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骗赔案件的手法与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车险诈骗案例近年来,车险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广大车主和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车险诈骗案件多种多样,手法隐蔽,让人防不胜防。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车险诈骗案例,以便大家能够更加警惕,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案例一,虚假碰撞。
小王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突然一辆车从侧面冲出,小王的车不得不紧急刹车,导致车辆发生碰撞。
对方随即下车,声称自己受伤严重,要求小王赔偿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
小王为了避免麻烦,选择私了,并支付了对方所要求的赔偿费用。
然而,事后小王发现对方并没有受伤,而是利用虚假碰撞来诈取赔偿费用。
案例二,伪造证据。
小李的车在停车场被人破坏,小李随即报警并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然而,保险公司在调查中发现,小李提供的破坏证据是伪造的,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破坏事件。
小李因此被保险公司拒绝理赔,并面临法律责任。
案例三,虚报车辆价值。
小张购买了一辆二手车,然后向保险公司购买了全险。
不久后,小张将车辆报告为被盗,要求保险公司赔偿。
然而,保险公司在调查中发现,小张虚报了车辆的价值,实际上车辆并没有被盗。
小张因此被保险公司拒绝理赔,并面临法律责任。
以上案例仅仅是车险诈骗案件中的冰山一角,车险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不断变化。
为了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加强对车险诈骗的认识,同时加强对保险条款的理解和遵守,以确保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总之,车险诈骗案件给车主和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车险诈骗的认识,提高警惕,以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同时,保险公司也应该加强对理赔申请的审核,防止因为疏忽大意而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车险诈骗案件的发生,保护广大车主和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
车险骗赔手法揭秘刘宝民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私人购买汽车数量已占到汽车总销售量的75%以上,私家车投保已成为车辆保险市场的主导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车辆投保后出险索赔本是客户的正当权益,但由于存在道德风险,加之受利益驱使,一些造假团伙制造骗假赔案骗取保险赔款的行为时有发生。
据业内人士估计,车险骗赔案件数量逐步上升,骗赔手法不断翻新,骗赔金额有所增加,车险骗假赔案占到车险赔案的15%左右,不仅影响了保险业健康有序发展,而且侵害了众多车险客户利益,从而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对车险骗假赔案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不少客户在购车或在汽车修理保养时,大都由汽车维修单位代办了车险,一些汽修厂和汽车销售商就以提供“交钥匙”工程,即从出险报案、事后修理到办理索赔一条龙服务为幌子,将客户的身份证、保险单和车钥匙一并要到手里,造假骗赔,谋取私利。
手法之一,扩大损失。
有的车辆出险损失只有数百元,交给汽修厂后,他们派出精于此道的修理工夜晚将车开到易于造假的地段,摆上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把损坏的部件换上,然后人为制造撞车假象,再进行现场拍照,车险损失由数百元激增到数千元。
有一位客户,原本车险损失2000元,可修理厂的人告诉他能把不属于保险事故的部件同时更换,该客户贪图小利就同意了,结果几天后得到一辆修复完好的车,而2000元的车损变成5000余元。
手法之二,一次出险变多次出险。
一位客户反映,本人投保的奥迪轿车只出了一次划痕事故,日后却发现车身有碰撞修复痕迹。
经调查发现,该车确实以碰撞事故报案修理,并由一家汽修厂领走赔款,这其中显然存在骗赔嫌疑。
经过保险公司和公安部门联合调查,发现这家修理厂利用客户资料造假,重复索赔,还有其他骗赔行为,当事人被判处有期徒刑,骗赔款被全部追回。
2009年夏季,在天津市区某处,一家企业的围墙上赫然写有“严禁在此处造假拍摄”的警示语,路旁的电线杆和树干上布满了由于制造假事故现场留下的破损痕迹。
经认真排查,仅一家汽车销售商就在此处造假达数十次,令人触目惊心。
车险反欺诈三大典型案例车险反欺诈是一项关键的保险行业工作,旨在减少欺诈行为对车险市场的不良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车险反欺诈的背景和重要性,并探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通过了解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欺诈者的手法,并为反欺诈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伪造事故案例在车险行业中,伪造事故是一种常见的欺诈手法。
欺诈者通过故意制造车祸并捏造事故双方的伤亡情况来骗取保险公司的赔偿。
他们可能伪造证据,弄虚作假,引导目击证人作证等。
一旦成功,欺诈者可以获得高额赔偿金。
近年来,有一起典型的伪造事故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某车祸发生后,涉案车辆的司机声称被另一方的车辆撞击,导致车辆严重损坏并受伤。
然而,经过调查,保险公司发现该司机先前购买了一份高额的保险,并且与另一方存在密切的经济关系。
由此可见,该事故很可能是伪造的,目的是获得更多赔偿金。
二、假保单案例假保单是另一种常见的车险欺诈案例。
欺诈者通过伪造或购买无效的保单来欺骗保险公司和其他交通参与者。
在这种案例中,保险公司付出了赔偿金,但最终发现被骗,因为所述保单并不存在。
举一个真实例子,一名欺诈者伪造了车主的身份信息并与一家保险公司签订了一份车险保单。
在几个月后,该车子遭受了一次意外事故,并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
然而,保险公司在审核过程中发现该保单的信息与其它记录不符,并联络到真正的车主,后者完全不知道有关此事。
这起案例揭示了假保单的危害性,同时也表明了保险公司在反欺诈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排查虚报案例虚报车险案例也是车险欺诈中的常见情况之一。
贪婪的车主可能故意夸大车辆损坏程度或者声明自己的车辆上搭载了较贵重的物品,以获取更高的赔偿额度。
这种行为不仅给保险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一个典型的虚报案例涉及一位车主声称车辆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遭受了重大损坏,需要大量赔偿。
然而,在调查过程中,保险公司发现车主事先曾经对车辆进行翻新,并故意在保险理赔时夸大了车辆的损伤情况。
车险骗保的三种手段大曝光业内人士总结出车险骗保的三种类型:车主个人骗保、汽修厂骗保、专业犯罪团伙骗保。
第一种情况涉及的金额较小,但数量并不少。
有些故障不属于保险范围,但车主想把经济损失转嫁到保险公司身上,就造假骗保。
不过,经过保险公司的教育劝导,很多车主都愿意撤赔。
后两种情况中以汽修厂骗保居多,专业骗保团伙与汽修厂通常有勾结,如果没有汽修厂的配合,骗保团伙很难得逞。
几位保险公司负责人都认为,汽修厂是他们监管工作的重点。
但是,保险公司通常只能约束几家有业务往来的汽修厂,不熟悉的汽修厂仍然很容易被骗保团伙钻空子。
骗保案之所以频繁发生在修理厂,主要原因是修车利润增多的诱惑。
一位4S店的修理工告诉记者:“两辆车轻轻蹭了一下,到了那些不正规的修理厂就有可能被加大损伤部位,相应的修理费用也增加了,比如工时、配件等。
对于修理厂来说,车辆损伤的部位越大,在工时或配件方面获得的利润也越大。
修一个小伤,可能只用几十元或者上百元,利润不过十几块钱,但把损伤部位扩大,修理费用就可能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利润自然比修理小伤多得多。
”此外,记者从一些私家车主的亲身经历得知,交通事故“私了”也可能会引发骗保行为。
他们向记者反映都曾遇到过交通事故私了的情况,“有的时候事故责任比较明确,双方也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便是私了。
可保险公司不承认,实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让修理厂帮忙解决。
”他们说的让“修理厂帮忙解决”,其实就是让修理厂帮忙再撞一次,向保险公司报案时谎称是车主不小心撞的。
近年来昆明增加了不少保险公司,由于汽修厂可以代办保险业务,各大公司为了保证客户群,有些时候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上就更有难度了。
维修骗保动了谁的奶酪从表面上看,遭遇骗保,车主既修好了车,又获得了赔偿,有的甚至还拿到差价“奖金”,获益不少。
但据调查显示,汽修单位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因汽车骗保滋生诸多问题,并不像车主表面看到的省心省事。
既然汽修单位能从专业的汽车保险制度中获利,也就同样有能力耍花招坑骗不懂汽车维修的普通消费者。
火眼识别车险“骗保”伎俩
火眼识别车险“骗保”伎俩
前两期我们对车险“骗保”进行了报道,为了让车主朋友更为清晰、直接地了解“骗保”内幕,本期置信精典汽车保险专家将为大家讲解:车险“骗保”共性。
车险骗赔案件具有隐蔽性、职业化、团伙化等特点,与其他保险诈骗类型相比,车险骗赔金额小、数量多,更难察觉。
如上所述,手法层出不穷,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只要通过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其仍存在一些共性:
1.事故大多不在第一现场。
大部分骗赔案的报案人不在第一现场,一般都是在修理厂或已离开现场。
2.骗赔者前后陈述不一致。
骗赔者报案时对出险经过的描述与后来调查时的当面陈述往往不吻合,前后矛盾,闪烁其词。
3.骗赔者精通保险索赔要点。
骗赔者对车险理赔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掌握索赔要点,对保险公司的整个理赔流程较为熟悉。
另外,骗保者在索赔时要求较为苛刻,态度也差,如经常威胁要投诉等,以转移理赔人员的注意力,同时不愿意保险公司追溯第一现场。
所以,无论是车主还是保险公司,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骗保”。
置信精典汽车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高品质车险服务。
车险骗赔手法揭秘车险骗赔是指一些车主、保险代理人或保险公司之间通过欺诈和欺骗手段,以非法的方式骗取保险公司的赔偿款。
车险骗赔不仅会给肆意欺诈的人带来不良后果,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车险骗赔手法,针对性地建立防范机制,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车险骗赔的手法千奇百怪,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车险骗赔手法:1. 警告碰瓷警告碰瓷是一种通过制造交通事故来获得保险赔偿的骗局。
比如,A车在急刹车时,由于距离太近B车无法及时停车,结果两车发生碰撞,B车马上退出车辆,然后倒在路中央,伺机倒地叫喊,往往还有一些“围观者”,这时,B车的朋友就来帮忙,收集证据,制造事故证明文件,然后将这些证据提交给保险公司,索赔。
2. 骗取理赔骗取理赔是基于保险公司的理赔程序进行的一种诈骗行为,这种犯罪手法往往涉及到虚构车辆损失、虚报车辆价值等方面。
此外,一些车主还会制造车祸,或造成交通事故,然后伤害、伪造或损坏车辆,以获得不当的赔偿。
保险公司为了防止骗赔,一般都会要求提供大量的证据,如事故报告、事故现场照片和目击证人证言,以确定索赔是否合法。
3. 以虚假投保信息骗取保险金这是一种通过虚假信息和资料来欺骗保险公司的骗术。
具体来说,一些人会编造虚假的个人信息、车辆信息和保险信息,并提交给保险公司,或者通过保险代理人提交申请。
一旦保险公司在认真审核后发现了实情,那么保险公司将不再支付任何赔偿。
4. 车辆被盗骗取赔款这是一种常见的骗保行为。
一些不义之徒通过方法获取被盗车辆,并将车辆藏匿起来,然后通过虚构车辆盗窃事件向保险公司提交索赔请求。
如果保险公司没有进行详细的查询和调查,就很容易被骗入。
因此,建议各位车主对车辆进行有效的防盗措施,同时确保保险公司对赔偿的调查和审核更加严格。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车险骗赔手法,如今车险骗赔现象越来越普遍,对消费者和保险业来说,这已成为一个公认的重要问题。
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客户的审查工作,同时要引导消费者提高风险意识,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教育,让车险骗赔无暇可乘。
机动车辆保险反欺诈骗赔概述机动车辆保险反欺诈骗赔是指保险公司采取措施防止和打击保险欺诈行为,并对欺诈赔偿申请进行审查和调查,以确保保险金只支付给真正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被保险人。
随着机动车保险行业的发展,欺诈骗赔的情况也逐渐增多,保险公司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
保险欺诈类型1. 虚假事故骗赔虚假事故骗赔是指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事故并提出索赔申请,以获取保险赔偿金的行为。
常见的手段包括故意碰撞、故意破坏车辆等。
2. 身份欺诈骗赔身份欺诈骗赔是指被保险人伪造身份、虚报年龄、行车记录等欺骗保险公司,以获取保险赔偿金。
这种欺诈行为通常涉及假冒他人身份、虚假证件等。
3. 索赔欺诈骗赔索赔欺诈骗赔是指被保险人在索赔申请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夸大损失、隐瞒重要事实等行为,以获取更高的保险赔偿金额。
保险公司的反欺诈措施为了应对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骗赔行为,保险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反欺诈措施:1. 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保险公司通过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对被保险人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这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及时识别高风险客户,对其保险申请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
2. 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索赔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建立欺诈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识别出欺诈风险较高的案件,提供给保险公司的调查人员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调查。
3. 调查人员培训保险公司通过培训调查人员,提高其对欺诈骗赔行为的识别能力和调查技巧。
调查人员需要具备法律、保险和调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反欺诈工作。
4. 合作和信息共享保险公司与执法机关、监管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欺诈信息和数据。
这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了解欺诈行为的情况,并加强防范措施。
反欺诈的挑战和应对在反欺诈工作中,保险公司面临一些挑战:1. 欺诈手段多样化欺诈骗赔手段多种多样,不断变化,保险公司需要不断更新反欺诈技术和手段,保持对欺诈手段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2. 个人隐私权保护在进行反欺诈调查时,保险公司需要保护被保险人的个人隐私权,合法合规地进行调查。
车险事故骗保案例分享今儿个来给大家讲几个车险事故骗保的案例,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有些骗保手段让人听了直摇头,觉得这些人咋就这么能作妖呢。
案例一:伪造现场之“神来之笔”有这么一个老哥,他那车其实就是在自家小区停车的时候,不小心蹭到了个小花坛,就那么一点小刮痕。
这老哥呢,可能觉得保险公司不坑白不坑,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找了个朋友的车,开到一个比较偏僻的路上,然后把车摆成那种两车相撞的样子,还特意把之前的小刮痕弄得看起来像是撞车的时候弄出来的。
接着就打电话给保险公司,那演技也是绝了,在电话里慌张得不行,说自己正常开车被撞了。
保险公司的理赔员来了之后,开始查看现场。
这理赔员可是个经验丰富的主儿,他一看就觉得有点不对劲。
你猜怎么着?这老哥伪造现场的时候太粗心了,那所谓的碰撞痕迹根本不符合正常的碰撞逻辑。
比如说,正常撞车的话,车身上的划痕应该是连贯的,而且力度的方向也是有规律的。
但他这车上的痕迹就像是东拼西凑的,有的地方浅得像被小猫抓了一下,有的地方又深不见底,完全不像是一次碰撞造成的。
最后啊,这老哥不仅没骗到保,还被保险公司列入了黑名单,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案例二:“消失”的驾驶员。
这个就更有意思了。
有个小伙子,晚上喝了酒还开车出去,结果在路上出了点小事故,撞到了路边的护栏。
他心里清楚啊,酒驾可是违法行为,保险公司肯定不会赔的。
于是呢,他就想了个“妙招”。
他打电话叫来了自己的女朋友,让女朋友冒充驾驶员。
等保险公司的人来的时候,这姑娘就开始编故事,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小心就撞到护栏了。
可是啊,这姑娘太紧张了,说话的时候前言不搭后语。
而且啊,理赔员发现这姑娘的身材和座位调整的位置很不匹配。
正常来说,小伙子开车的话,座位肯定会调得比较靠后,因为他块头大嘛。
可这姑娘比较瘦小,座位却很靠后,这就很可疑了。
再加上周围有一些目击者,虽然他们开始的时候不敢多嘴,但是在理赔员的耐心询问下,还是把真相给说了出来。
这小伙子和他女朋友啊,最后不仅要自己承担修车的费用,小伙子还因为酒驾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你说这是不是得不偿失呢?案例三:重复索赔的“小机灵鬼”还有这么一个人,那真以为自己是个小机灵鬼呢。
车险骗赔案件的手法与特征
发布时间:2008-06-24 来源:中国金融网阅读次数:551
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风险特征
随着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迅猛发展,与机车险事故相伴而来的骗赔案件也与日俱增。
据业界保守估计,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中发生的欺诈骗赔额约占总赔款的10%-15%以上,并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面对这些机动车辆保险欺诈疑案,保险公司虽然有时掌握一些外围线索和情况,但由于走访调查不及时、采痕取证不到位、反欺诈体制不健全及相关法律不完善等,在假象面前往往力不从心、束手无策,难以收集到确实充分的欺诈骗赔证据,致使一些理应拒赔的除外责任案件和蓄意欺诈案件骗赔得逞。
因此,对保险调查人员、保险理赔人员来说,了解机动车辆保险欺诈的典型行为特征,并针对性地提高反欺诈能力和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
与机动车辆相关的保险欺诈骗赔手法可谓五花八门,我们根据实际工作心得及同行的经验,将机动车辆保险欺诈案件的一些共同特征总结如下(见下表),当出现其中某项或某些情况时,我们相关人员就应对该案引起警觉和重视,有必要时应该通过相关途径、渠道去调查落实,以防止错赔、滥赔。
机动车辆保险欺诈风险特征
车险骗赔案件的手法
从实际情况上看,骗赔者的手法并不复杂,无非是在向保险公司提供的公安部门交通事故证明、修理清单、治疗药费证明等上做文章,或夸大其辞,或无中生有,或对损失数据改头换面,等等。
从各保险公司发生的车险骗赔案件来看,车险骗赔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欺瞒车主、偷梁换柱、以次充好。
为图省事,被保险人经常委托维修厂代为向保险公司索赔修理费用,但维修厂接到客户的受损车辆后,用较低档的材料为客户修理,以高档材料的价格向保险公司索赔,这样不同档次的材料费用差价被维修厂“吃掉”,车主在拿车时往往是一无所知,还以为这样修车真的很“方便”。
殊不知,车辆已经留下了安全隐患。
2、无中生有,故意制造事故。
修理厂将正在厂里正常保养或修理的汽车换上已经损坏旧配件、在修理期间制造假交通事故,甚至故意损坏后向保险公司索要高额保险赔偿金。
更有修理厂移花接木更换牌照,这种骗赔现象也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规模不大、地址偏僻、私人经营的小型修理厂更是肆无忌惮。
3、编造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事故向保险人索赔。
事故性质本来属于保险人责任免除范畴,骗赔者谎报案情欺骗保险人。
如车辆出险时存在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问题,但车主(或其代表)当时不报案,次日再索赔,使保险人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出险时的真实情况。
4、一次事故,多次索赔。
一次事故出险后反复多次向保险人索赔,骗赔者经常用同一个事故,利用时间差和不同的经办人、不同的地点,多次向保险人索赔。
5、提供虚假证明向保险人索赔。
车主或其代理人(修理厂)以技术手段伪造交警事故处理证明,或疏通有关部门伪造证明。
在苏州市已查处的假骗赔案中,一些责任认定书、赔偿调解书、简易程序处理书、公安派出所证明均存在问题,如开阴阳联或根本不留底,甚至直接由维修厂出具公安交警证明。
6、已经获得赔偿,仍向保险人索赔。
双方事故已得到对方的赔偿,或自己无责任但对方无力赔偿的,仍谎称单方事故向保险公司索赔。
这种情形在骗赔案中较多,有些是在外地出险,已处理完毕,但回来后又以单方事故的名义向保险人索赔。
有些则是因为与三者方非同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且三者方全责,在按照《道交法》获得赔偿后,重新向投保的保险公司以单方事故名义进行报案,以获得两次以上赔偿。
7、相互勾结、共同骗赔。
有些投保人为了骗取高额的保险赔偿金,不惜勾结维修厂,故意制造单方面责任的交通事故,如将投保车辆故意撞向大型石块、桥栏、大树等固定物,造成车辆严重损坏而向保险公司索赔,这种案例较多集中在夜间或在驾车到外地等较难取证的地方发生。
这种故意单方肇事由于没有目击证人,保险公司调查时会有一定的困难,一些投保人(被保险人)从而钻空子骗取赔偿金。
(作者:顾恩广,太平洋产险苏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