由能量守恒 图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吐血整理经典题)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列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实验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重物质量的称量不准会造成较大误差 B .重物质量选用得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C .重物质量选用得较小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D .纸带下落和打点不同步不会影响实验 2.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于电火花计时器两限位孔不在同一竖直线上,使纸带通过时受到较大的阻力,这样实验造成的结果是( ) A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明显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B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明显小于动能的增加量 C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D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3.有4条用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打出的纸带A 、B 、C 、D ,其中一条是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打出的。为找出该纸带,某同学在每条纸带上取了点迹清晰的、连续的4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个点间距离依次为s 1、s 2、s 3。请你根据下列s 1、s 2、s 3的测量结果确定该纸带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791 m/s 2) ( ) A .61.0 mm 65.8 mm 70.7 mm B .41.2 mm 45.1 mm 53. 0mm C .49.6 mm 53.5 mm 57.3 mm D .60.5 mm 61.0 mm 60.6 mm

4.如图是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有关尺寸在图中已注明.我们选中n 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举一些计算n 点速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n 点是第n 个点,则v n =gnT B .n 点是第n 个点,则v n =g (n -1)T C .v n =s n +s n +1 2T D .v n =h n +1-h n -1 2T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80 m/s 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 kg 。 (1)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应该用天平称出重物的质量 B .可选用点迹清晰,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 mm 的纸带来处理数据 C .操作时应先松开纸带再通电 D .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6 V 的交流电源上 (2)实验中甲、乙、丙三学生分别用同一装置得到三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量出各纸带上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18 cm 、0.19 cm 、0.25 cm ,则可肯定________同学在操作上有错误,错误是________。若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 、B 、C 到第一个点O 间的距离分别为15.55 cm 、19.20 cm 和23.23 cm 。则当打点计时器打点B 时重物的瞬时速度v =________ m/s ;重物由O 到B 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_J ,动能增加了________J(保留3位有效数字), 6.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图(甲)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选取

机械能守恒定律3种表达式_机械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汇总

机械能守恒定律3种表达式_机械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汇总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lawofconservationofmechanicalenergy)是动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即任何物体系统。如无外力做功,系统内又只有保守力(见势能)做功时,则系统的机械能(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外力做功为零,表明没有从外界输入机械功;只有保守力做功,即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而无机械能转化为其他能,符合这两条件的机械能守恒对一切惯性参考系都成立。这个定律的简化说法为:质点(或质点系)在势场中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和保持不变;或称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这一说法隐含可以忽略不计产生势力场的物体(如地球)的动能的变化。这只能在一些特殊的惯性参考系如地球参考系中才成立。如图所示,若不考虑一切阻力与能量损失,滚摆只受重力作用,在此理想情况下,重力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机械能不变,滚摆将不断上下运动。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机械能守恒条件是:只有系统内的弹力或重力所做的功。【即忽略摩擦力造成的能量损失,所以机械能守恒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而且是系统内机械能守恒。一般做题的时候好多是机械能不守恒的,但是可以用能量守恒,比如说把丢失的能量给补回来。 从功能关系式中的WF外=△E机可知:更广义的机械能守恒条件应是系统外的力所做的功为零。 当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做功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叫动量守恒定律。当只有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换时,机械能才守恒。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式1.从能量守恒的角度选取某一平面为零势能面,系统末状态的机械能和初状态的机械能相等。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时,若系统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微型专题6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学案粤教版必修2

微型专题6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 应用 知识目标核心素养 1.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其判定. 2.能灵活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方 式. 3.在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中,会应用机械能守 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4.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的区别. 1.进一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系统性 和守恒条件的判定. 2.体会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解 题中的区别,体会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解决 多物体系统问题中的优越性,建构此类问 题模型,培养科学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一、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 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1)做功条件分析法:若物体系统内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其他力均不做功,则系统机械能守恒,具体有三种表现: ①只受重力、弹力,不受其他力; ②除受重力、弹力外还受其他力,其他力不做功; ③除重力、弹力外还有其他力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2)能量转化分析法:若只有系统内物体间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如没有内能增加),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例1(多选)如图1所示,斜劈劈尖顶着竖直墙壁静止于水平面上,现将一小球从图示位置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则在小球从释放到落至地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斜劈对小球的弹力不做功 B.斜劈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斜劈的机械能守恒 D.小球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斜劈动能的增加量 答案BD 解析小球有竖直方向的位移,所以斜劈对小球的弹力对球做负功,故A选项错误;小球对斜劈的弹力对斜劈做正功,所以斜劈的机械能增加,故C选项错误.不计一切摩擦,小球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斜劈组成的系统中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系统机械能守恒,故B、D选项正确. 二、多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 1.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就单个物体而言,机械能一般不守恒,但就系统而言机械能往往是守恒的. 2.关联物体注意寻找用绳或杆相连接的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 3.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的选取技巧 (1)当研究对象为单个物体时,可优先考虑应用表达式E k1+E p1=E k2+E p2或ΔE k=-ΔE p来求解. (2)当研究对象为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①若两个物体的重力势能都在减少(或增加),动能都在增加(或减少),可优先考虑应用表达式ΔE k=-ΔE p来求解. ②若A物体的机械能增加,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可优先考虑用表达式ΔE A增=ΔE B减来求解.例2如图2所示,斜面的倾角θ=30°,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高为H,斜面顶点上有一定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我们建议:本单元的数学采用下述的三个步骤顺序进行 第一步: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是客观存在的。 演示的项目可以选用下列一些内容: ①将小球竖直上抛——让学生观察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过程;当小球达到最高点后自由落下——让学生观察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②用细绳拴小球构成“单摆”,使单摆往复摆动——让学生观察摆球在竖直面内沿圆弧线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交替转化。 ③旋动“麦克斯韦滚摆”——使学生观察“滚摆”的重力热能与动能之间的交替转化。在此过程中既有因滚摆重心上下变化的移动动能的变化,也有滚摆绕轴的转动动能的变化,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兴趣,但不必对其中的转动动能作定量讲述。(注:在很多中学的物理实验室中都有“麦克斯韦滚摆”这种数学仪器。如果没有,借一成品进行仿制也不很困难。) ④拨动“弹簧振子”——使学生观察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必对弹性势能作定量的讲述。 作这些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单纯依靠数理推导得出的。 第二步:在“功能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并说明此定律成立的条件。 在本章第二单元中,我们导出“功能原理“最简单的数学表达形式: W F =ΔE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导出下面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最简单的数学表达形式: 当W F =0时——定律的条件 则ΔE=0——定律的结论 这种表达形式虽然简单,但是不便于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再写出本章第二单元中导出的“功能原理”的展开形式: ?? ? ??+-??? ??+=-02022121mgh mv mgh mv fs Fs i i 将W F =Fs-fs 代入上式可得: ?? ? ??+-??? ??+=02022121mgh mv mgh mv W i i F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展开形式: 当W F =0时——定律的条件 则 02022 121mgh mv mgh mv t i +=+ (注:关于W F =0的物理意义,我们将在后面“指点迷津”中作专题说明。) 第三步:通过例题和习题,使学生更深入具体地理解定律的物理意义,并能正确灵活地用于解答有关的物理问题。 我们将在后面的“学海导航”中讲述少量的例题,并在“智能显示”中提供大量的习题。请同学们不要先看答案,而应独立思考,求解以后再进行核对,并从中总结出思维方法来。 指点迷津 1.W F =0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在W F 中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 首先说明:这个论题有些超过了课本中讲述的内容,但是对于物理基础较好的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对于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作尝试性阅读,若感觉困难,可以不学。 在本章第二单元的推导过程和专题论述中,同学们已经知道:“功能原理”中的W F 是不包含重力做功W G 的。因此W F =0的意义就有下列两种说法(注意:说法虽不同,但本质相同):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班级: 姓名: 时间: 2017年4月20 [实验目的] 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能定性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实验原理] 当物体自由下落时,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机械能守恒。若某一时刻 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v ,下落高度为h ,则应有:21mg m 2 h v =。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 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v ,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测定第n 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 T 2h -h 1 -n 1n n +=v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纸带、交流电源、导线、带铁夹的重锤、纸带、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 图 1 图2

1.按如图1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并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交流电源连接好。 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锤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锤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4.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 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计时点间的距离接近2mm 的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再在距离0点较远处开始选取相邻的几个计数点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的高度h 1、h 2、h 3…… 6.应用公式T 2h -h 1 -n 1n n += v 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 1、v 2、v 3…… 7.计算各点对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 n 和动能的增加量2 2 1n mv , 进行比较,并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分类例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题分类 一、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判断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有两种方法:(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媒质阻力和摩擦阻力,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所涉及到的题型有四类:(1)阻力不计的抛体类。(2)固定的光滑斜面类。(3)固定的光滑圆弧类。(4)悬点固定的摆动类。 (1)阻力不计的抛体类 包括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斜上抛;斜下抛;平抛,只要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不计。那么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就只受重力作用,也只有重力做功,通过重力做功,实现重力势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等量转换,因此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固定的光滑斜面类 在固定光滑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支持力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始终垂直,对运动物体不做功,因此,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3)固定的光滑圆弧类 在固定的光滑圆弧上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支持力始终沿圆弧的法线方向而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垂直,对运动物体不做功,故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4)悬点固定的摆动类 和固定的光滑圆弧类一样,小球在绕固定的悬点摆动时,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由于悬线的拉力自始至终都沿法线方向,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垂直而对运动物体不做功。因此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作题方法: 一般选取物体运动的最低点作为重力势能的零势参考点,把物体运动开始时的机械能和物体运动结束时的机械能分别写出来,并使之相等。 注意点:在固定的光滑圆弧类和悬点定的摆动类两种题目中,常和向心力的公式结合使用。这在计算中是要特别注意的。 习题: 1、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三根长度不等的细线上,分别把悬线拉至水平位置后轻轻释放小球,已知线长L a L b L c,则悬线摆至竖直位置时,细线中力大小的关系是() A T c T b T a B T a T b T c C T b T c T a D T a=T b=T c 4、一质量m = 2千克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高h = 3.5米高处由静止滑下斜面底端紧接着一个半径R = 1m 的光滑圆环(如图)求: (1)小球滑至圆环顶点时对环的压力; (2)小球至少要从多高处静止滑下才能越过圆环最高点; (3)小球从h0 = 2米处静止滑下时将在何处脱离圆环(g =9.8米/秒2)。 二、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所构成的系统,其机械能是否守恒,要看两个方面 (1)系统以外的力是否对系统对做功,系统以外的力对系统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就增加,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就减少。不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就不变。 (2)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不能使其它形式的能参与和机械能的转换。 系统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不会改变系统的机械能 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三类:

高中物理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专题1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机械能: 机械能是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也可以说成物体动能和势能之总和. 2.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物体(系统)动能与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 持不变. (2)表达式:E12或1122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常用数学表达式: (1)守恒条件: ①一个物体:只有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看是否包含弹簧,包含弹簧,守恒;不包含则不守恒) ②物体系统:弹力和重力一起做功,只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 ③如果有外力作用,但是外力不做功或做功为零,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物体或系统机械能守恒。(2)常用数学表达式: ①守恒观点:1122 必须选择参考平面 ②转化观点:Δ=-Δ,(Δ增=Δ减或Δ减=Δ增).运用的关键在于弄清重力势能的增加(或减少)量, 可不选取参考面而直接计算初、末状态的势能差 ③转移观点:Δ=-Δ(Δ增=Δ减或Δ减=Δ增),“转移观点”,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相互作用的物体系). (2).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各力的做功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若符合定律成立的条件,先要选取合适的零势能的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的初、末 状态的机械能值.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并代人数值求解. 【问题一】物体或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是否定律的条件的应用 1.一个物体: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弹力做功,只管整个过程始末状态,不管中间过程;有弹簧时要包含弹簧才守恒。 2.物体系统:系统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无其他形式能量的产生。 3.注意:无论是从做功来看还是从能量的转化来看都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无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 4.如果其他除重力、弹力外的其他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 【例题1】如图5-4-1所示,一轻质弹簧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重物,将重物从与悬挂点等高的地方无初速 度释放,让其自由摆下,不及空气阻力,重物在摆向最低点的位置的过程中() 图5-4-1 A.重物重力势能减小 B.重物重力势能与动能之和增大 C.重物的机械能不变 D. 重物的机械能减少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材料 教学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铁夹子、重锤、毫米刻度尺、纸带、打点计时器(若选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需要低压交流电源) 实验原理: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若物体由静止下落的高度h 时,其速度为v ,则有 2 12 mgh mv 在实验过程中,测出重锤由静止下落高度h 时的速度v ,算出gh 是否等于212v ,则可得出mgh 是否等于21 2mv , 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二者相等,则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并连接到电源上。 2、把重锤用夹子固定在纸带的一端,纸带的另一端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袋带,让重锤带着纸带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4、重复3次,得到3条打上点的纸带。 5、从三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出点迹清晰且第一、二点间的距离接近2mm 的纸带。 6、在挑选出的纸带中,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O ,并在纸带上离O 点较远的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连续的几个点,并依次标上1、2、3、4、5,分别测出1、2、3、4、5各点到O 点的距离h 1、h 2、h 3、h 4、h 5,并把记在下面表格中,这些距离分别是打下1、2、3、4、5个点时重锤下落的高度。

7、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速度的规律,应 用公式12n n n h h V T +-= (此处T=0.02s ),分别算出2、3、4各点对应得速度2V 、3V 、4V 。 8、计算2、3、4各点对应的n gh 和212n V ,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n mgh 与21 2 mV 是否相等。 9、得出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1、铁架台上固定打点计时器的夹子不可伸出太长,以防铁架台翻倒。 2、打点计时器应夹紧在铁架台上,确保在实验过程中不会晃动。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阻力。 3、打点前纸带必须平直,不要卷曲,纸带上端要用手提着静止,重锤应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4、实验时先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稳定后才松开纸带 5、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选第一、二点的距离接近2mm 的纸带(因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最初0.02s 内下落的距离2211 9.80.02 1.9622 S gT m m = =??=) 6、选取得各个计数点1、2、3……离起始点应适当远些,以减小测量下落高度h 时的相对误差。 7、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测重锤的质量m 8、为减少阻力的影响,重物应选用密度大些的便于夹紧纸带的物体。 误差分析 (1)本实验中因重物和纸带在下落过程中要克服各种阻力(空气阻力、打点计时器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k 稍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 ,即ΔEk <ΔEp ,这属于系统误差.改进的办法是调整器材的安装,尽可能地减小阻力. (2)本实验的另一个误差来源于长度的测量,属偶然误差.减小误差的办法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0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的下落高度测量完.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 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 可以相互转 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实验1:如右图,用细线、小球、 带 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 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 点等高的C 点,如图甲。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 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 点相同 A 甲 乙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知识点】:一、功 1、做功两个必要因素:力和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功的计算:θFLCOS W = 3、正功和负功:①当o ≤a <π/2时,cosa>0,w>o ,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 ②当a=π/2时,cosa=0,w=0,表示力对物体不做功(力与位移方向垂直)。 ③当π/2<a ≤π时,cosa<0,w<0,表示为对物体做负功。 4、求合力做功: 1)先求出合力,然后求总功,表达式为W 总=F 合L cos θ(为合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所做功的代数和,即 W 总 =W1+W2+W3+------- 例题、如图1所示,用力拉一质量为m 的物体,使它沿水平匀速移动距离s ,若物体和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则此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 A .μmgs B .μmgs/(cos α+μsin α) C .μmgs/(cos α-μsin α) D .μmgscos α/(cos α+μsin α) 二、功率 1、定义式:t W P =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2、计算式: θcos Fv P = ,其中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用该公式时,要求F 为恒力。 1)当v 为瞬时速度时,对应的P 为瞬时功率; 2)当v 为平均速度时,对应的P 为平均功率 3)若力和速度在一条直线上,上式可简化为Fv P = 3、机车起动的两种理想模式 1)以恒定功率启动 图1

2)以恒定加速度 a 启动 三、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表达式:mgh E P = 重力做功:P P P G E E E W ?-=-=21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 四、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表达式:2/2 l k E P ?= (l ?为弹簧的型变量) 五、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21 22 2 12 1mv mv W -=总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之弹簧模型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之 弹簧专题 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轻质弹簧,一小球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 的速度为v ,压缩弹簧至C 点时弹簧最短,C 点距地面高度为h ,不计小球与弹簧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则小球在C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是 ( ) A .1/2m v 2 B .1/2m v 2+mgh C .1/2m v 2-mgh D .mgh 2. 如图甲,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放一轻质弹簧,其下端固定,静止时上端位置在B 点,在A 点放一质量m=2kg 的小物块,小物块自由释放,在开始运动的一段时间内v ﹣t 图如图乙所示,小物块在0.4s 时运动到B 点,在0.9s 时到达C 点,BC 的距离为1.2m (g 取10m/s 2).由图知( ) A . 斜面倾角6 π θ= B . C 点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16J C . 物块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D . 物块从C 回到A 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保持不变 3. 如图,倾角为a 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A 与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相连。现用拉力F 沿斜面向上拉弹簧,使物体在光滑斜面上匀速上滑,上滑的高度为h ,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在这一过程中 ( ) A .弹簧的伸长量为 k mg F α sin - B .拉力F 做的功为αsin Fh C .物体A 的机械能增加α sin mgh D .斜而体受地面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αcos F 4. 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那么小球从接触弹簧开始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弹簧保持竖直),下列关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B .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 .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 .机械能总和先增大后减小 5. 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簧并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形变在弹性限度内),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下 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该过程中弹簧弹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 .t 2时刻小球的加速度为零 C .t 1~t 2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在逐渐减小 D .t 2~t 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在增加 6. 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 处下落然后压缩弹簧至最低点,在此过程中最大加 速度为a 1,动能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E 1;若该物体从B 处 下落,最大加速度为a 2,动能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E 2,不计空气阻力,则有( ) A.a 1=a 2,E 1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专题练习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专题练习一、填空题 1.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举重运动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运动员举起杠铃过程中,是___________能转化为杠铃的___________能. 2.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希望通过实验求得连续碰撞中的机械能损失,做法如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依次有质量为m,2m,3m……10m的10个小球,排列成一直线,彼此间有一定的距离,开始时后面的九个小球是静止的,第一个小球以初速度v0向着第二个小球碰去,结果它们先后全部粘合到一起向前运动.求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__________, 3.一小物体以100J的初动能滑上斜面,当动能减少80J时,机械能减少32J,则当物体滑回原出发点时动能为__________ J 4.在某一高度用细绳提着一质量m=0.2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位移关系的E,x图象如图所示,图中两段图线都是直线.取g=10m/s2,物体在0,6m过程中,速度一直_______(增加、不变、减小);物体在x=4m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5.重为20N的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为2N,则物体在下落1m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_,克服阻力做功________,物体动能增加了_________, 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手拿着一根光滑的轻质细杆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以速度v匀速移动了距离L,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这个过程中小球的速度为是_________,手对轻杆做的功为是_________. 7.一只排球在A点被竖直抛出,此时动能为20 J,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又回到A点,动能变为12 J,假设排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A点为零势能点,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排球的动能变为10 J 时,其重力势能的可能值为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的运行速率为v,将质量为m的物体轻放到传送带的一端,物体随传送带运动到另一端。若传送带足够长,则整个传送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量为_________,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为 _________,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 当物体自由下落时,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机械能守恒。若某一时刻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v ,下落高度为h ,则应有:2 1mg m 2 h v = 。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 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 ,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测定第n 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 T 2h -h 1 -n 1n n ?= +v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带铁夹的重锤、纸带、米尺。 [实验步骤] 1.按如图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 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锤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 4.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 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 ,且点迹清晰的 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 1 、h 2、h 3……。 6.应用公式T 2h -h 1 -n 1n n ?= +v 计算各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1、v 2、v 3……。 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mgh n 和动能的增加量 mv n 2/2,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1、打点计时器的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点. 3、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选第一、二点间接运2 mm 的纸带. 4、打点计时器必须接50 Hz 交流低压电源. 图1 图2

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题及其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练习 姓名:分数: 专项练习题 第一类问题:双物体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问题 例1. (2007·江苏南京)如图所示,A物体用板托着,位于离地面处,轻质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与A、B相连,绳子处于绷直状态,已知A物体质量,B 物体质量,现将板抽走,A将拉动B上升,设A与地面碰后不反弹,B上升过程中不会碰到定滑轮,问:B物体在上升过程中离地的最大高度为多大?(取) (例1)(例2) 例2.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2m、m的两个物体A、B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细线连接跨过光滑圆柱体,B着地A恰好与圆心等高,若无初速度地释放,则B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少? 第二类问题:单一物体的机械能守恒问题

例3. (2005年北京卷)是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轨道,在下端B点与水平直轨道相切,如图所示,一小球自A点起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小球的质量为m,不计各处摩擦,求: (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 (2)小球下滑到距水平轨道的高度为R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小球经过圆弧形轨道的B点和水平轨道的C点时,所受轨道支持力各是多大。 例4. (2007·南昌调考)如图所示,O点离地面高度为H,以O点为圆心,制作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小球从与O点等高的圆弧最高点滚下后水平抛出,试求: (1)小球落地点到O点的水平距离; (2)要使这一距离最大,R应满足何条件?最大距离为多少? 第三类问题:机械能守恒与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 例5.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如图所示),摆长为l,最大偏角

为,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 (例5)(例6) 例6. (2005·沙市)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 点,另一端系一小球A,在O点的正下方钉一钉子B,当质量为m的小球由水平位置静止释放后,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线遇到钉子B,小球开始以B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恰能过B点正上方C,求OB的距离。 例7. (2005年广东)如图所示,半径的光滑半圆环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 半圆环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A,一质量m=0.10kg的小球,以初速度 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加速度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后,冲上竖直半圆环,最后小球落在C点,求A、C间的距离() (例7)(例8) 例8. (2006年全国II)如图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其半径,轨道在C处与水平地面相切,在C处放一小物块,给它一水平向左的初 速度,结果它沿CBA运动,通过A点,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D点,求C、D

专题37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021年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含真题及解析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全攻关 专题(37)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原卷版) 双基过关: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对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导线. 4.实验步骤 (1)安装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电源相连. (2)打纸带 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 ①若选第1点O 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 =12 m v 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 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 Hz). ②用12m v B 2-12 m v A 2=mgh AB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即可. 5.实验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基本实验方法 1.误差分析 (1)测量误差: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O 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系统误差: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 k =12 m v n 2必定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mgh n ,改进办法是调整安装的器材,尽可能地减小阻力. 2.注意事项 (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 (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 n =h n +1-h n -12T ,不能用v n =2gh n 或 v n =gt 来计算. 3.验证方案 方案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 代入mgh n 和12m v n 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gh n 和12 m v n 2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案二:任取两点计算 (1)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mgh AB . (2)算出12m v B 2-12 m v A 2的值. (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mgh AB =12m v B 2-12 m v A 2,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案三:图象法 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12 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作出12 v 2-h 图象.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命题热点一:教材原型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