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逻辑在言语行为中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逻辑思维与语言能力的关系逻辑思维与语言能力是人类思维活动中两个相互关联且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推理和判断能力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言能力则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逻辑思维对于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语言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改善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首先,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是相互促进的。
逻辑思维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一个具有优秀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如果不能通过清晰准确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那么这些思考和推理也就难以被他人理解和接受。
因此,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有效地表达逻辑思维的结果和观点,使思考更加清晰,并使其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其次,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逻辑思维对于语言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具有优秀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在进行语言运用时往往能够更好地组织语言结构、合理安排语言思路,并避免使用模糊、含混的表达方式。
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人们辨别语言中的逻辑关系和合理性,从而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和有条理。
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展示。
在学术写作领域,一篇论文的质量往往与作者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密切相关。
一个具有良好逻辑思维的作者,能够清晰地组织论文结构,合理安排段落和章节,使论文的逻辑条理性更强。
同时,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作者可以精准地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进一步提升了论文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思维的人,在与他人交流时,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理顺思路,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同时,较高的语言能力能够使得沟通更加清晰和高效,避免了误解和歧义的产生。
总之,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对于个体而言,逻辑思维需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而优秀的语言能力能够更好地展示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过程。
逻辑关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而逻辑关系是语言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能够帮助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理解他人的意图。
本文将探讨逻辑关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应用于实际交流中的意义。
逻辑关系的定义逻辑关系指的是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关联、联系进行描述时所使用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人们理清思路、准确表达。
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等。
逻辑关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1.帮助清晰表达:逻辑关系能够帮助人们清晰地表达思想,使语言更加准确、有条理。
通过使用逻辑关系,我们可以将复杂的内容拆分成若干个简单明了的部分,使得听者或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帮助思维发展:逻辑关系要求我们在表达思想时进行逻辑推理,从而促进了我们的思维发展。
通过不断思考逻辑关系,我们能够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帮助理解他人意图:通过理解逻辑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思考方式。
在交流中,对他人所说的话进行逻辑分析,可以更好地抓住他们的观点和主旨,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
4.提高表达效果:逻辑关系的运用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通过合理运用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等逻辑关系,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使得自己的表达更加具有说服力。
逻辑关系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1.议论文写作:在写作议论文时,逻辑关系的运用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合理地运用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等,将论点和论据进行合理的连接,使得整个文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2.口头辩论:在进行口头辩论时,逻辑关系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力地进行表达。
通过合理地运用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等,我们能够更好地驳斥对方的观点,并支持自己的观点。
3.项目汇报:在进行项目汇报时,逻辑关系的运用可以使得我们更加清晰地向听众展示项目的进展和成果。
通过有序地运用逻辑关系,我们能够将复杂的项目信息整理成易于理解、逻辑严谨的形式。
逻辑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摘要:生活中,逻辑学无处不在。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从教育者自身素质方面,还是在教育者语文教育过程中,被教育者接受教育方面,逻辑学所研究的思维能力,都对其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字:逻辑学语文教学思维作用众所周知,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逻辑学无处不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与我们的思维行动语言等等密切相关。
没有逻辑的生活,将会一塌糊涂。
没有逻辑的学习,也只是徒劳无益……逻辑学无处不在,无所不用。
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
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逻辑这一古老的学科,都在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逻辑学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对于语文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样有着其他所不可匹敌的作用。
因此,针对这两个方面,重点分析一下逻辑学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这两个方面的应用情况。
首先,在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问题上探讨逻辑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这门课程,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被教育者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只有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提高了,被教育者才有一个好的语文学习引导着。
此外,我们知道,语文指的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侧重于被教育者口头表达的能力,文字则侧重被教育者书面表达能力的水平,而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必须依靠于思维,即思维逻辑能力,也就是概念上的逻辑学。
因此,语文教学与学习都与逻辑学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高低与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换句话说,加强自身逻辑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够促进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学的正常与顺利进行。
第一.加强自身逻辑学的学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者这个职业,毋庸置疑,是靠脑子、笔和嘴的一个特殊职业,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教育者施展教育,开展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有一个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教育者才能将自己的知识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将自己的所知所感通过嘴表述出来。
“⾔⽽有序”⽅能妙语⽣花——逻辑思维对主持⼈⼝语表达的重要性及其运⽤剖析“⾔⽽有序”⽅能妙语⽣花——逻辑思维对主持⼈⼝语表达的重要性及其运⽤剖析-新闻学“⾔⽽有序”⽅能妙语⽣花——逻辑思维对主持⼈⼝语表达的重要性及其运⽤剖析马勇【摘要】⼴播电视⼤众传播平台上,主持⼈的即兴⼝语表达的质量和品位良莠不齐。
信息和逻辑是即兴⼝语表达中的本质要素。
信息是表达的主体,是内容;逻辑是信息流动的秩序和⽅式。
只有充⾜的信息⽽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主持⼈的⼝语表达也不会有实质性的飞跃和突破。
本⽂基于普通逻辑学视⾓,探讨逻辑思维在主持⼈即兴⼝语表达中的重要作⽤。
关键词主持⼈逻辑思维⼝语表达⼀、逻辑思维在主持⼈即兴⼝语表达中的作⽤⼴播电视是视听艺术,主持⼈是通过⼝头语⾔即有声语⾔来进⾏传播的。
⼝语表达是主持⼈从内部语⾔到外部语⾔的⽣发过程,它基本没有⽂字稿件作为依据,它具有如下特点:现想现说,语⾳稍纵即逝,语⾔灵活多样,语⾳和态势语有特殊功效。
其中现想现说是⼝语表达的重要特征。
书⾯表达可以从容思考、不断修改,但是主持⼈的⼝语表达“受语⾔环境的严格限制,在与特定听众对象的现场交流中,不断产⽣新刺激、反刺激,不断产⽣新想法、新的话题。
为此,要不断调整思路,组织语⾔。
” ①⼴播电视节⽬主持⼈即兴⼝语表达的质量和品位的提升,很⼤程度上依赖于主持⼈思维品质的提升。
如何提⾼主持⼈的思维品质?在主持⼈所能把控的节⽬信息质量和信息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决定该主持⼈思维品质的重要因素就变成了其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
所以即兴⼝语表达中,逻辑清晰才能思维顺畅,思维顺畅才能⾔⽽有序,⾔⽽有序才能妙语⽣花。
⼆、主持⼈即兴⼝语表达中的逻辑思维运⽤策略在⼴播电视节⽬中,经常会听到类似逻辑推理的判断,但是其前提是否真实?结论是否真实?推理是否得当?本⽂通过选取若⼲主持⼈的即兴⼝语表达为样本,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推理和充⾜理由律这个逻辑学基本规律对主持⼈常⽤的逻辑学规律进⾏分析(本⽂所⽤语料分析样本,采⾃第六届CCTV 电视节⽬主持⼈⼤赛)。
论语用逻辑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文健【摘要】话语的间接表达是言语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间接表达所产生的是话语的会话含义,它委婉地体现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运用语用逻辑的会话含义理论,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用推理,消除话语字面意义的“冲突”,完成话语字面意义到会话含义的过渡,有利于学生对话语意义的准确理解。
%The indirect expressio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verbal communication.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s induced by it.It indirectly reflects the speaker′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In listening teaching,with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prag-matic logic,the teacher can guide the students to carry on the pragmatic inferenceeffecti vely,eliminate the “conflict”of the literal meaning in words and achieve the transition from literal meaning to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In this way,the teacher can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words′meaning accurately.【期刊名称】《昆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语用逻辑;语言教学;字面意义;会话含义;合作原则【作者】文健【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中文系,云南昆明65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建于1950年。
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协同作用逻辑思维是指人们根据逻辑规则进行思维和推理的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有效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和协同作用。
逻辑思维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而语言表达能力则进一步促进了逻辑思维的发展。
本文将讨论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协同作用,并探讨如何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
一、逻辑思维对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逻辑思维是有效表达的前提。
只有在思维清晰、逻辑严谨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逻辑思维使我们能够理清思绪,将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从而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使得言之有物,有说服力。
逻辑思维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
逻辑思维使我们能够理性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挖掘问题的本质,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逻辑思维也使我们能够辨别真假,避免受到谣言和误导的影响。
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逻辑思维的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是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语言表达,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考结果清晰地传达给他人,从而促进自己的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言语的表达,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是否合乎逻辑,以及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从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语言表达能力是逻辑思维的输出。
逻辑思维只有通过语言的表达才能传达给他人,从而产生影响。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们能够用简洁明了、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别人能够理解并与我们进行有效地交流。
通过语言表达,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够被他人所接受和认同,从而产生实际的影响力。
三、如何提高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1. 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
可以通过阅读逻辑思维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进行逻辑思维的思考和分析练习。
同时,可以参加逻辑思维的训练班或者活动,通过解答问题和进行辩论等方式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写作训练和演讲练习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逻辑学在语义和语用分析中的意义语义和语用是语言学的两个重要分支领域,它们研究的是语言的意义和使用。
而逻辑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也在语义和语用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逻辑学在语义和语用分析中的意义,并阐述其对于理解和解释语言现象的重要性。
一、逻辑学在语义分析中的意义语义分析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即词汇和句子的意义。
而逻辑学作为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科,提供了一套严密的推理规则和论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中的逻辑关系。
例如,逻辑学中的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句子的真值和逻辑结构,从而理解句子的意义和推理关系。
逻辑学还研究了概念和范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词汇的分类和语义关系。
逻辑学在语义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语义推理。
通过逻辑学的推理规则,我们可以从已知的前提推导出新的结论,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义。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所有人都会死亡”,而“张三是人”,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张三会死亡”的结论。
逻辑学的推理规则可以帮助我们从已知的信息中推导出新的信息,从而深入理解语言的意义。
二、逻辑学在语用分析中的意义语用分析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的使用,即言语行为和交际意义。
而逻辑学在语用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理解和解释言语行为的逻辑关系。
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言语行为的目的、论证和推理过程,从而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关系。
逻辑学在语用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修辞分析。
修辞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艺术,通过运用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和有感染力。
而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修辞手法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修辞的效果和意义。
例如,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比喻的逻辑关系,从而理解比喻的隐喻意义。
此外,逻辑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言语行为的合理性和合适性。
逻辑学研究了推理和论证的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论证是否合理和有效。
在语用分析中,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言语行为的合理性和论证的有效性,从而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关系。
逻辑推理与语言思维的关系引言逻辑推理和语言思维是人类认知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逻辑推理是指通过逻辑规则和推理法则来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而语言思维则是通过语言来表达和组织思维的能力。
逻辑推理和语言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逻辑推理与语言思维的基本概念逻辑推理的定义与特点逻辑推理是指基于逻辑规则和推理法则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逻辑推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逻辑推理是一种有序、连续、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可以通过推理法则进行推导和演绎;•逻辑推理是一种客观、普遍适用的思维方式,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逻辑推理是一种精确、准确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方案;•逻辑推理是一种合乎常理和常识的思维方式,可以从已知的真实事实出发,推断出未知或隐含的结论。
语言思维的定义与特点语言思维是指通过语言来表达和组织思维的能力。
语言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语言思维是一种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可以将复杂的概念和信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思维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思维方式,适用于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如交流、表达、思考等;•语言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语言来组织和生成新的思维内容;•语言思维是一种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的来选择和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
逻辑推理与语言思维的关系逻辑推理和语言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逻辑推理对语言思维的影响逻辑推理对语言思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逻辑规则对语言表达的约束作用逻辑规则是逻辑推理的基础,它对语言表达起到了约束作用。
在语言表达中,人们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来使用词语和句子,以确保表达的逻辑关系清晰、准确和一致。
推理法则对语言思维的指导作用推理法则是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和规范,它可以指导人们在语言思维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的联系及培养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它们如同双子星般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逻辑思维是人类进行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言表达则是将这种思维具象化、可传达的方式。
两者结合,会让人既有条理又能清晰地传达自己的观点。
逻辑思维的培养,通常从基本的推理能力开始。
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学习数学、科学等学科中,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制定计划时,合理安排时间与资源就是一种逻辑思维的具体体现。
强化这一能力,需要多做一些逻辑推理题,诸如数独、逻辑谜题等。
分析他人观点、进行辩论也是有效的训练方法,通过不断质疑和论证自己的思维模式,可以形成更为严谨的逻辑结构。
在语言表达方面,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是与逻辑思维密不可分的。
一个能清晰表达思路的人,通常在思考时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
他们能够将复杂的想法组织成条理分明的语言,使别人容易理解。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首先是多读书,尤其是经典文学和哲学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能够提供丰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的范例。
写作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可以帮助理清思路。
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运用,更涉及到对听众的理解。
了解对方的需求与思维方式,有助于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逻辑思维可以促使我们从听众的角度出发,分析对方的理解能力与信息接受习惯,为更具针对性的沟通奠定基础。
在逻辑与语言的结合上,演讲与辩论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领域。
在这些场合,演讲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逻辑思考能力,还需要将这些逻辑通过生动的语言传递给他们的听众。
在准备演讲时,构建清晰的结构,列出要点,并运用生动的语言加以补充,能够显著提升演讲的效果。
逻辑与语言的有机结合,能够使演讲既严谨又富有感染力。
逻辑思维出的严谨性也体现在作文中。
写作时,确保论点明确,逻辑连贯,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
每一个段落应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句子之间需要自然过渡,形成完整的论述,避免逻辑漏洞。
论逻辑在言语行为中的作用
摘要:逻辑是一门有着朦胧神秘色彩的学科。
因为在我们摸不到的逻辑的同时,也参不透它的正体,但是它却切切实实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言语行为也不由自主地受它的指引,从思考到说话到做事,从古到今到将来。
是一种指引,是一种助力,是一种乐趣。
正文:生活,是由人组成的,人是有言语行为的,言语行为离不开逻辑思维,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逻辑思维。
每个人都要思考,要推理,要论证,这样生活才会有规律有条理,而逻辑在我们的言语行为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认为首先,逻辑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新的事物,探索新的发现。
在天王星被发现后,有科学家注意到它的轨道与根据牛顿理论所推知的并不一致,于是他们运用逻辑推导的办法预测存在另一颗遥远的行星在影响着天王星的轨道,从而发现了海王星。
这是科学历史上的重大发现,同时也使逻辑这位好朋友在与人类相伴的过程中,为科学进步做出的一次指引。
这就是逻辑的魔力,在你的潜意识中在你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已经左右了你的行为。
其次,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如果说话做事毫无逻辑性,前言不搭后语,前后不着调,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会出现障碍,办事效率降低,也会有造成人际关系间的误会的情况。
例如: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
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啰?”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
”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这位主人说话没有好好运用逻辑,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得罪了所有客人。
这就是逻辑的作用,在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思的同时,一定不要有逻辑上的错误,否则倾听者若领会到其中的歧义,那么就会对自己的关系网造成影响。
再其次,有助于人们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人们在日常论证过程中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故意违反逻辑规律或逻辑规则的要求使用诡辩。
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孙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诡辩。
公孙龙过关,关吏说:“按惯例,过关人可以,但马不行。
”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了一番论证:“马者,所以命形也 ; 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青工也,故白马非马。
”公孙龙的意思是说“白”指马的颜色,“马”指马的形体。
“白”是用来称呼马的颜色的,不能称呼马的形体,因此“白”与“马”两个概念合在一起就不是“马”了。
从公孙龙的这种常识判断中可看出一种矛盾的东西,即判断与概念的矛盾。
“白马”概念非常具体,“马”的概念非常抽象,然常识判断却非常矛盾。
单从概念的角度而言,公孙龙的诡辩是忽略了概念的内涵,“白马”与“马”的内涵是一致的,都是一种供人使用的牲畜,而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而公孙龙仅从外延上来论辩,“白马”的外延指白色的马,“马”的外延比“白马”大,有马并不能说有白色的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有关此类的问题,如做出这样
的推理:“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小张喜欢吃辣椒,所以,小张是四川人”,显然,这种推理是不对的,我们只要做出与此类似的推理形式即:“所有的鱼都生活在水中,鲸鱼生活在水中,所以,鲸鱼是鱼”,这一推理的谬误是明显的,这也足以说明第一个推理是不必然的,错误的。
其实,除了以上所讲述的逻辑在言行中的作用以外,逻辑在生活中为我们所带来的乐趣也不少,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曾说“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逻辑学家金岳霖也说“逻辑对生活、认识和哲学都是必不
可少的。
”下面我将会将一些小故事,看看你能不能在其中发现逻辑的乐趣。
我们每年在春节晚会上看的小品、相声要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
在编排过程中,运用形式逻辑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有意制造逻辑错误就是小品、相声中经常出现的笑料。
有这么一段:一个人去买飞机票,问售票员:有便宜一点的飞机票吗?售票员:飞机票哪有不贵的,想要便宜,你坐汽车去呀!买票的说:你怎么说话呢?售票员:我说的是普通话,难道我说的是维语?这段相声中运用了两处偷换概念。
一,买票人问的是“有便宜点的飞机票吗”中的便宜是个相对概念,是指飞机票的价格,不是要求飞机票的价格与汽车票相等。
而售票员却故意把买票人所说的便宜价格与汽车票价格画上等号,让其去买汽车票,从而用偷换概念的方式挖苦人。
二,买票人说“你怎么这样说话”本是批评售票员态度不好,可售票员却偷换概念说成是买票人听不懂自己的话,难道自己说的是维语。
表面上似乎在回答问题,但事实上是在讽刺买票人,并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狡辩。
还有,若在说话的同时,不注意逻辑,那么便会闹笑话。
如“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刚一听这句话觉得没有什么但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中国有”而“世界没有”这就是自相矛盾了。
运用逻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例子:“有一天,一位外国使者看见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于是讽刺道:‘啊,先生,您真伟大!您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是呀,’林肯答道:‘那么你是擦谁的靴子呢?’”。
睿智的林肯聪明的运用逻辑化解了嘲讽。
又如我们熟悉的琼瑶剧《情深深雨朦朦》中依萍送书桓那幕,书桓说“八年抗战很快就过去了…”按剧情他怎么知道是八年啊。
所以说小逻辑有大智慧,小逻辑亦有大趣味,以小见大,折射出许多生活中的道理,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使我们的言语行为没有大的漏洞,被有心人利用,不会被小人钻字眼,也能让我们在别人或有或没有逻辑的言行举止中领会到真正的含义,只要我们多一分心思,运用所学的逻辑知识去看待问题,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运用逻辑的技能,优化我们的言语行为,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
用逻辑处事为人。
参考文献:《逻辑在生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