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1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说课稿李伟江一、教材分析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主要介绍的是中国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赶超西方进而无数中国仁人志士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主要介绍的是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修建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施工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过程,其中主要讲到在施工时遇到的困难,及取得的成就,设计了人字形路轨减缓了坡速,从而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第二部分解开碱奥秘的侯德榜,主要介绍的是中国人在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碱这一化工原理方面的成就。
第三个部分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主要介绍的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属于洋务派的魏源和维新派的严复。
二、学前分析近代的科技成就及思想文化的发展对学生来说还是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他们比较希望看到在当时国弱民困的情况下中国人自强不息,取得的世界性的成就以满足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因此学习本课要注意学生民族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及运用,使民族民族自豪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同时在学习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取得这些成就的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及艰苦奋斗的学习态度,可以说这些对学生的一生都是影响比较深远的。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詹天佑、侯德榜及其代表性成就,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赶超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侯德榜、魏源、严复的成就。
理解他们这些成就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随着鸦片战争我们中国的历史进入到近代社会。
在中国近代虽然即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又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但是中近代的科学在前人的不断努力之下却得到了一定发展。
那么这一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启发学生思考,近代中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主张;掌握魏源的《海国图志》;掌握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的科技成就;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魏源等四位历史人物的学习,找出他们共有的优秀品质,培养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并学习四位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四位文化名人的主张、成就、著作或主要贡献,通过分析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近代文化名人成功的共同原因,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代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是个备受列强凌辱和蹂躏的国家,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抵制外来的侵略,在近代史上,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讲授新课一、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魏源生活时代:鸦片战争时期代表作:《海国图志》主要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抨击愚昧言论。
思想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
影响:他的主张被洋务运动实践,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优秀品质及表现:(1)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2)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3)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教师点拨:清代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魏源是冲破闭关锁国的思想束缚,提出向西方学习掌握敌的长处,克敌制胜的,这是他爱国、进步的重要表现。
他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
教师过渡:在西学热潮中,严复的贡献最大。
2、严复生活时代:戊戌变法时期代表作:《天演论》主要内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车轮随之把中国推进到近代时期。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詹天佑和京X铁路的修建。
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魏源及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X。
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近代科学家、思想家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填充《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展示我国近代科学家的辉煌成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并加深理解。
指导学生归纳科学家、思想家的成就和思想主X,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近代的科技成就,是在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取得的。
这些成就的取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中国近代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中国近代科技水平与当时欧美先进国家相比是较为落后的,这种落后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中国近代思想家的主X,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当时的中国国情。
然而,他们的主X在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是不可能真正、完全实现的。
●○重点和难点重点:詹天佑和京X铁路。
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
魏源和《海国图志》。
严复和《天演论》。
难点:京X铁路的技术问题。
严复的《天演论》及其作用。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解法、讲述法和谈话法,多媒体电教手段。
学法:讨论法。
●○教学资料①投影仪、电脑②投影片或电脑课件:《京X铁路示意图》《京X铁路“人”字形路轨设计原理图示》。
③图片:《詹天佑铜像》《海国图志一百卷》《严复画像》。
④图表:《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成就简表》。
●○板书设计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①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②京X铁路的修建二、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①化学家侯德榜②“侯氏制碱法”的诞生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①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②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