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格 教 学 教 案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3
微格教学教案初中历史
教学内容: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
教学目标:
1. 了解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2. 掌握商周时期的社会结构和主要事件
3. 能够分析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2. 理解商周时期的文化活动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案、教材、图片
2. 多媒体设备
3. 笔记本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看一个与商周时期相关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二、讲授(30分钟)
1. 分别介绍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2. 分析商周时期的社会结构和主要事件
3. 用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三、讨论(15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
1. 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商周时期
2. 开展一些相关的手工制作或小组讨论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评价方式:
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 学生阅读作业评价
3. 学生手工制作或小组讨论活动评价
这是一个微格教学教案的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微格教学化学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相关性质
教学目标:
1.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2. 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性质
3.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相关性质
教学重点: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性质
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相关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简图和简单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二、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组成(15分钟)
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
2.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表现
3. 元素周期表的相关性质
三、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性质(20分钟)
1. 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周期性性质
2.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决定其性质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老师提供若干元素周期表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解答,并进行讨论和解析。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展开讨论,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与化学中其他知识进行联系,拓展
思维。
六、作业布置(5分钟)
老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微格化学教学,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主动探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微格教学教案模板初中生物科目:初中生物课题:人体的消化系统训练技能:讲解技能、互动提问技能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能够通过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示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消化系统的组成;2. 消化系统的功能。
教学难点:1. 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2. 学生通过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示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消化系统的图片、表格等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囊、胰腺等;2. 针对每个器官,引导学生思考其功能和作用;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互动提问(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器官,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该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 每组制作一个PPT,展示所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 各组依次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听讲,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提问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怎样写微格教学教案怎样写微格教学教案怎样写微格教学教案(转帖)在进行微格教学时,确定了学生所训练的教学技能内容,编写教案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怎样写微格教学教案。
教案是课堂教学组织、设计的具体方案,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依据,又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
没有一个好的教案,就不可能上好微格教学课。
1.设计微格教学课的教案设计微格教学课的教案必须考虑微格教学课堂的特点微格教学课是以培训教师的技能为目的,以训练教师的“诊断”教学能力为目标,要求把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实际,特别重视师生双方活动的两个变量的影响和变化,以促进从微格教学的表面上看,它是使培训的教师掌握教学技能,如:讲解、提问、导入等,但它的实质是培训教师学会运用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及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也就是讲,它注重教学的“诊断”及诊断后采取的措施。
从理论上看,“微格教学”所设计的教学是人类学习才能的五种类型: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语言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
微格教学授课内容少,课时短,学员通过一小阶段的教学训练,加涅称之一个“学习事件”。
这个教学事件过程又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是学习关键,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为信息内部加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学习者内部因素发挥作用,知道这一点,就掌握了微格教学课的基本宗旨。
根据微格教学基本教程的要求,微格教学课学习程序大致可分为八步:激活事件,指引注意,刺激回忆,提供指导,增强保持,促进迁移,引出动作,提供反馈。
微格教学课教学流程可简略表示如图2-3。
总之,微格教学课堂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如何组织、设计一堂课,把各要素协调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反馈给予完善和改进,这是微格教学备课时必须把握的关键之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微格式的概念和特点;(2)学生能够掌握微格式的书写格式和规范;(3)学生能够运用微格式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2)通过实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写作态度;(2)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微格式的概念和特点;(2)微格式的书写格式和规范。
2.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运用微格式进行写作;(2)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微格式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格式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介绍微格式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微格式。
2. 新课讲授(1)讲解微格式的书写格式和规范,结合实例进行讲解;(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微格式进行写作;(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不断改进。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微格式进行写作;(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微格式的概念、特点和书写规范;(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微格式,提高写作水平。
5. 布置作业(1)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微格式作文;(2)要求学生认真检查,确保作文格式正确、规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3)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1)作文格式的正确性;(2)作文内容的质量;(3)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态度和改进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点评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微格式的概念、特点和书写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进步;2. 结合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微格式的运用能力;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4.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微格式,提高写作水平。
高中化学乙烯微格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乙烯的结构与性质;
2. 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3. 熟练运用微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
1.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
2. 乙烯的制备方法;
3. 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反应。
三、教学重点:
1.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
2. 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四、教学难点:
1. 乙烯的制备方法;
2. 乙烯的反应机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有关乙烯的实际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理论学习:介绍乙烯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典型反应。
3. 微格学习:让学生根据乙烯的化学性质,通过构建微格表,总结乙烯的反应规律。
4. 实验:进行乙烯的制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理论知识。
5. 总结:对乙烯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反应进行全面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考察学生对乙烯的认识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乙烯制备实验的实验报告,加深对乙烯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1. 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结合实际应用,拓展乙烯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微格课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1. 学生情况分析: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学生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
2. 教材内容分析:《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多边形的相似性,还涉及到比例、面积等数学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归纳总结,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1. 教学重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相似多边形性质的推导和证明。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如飞机模型、汽车模型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之间的相似性,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相似多边形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相似多边形的一些性质,如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等,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些性质。
3. 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例来验证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尝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些性质。
4.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通过做一些类似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物理微格说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
2.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惯性的概念。
2.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和教学材料。
2.实验器材:小推车、绳子、滑轮、砝码等。
3.视频资源:相关实验演示视频。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视频或实验,引出惯性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2.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解释物体相对惯性参考系的运动状态。
3.实验:利用小推车和砝码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4.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践应用。
5.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结合更多实际例子和案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生物微格教学教案模板
学科:生物学
年级:高中
课时数:1课时
目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学重点:细胞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难点: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教学准备:
1. 显微镜
2. 玛姬线
3. 装玻片的载玻片
4. 甘油
5. 各种细胞片
6. 显微镜的使用说明书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细胞的结构,引起学生对细胞结构的兴趣。
2. 实验操作:将准备好的细胞片放在玛姬线上,用甘油滴在细胞片上,然后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平台上,调节显微镜的倍数,观察细胞结构。
3. 分析讨论:带领学生观察细胞片,让学生描述细胞的形态、大小、有无细胞核等特征,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5. 拓展应用: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细胞进行细胞结构观察,并设计实验方法进行观察。
评价方式:学生观察记录的细胞结构描述是否准确;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是否深刻。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描述,对细胞结构的重要特征和功能进行强调和巩固。
扩展链接:可组织实地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小学英语微格教学教案(共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小学英语微格教学教案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小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科目:小学数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执教:刘亚龙训练技能:结束技能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结束是教师对一节课有计划、有目的的结束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概括、运用。
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教学行为称为结束技能。
对于任何一项活动,结束都是很重要的。
“善始善终”就是告诉人们做事情既要有好的开头,又要有好的结尾。
但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结束不予重视。
或者一听到下课铃,不管讲到哪里,就宣布下课。
或者,讲完课后放手让学生作练习,不闻不问。
这都是教师备课不精,计划不周所至。
这样的结束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没有什么帮助。
课堂教学结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基本技能。
良好的结束是一节优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将系统的知识、技能完整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不仅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使学生获得掌握知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本节课我的训练技能即是课堂教学的结束技能。
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一归纳总结学习内容;二、概括提炼,升华知识点;三、学生自我学习;四、布置作业,置疑生趣。
教学过程:结束技能评价记录表学科:执教:评价:第二篇英语微格课堂教学设计院别外国语学院班级2009级英语教育 1 班姓名学号承担任务姓名学号承担任务姓名学号承担任务姓名学号承担任务姓名学号承担任务姓名学号承担任务课题Contents: Numbers 1-10; Words about colors; Sentence Patterns: “What color is it? It’s…How many are there? There is/ are …”Task: Suppose you’re going to teach the above contents in TBLT Method. How would you do it? Design a lesson of 45 minutes for Primary Grade Six students using the items given below.12调查表格2. What color is it? It’s…34第三篇小学英语教学语言训练期末考试(微格实操部分)Ⅳ. Directions: You are required to do a 6-8 minutes’micro-teaching for presenting the new words in one of the following texts. (请从以下课文中选择一篇,按单词教学的要求呈现新的单词,在微格课室进行6-8分钟的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