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等高线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第四节等高线地形图导学案知识构建海拔:地相对高度:形等高线等高线、等深线:图地形图等高距:的山坡陡缓的判读判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ⅰ、单元导入明确目标1、提出问题,导入新授同学们,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学生回答)以上三项是构成一幅地图的三大要素,也是我们阅读、运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今天我们就用这把“钥匙”打开地形图,去认识和辨别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形。
学习目标1)能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2)能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3)能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学习重点: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ⅱ、自主合作展示点拨一、等高线地形图(一)理解并掌握地表高低起伏的表示方法、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高距等概念,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展示点拨,完成学案)自读课本24、26页课文内容,并观察24页图1.34和图1.35,完成以下问题1、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来表示。
2、《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叫作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距离,叫作相对高度;《等高线》在地图上,把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即等高线上标的数字为高度,即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值,叫作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都是的。
《等深线》把海洋中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3、反馈练习A、读右图,回答,A点的海拔为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米。
图中的等高距为米。
C、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43米,陆地最低点死海低于海平面415米,它们的相对高度为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1、山坡陡缓的判读和应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思考、展示点拨,完成学案)观察图1.35,得出,(1)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课题第二章地图?第二节等高线?导学案学科地理课时3页数4设计者许桂玲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各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综合应用一、等高线图的根本知识〔一〕认识几个概念: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自主填写〕海拔:相对高度:绝对高度:(〔二〕等高线〔自主填写〕概念:特征1〕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二〕等高线地形图比较及判读地形地形特征等高线形态等高线图判读方法山峰四周低中间曲线外低内高示坡线向外高山丘盆地四周高中间曲线内低外高示坡线向内低洼地山脊从山顶向外①等高线凸向低等高线向处伸出的凸起凸(分水岭)局部②脊线高于两侧山谷①等高线凸向高山脊之间低等高线向处(河谷〕洼局部凸②谷线低于两侧相邻两个山鞍部顶之间呈马一对山脊线两山峰之间鞍形近于垂直的多条等高线重陡崖山坡合叠在一起判读〔自主填写〕1〕判断等高距2〕判断地形部位3〕判断地形特征1平原2高原3山地4丘陵5盆地4〕判断坡面特征和坡度〔三〕等高线剖面图绘制〔自主填写〕五步骤【自主评估】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假设干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A.盆地B.陡崖C.鞍部D.山顶2、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形是:〔〕①等高线重合②根据陡崖符号A.山地B.高原C.平原D.丘陵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假设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以下的〔〕A、鞍部B、山脊C、陡崖D、山谷5、世界最顶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A、米B、米C、米D、米第二课时内容〔四〕〔自主填写〕等高线常见计算公式〔5〕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1.水库坝址的选择水库大坝一般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最窄处,库区选在河谷、山谷或者形洼地或盆地。
等 高 线【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掌握等高线的判读方法;2、提高掌握等高线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
【基础知识 自我过关】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 ;2、同一幅地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差额(即等高距) ;3、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出地形坡度的大小。
(稀疏-坡 ,密集-坡 ) 二、等高线的判读方法 1、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地形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地形部位引申:悬崖的相对高度判读:(n -1)d ≤H <(n+1)d (n 表示等高线重叠处的数量,d表示等高距)【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1、与河流结合2、与气候结合3、交通线路选择图1图2····4、引水线路选择5、水库大坝的建设6、农业生产布局7、观测视线问题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1、陡崖高度的计算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n-1) ×等高距≤h<(n+1)×等高距[来源:学.科.网Z.X.X.K]2、工程建设与等高线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 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估算方法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及分层设色地形图二、预习要点1.等高线的判读2.知道山地等高线有哪几种形态。
3.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并且知道地形图上的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三、达标练习1.读等高线地形图,A山位于B山的()A.南方 B.北方 C.东北 D.西南2.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500米3.在如图中,能够欣赏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图中CDE三地的地形名称:C是D是E是(2)图中山顶A与 B地间的相对高度约为米.(3)图中B地位于C地方向。
探究案一、要点回顾二、思考问题1. 什么是等高线?2. 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三、课堂小结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知道图上各种地形的含义与特点。
知道学会根据不同的颜色识别不同的地形,是阅读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
四、扩展交流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2.如图,读“等高线地形”图,不能在图中找到的地形部位是()A.山峰 B.山谷 C.山脊 D.鞍部3.下列四幅图(单位:米)中,点P分别表示()A.山峰、山谷、山脊、鞍部 B.鞍部、山峰、山脊、山谷C.山峰、山脊、山谷、鞍部 D.山谷、山脊、鞍部、山峰4. 在某地形图上,等高线为封闭线,且数值外大内小,这地形是()A.山顶 B.盆地 C.山谷 D.鞍部5. 读某地等高线(米)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可能有河流经过B.②处为鞍部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D.③处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6.如图为某旅游景区的局部等高线(米)图,图中有两处瀑布(一般发育在陡崖处),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应是()A.甲 B.乙 C.丙 D.丁7. 关于如图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为2 479米B.C、D是山谷,E、F是山脊C.G是陡崖,A是鞍部D.C、D和E、F都是山谷8.读图回答:(1)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a>b>c,则甲处地形为_____,乙处地形为_____,(2)若该图为等温线图,且a>b>c,则甲、乙两地均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半球.若甲为海洋,乙为陆地,则此时为_____季节(冬季、夏季).若甲、乙两地均为陆地,则海拔较高的是_____。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高距的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能读出某点的海拔并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会判读坡的陡缓。
温习旧知: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两地点之间的海拔之差。
一、自主学习: (先阅读课本39页2-48、2-49图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再做练习。
6分钟) 1、在横线上填写山地地形部位名称:2、等高线: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相同)。
3、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之差。
练一练:本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 米,A 点的海拔是 米,B 点的海拔是 米,C 点海拔是 米,AB 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二、师友互助陡崖200 100AB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高线模型及教师讲解,师友互助思考总结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5分钟) 地形 部位特点等高线闭合, 中间 , 四周 。
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 等高线向 海拔 处弯曲 等高线向海拔 处弯曲,等高线在陡崖处重合2、观察下图总结陡坡、缓坡等高线特点:缓坡等高线 ,陡坡等高线 。
(密集、稀疏)练一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先自己做,不会的师友之间讨论,师友之间不能完成的小组内讨论,再不会的勾画出来班内共同解决。
6分钟)(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A 点海拔是 米,A 、B 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你估计山顶C 的海拔大约是 米。
(3)从A 点和B 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 ,(AC 线、BC 线) 线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
三、合作探究(先自己做,不会的师友之间讨论,师友之间不能完成的小组内讨论,再不会的勾画出来班内共同解决。
6分钟)陡崖陡缓陡缓1、读右图,假如你是一县长,要在高村与李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你会选择线路(①、②)理由是。
2、该地区是地形,易发生自然灾害。
《等高线》导学案(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
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重点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学法指导]1.读图法、计算法、问题探究2.结合地图加强理解[课前预习]创新设计第6~9页[课堂学习]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P6学法指导) 例1 图1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P 等值线的数值为( )A .711米B .712米C .713米D .714米(2)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A .风力侵蚀地貌B .风力堆积地貌C .流水侵蚀地貌D .流水堆积地貌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3.判断河流流向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时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②在同—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③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 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
要比较它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例2 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 )5.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选“点”、选“线”、选“面”[题组递进]创新设计第8页[走进高考]创新设计第9页[学习小结][课时跟踪练]【见课时作业第271~272页】[课后反思]02千米05千米1:1000001:500000A B C D图① 图② 《地形剖面图》导学案(1课时)[学习目标]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重点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运用[学法指导]绘图法、问题探究[课前预习]1.创新设计第9页[知识整合]部分;2.画出重要的剖面图: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E 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南纬30°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例题1]下面的地形剖面图(图②)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图①)中某条剖面线画出的,该剖面线是图①中的( )A .AB 线 B .CD 线C .EF 线D .GH 线[深度思考] 判读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方法[例题2]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 、PQ 是地形剖面线。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等高线学习目标:1、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理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基本特征。
3、根据等高线能认识不同的地形部位。
预学案(一)、等高线地形图的概述1.海拔和相对相对高度海拔:某点到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海拔)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叫相对高度。
【练习】图中,A点的海拔是,B点的海拔是,AB两点的相对高度,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A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2.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等高线——把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
等高距——。
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①同一等高线上海拔。
②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
③等高线为曲线。
④等高线一般不不 (陡崖除外)。
⑤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
⑥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一个等高距或海拔之差为0,※P Q的数值范围确定※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内部范围的确定方法是(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利用等高线数值和疏密判断基本地形⑴平原:;⑵丘陵:;⑶山地:;⑷高原:;⑸盆地:。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2、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合作探究3、特殊地貌等高线图合作探究4、相对高度的计算根据下图计算AB 的相对高度方法一:十字相减法法 确定A B 的高程: A B AB 的相对高度: A-B方法二:公式法 (n-1)×d < H < (n+1) ×d(H 两点间相对高度,d 等高距 n 两点间等高线数量)方法三:数等高距课堂检测1.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山脊、山谷、鞍部、山顶 B.山谷、山谷、山顶、鞍部C.山谷、山脊、山顶、鞍部 D.山脊、山脊、山顶、鞍部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
第二章地图导学案(2)-------等高线地形图【学习目标】1. 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2. 掌握等高线的主要特点。
3. 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4.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能够推测区域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并合理解决水库大坝选址、交通线布局等应用问题一、地面高程的度量方法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二、几个概念等高线:在地图上,把地面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就是等高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平面或其它水体面以下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就是等深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
示坡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降坡方向、与等高线垂直的短线。
三、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即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②同图等距(即同一幅图中等高距相同)③等高线为闭合曲线④等高线不能相交,但可能重合:若出现重合则表示该处有一个(地形部位)。
⑤0米等高线表示。
⑥河谷两侧的等高线数值相等。
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内容及方法1.判断地势高低及起伏大小——依据等高线上的高程注记(最大值、最小值)来判断(看极值,辨起伏)2.比较坡度陡缓——依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看疏密,辨坡度和坡形)【探究1】读下图,回答:比较坡度大小:AB CD,EF E′F′【归纳】(1)同图中:线密→坡陡→攀爬难(2)不同图中:结合等高距、比例尺,利用右图公式计算后比较。
等高距相同时:比例尺越大的地图,坡度越。
比例尺相同时:等高距越大的地图,坡度越。
(3)等高线疏密均匀,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坡。
3、判断五种地形类型——依据等高线上的高程注记和疏密状况(看大小,辨地形)①海拔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地形)②海拔500m以下, 相对高度<100m,等高线较稀,弯折部分较和缓→③海拔500m以上, 相对高度>100m,等高线较密,山谷呈“V”形→④海拔高, 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4、判断某区域的地形部位——依据等高线的形状(看形状,辨部位)【探究2】有关图中虚线或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1)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中低周高→;两山顶之间较低处,形似马鞍→。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基础知识】课程标准: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运用地图辩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一、等高线相关概念: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将陆地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4、等高距:两根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高度差)。
5、等高距的特点:①同线等高。
②同一幅图,等高距一致。
③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就缓。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山峰: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海拔中心高四周低。
(常用“▲”表示)2、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山谷易发育成河流。
3、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脊易形成分水岭。
(高凸谷、低凸脊)4、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
5、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的地方。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登山线路的选择。
(2)水库大坝的选址、引水渠的修建。
(3)交通线路的走向。
(4)山顶高度的判断。
(5)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判断。
(6)任意两地实际距离的求算。
(7)河流的流向、河流的位置。
(8)判断地形部位的名称:根据各个地形部位的最典型的的特征加以判断。
【等高线】学案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山顶C、陡崖D、山脊E、鞍部F、山谷2、A、B两座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68米。
3、从C攀登到B和从D攀登到A,哪一个更容易一些?为什么?D到A容易些。
该处是山脊,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而C至B要穿越陡崖。
某校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老师有意发给大家一张不完整、有错误的地图,读图,完成4~8题。
4、同学们经过测量,确定吴村在白云山顶峰的正南方向,两地水平直线距离约5.5千米。
请你帮他们添加上地图的基本要素。
(指向标、比例尺)5、在吴村的东北方向约2千米处有铁矿,请你帮他们用恰当的图例标在准确的位置。
03等值线【学习目标】1.仔细阅读基础梳理部分,说出等值线的特点和判读规律。
2.运用各种等值线图,分析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分布和影响因素【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基础梳理案基本内容,找出问题,带着问题再次研读教材,提高效率2.必须牢固掌握的:等温线图特点和判读,等降水量线图特点和判读方法,其他等值线的判读。
【基础梳理案】一、等温线图1.①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a .太阳辐射线纬度因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如图1)。
b .海陆分布→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如图2)。
c .地形、地势→等温线大致平行等高线或山脉走向。
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如图3)。
②等温线递变规律→南(北)半球 等温线弯曲→冬、夏季节 ③海陆热力差异 ④等温线弯曲→洋流⑤等温线闭合→气压高低或地势高低 2.方法技巧(1)洋流的流向与等水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2)大陆上的等温线往南凸出,则太阳直射南半球;反之,则太阳直射北半球。
二、等降水量线图1.①影响因素⎩⎪⎨⎪⎧海陆位置→等降水量线平行于海岸线地形→与等高线平行③密集(如图甲)→降水地区差异大→山区或迎风坡 稀疏→降水地区差异小→平原、高原2.易错点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有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出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出为暖流。
3.方法技巧(1)陆地上等降水量线或等温线出现闭合或半闭合情形往往是地形影响的结果。
(2)城市降水量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故城市中心降水多于郊区。
(“雨岛效应”)三、等值线的判读技巧 1.等值线的共性特征(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值线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间隔相等。
(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也不重叠(陡崖除外)。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节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高考考纲内容】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探究合作点]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二、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2)同一幅图内等高距,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密。
(3)等高线是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不能分叉,不能合并。
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 例外)。
三、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1、山地与盆地曲线高低,示坡线向曲线低高,示坡线向2、山脊与山谷凸低为(中间高两侧低)凸高为(中间低两侧高)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 4、悬崖考点一:判断地形1、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该地的_______高度;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叫做两地的_______高度。
地球上的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米,最深的海沟一马里亚纳海沟,海拔约为-11034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米。
2、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可以判断地形,A地为;C为线;D为线;E地为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3.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D.南北向4.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B. 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 上、下部均平缓D. 上部较缓,下部较陡考点二:计算坡度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B.①<②C.①>②D.③=④2.分别沿着右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顶,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确的是()A.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③容易·B.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④容易C.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②难D.沿线路③和线路④上山难度一样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C.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D.E′F′的坡度比EF处大考点三:等高线图中的相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或范围,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或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可以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2)估算陡崖的高度。
①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②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n-1)d≤ΔH<(n+1)d。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值,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值。
)(3)确定图中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中心区域的海拔。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比其等高线值高 即“小于小值,大于大值”。
具体如下图所示 已知:a<b①M 处海拔低于a,但高于a 减去一个等高距。
②N 处海拔高于b,但低于b 加上一个等高距。
【练习1】读右边的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b 。
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P 、Q 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 A .P 为山坡上的洼地,Q 为山坡上的洼地 B .Q 为山坡上的洼地,P 为山坡上的小丘 C .P 、Q 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D .P 、Q 均为山坡上的洼地2.若b 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 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 、Q 处的海拔高度为( ) A .200<P <300,300<P <400 B .300<P <400,100<Q <200 C .100<Q <200,200<P <300 D .200<Q <300,300<P <4003.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 或同为b ,则P 、Q 处的地形可能( )A .同为洼地或同为小丘B .只能是洼地C .同为缓坡D .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考点四、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A 、海拔高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B 、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C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例题:分析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火洲(吐鲁番)的成因。
(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 处于吐鲁番盆地中) 2、与河流水文结合: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②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
例1:下列所示的湖泊或湖群,最可能为咸水湖的是( )例2、读图回答:三条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A 、B 两条线中为山谷的是_______;画出图中河流的支流。
例3:读右图,回答1-2题 1、若要修建一座水库, 坝址最适宜选在( )A . DB .C C .FD .H 7.下列土地利用方式最不 合理的是A 、B 处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B 、F 处是耕地C 、G 处植树造林D 、D 处不适宜建造居民点 3、与地区规划结合:①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②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③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④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⑤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H例1、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不正确答案( ) A .公路线选EF ,路线短,造价最低B .公路线选EHF ,路线长,但坡度平缓,利于车辆行驶C .公路线选EF ,路线虽短,建筑难度大D .公路线选EHF ,路线虽长,但造价相对较低例2、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1-3题。
1、图中公路沿线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A .甲B .乙C .丙D .丁2.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A .1:40 000B .1:200 000C .1:4 000D .1:20 0003.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例4.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一。
①地适宜种植的水果是 : (单项选择)。
A. 苹果B. 菠萝 C .椰子 D. 柑橘(2)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②或③)线, 理由是 。
(3)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 有利的是 村,理由是 (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
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 ;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例5、下图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A .瀑布飞流B .湖光山色C .云海日出D .奇峰峡谷 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A .甲—育用材林B .乙—培育橡胶C .丙一种植棉花D .丁—发展茶园 3、对图示区域地理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地位于三角洲B .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C .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D .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考点五、地形剖面图 1、确定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原图比例尺垂直比例尺要视等高线图中的高度大小来确定2、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的长度一致,并与剖面线平行)3、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等高线值)。
4、从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向下引垂线,交于剖面图中高程相等的辅助线上。
5、把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在曲线内画上阴影以示剖面起伏情况。
6、在剖面图的下方,标上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例1、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完成1—3题1.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 .80mB .110mC .170mD .220m 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 .道路①为直线B .道路②经过两地间的最高点C .道路③最长D .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3.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 .道路③ B .道路① C .道路①和② D .道路②和③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