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人教版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
备课人:王建辉温故知新:1.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
他就是我国清末状元实业家() A.李鸿章 B.詹天佑 C.张謇 D.左宗棠2.“可怜辉煌一时的大生纱厂……”,该省略处最恰当的话是()A.一战时期获得进一步发展 B.好景不长,最后负债累累而被吞并C.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 D.在张謇的管理下迅速发展3.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总的来说()A.是比较落后的 B.是比较先进的 C.重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D.五四运动之后4.中国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什么部门()A.手工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农业5.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最主要的原因是()A.参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战争物资 B.战争迫使列强与中国和睦相处C.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D.一战期间,中国发现金矿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詹天佑、侯德榜两位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和魏源、严复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2.学习这些科学家和思想家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了解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这四位名人的典型事迹学习难点:从四位名人的事迹中提炼出他们的爱国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材料。
如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的爱国精神表现何处?2.指导学生列表说明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导入新课:近代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是个备受列强凌辱和蹂躏的国家,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抵制外来的侵略,在近代史上,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第一部分: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112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史料补充:詹天佑大学期间,专攻铁路工程,成绩优异。
【关键字】练习7.21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选择题1.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A.詹天佑——京张铁路B.侯德榜——侯氏制碱法C.林则徐——《海国图志》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2.魏源和严复都是我国近代早期的爱国思想家,他们的共同之处是()A.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B.都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C.都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重要性D.都主张维新改革3.社会的进步,首先源于思想的进步。
魏源和严复都是站在时代前沿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哪些事件直接产生影响()A.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B.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4.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主张民主共和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5.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淘汰”、“物尽”、“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出现在当时的报刊杂志中,激励了许多中国人。
最早将这些术语介绍到中国的人物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6.李克强总理在参观严复故居时赞誉他“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严复译著的哪本书在当时影响最大()A.《海国图志》B.《物种起源》C.《天演论》D.《四洲志》7.《马关条约》签订后,为警醒世人,严复译著了《天演论》,书中宣传的观点是()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实业救国C.师夷长技以制夷D.民主、科学8.严复翻译《天演论》的主要目的是()A.介绍生物退化论的观点B.宣传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C.批评洋务运动D.警示国人因循守旧就会亡国9.下列著作中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的是()A.《狂人日记》B.《海国图志》C.《天演论》D.《四洲志》10.在《天演论》中宣传“勿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的思想家是()A.詹天佑B.侯德榜C.魏源D.严复11.严复被誉为“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
课题:能提供录像课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所述内容为古代的文字和宗教,文字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宗教的产生又深刻影响了政治文明的发展,同时又影响了近代乃至当今。
二、课程标准: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
三、教学目标:了解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等古代文字;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
引导学生观看课文的有关插图,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感知古代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表格归纳、查寻资料,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对文字的产生,宗教的产生与传播等问题进行探究。
认识到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在我国受法律保护,从而正确地对待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产生难点: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性质的演变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 图片刻木结绳记事教师:人类在文字出现以前,主要靠刻木、结绳记事。
这也就是说,文字的出现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语言表达、交流的需要。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当属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文字成为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着人类的进步。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哪些?它们出现在哪里?古代思想文化还包括哪些内容?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璀璨夺目的世界古代思想文化——文字和宗教。
板书: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文明的脚印”——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展示:图片图一:象形文字图二:楔形文字教师:图一所示的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
之所以叫象形文字,是因为它用图形来表示事物。
大家能不能认出象形文字中有哪些图形?学生:人、鸟、山、水、马、牛、羊、大象、鱼……归纳:我们虽然不能准确说出它是什么字,但我们能看懂它所刻画的图形。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自学内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二.自学目标: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家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三.自学重难点:1.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的重大成就。
2.四位中国近代科技文化名人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四.自学过程:㈠.阅读教材第一标题“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标画知识点,完成学案。
1.京张铁路,由到河北省的铁路。
2.京张铁路:始建于年,清政府任命为京张铁路的工程师。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他设计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
3. 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和的第条铁路干线。
例题:2020年7月1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立开通,使得“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的历史,从此改写,这是中国人铁路梦想的延伸。
回望历史,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A.京广铁路B.陇海铁路C.京张铁路D.京九铁路㈡.阅读教材第二标题“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标画知识点,完成学案。
1.欧美国家垄断碱业:世纪中期,欧洲人已经能创造纯碱,但欧美各国将制造方法,垄断起来,弥不外传。
中国工业中所需的纯碱,完全依赖进口。
2.侯德榜的制碱:世纪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碱。
他还撰写《》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之于世,打破碱业的垄断。
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例题:福州地灵人杰,名人辈出。
揭开制碱奥秘的是()A.林则徐B.王审知C.严复D.侯德榜㈢.阅读教材第三标题“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标画知识点,完成学案。
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的原因: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的长处。
2.代表人物:和。
3.魏源:①主张:设立,制造、,兴办;学习方法,用武器装备军队。
②著作:《》,系统介绍了、各国的历史地理。
③编书目的:“”。
4.严复:①认为要救国,只有,推行。
著作《》。
②《天演论》的观点:书中有“、”“、”的进步观点。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车轮随之把中国推进到近代时期。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詹天佑和京X铁路的修建。
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魏源及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X。
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近代科学家、思想家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填充《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展示我国近代科学家的辉煌成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并加深理解。
指导学生归纳科学家、思想家的成就和思想主X,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近代的科技成就,是在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取得的。
这些成就的取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中国近代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中国近代科技水平与当时欧美先进国家相比是较为落后的,这种落后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中国近代思想家的主X,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当时的中国国情。
然而,他们的主X在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是不可能真正、完全实现的。
●○重点和难点重点:詹天佑和京X铁路。
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
魏源和《海国图志》。
严复和《天演论》。
难点:京X铁路的技术问题。
严复的《天演论》及其作用。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解法、讲述法和谈话法,多媒体电教手段。
学法:讨论法。
●○教学资料①投影仪、电脑②投影片或电脑课件:《京X铁路示意图》《京X铁路“人”字形路轨设计原理图示》。
③图片:《詹天佑铜像》《海国图志一百卷》《严复画像》。
④图表:《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成就简表》。
●○板书设计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①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②京X铁路的修建二、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①化学家侯德榜②“侯氏制碱法”的诞生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①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②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内容。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学习目标】1.准确记忆魏源、严复学习西方的主张和詹天佑、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2.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总结历史知识,并分析比较四位文化名人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
3.认识并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学习难点: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之。
课前延伸1.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这条铁路于年全线通车,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詹天佑。
1京张铁路19092.(时间),我国著名家侯德榜,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碱。
他还撰写《》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之于世,打被制碱业的垄断。
并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
2.20世纪20年代化学制碱候氏制减法3.魏源生活在时期,他编成《》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3.鸦片战争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4.严复是时期的思想家,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影响最大。
书中提出了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启蒙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反馈训练1.在清末修筑铁路的高潮中,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A.京汉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九铁路 D.陇海铁路2.打破西方列强对制碱业垄断,揭开制碱奥秘的中国科学家是()A.詹天佑 B.张謇 C.侯德榜 D.范旭东3.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的目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C.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D.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4.一名人故居经两年多的修复已于今年六月向公众开放,在故居内有大量资料,展示了“少年砺志、投身海军、天演惊雷、教育救国、他与儿孙”五个主题。
据此可知该名人为A.魏源B.严复C.鲁迅D.聂耳5.下列四位中国近代文化名人中,曾出国留学的是()①詹天佑②侯德榜③魏源④严复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关于严复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C.翻译了《天演论》,是著名生物学家 D.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6.B点拨:严复是启蒙思想家,而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生物学家,也没有提出进化论观点,这是由达尔文提出的。
7.2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班级组别姓名一、合作探究题:1. 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 魏源、严复取得成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 填表: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物5. 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二、我的生成问题:1.2.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问题生成—评价单答案:1. 詹天佑成功原因:(1)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本领,报效祖国]。
(2)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
(3)强烈的创新意识[设计“人”字形路轨]。
侯德榜成功原因:(1)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归来,投身实践,报效祖国]。
(2)良好的道德品质[刻苦钻研,意志坚强]。
(3)强烈的创新意识[挑战外国垄断,探索新工艺,敢于超越西方]。
2. 魏源成功原因:A.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
B.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
C.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严复成功原因:A.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
B.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
C.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3. 填表: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物野猪等兽骨。
这说明,那个时候,北京地区生活着剑齿虎、肿骨鹿、野猪等动物。
经过“物竞天择”,剑齿虎和肿骨鹿,无论是在北京地区,还是在世界各地,现在都找不到了,早已灭绝了。
而野猪适应环境的变迁,生存下来,无论是在北京地区,还是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现在还有野猪。
5. 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文化,是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的共同点。
他们研究和活动的领域不同。
他们虽然都生活在中国近代,但生活的时期不同。
他们虽然都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文化,但接触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魏源没出国留学,本身又不会外语,主要靠别人翻译的外国书报,加以研究。
詹天佑、侯德榜、严复都曾出国留学,接触西方先进文化比魏源要深得多,特别是严复接触西方先进文化又深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