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专题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49.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第四节等高线地形图导学案知识构建海拔:地相对高度:形等高线等高线、等深线:图地形图等高距:的山坡陡缓的判读判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ⅰ、单元导入明确目标1、提出问题,导入新授同学们,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学生回答)以上三项是构成一幅地图的三大要素,也是我们阅读、运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今天我们就用这把“钥匙”打开地形图,去认识和辨别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形。
学习目标1)能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2)能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3)能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学习重点: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ⅱ、自主合作展示点拨一、等高线地形图(一)理解并掌握地表高低起伏的表示方法、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高距等概念,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展示点拨,完成学案)自读课本24、26页课文内容,并观察24页图1.34和图1.35,完成以下问题1、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来表示。
2、《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叫作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距离,叫作相对高度;《等高线》在地图上,把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即等高线上标的数字为高度,即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值,叫作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都是的。
《等深线》把海洋中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3、反馈练习A、读右图,回答,A点的海拔为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米。
图中的等高距为米。
C、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43米,陆地最低点死海低于海平面415米,它们的相对高度为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1、山坡陡缓的判读和应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思考、展示点拨,完成学案)观察图1.35,得出,(1)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等高线及地形剖面图》导学案【学习目标】1.海拔和相对高度2.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基本地形3.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部位 【教学重点、难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计算;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应用 【教学时数】二课时 【基础知识梳理】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指某地高出 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 米,乙点海拔为 米。
(2)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对乙的相对高度是 米。
【看图观察】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二、等高线的特点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 。
②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 。
③等高线是 的曲线。
小圈在本图内闭合,大图虽在本图中不闭 合,但在相邻的拼接地图内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决 相交(陡崖处只是 )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 ,等高线密集则坡度 ,等高线稀疏则坡度 。
⑥两条等高线之间出现等高线闭合区,若闭合区上的数值等于大值则闭合区内部的数值大于 ,若闭合区上的数值等于小值则闭合区内部的数值小于 ,闭合区上的数值只有两种取值,要么等于 ,要么等于 。
⑦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相交,表示 (升坡、降坡)方向。
⑧0米等高线代表 。
三、常见的地形及对应的等高线图基本地形类型 描述海拔及相对高度特征 画等高线地形图五 种 基 本 地 形 山地 海拔 米以上,等高线 。
高原 海拔高度 ,等高线边缘 ,中部 。
90 80 706050平原海拔米以下,等高线,广阔平坦。
盆地没有具体的数据,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丘陵:海拔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较。
山脊等高线凸向__处,中间__于两侧山谷等高线凸向__处,中间__于两侧鞍部两组表示____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陡崖多条等高线____在一处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水系:盆地常形成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山谷常有发源,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下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
初中地理第一轮复习《等高线地形图》导学案学案编号:编写人:谢娉婷年级: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 考标考点:内容标准达标层次了解识记理解应用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及判读(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山地不同部位、地形类型等)。
√2、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剖面高低起伏状况。
√一、自主复习,知识梳理1、地面高度的计算: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也称为绝对高度)②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外一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的概念:在地图上,把陆地上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处处。
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等高距)。
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
3、山地地形的几种基本部位的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闭合曲线中心,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______ 等高线向____处凸出等高线向___处凸出两个山顶之间的相对低洼的部分等高线的地方二、启发精讲:1、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原理,及等高线地形图的性质特点。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类型、山地不同部位名称、高低起伏、坡度陡缓)。
三、合作探究(链接中考)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指点迷津(1)选点水库坝址: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狭窄处,库区适宜选在河谷、洼地或小盆地。
专业攀岩活动:适宜选在陡崖处,形成瀑布处也在陡崖。
疗养院:应建在缓坡、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2)选线逃生线路:泥石流、洪水发生时应垂直于其流向的坡上逃生。
引水线路:线路要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尽量利用地势从高处向低处自流引水。
修公路、铁路:一般选择坡度平缓,路线平稳、距离较短工程量小的线路。
(3)选面农牧业生产: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适宜发展种植业;等高线密集、地势险峻,适宜发展林牧业;丘陵地带适宜种植果树。
地形图等高线复习导学案泸县二中城北分校刘超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陆地五种要紧的地势类型及其景观图、文字描述。
2.把握依照等高线地势图进行等高线值、等高距的判读的方法。
3.明白得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4.了解在等高线地势图上进行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悬崖等地势或局部地势判读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判读等高线地势图活动一:比较陆地地势(自主学习,相信自己)陆地地势海拔(米)高低起伏(相对高度)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2.区别景观图(在图下写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活动二:判读等高线地势图(合作探讨,展现自己)1.读下图明白得等高线值、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1)图中的等高线值表示什么?(2)图中的等高距是多少?依照等高距估量甲、乙两山顶的海拔范畴是多少?(3)如何比较①②两条线路的坡度?2.判读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悬崖等地势或局部地势(1)依照下图写出山谷、山脊、山地、盆地,并说明山谷与山脊、山地与盆地的区别()()()()(2)在下图写出鞍部和悬崖,并说出其特点()()活动三:模拟训练,中考链接(学以致用,挑战中考)1.读下面景观示意图,其中表示高原的是(06年中考)()2.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势图,在①②③④四地中,处于鞍部的是(10年中考)()A.①B.②C.③D.④3.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图中A、B、C、D所示的地势名称依次是(11年中考)()A.鞍部、悬崖、山谷、山峰B.山峰、鞍部、悬崖、山脊C.山脊、鞍部、悬崖、山谷D.山峰、山脊、鞍部、悬崖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势图,LG为剖面线,读图回答4—5题(12年中考)4.不属于LG线穿过的地势是A.平原 B.山地 C.悬崖 D.盆地5.图中E地势位于F地势的方位(向)是A.正东方向 B.正西方向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6.读下面某地等高线地势图,回答问题(11级一诊)(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势部位名称:A:B:(2)甲山峰的海拔不超过米,C地与D地相比,坡度较缓的是。
课题第二章地图?第二节等高线?导学案学科地理课时3页数4设计者许桂玲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各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综合应用一、等高线图的根本知识〔一〕认识几个概念: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自主填写〕海拔:相对高度:绝对高度:(〔二〕等高线〔自主填写〕概念:特征1〕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二〕等高线地形图比较及判读地形地形特征等高线形态等高线图判读方法山峰四周低中间曲线外低内高示坡线向外高山丘盆地四周高中间曲线内低外高示坡线向内低洼地山脊从山顶向外①等高线凸向低等高线向处伸出的凸起凸(分水岭)局部②脊线高于两侧山谷①等高线凸向高山脊之间低等高线向处(河谷〕洼局部凸②谷线低于两侧相邻两个山鞍部顶之间呈马一对山脊线两山峰之间鞍形近于垂直的多条等高线重陡崖山坡合叠在一起判读〔自主填写〕1〕判断等高距2〕判断地形部位3〕判断地形特征1平原2高原3山地4丘陵5盆地4〕判断坡面特征和坡度〔三〕等高线剖面图绘制〔自主填写〕五步骤【自主评估】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假设干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A.盆地B.陡崖C.鞍部D.山顶2、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形是:〔〕①等高线重合②根据陡崖符号A.山地B.高原C.平原D.丘陵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假设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以下的〔〕A、鞍部B、山脊C、陡崖D、山谷5、世界最顶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A、米B、米C、米D、米第二课时内容〔四〕〔自主填写〕等高线常见计算公式〔5〕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1.水库坝址的选择水库大坝一般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最窄处,库区选在河谷、山谷或者形洼地或盆地。
等 高 线【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掌握等高线的判读方法;2、提高掌握等高线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
【基础知识 自我过关】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 ;2、同一幅地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差额(即等高距) ;3、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出地形坡度的大小。
(稀疏-坡 ,密集-坡 ) 二、等高线的判读方法 1、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地形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地形部位引申:悬崖的相对高度判读:(n -1)d ≤H <(n+1)d (n 表示等高线重叠处的数量,d表示等高距)【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1、与河流结合2、与气候结合3、交通线路选择图1图2····4、引水线路选择5、水库大坝的建设6、农业生产布局7、观测视线问题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1、陡崖高度的计算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n-1) ×等高距≤h<(n+1)×等高距[来源:学.科.网Z.X.X.K]2、工程建设与等高线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专题复习等高线地形图导学案【达标要求】:1、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陡坡、缓坡识别;根据等高线疏密程度判断河流流速、河流的形成部位;2、相对高度、海拔的计算,根据海拔变化求温度;3、结合经纬度、海陆位置、等高线分布,分析该区域产业类型,并分析成因;4、根据等高线判断大坝、陡崖、山顶的高度,与比例尺、方向结合计算距离,判断方向;5、饮水路线、修路、修建水库、建疗养院、村庄、火情观察点等选址,说明理由。
【基础概念】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单位为,数值越大,海拔越。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是一致的。
〖学法点拨1〗同线等高,同图等距一、【认部位】读数值大小及变化:①判读5种基本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海拔_________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_________出凸出。
_________一般发育在山谷处。
陡崖:等高线_________处,并有陡崖符号。
鞍部:两个_________之间的低地。
②读走向及弯曲判读地形部位:〖学法点拨2〗凸高为谷、凸低为脊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 ,B ,C ,D ,E 。
二、【判陡缓】读疏密判读坡度陡缓:例:图中①处等高线,坡度;②处等高线,坡度。
若只考虑地形因素,攀登更容易的是。
〖学法点拨3〗密陡疏缓三、【估高度】例1:读下图,完成问题。
(1)读图说出a点的海拔. 米(2)计算ab两点的相对高度米;当b地气20℃,只考虑地形因素a地为℃。
(3)估算山顶c处的海拔范围。
说说你的分析思路。
(4)d处为,其相对高度不高于 .〖学法点拨4〗陡崖的相对高度:(n—1)d≤<(n+1)d;n为重合等高线条数例2:读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所在的山体部位的名称是。
(2)图中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高二年级地理导学案使用日期:2020年10月1日编号:04【学习目标】1.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2.理解等高线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主要的地形部位【导学】图片导入【自学】(一).海拔与相对高度1、海拔:某地高出的垂直距离。
下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米,乙点海拔为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水域深度相同点的连线。
在同一幅图上等深线并不完全相等。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绝对高度之差(相对高度)。
2、基本特征1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2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由于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等高线一般不相交(陡崖处除外)4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5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6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7 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短线,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8 等高线与山谷线和山脊线垂直相交1)、判断地形类型①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等高线较稀疏。
③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
④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地区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⑤盆地:倒置地形,中间较低,一般等高线较稀疏;四周较高,等高线较密集。
⑥大陆架:海水深度小于200米,且等深线稀疏(坡度较小)。
⑦大陆坡:海水深度大于200米,且等深线密集(坡度较大)。
3、基本地形部位主备人乔向君审核人杨双才课题:等高线地形图(1)图中字母地形等高线特点A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B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C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D 等高线重合E 两个山峰和两个山谷等高线之间的区域【互学】核对自学答案【教学】1.高度计算1)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的判读:海平面海拔为0米(2)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对高度的判读:A:若A、B两地都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差.B:若A点在等高线上,B点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A点的海拔-B点海拔估计值C: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h:(n-1)d ≤h﹤(n+1)d,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例1.若a=100m,b=200m,c=300m,求③④的相对高度;求甲乙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高距的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能读出某点的海拔并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会判读坡的陡缓。
温习旧知: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两地点之间的海拔之差。
一、自主学习: (先阅读课本39页2-48、2-49图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再做练习。
6分钟) 1、在横线上填写山地地形部位名称:2、等高线: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相同)。
3、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之差。
练一练:本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 米,A 点的海拔是 米,B 点的海拔是 米,C 点海拔是 米,AB 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二、师友互助陡崖200 100AB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高线模型及教师讲解,师友互助思考总结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5分钟) 地形 部位特点等高线闭合, 中间 , 四周 。
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 等高线向 海拔 处弯曲 等高线向海拔 处弯曲,等高线在陡崖处重合2、观察下图总结陡坡、缓坡等高线特点:缓坡等高线 ,陡坡等高线 。
(密集、稀疏)练一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先自己做,不会的师友之间讨论,师友之间不能完成的小组内讨论,再不会的勾画出来班内共同解决。
6分钟)(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A 点海拔是 米,A 、B 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你估计山顶C 的海拔大约是 米。
(3)从A 点和B 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 ,(AC 线、BC 线) 线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
三、合作探究(先自己做,不会的师友之间讨论,师友之间不能完成的小组内讨论,再不会的勾画出来班内共同解决。
6分钟)陡崖陡缓陡缓1、读右图,假如你是一县长,要在高村与李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你会选择线路(①、②)理由是。
2、该地区是地形,易发生自然灾害。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等高线学习目标:1、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理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基本特征。
3、根据等高线能认识不同的地形部位。
预学案(一)、等高线地形图的概述1.海拔和相对相对高度海拔:某点到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海拔)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叫相对高度。
【练习】图中,A点的海拔是,B点的海拔是,AB两点的相对高度,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A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2.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等高线——把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
等高距——。
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①同一等高线上海拔。
②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
③等高线为曲线。
④等高线一般不不 (陡崖除外)。
⑤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
⑥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一个等高距或海拔之差为0,※P Q的数值范围确定※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内部范围的确定方法是(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利用等高线数值和疏密判断基本地形⑴平原:;⑵丘陵:;⑶山地:;⑷高原:;⑸盆地:。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2、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合作探究3、特殊地貌等高线图合作探究4、相对高度的计算根据下图计算AB 的相对高度方法一:十字相减法法 确定A B 的高程: A B AB 的相对高度: A-B方法二:公式法 (n-1)×d < H < (n+1) ×d(H 两点间相对高度,d 等高距 n 两点间等高线数量)方法三:数等高距课堂检测1.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山脊、山谷、鞍部、山顶 B.山谷、山谷、山顶、鞍部C.山谷、山脊、山顶、鞍部 D.山脊、山脊、山顶、鞍部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
1 图
12
NO.7 《等高线专题》复习导学案
班级: 组名: 组号: 姓名:
使用说明与复习指导:课前结合课本与本学案的目标和知识树先自主复习。
本学案题目课上自主完成,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激情投入,自信人生。
[自主学习]
等高线相关知识:
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
高度相等。
2.等高线是 闭合 曲线。
3.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距 相等。
4.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数值大,地势 高 ;等高线数值小,地势 低 。
5.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别地表形态
①等高线的中间数值>边缘数值,表示 山顶
②等高线的中间数值<边缘数值,表示 盆地
③等高线凸向数值的低处,表示 山脊
反之,凸向数值的高处,表示 山谷
④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地部位,表示 鞍部
⑤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处,表示 陡崖 。
6.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别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 缓坡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陡坡 。
记忆口诀:线疏则缓,线密则陡,线交则崖;凸高山谷凸低脊;两山相连则为鞍。
7.分层设色地形图: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地高原,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合作探究】
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 ;
B 。
⑵A 地与D 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
同一时间测得A 、D 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
地气温更高。
⑶C 地位于D 地的______方向;若测得C 、D
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
________千米。
2 ⑷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
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
(2分)
2.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的地形类型,正确的是( ) (双选)
A .①处是山峰 B.②处是山谷
C .③处是鞍部 D.④处是山脊
(2)该图的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为。
(3)某日中午,周庄的炊烟纷纷飘向李庄,此时该地的
风向是 。
(4)周庄与李庄两处乡村聚落,更容易发展成集镇的
是 。
(5)图中河流有甲、乙、丙三条支流,其中画错的一条是 。
(6)如果图中A 点的温度是12.4° C ,那么B 点的
温度是 °C
【当堂检测】
1.读下图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一,①地适宜种植的水果是( )
A .苹果
B .菠萝
C .椰子
D .柑橘
2.甲乙丙丁四地易发展成城市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登山活动,目标是图中惠
山某地区的山峰,计划分四个小组沿图中的①②③④虚
线方向进行攀登,其中一组想沿坡度较陡的山谷攀登,
其路线应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缓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A .相对高度
B .海拔
C .等高度
D .高度
6.关于右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 .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 .甲—乙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的实际距离
D .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丙乙 甲 ④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