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图等高线复习导学案

地形图等高线复习导学案

地形图等高线复习导学案
地形图等高线复习导学案

《地形图》复习导学案

泸县二中城北分校刘超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景观图、文字描述。

2.掌握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等高线值、等高距的判读的方法。

3.理解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4.了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或局部地形判读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活动一:比较陆地地形(自主学习,相信自己)

陆地地形海拔(米)高低起伏(相对高度)

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原

盆地

2.区别景观图(在图下写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

活动二: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合作探讨,展示自己)

1.读下图理解等高线值、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1)图中的等高线值表示什么?

(2)图中的等高距是多少?根据等高距推测甲、乙

两山顶的海拔范围是多少?

(3)如何比较①②两条线路的坡度?

2.判读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或局部地形

(1)根据下图写出山谷、山脊、山地、盆地,并说明山谷与山脊、山地与盆地的区别

()()()()

(2)在下图写出鞍部和陡崖,并说出其特征

()()

活动三:模拟训练,中考链接(学以致用,挑战中考)

1.读下面景观示意图,其中表示高原的是(06年中考)()

2.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在①②③④四地中,处于鞍部的是(10年中考)()

A.①

B.②

C.③

D.④

3.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图中A、B、C、D所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11年中考)()

A.鞍部、陡崖、山谷、山峰

B.山峰、鞍部、陡崖、山脊

C.山脊、鞍部、陡崖、山谷

D.山峰、山脊、鞍部、陡崖

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LG为剖面线,读图回答4—5题(12年中考)

4.不属于LG线穿过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 C.陡崖 D.盆地

5.图中E地形位于F地形的方位(向)是

A.正东方向 B.正西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6.读下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1级一诊)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B:

(2)甲山峰的海拔不超过米,

C地与D地相比,坡度较缓的是。

(3)若图中E—F附近发生泥石流时,

小东正处于图中乙处,他选择的正确

逃生路线是

活动四:知识归纳,学习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一、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 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二、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三、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 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1)山头与洼地

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理基础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 地形等高线特点图示 山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 低 盆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低外 高 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意义: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

方量的依据。 微点1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分 (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图,甲地海拔为1 500 m,乙地海拔为500 m。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 m。 微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微点3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微点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 (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 (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与判断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据此回答1~2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设计人 审核人 【教师寄语】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教学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山脊山谷的判断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的某点高出的 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陆地上 的各点连接成线。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 。同一幅图等高距 。 3、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 的地图。 4、等高线地形图中六种地形部位的名称。 A .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 、 D.________ 、 E.________、 F.________。 5、写出字母代表的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能力提升 1、在下面空白处手绘--山脊、山谷 、山顶、鞍部、陡崖

2、读图20“青岛开发区小珠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A 点的气温为18℃,则B 处气温为( ) (2)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选择了①线而不选 ②线,原因是 。 (3)E 和F 哪一处降水偏多?为什么? (4)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本区最适合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a 、畜牧业 b 、种植业 c 、渔业 d 、林业 若该图所示区域要发展水果种植,你认为种 (苹果或柑橘)较为合适。 (5)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简要分析丙村发展成为小城镇的有利条件。 (6)最适宜建造水库的地点: 理由: (7)引水到丁村,ab 哪条线路合适? 。 三、中考链接—2012年中考题-41题 (2)有人认为C 处是一座火山,请你从图中找出支持这种说法的依据 。 四、盘点提升 五、达标检测 必做题 1.图中所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2.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② ③ 3.图中箭头表示小河的流向是: 4.甲、乙表示的地表坡度中,甲处的坡度较 ,乙处的坡度较 ;甲、乙两处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 处。 5.如果要将小河引水到C 处,有AC 和BC 两条路线,从降低投资成本和使用成本考虑,较合理的路线是 ,理由是 。 6.最适宜建造水库的地点(在图中用〓标出), 选址理由: 。 图20 河流 公路 村庄

初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初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一、选择填空题(每处每空1分) 1、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D.1/50000的比例尺比1/500000的比例尺小 2、左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3、以下哪种地图采用小比例尺【】 A、城市交通图 B、军用地图 C、工程用图 D、世界地图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 A.A处是山谷 B.B处是山地 C.CD处是山脊 D.EF处是山谷 5、如果图中两山峰的相对高度为200米,则两地的温差为【】 A.0℃ B.1.2℃ C.2.4℃ D.4.8℃ 6、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此处为【】 A.EF处 B.DC处 C.A处 D.G处 7、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C.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1:100000 D.E′F′处的坡度与EF处相等 8、1999年6月22日,我国北极考察队顺利达到北极,将五星红旗插在北极点上,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是【】 A、正东 B、正北 C、正西 D、正南 9、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A幅 B.B幅 C.C幅 D.D幅 10、当我们面朝初升的太阳(北半球),伸开双臂,我们的右手则指向【】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设计人审核人 【教师寄语】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教学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判断坡的陡缓,估算 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山脊山谷的判断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的某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陆地上的各点连接成线。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同一幅图等高 距。 3、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的地图。 4、等高线地形图中六种地形部位的名称。 A .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 、 D.________ 、 E.________、 F.________。 5、写出字母代表的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地形海拔高低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较高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 丘陵较低,200米-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较高,500米以上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没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二、能力提升 1、在下面空白处手绘--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

2、读图20“青岛开发区小珠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A 点的气温为18℃,则B 处气温为( ) (2)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选择了①线而不选 ②线,原因是 。 (3)E 和F 哪一处降水偏多?为什么? (4)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本区最适合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a 、畜牧业 b 、种植业 c 、渔业 d 、林业 若该图所示区域要发展水果种植,你认为种 (苹果或柑橘)较为合适。 (5)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简要分析丙村发展成为小城镇的有利条件。 (6)最适宜建造水库的地点: 理由: (7)引水到丁村,ab 哪条线路合适? 。 三、中考链接—2012年中考题-41题 (2)有人认为C 处是一座火山,请你从图中找出支持这种说法的依据 。 四、盘点提升 五、达标检测 必做题 1.图中所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2.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② ③ 3.图中箭头表示小河的流向是: 4.甲、乙表示的地表坡度中,甲处的坡度较 ,乙处的坡度较 ;甲、乙两处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 处。 5.如果要将小河引水到C 处,有AC 和BC 两条路线,从降低投资成本和使用成本考虑,较合理的路线是 ,理由是 。 6.最适宜建造水库的地点(在图中用〓标出), 选址理由: 。 图20 ② 甲 100米 500米 ① 乙 C D 河流 公路 等高线 村庄 丙 A B

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

(12天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右图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2.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 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D.泥沙淤积严重 (11 浙江)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 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右图为学生实 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水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 (09全国)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 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读下图,完成5~7题。 5.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80m B.110m C.170m D.220m 6.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7.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 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③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 (09四川)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 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8.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9.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 D.丁——发展茶园 10.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图导学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 地图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经纬线、指向标等工具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2.了解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表示方法,能够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能够认识地图中常见图例和注记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5.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6.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7.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8.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9.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含义和特征 10.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二、预习要点 地图基本要素 , 地图的应用, 地形图的判读 , 陆地基本地形类型 三、预习内容 考点1: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的含义 比例尺表示__________距离比__________距离缩小的程度。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3.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_。 4.比例尺的应用与选择 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________;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越________。 考点2:地图上的方向 一般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采用指向标定向法——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方;有经纬网的地图采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有的地图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考点3:选择适用的地图 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地图的比例尺有大有小,根据使用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考点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的定义 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______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 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在闭合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则中心为________;如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则为________。 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4.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体部位 (1)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______。 (2)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___凸出。 (3)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___凸出。 (4)陡崖:等高线________。

(人教版)(山西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学案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 基础题组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8贵州贵阳摸底考试)图中M、N、P、Q四地,海拔相同的可能是( ) A.M、N B.N、P C.M、Q D.M、P 2.(2018贵州贵阳摸底考试)图中河流的流向( ) A.先向西北,再向北 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东 D.先向西,再向西南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某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在图示地区宿营。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图中⑤地的海拔可能为( ) A.80米 B.170米 C.390米 D.420米 4.(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宿营当日6时(地方时),①—④四地最有可能看到海上日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图中①—⑤地,适合宿营的是( ) A.① B.③与④ C.② D.②与⑤ 读“我国南方沿海某区域图”,当地森林茂密,旅游资源丰富。完成下面两题。 6.(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期末)从避免自然灾害影响角度考虑,旅游度假中心宜建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期末)既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又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的理想地点是( ) A.A B.B C.C D.D 提升题组 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两题。 8.图示地区( ) 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米 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 9.图中瀑布( ) A.落差最大可达80米以上 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第二讲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一、教学内容及解析 内容 ①如何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②计算等高距,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以及顶部和底部高度;③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特征分析和水文特征分析;④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水库坝址的选择、交通线的选择、调水水路线、农业生产中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分析运用。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中,地形特征的分析,关键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及变化幅度、海拔、特殊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在水文特征方面,重点是河流流速、流量、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当然还有水系特征;在大坝选址问题上,关键是要找出“口袋”形的洼地,坝高和坝长要根据图来进行估算;其他的还有交通路线、调水水路线和农业生产中土地利用。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目标 让学生学会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差异;学会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学会计算等高距、陡崖的相关计算;最终学会综合分析和运用等高线地形图。 解析 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内涵并准确的进行计算;从基本概念人手,掌握山顶、山脊、山谷、陡崖和的判别方法;掌握等高距、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规律;等高线的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应该多加关注,构建答题的基本模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判读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以及通过读图分析和综合应用,解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并且要总结判读方法和规律。 2. 对于简单的地形判断图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地图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初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能应用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应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前置性作业。准备教学所需等高线地形图,便于直观教学。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六、教学基本流程 情境导入→展示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布置作业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新课导入]展示一组水库大坝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水库大坝的选址是不是随便找个有水的地方就能建,如果不是,要怎么去选?最基础的需要利用些什么工具? 设计意图:用一个问题引入教学,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突出了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 (二)展示讨论——《课前预习》 师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案》,一起讨论问题,教师引导分析,最终总结出答案。

《等高线与地形图》 一等奖精品教案(最全教学设计)(1)

精品“正版”资料系 列,由本公司独创。旨 在将“人教版”、”苏教版 “、”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 “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 的教材教案、课件、导 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 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 2020年8月,是当前 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 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 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教学内容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 1、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 区。 3、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距离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 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过程与方 法 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世界人种的分布。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形成各人种没有优劣之分的观念,反对种 族偏见和种族歧视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的思想 2、形成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观,每个人都应理解并且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文 化传统。 教学重点 三大人种,世界主要语言,三大宗教 教学难点三大人种的分布 教学具器材地图

导学过程批注 [引入新课]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的外国朋友也来到中国投资、观光等,你们见过外国人吗?他们的体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略。 1、世界的人种。 [组织活动] 同学们所看到的这些外国人,以肤色的不同大致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邀请三个同学上来分别代表一种人种玩游戏。(主要是三种人种因各自不同的外部特征见面时对对方从不了解到了解的对话) [师生小结] 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墨直、面庞扁平、体色中等。 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白种人:肤色、眼色、头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多。 [组织活动] 请同学们列举出自己知道的三种人种中的杰出人物,如:科学家、文学家、体育明星、歌星等等。[教师讲述] 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其言行。 {提出问题} 人种的区别只是身体外部特征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 [提出问题] 世界人种的分布又是如何的呢? (学生观察P.79图5.6世界人种的分布,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师生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地理毕业会考复习:七年级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班级:__________ 学习小组: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自主复习 看教材P16—P17,(看课本上划记的重点;看重要的图;看新授时所做的笔记。) 二、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C、E)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高地海拔—低地海拔 【考题再现】【2009年海安中考题】读右图完成1、2题 1.甲地的海拔是() A.1000米B.2000米 C.3000米D.4000米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1000米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会考逼真】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作为世界群山之首,屹立在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造就的喜玛拉雅山脉群峰之中。 北京时间2008年5月8日上午9时11分,北京奥运火炬在 珠峰顶点火成功。读图(珠峰登顶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在中国,南坡位于() A.尼泊尔 B.印度 C.阿富汗 D.缅甸 2.图中前进营地至大本营的相对高度为() A.995米 B.1355米 C.1496米 D.1800米 3.珠峰顶点火成功时,峰顶气温为零下29℃,当时突击营地 的气温最可能接近() A.-29.0℃ B.-28.6℃ C.-26.3℃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C、E) 1、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地面上海拔相等的点的连线。 (2 )特点: A、同线等高 B、等高距一致 C、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1)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一般以锯齿状表示,河流流经此处形成瀑布(2)鞍部:两个山顶之间海拔较低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进,山谷处一般发育成河流 (4)山顶:等高线呈封闭形状,海拔是内高外低,海拔最高处即山顶(5)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考题再现】 【2011年福州中考题】读图12“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__ ⑵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米;同一时间测 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地气温更高。 ⑶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 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 法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考题再现】 【2009年邵阳中考题】图中虚线表示山脊的是()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I 、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II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 III 、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 (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 “口袋形 ”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 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 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 进行农业规划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 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 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 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IV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 息的能力 V 、课堂教学: [导入模块] 发下练习卷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中哪些是学过的内容,哪些是没有学过的内容,答 案是什么),独自或合作完成下面练习,分小组由小组长归纳结果交给老师。

地图与等高线导学案

第二讲地图与等高线 高考能力要求: 了解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掌握等高线为主的各类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知识梳理: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是指、、 2、比例尺的形式:、、。 比例尺= ———— 1km= cm (1)作用: 图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所反映的区域大小和内容详略不同。 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地图上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内容越。 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原比例尺的倍,图幅是原图幅的倍;比例尺放大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原比例尺的倍,图幅是原图幅的倍。(2)形式: 数字式: 数字比例尺是指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的比例尺。一般是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来表示,如1:50000,1:5万或者。 文字式: 指用文字注释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如图上1:50000用文字式表示 为 线段图解式: 是用图形加注记的形式表示的比例尺。 3、方向: a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面向地图,; b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c在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4、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表示地理事物的,注记是表示地理事物的。(考试注意从中读取答题信息) 等高线地形图 1.地图上的高度: 绝对高度(海拔):甲地的海拔: 乙地的海拔: 相对高度:甲乙的相对高度是 2.等高线地形图: (1)基本概念:等高线: 等高距: 示坡线: (2)特点: 等高距全图:等高线均为曲线;等高线一般不;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地形地形特征等高线形态等高线图判读方法 山峰山丘四周低中间 高 曲线外低内高示坡线向外 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 低 曲线内低外高示坡线向内 山脊(分水岭)从山顶向外 伸出的凸起 部分 等高线向 凸 ①等高线凸向低 处 ②脊线高于两侧 山谷(河谷)山脊之间低 洼部分 等高线向 凸 ①等高线凸向高 处 ②谷线低于两侧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导学案(排版)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激情投入,自信人生。 [自主学习] 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1.绝对高度(海拔):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________。 2.相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__________。 【练习】 图中,A 点的海拔是 ,B 点的海拔是 ,AB 两点的相对高度 ,BC 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AC 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 二、 等高线的特征:(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 。 2.同一幅图等高线地图上,等高距 。 3.等高线是 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例外)。 5.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 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 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6.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1、山顶与盆地 闭合曲线中间 四周 ,示坡线向 闭合曲线中间 四周 , 示坡线向 2 、山脊与山谷 凸低为 (中间高两侧低) 凸高为 (中间低两侧高) 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 4、陡崖 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合作探究] 1. 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的判读: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F 线的海拔和河流的位置(字母)和大致流向。 总结: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的关系: 2.坡度大小的判断: (1)坡度计算=高差/水平距离 即tana=H/D 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决定 坡度=高差/水平距离=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 =(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 (2)坡度大小 A.同一幅等高线图:“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 F 山 缓 坡 陡坡

最新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 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 情感目标: 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quot;,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通过阅读分析这两幅图,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教案 一、【教学构思】 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 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啊?(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1、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 8844.43(中尼边境)。死海(陆地最低点,-415米,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在手上标出示坡线) 7、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为集水线。(右手上标出山谷线与山脊线,并演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 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坡度的计算 如何计算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 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相对高度:H相=H大- H小; 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崖顶海拔: H高≤H大<H高+d; 崖底海拔: H低-d<H小≤H低;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注: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 (1)计算:tan a=h/L 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有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间距离,可有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求出。 (2)比例尺大小与坡度大小规律: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等高线疏密、比例尺相同: 等高距大,坡陡;等高距小,坡缓

等高线地形图说课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李店初级中学黄欣 一、说教材 1、说地位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地形图分析是以后学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的重要 基础,所以这节课通过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怕图到习惯用图,到综合分析地图,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说联系 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紧密相连,如方位的判断、比例尺的计算、经纬度的应用,同 时对学习后面的知识也有铺垫作用,如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聚落的形成、环境的治理与改善。 3、说课标 根据初中地理课标要求,学生能由实际具体情况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本节课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地形图,来为生活和生产服务。 4、说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一节的第二部分地形图判读部分。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掌握判读方法。 二、说教材处理 本节课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对后面的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教学放在下节课中。在拓展延伸方面,对前面的知识如方位、比例尺,后面的知识如经济的发展等进行了串联。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 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地图上识别六种地形。 (2.)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 谐的科学发展观。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基本形态,并会综合应用。 五、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以图片引导为主,运用观察法、对比法、启发式教学原则进行教学;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拓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动手临摹,观察对比,对现象尝试合理解释,并进行小组交流; 六、说教学手段 教师以图片教学为主,辅助以多媒体备进行引导。 七、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 ?3、课件展示内容( 18 分钟)。 ?4、综合应用(10分钟)。 ?5、小结作业(2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后提问: 你游览过中华山吗?你是怎样登山的? 你玩过蹦极吗?蹦极通常在什么地方? 你想当一名山区经济的综合设计师吗? 二、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掌握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方法。 3、掌握六种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并会综合应用。 三、讲授新课 1、讲授基本概念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教师强调: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是海拔。 学生练习:教师展示两山高度,让学生填写海拔、相对高度。

高二地理学案4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节地图 【高考解读】 1.高考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为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形式。 2.以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文字信息为背景,考查等高线的实际应用。 二等高线地形图 【图表填绘】 1.动手绘 (1)把等高线地形图中字母与对应的地形 部位名称正确连线。 (2)在图中画出山脊处的山脊线,山谷处 的山谷线。 2.动手填 (1)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____________ 米。 (2)图中P点海拔为__________米,Q点 海拔为__________米,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_________米。 (3)图中山顶等高线___________,数值内大外小;鞍部位于两___________之间较低的部分。(4)图中山脊和山谷等高线都________,山脊向______处凸出;山谷向________处凸出。【图转文】结合上图,梳理归纳如下: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____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 (1)概念:在地图上,_______________相同的点的连线。 (2)特点: 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均相等。 ②同图_______________: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均一致。 ③是闭合的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_______________。 ④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_____________;等高线密集,坡度较_____________。 3.地形种类: (1)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递减(或示坡线位于等高线外侧)。 (2)盆地(洼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或示坡线位于等高线内侧)。 (3)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值区。 (4)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值区。 (5)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 (6)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导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作者:————————————————————————————————日期:

等高线教案 一、【教学构思】 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 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啊?(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1、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 8844.43(中尼边境)。死海(陆地最低点,-415米,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