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类风湿关节炎护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论类风湿关节炎的全面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16-02【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全面;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病情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长,反复发作,至今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的目的也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机能,调节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因此护理措施的正确与否,在某种程度上比单独的药物治疗更为有效。
而最佳治疗效果的产生要依赖全面系统的护理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我就类风湿关节的全方位护理总结出以下几点:1 心理护理由于类风湿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患者倍受痛苦折磨,心情非常压抑、失望、紧张。
病程长,许多患者活动受限,且经济负担重,对治疗失去信心,中药熏蒸使许多患者产生顾虑。
通过心理护理,以情治情,护士应以真诚友善的态度,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判断其心理问题。
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给予同情、理解及正确的引导,适时告诉其预后,与患者沟通时要讲究语言艺术、注意仪容仪表、以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动作要轻柔,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让其产生信任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动配合治疗。
2 环境护理创造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室病应保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柔和、温湿度适宜,提供稍高的轮椅、拐杖,在厕所内放置较高的马桶或便器。
护士主动热情接待患者,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感到身心安全、消除陌生感。
3 引导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必要的疾病知识,详细讲解药物的反应是短期的可逆的,出院后坚持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不要随意停药,有不良反应时,及时与医生沟通。
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3个月复查1次肝功能和血常规。
一定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可以让病人消除无谓的恐惧,主动配合医务工作者的工作。
4 日常生活护理睡眠护理许多患者大部分时间卧床不动,因活动怕关节疼。
类风湿性关节论文:藏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摘要] 对6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藏药浴疗法进行治疗并加强心理护理和对症护理。
结果显效5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6.9%。
提示进行藏药浴前加强护患沟通,浴后及时予以对症护理,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藏药浴; 护理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疾病呈持续、反复发作[1],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由于病因不明,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根治方法。
藏医在治疗这类疾病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尤其是利用药浴等方法加以治疗,更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运用藏药浴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加强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6例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26例、女40例,年龄30— 65岁,平均43岁。
病程1 —28年,平均11.3年。
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僵硬、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疼痛,功能下降。
1.2 方法1.2.1 藏药浴治疗方法:①专用药浴配置房。
房内置高压蒸气锅、输送阀及输送管道;②药浴时间、温度与水温。
药浴治疗的最佳季节为春秋两季,室温28—30℃,药温38 —42℃。
③由藏医配制藏药方剂—五味甘露汤(圆柏叶、水柏枝、麻黄、黄花杜鹃、野生亚菊适量)加减装入纱布袋,置入高压蒸气锅内,加水40000ml,浸泡12h后,即放入高压蒸气锅内煎熬,待药液煮沸后继续加热1h,打开输送阀,通过输送管道将药液输送至药浴病房内的药浴盆。
④患者可静静地仰卧于浴盆中,水面不超过乳头水平。
通常情况下,药浴七至十天为一疗程,药浴分上、下午各一次,药浴时间及温度有所变化。
患者出浴后,用干毛巾擦干身体,随即平卧于较温暖的房间,用被子盖严患者手足,用毛巾包裹头部,暴露眼、口以避风取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摘要】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病因,加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补充营养、适当锻炼、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增强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47-02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
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约75%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残废。
1.发病诱因①气候及环境:潮湿、寒冷。
②过度疲劳、忧虑、精神刺激等也可诱发。
③感染:象常见的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阑尾炎、胆囊炎、附件炎等疾病也可诱发本病。
2.病因目前尚不明,一般认为感染可能是本病的起因,由此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80%患者体内有“类风湿因子”,它能与体内变性的igg 起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免疫复合物可在关节内激活补体,引起关节滑膜炎症,严重时可以覆盖整个关节发生粘连,其最终结果使关节腔遭到破坏,相对面融合,发生纤维化、强直、错位,甚至骨化。
关节附近的肌肉和皮肤可有萎缩,骨骼有脱钙或骨质疏松,可有局灶性血管炎或血管周围炎。
3.护理(一)按慢性病期护理1.活动期卧床休息,但要维护关节功能;缓解期下床活动,或在床上进行各种主动或被动锻炼。
为减少长时间卧床时间,且在运动时不宜剧烈,可以选择坐着或卧床进行运动。
若采坐姿,可将右腿打直、小腿与足部往上提,离地三十公分以上,持续五秒钟后放下,左脚也以相同动作重复,每日可多作几次,以能负荷为原则。
冬季清晨起床时要注意保温,可以做些暖身运动。
关节疼痛时可以试试热水浴,减轻疼痛。
2.提高免疫力给与营养丰富的含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饮食。
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烹调方式应以清淡爽口为原则,少吃辛辣、油腻及冰冷的食物。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案例引导胡某,女,38岁,医生。
自诉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及膝关节对称性肿痛3年余,伴有晨僵,起床活动后症状缓解,阴天时症状明显。
近1月疼痛加重,双下肢出现散在紫癜,米粒大小,压之不褪色。
实验室检查:Hb 122 g/L,RBC 4.3×1012/L,WBC9.0×109/L,ASO<500 U,ESR 39 mm/h ,CRP>10 mg/L,RF(+)。
1. 该患者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为明确医疗诊断,该患者还需做哪些检查?2. 该患者目前主要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特征为对称性、多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的过程。
当炎症破坏软骨和骨质时,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可伴有关节外系统性损害,如浆膜、心、肺及眼等脏器组织损害。
类风湿关节炎呈全球性分布,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患病率为0.32%~0.36%,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35~50岁为发病高峰;女性高于男性2~3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环境因素(感染)、遗传因素(易感)和免疫系统失调有关。
①环境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在某些诱因(潮湿、寒冷、创伤等)的作用下,作为进入易感者体内的抗原,活化T细胞和巨噬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或者活化B细胞产RA 抗体,感染因子的某些成分和人体自身抗原通过分子模拟导致自身免疫的产生。
②遗传倾向:RA患者中HLA-DR4(RA的易感基因)检出率明显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A的家族及同卵双胎中RA的发病率高约15%,均提示RA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③免疫紊乱:RA的主要发病机制以活化的CD+4T细胞和MHC-Ⅱ型阳性的抗原递呈细胞浸润滑膜关节为特点,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IL-8等增多,使滑膜处于慢性炎性状态;TNF-α进一步破坏关节软骨、骨,造成关节畸形;IL-1可引起RA全身性症状,如低热、乏力;组织的某些特殊成分或体内产生的内源性物质可能作为自身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导致相应的关节炎症状;滑膜的巨噬细胞也因抗原而活化,使B细胞激活分化为浆细胞,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进而导致滑膜炎症持续存在;急性期蛋白质合成增多的主要细胞因子,是造成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高的主要因素。
1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痛的护理一、疾病概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侵犯关节滑膜,进而侵蚀关节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女性多见,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某些特定的基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等。
环境因素:感染、吸烟、寒冷、潮湿等环境因素可能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
例如,一些细菌和病毒感染可能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
内分泌因素: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和产后病情可能会有所缓解,提示内分泌因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免疫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关节组织,导致炎症反应和关节损伤。
2.发病机制免疫反应异常: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自身关节组织的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F)和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等。
这些抗体与关节内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炎症反应。
滑膜炎症:免疫复合物和炎症细胞在关节滑膜内聚集,导致滑膜炎症。
滑膜细胞增生、血管翳形成,侵蚀关节软骨和骨组织,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和畸形。
细胞因子失衡:炎症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参与其中,导致炎症反应持续加重。
三、临床表现1.关节症状疼痛:关节疼痛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对称性、持续性疼痛。
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疼痛的关节通常包括手指、手腕、膝关节、踝关节等。
肿胀:关节肿胀是由于滑膜炎症和关节积液引起的。
肿胀的关节通常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隆起,皮肤温度升高,触之有压痛。
晨僵:患者早晨起床后,关节出现僵硬感,活动受限,一般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且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文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以作交流。
标签:关节炎;类风湿;护理1前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蚀滑膜、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同时还可损害心、肺、肾、神经等内脏器官,我国的患病率为0.32% ~0.36%。
RA主要累及小关节尤其是手关节,病情多呈慢性且反复发作,病情发展和转归个体差异性大,如不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病情会逐渐加重,致残率高,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
2护理措施2.1病情观察。
(1)了解关节疼痛的部位,患者对疼痛性质的描述,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的程度,有无畸形及晨僵的程度。
(2)注意关节外的表现,如:胸闷、心前区疼痛、消化道出血、头疼、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应尽早给予适当的护理。
2.2 饮食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因关节疼痛、活动减少、常年服药等因素影响食欲与消化功能,造成营养及能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饮食调养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饮食喜好,给予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低脂肪、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但应避免辛辣刺激、冷硬的食物。
也可根据患者病情而有所选择,对于服用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或皮质激素的患者,如有水肿或血压高并发症时,需要适当控制水分和盐的摄入;有贫血者,注意多摄入含铁高的食物等。
2.3用药护理。
(1)非甾体消炎药种类很多,大多都安全有效。
但是,也有一些副作用,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血、耳鸣等不良反应。
此外,还可以引起钠水潴留,诱发和加重心衰。
开始用药后应定期监测血象、肝肾功能等指标,发现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
因此,在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可同时给质子泵抑制剂、米索前列醇、H2拮抗剂预防消化溃疡。
(2)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骨质疏松或骨折史的患者应接受抗骨吸收治疗,比如雌激素替代治疗,服用二磷酸盐药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解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问题。
方法:通过对我院门诊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总结经验和体会,进行归纳、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分别以一般护理、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及饮食、注意事项等总结。
结果:患者依从性好,较传统住院治疗方式至少提前1个月出院。
结论:进一步完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的规范化、系统化。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11-01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发性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1]。
该病早期表现为炎症破环软骨和骨质,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2];晚期则可出现关节强直、畸形及功能障碍,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3]。
因此,做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工作,可以降低疾病的致残率[4]。
我院门诊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120例,其中女95例,男25例。
年龄多在35~70岁之间,其中以50~65岁居多,现将这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护理1.1 本病发病缓慢,在关节疼痛之前常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全身肌肉酸痛,低热和手足麻木等症状,慢性期可采用透热疗法、光疗、石蜡疗法和水浴疗法等,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消炎止痛。
1.2 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炎症,但不必过分强调绝对卧床休息,可进行适当的活动,可采用轻质夹板或支具将受累关节固定于功能位,以防止挛缩畸形,减轻疼痛。
1.3 选用宽松的衣服,室内温度恒定,注意保暖和防潮,避免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作息。
1.4 观察关节肿胀、疼痛发热及关节功能的变化有无僵硬、强直、关节肌肉萎缩等现象。
2 功能锻炼2.1 锻炼前先进行理疗,方法有:热水袋热敷、红外线照射及推拿按摩等。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到全身各部位的关节。
RA可以使人们长期处在一种痛苦的状态,可能会因此而失去运动能力,病情严重时可能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文以一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某某为例,介绍护士在护理他时所有的护理体会。
某某患有RA,肩关节和多节段关节受到影响,以至于大部分的运动都不太方便。
某某的情况都已经确诊,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医院,都伴随着疼痛。
护士在为他护理时,以按摩和肌肉松弛疗法为主,以减轻关节疼痛和促进弹性为目标。
护士在护理某某时,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护士的护理态度。
护士在为某某进行按摩或肌肉松弛的时候,充满着耐心和耐心,以某某身心的状况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尊重病人的舒适程度,给某某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从而让某某的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
另外,护士还结合某某的个人习惯,使用多种不同的护理措施,既有温柔的抚摸,也有科学严谨的护理。
此外,护士还在护理时给某某提供护理建议。
护士建议某某采取一些简单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RA发作,例如恰当的运动活动,合理的饮食,及时服用药物,及时诊断治疗并及时应对病情变化。
护士还会鼓励某某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寻求心理疗法的帮助,以缓解RA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
总之,护士在护理某某时给我的护理体会是,要以病人的身心状
况为起点,采取综合的、科学的护理策略,做到个性化的护理,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护理和关怀。
同时,还要注意健康教育,并通过身体护理和心理疗法等措施,尽可能帮助RA患者获得尽可能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关节炎和全身症状。
其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系统异常,表现为关节滑膜的炎症和破坏,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和变形。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注重早期干预,以控制关节炎症和疼痛,维护关节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护士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疼痛管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常有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等不适感,护士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方案。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短效激素、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等,护士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用药,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理疗、按摩、热敷等,护士可以积极组织患者参加相关的康复活动和教育,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2. 关节保护和功能维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膜受到破坏,易造成关节僵硬和变形。
护士应该通过正确的姿势和体位,避免过度使用关节,保护关节。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促进关节运动,增强关节稳定性,防止肌肉萎缩。
同时,护士应该协助医师进行关节活动度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方案,帮助患者维持最佳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3. 心理护理类风湿关节炎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感,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理解病情和与疾病的共存方式,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减轻精神压力。
同时,护士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变化,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和康复活动等,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4. 药物管理和监测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涉及多种药物的应用,护士应该认真掌握相关药物的知识和用药技能,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
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护士应该定期开展药物监测工作,及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为医师的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临床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我科共收诊的近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结果:通过多方面的临床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缓解时间大大缩短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结论:通过多方面的正确护理,可以使患者今早康复。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90-02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滑膜炎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缓解与复发交替进行,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临床治疗不仅在于迅速控制急性期症状,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保护关节的功能,同时预防复发,以减少反复发作而造成关节结构损害,继而导致关节功能的丧失。
病情多呈慢性且反复发作,病情发展和好转个体差异性大,如不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病情会逐渐加重,致残率高,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近两年来我科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约为45岁,其中类风湿关节炎病程最长的达11年,病程最短也有4个月之久,平均病程24个月左右。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以冬秋春三个季节发病率比较高。
1.2临床表现: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在关节,发病一般呈隐袭性,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缓慢,常于数周或数月内先有乏力、纳差、低热、手足麻木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单一或多个关节肿痛,侵犯最多的是小关节,起初80%以上的患者早上起床后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关节僵硬,例如有胶粘着样感觉,称之为“晨僵”,可随活动经20分钟至数小时缓解,晨僵持续时间与类风湿关节炎症的程度呈正比,是观察本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在类风湿关节炎后期,患者会出现手掌指关节的半脱位如尺侧偏斜、屈曲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
1.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大约60%~70%的病例类风湿因子阳性,但其他结缔组织疾病也可为阳性,x射线检查,早期可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影、关节端骨质疏松,进而患者关节间隙会变窄一些,接着关节面就会出现虫蚀样改变,晚期可见关节半脱位和骨性强直和关节破坏之后的纤维性。
1.4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目的就是尽可能解除患者关节疼痛,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患者关节破坏,尽可能保留、恢复和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有理疗、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二类,一类为控制关节肿痛、改善症状的非甾体类药物,另一类为作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中的不同免疫成分,从而控制疾病发展的抗风湿药,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
2护理
2.1一般护理: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比较缓慢,在关节疼痛之常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在慢性期可采用光疗、透热疗法和石蜡疗法等,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消炎止痛。
对于急性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必须要卧床休息,但不必过分强调绝对卧床休息,可进行适当的活动,可以使用支具将受累关节固定于功能位,以防止挛缩畸形,减轻疼痛。
还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该选用比较宽松一点的衣服,室休息环境必须要温度恒定,空气流畅,尽可能避免在寒冷与潮湿的环境中作息。
2.2饮食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因关节疼痛、活动减少、常年服药等因素影响食欲与消化功能,造成营养及能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饮食调养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一般不能吃高脂肪的食物,食物的选择应该主要以清淡为主,在食物的摄入上应该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膳食应该富含中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盐和中热量,膳食中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4∶2∶3最为合适,饮食中多使用植物油,尽可能少用动物油,动植物脂肪比例为3∶2为宜,有贫血者,注意多摄入含铁高的食物等。
2.3心理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关节的疼痛会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患者自理能力下降,饮食起居极其不便,令人患者心情烦躁。
同时又由于因此病容易反复发作,住院次数比较多,患者
容易因无亲属的陪伴与探视而出现失落的心理,还有类风湿关节炎病程比较长,治疗效果不理想,加重精神负担,耗资丈,加重患者心理压力,容易悲观失望.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了解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在治疗过程中,多关心询问患者的不适,熟练运用护理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给患者一种关切感,安全感,从而消除恐惧心理。
同时护士为患者在介绍本病相关知识,应注意时机的选择,可充分利用晨晚间护理时间,日班巡回病房时间及床边交接班时间,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当班护士还可充分利用下午的特定时间针对不同患者就各自所做检查项目进行重点讲解。
同时还有向患者详细介绍主管医生治疗方法的先进性及本科室的特
定治疗,让患者充满治愈的信心。
2.4功能锻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必须进行功能锻炼,通过锻炼还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振奋精神、增强体质、促进早日康。
但是功能锻炼要因人而异,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全身症状明显活关节严重肿胀、此时应该卧床休息、严重者休息2-3周、关节肿痛消失后、功能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为目标,按照病变关节的生理功能进行锻炼、从被动活动逐步转为主动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也以可借助于各种简单的工具和器械、如手捏核桃、弹力健身全锻炼手指功能,两手握转环连续旋转功能,脚踏自行车锻炼下肢关节,滚圆木、踏空缝纫机锻炼踝关节、滑轮拉绳活动锻炼肩关节等。
3结果
26例康复,3例好转,1例无效。
4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致关节疼痛、肿胀、变形甚至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
患者需要长期服药,造成很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可以减少活跃期发作次数,减轻其痛苦及压力,同时还能调节病人异常情绪,消除或者减轻心理致病因素,从而使其精神与躯体达到最佳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薛斌,刘维.类风湿性关节炎最新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16)
[2]汪皇琴,周静.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西结合治疗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
[3]朴立新.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26)
[4]夏娟,鲍惠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
[5]孙亚萍,肖岷.康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