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教师关心的70个教育问题•教师职业1.教师职业。
教师自己要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词语和教师这个职业。
不要无限夸大,也不要因为挣得少而自我贬低。
社会对教育的理解程度要加强。
2.教师子女教育的问题。
教出无数的优秀生,送走N届毕业班,身为一名好老师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一说到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教师大多头疼不已。
3.教师职称评定问题。
这个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常常在实际操作中“掉链子”。
职称评定中的论文、外语、计算机等“硬性规定”卡住了优秀教师继续前进的脚步。
职称评定的种种弊端反而压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呼吁建立公平的评估机制,淡化学历与职称,看重教师的实际水平,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估机制。
4.论文造假。
有老师说,论文热空前高涨泛滥,表现在每所学校,每个期末每人交论文一篇,除了少部分立志于此或者对教育科研有兴趣的教师之外,其余大多是消极的、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借用”别人的成果,从网上下载……职称评定中上交的论文也是如此。
5.教师的模范问题。
一是模范没有公开规范的标准,二是许多模范指标,教师根本不知道,模范的威信在教师心中降格。
6.男性教师找对象有些难。
女性教师可能会被许多男性列为首选对象,因为在中国,不管是受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女性来说还是个不错的职业。
相比来说,男性教师特别是小学男性教师谈恋爱找对象还是有些难,这也是造成男性教师逃离小学的一个原因。
7.工资收入。
众多老师关心工资的问题,钱多了,生活有保障了,社会地位提高了,工作起来才会更有成就感。
但他们问:教师的待遇与付出怎样才能持平?给教师涨工资,可好多次都是“空调”。
8.普高与职高差别大。
普通高中教师的待遇往往高于职业高中教师,同工不同酬。
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难度大,人才外流,师资只出不进。
9.社会保障。
教师的医保等保障制度还没有全部建立起来,有的地方教师没有福利,没有医疗卡,没有住房公积金……10.住房。
教师的住房情况在有些地方还很差,不如当地一般的居民。
公办老师与民办老师有什么区别?一看待遇就明白了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大国办教育的特殊教育现象。
不论是公办教师,还是民办教师,都以教书育人为职业,都是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忠实履行教师职责,都是通过教师职业领取工资,维持生活。
但是,二者有很多方面的区别。
一、历史上的公办、民办教师1.身份有所不同公办教师是“公家人”,其身份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当时生活比较艰难的年代,这种身份的人是令人羡慕的,因为公家人有铁饭碗,有粮油证,有很多民办教师没有的福利待遇,尽管教师工资拖欠的问题也存在,但是公办教师毕竟还是有其优势的。
而民办教师是“临时工”,端的是泥饭碗,享受国家补贴,收入待遇普遍很低。
除此之外,还有代课教师、私立学校教师,情况更加复杂。
2.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公办教师是国有学校的产物,民办教师则是社队、乡村民办学校的产物,前者是国有制,后者是集体所有制。
公立学校的教师与其他公职人员一样享受供给制,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和国家干部不相上下。
民办教师则是从本乡本土挑出来有文化的人承担农村教育任务,他们没有正规的待遇,上课时是老师,放学后还得去干农活。
3.承担的任务有所差异公办教师是国有教育的主体力量,占教师数量的大多数,除了承担素质教育的任务外,还承担着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民办教师是乡村学校教师的补充力量,具有公办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农村教育的重大任务,补充了农村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二者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且民办教师常年处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几十年如一日从事义务教育工作,没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支撑,是很难做到的。
二、新时代的公办、民办教师上面说的是历史上我国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的区别。
目前民办教师已经成为历史现象。
题主所说的选择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的问题,各有利弊。
从传统的思维看问题,很多人选择公办学校,因为公办学校教师大都有事业编制,而民办学校大都没有事业编制;其次,公办学校办学历史较长,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比较规范,民办学校普遍办学时间较短,在管理等问题上还在探索;公办学校教师工作相对稳定,工作相对宽松,民办学校工作挑战较大,工作压力较大;在入职方面,公办学校相对要求更高,手续较多,民办学校相对要求低,入职手续简单;在收入待遇方面,民办学校相对有优势,而且更加灵活比如发放各类奖金、津贴、补贴,而公办学校相对刚性,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如此等等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会宁农村代课教师问题 2010-03-02 09:27代课教师是指没有事业编制的教师,他们本质上和当年的“民办教师”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以1984年为时间段分开,后面的叫“代课教师”,他们没有任何“名分”,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和公派教师同等的积极作用。
特别是农村,代课教师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
但他们又是农村超低收入的农民工,一生的收入连自己的温饱都无法解决。
面对农村学生的减少他们的存在已成多余,但他们的付出该不该合理补偿,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代课教师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应当关注。
一、代课教师的产生是农村教育的需求2003年,会宁县实现了“普九”,这是教育发展的见证。
回想过去,会宁农村的村级教育靠一帮“民请教师”和“代课教师”撑起了一片蓝天,为会宁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劳动后备军,会宁6万多名大学生多数曾是他们的学生,“高考状元县”的背后有他们的奉献,“普九”的功劳簿上有他们的名字。
2000年1984年前的“民教”大多数转正了,他们几十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但是这些“民办教师”的转正,并没有解决会宁农村缺教师的实际问题。
1984年以后,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一部分人进入婚育期,农村学生逐年增多,1980年前农村实行的复试教学已无法进行,农村普及了六年制小学,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入学率达到了95%以上,教师严重缺乏,师范毕业生供不应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面对现实,为了不误孩子,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乡、学校因地制宜通过考试从高考落榜的高中生中选拔了一部分教师名曰“代课教师”,这些代课教师的补充解决了当时教师特别紧缺的实际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个六年制村学有150到300多名学生,教师一般3到4人,基本是民办教师,公派教师聊聊无几,代课教师补充后村级六年制小学教师才达到5-6人,在“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会宁实现了“普九”,农村“普九”“ 代课教师”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代课教师”,山区30%的学生无人上课,何谈“普九”。
辞退民办教师补偿标准
民办教师补助政策具体如下:
1、代课教师与单位已形成关系,补偿待遇和标准,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如果辞退应当每满一年给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补偿,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计算。
2、如果符合下列条件,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继续聘用: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即不能辞退):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代课教师:尴尬的身份窘迫的处境“代课教师”的前身是民办教师。
2000年左右,全国各地通过转正或辞退等方式结束了“民办教师”现象。
但此后,换名为“代课教师”的聘用编外教师迅速增多。
代课教师产生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由于一些地方经济欠发达,尤其是基层政府财政拮据,导致教师有编不补,大量聘请报酬低微的代课教师;二是部分地区办学条件艰苦,本、专科毕业生不愿去,即使去了也留不住,别无他法,只有聘请临时教师;三是由于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存在差距,很多地方普遍存在城区学校超编与农村学校缺编并存的现象,造成一些地区教师编制不足。
事实上,在一些基层教育主管部门看来,第二条原因最为重要。
在环境特别艰苦的地方,公办教师很难进得去,留得住,土生土长的代课教师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产生了代课教师,这些代课教师有着工资低廉、吃苦耐劳、聘任手续简便等“优点”,并且为政府有效缓解了“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的难题。
代课教师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坚守在偏远贫穷地区的教育事业上,为了自己的理想艰难的生活着,奋斗着。
其中有太多的无奈,一个月仅拿五百多元钱的工资,远远低于清水县最低工资标准,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实在是难以生存,即使这样,他们依旧坚持着,为的是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付出和回报能成正比,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
可是由于国家的政策,他们的希望遥遥无期。
很多代课教师为了生存,不得不边当教师边干农活,利用假期外出打工挣钱。
“站在讲台上是教师,离开岗位是农民”,代课教师被不少人称为“教师中的农民工”。
黄门乡代课教师张奋琪就是这些代课教师中的一位,张老师的父亲曾经就是“老民办”,为人民的教育奉献了一生,没有转正,遗憾的走了。
1985年,张老师接替了父亲的班,又执教三尺讲台已有近30年的教龄了,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很少在离家较近,或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学校任教,一直在黄门乡最偏远、最贫困、条件最差的七场教学点任教,一个人四个年级,校长、教师、班主任集自己一身,37个学生是他的全部。
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私办教师不能混淆!第一、民办教师《教育大辞典》载,民办教师是指“中国中小学中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
民办教师是国家、集体办学的公办学校教师!民办教师身份是农民、职业是教师!他们是教书的农民,他们挣的是生产大队icon统筹的工分回农业社生产队分红icon和国家的少量补贴称“民办公助”。
民办教师虽然不是国家编制内的教师,但却是国家、集体办学的公办学校教师,在农村就是公社和大队集体办学的教师,是有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教师,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
民办教师1957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国家在某时间界限(各省不同,多数是1986年)已关停民办教师人口,不再产生民办教师,且于2000年已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
近五百万的民办教师、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我们的政府、民办教师加上民办教师的学生、学生家长和广大人民群众,民办教师这个称呼(名词)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影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民办教师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称呼(名词),是不容篡改的!第二、私办教师私办教师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私立学校的教师、民办学校的教师。
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就是个人或者几人联合和私人企业开办的学校,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国有民办学校,其实就是民办学校。
私立民办学校的教师叫私办教师,他们不是民办教师。
私办教师,是通过私立民办学校的主办方向社会招聘而到私立民办学校任教的教师。
私办教师采用合同制,双向选择。
他们的工作及工作时限、待遇等由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口头或书面)确定。
他们的身份不是统一的。
他们当中有的是公办教师离开公办学校来当私办教师、有的是退休教师、有的是大中专毕业生,等。
第三、代课教师代课教师就是没有编制的临时教师。
又叫做临聘教师、顶岗老师。
是学校为了补充在校教师的不足,而临时聘用的教师。
代课教师一般是合同制管理,他们的工作及工作时限、待遇等由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口头或者书面)确定。
depth深度□ 本刊记者 郭鹏 崔靖芳16年前,陕西延安安塞县一位代课教师,在被县里清退后与妻子发生激烈争吵,一怒之下,杀死妻子,跳崖自杀。
他以近乎残忍的方式毁掉了自己的家庭,这次吵架的原因仅仅是妻子抱怨他做了一辈子教师,最后却落下一个被清退的结局,每月只拿200元代养费,在家吃闲饭。
这位教师以生命作代价的抗争,最终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身份。
20多年的教龄,他没有盼来一直向往的“公办教师”身份,被清退时陪伴他的只有满墙的奖状和学生的眼泪。
和这位代课教师有着相同经历的,在延安有800多人,他们大多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一度是延安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力量。
直至2006年前后,他们陆续遭到延安各区县清退。
离开三尺讲台,他们每月只能依靠政府补贴的200元代养费,艰难度日。
迫于生计,这些教师有的到工地打零工,有的在市场卖服装,还有一位女教师,每天游走在县城的各个角落卖烤串,时刻担心着被城管发现。
教龄36年,每月仅拿200元韩满盈,志丹县人,今年68岁。
他现在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也是村里最破的窑洞。
然而,由“我们是民办教师,不是代课教师”“既然延安市当时给我们颁发了民办教师资格证,就说明他们认为我们是合格的民办教师。
”韩满盈在曾经任教的校舍前,被清退后他很少回来,学校已经荒废。
图/郭鹏于有着36年的教学生涯,韩满盈在村里的威望一直很高。
他记得很清楚,2008年临近学期末的一个上午,一直备受村民尊敬的“民办教师”称号被县政府收了回去。
“不认为我们是民办教师了,说我们是代课教师。
”对于称呼上的变化,韩满盈很是困惑。
“不要就说不要的话,名称还变了。
我真的不懂。
”其实,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待遇上的变化。
之前韩满盈每月能有600元左右的工资,清退后,每月只能拿到200元所谓“代养费”。
上世纪末期,国家为提高基础教育师资水平,民办教师陆续退出讲台,“民办教师”这一称号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在许多偏远贫困山区,因财政困难而招不到公办教师或者公办教师不愿前往教学,师资空缺则由临时教师填补,这些教师转而被称为“代课教师”。
“代课老师”这个标签,什么时候能撕掉代课教师指在公立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没有任何“名分”,没有完全的享受教师的待遇,但是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者重要的历史责任。
就全国范围而言,广东省代课人员最多,问题最突出:梅州五华的代课教师月薪500元、梅州丰顺的代课教师月薪450元、化州的300元、揭阳百强县某镇300元、河源代课老师的工资也是500元、电白才300元呀,转正要80000元。
社会各界对于代课老师这个群体,一直存在着很多误解:一是代课老师的素质都比正式老师差。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正式老师之所以能够入编,只能证明他符合当时老师入编的条件,并不意味着他当时的入编条件就比现在入编的条件要高。
事实证明,近年来,不管在学历,专业或其它各方面,对老师入编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不仅仅要求是全日制正规大学,师范类专业,而且专业必须对口,证件必须齐全。
如教语文的老师必须有普通话二甲证。
更有些城市,在招聘正式老师要求,全日制正规大学,最好是国家重本及以上。
二是代课老师比正式老师的教学效果差。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经济发达地区的大部分代课老师在选择南下发展前,都已经是当地的教学精英,教师骨干,他们拿的各种奖励证书,会比一些正式的老师少吗?他们所任教的学科,所管理的班级,会比正式老师差吗?他们只是因为来这边发展,却无法办理调动,又不是应届生不能直接入编而成为一名代课老师,他们并不比正式老师差!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还存在代课老师是学校学科带头人,正式老师只是教辅人员的反差。
三是不能转公的代课老师就是自身能力问题。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每年各市自定的招聘考试的招考比例,跟实际教师需求量差距很大。
在广东经济发达地区,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倒挂比例十分严重。
而公办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是“以户籍学生数定编”,结果是当地编制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人口流入的速度,导致大量教师不能进入编制队伍,只能作为临聘的“代课老师”补充当地师资力量。
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的区别
湖南教师招聘考试交流QQ群:116238227
一、民办教师概念
据《教育大辞典》载,民办教师是指“中国中小学中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
为农村普及小学教育补充师资不足的主要形式。
除极少数在农村初中任教外,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小学。
一般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由学校或当地基层组织提名,行政主管部门选择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包括文化考查批准,发给任用证书)。
生活待遇上,除享受所在地同等劳动力工分报酬(1979年后享受‘责任田’外,另由国家按月发给现金补贴)
二、民办教师备忘录
民办教师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中小学全部为公办学校的时候。
几十年来,广大民办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基层尤其在乡村学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因有的素质偏低,有的年龄也偏大,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多年来都未能妥善解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他们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
据统计,1977年,全国民办教师人数多达491万。
1979年10月,国务院决定将全国136个边境县的8万余名中小学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揭开了党和政府妥善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90年,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级人民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整顿教师队伍、中师招收民办教师、“民转公”等形式,使民办教师从1977年的491万人减少到1990年的280万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2年8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人事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民办教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
199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争取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
解决民办教师问题从此有了历史性的转折。
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各级人民政府也加大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工作力度,使民办教师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99年至2000年,全国有25万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民办教师逐渐退出讲台。
三、民办教师相关政策规定
1、《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7]32号)1997年9月7日印发。
2、《国家教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的意见》(教人厅[1997]25号)1997年10月20日印发。
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是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
他们没有任何“名分”,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代课教师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
据报道,西部地区代课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20%。
教育部宣布,在短时间内,将清退目前仍然存在的44.8万中小学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是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状况下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总体而言,代课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教学水平不高,长期任教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从这个角度看,代课教师退出历史舞台,是我国在2010年之前实行全面义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而可以看出:
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他们多数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存在于农村中小学校中,没有编制的一批教学员工。
但民办教师是经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合格上岗,而代课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
中公教育衡阳分校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