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等高线复习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57.50 KB
- 文档页数:2
甲乙丙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具备进行人类活动的布点和选线的能力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展示)探究1如何确定水库坝址的位置,坝高与坝长。
(图1)上图中水库坝址应建在何处?坝高的最大高度能达到多少米?(比例尺1:10000)探究2如何确定公路,铁路线路,引水线路。
左图中两条公路选线哪一条合理?为什么?右图中小河的流向是什么?计划引小河水到C 处,AC ,BC两条线路中,哪一条合理?为什么?探究3 读我国某海港城市的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假设该城市欲规划建设海滨浴场和港口,请你在①②③④处为海滨浴场和港口选择适宜地址,并分别阐述你的选择理由。
探究4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1王村,余村,李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2气象站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的理由。
3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米。
已知王村气温是10℃,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
4从王村修建公路到余村,有甲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探究4: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产区①地适合种植的水果是()A苹果 B菠萝C椰子 D柑橘(2)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____(②或③)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
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5:如何确定农业生产布局工业区及居民区的选址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下列代号表示的地形:A B ;C ;E F 。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最新考纲][思维导图]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应用及相关计算。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及应用。
[考纲解读]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重点)2.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特征及判读方法。
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2.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填写下列内容。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C.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D.陡崖,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F.洼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2)比较甲、乙两处坡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处坡度小,原因是等高线较稀疏;乙处坡度大,原因是等高线较密集。
(3)图示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东北高西南低。
(4)G点海拔H是70<H<80米,G、E的相对高度Δh为20<Δh<40米。
(5)D 处陡崖顶部的海拔H为60≤H<70米,陡崖的相对高度Δh为30≤Δh<50米。
温馨提示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
1.根据等高线数值和分布特征判断地形类型类型主要特征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边缘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
山脉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盆地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峡谷两侧高,中部低,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峡谷两侧等高线呈对称分布2.坡的类型(1)均匀坡⎩⎪⎨⎪⎧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2)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如甲、乙图所示。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等高线与地形图专题复习教案2. 适用年级:八年级3. 学科:地理4. 课时:5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基本地形特征;掌握等高线的计算和应用方法;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使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地形的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方法;等高线的计算和应用;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 教学难点:等高线的计算和应用;地形分析方法的运用;实地考察和调查的实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的特点;提问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等高线的计算和应用方法;教授如何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等高线地形图案例,引导学生识别地形特征;培养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和识别方法;2. 练习等高线的计算和应用;4. 结合实地考察,拍摄地形图照片,并简要描述地形特征。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高线地形图的奥秘;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和应用;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等 高 线【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掌握等高线的判读方法;2、提高掌握等高线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
【基础知识 自我过关】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 ;2、同一幅地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差额(即等高距) ;3、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出地形坡度的大小。
(稀疏-坡 ,密集-坡 ) 二、等高线的判读方法 1、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地形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地形部位引申:悬崖的相对高度判读:(n -1)d ≤H <(n+1)d (n 表示等高线重叠处的数量,d表示等高距)【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1、与河流结合2、与气候结合3、交通线路选择图1图2····4、引水线路选择5、水库大坝的建设6、农业生产布局7、观测视线问题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1、陡崖高度的计算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n-1) ×等高距≤h<(n+1)×等高距[来源:学.科.网Z.X.X.K]2、工程建设与等高线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第二节 等高线判读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1、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几个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2、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高度的计算方法,熟练辨别各种地形,并能根据等高线判读陡坡、缓坡,为下 一节学习等高线的应用打下基础。
【重、难点】:计算高度、辨别地形、判断坡度问题探究一:高度计算(1)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的判读: (2)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对高度的判读:A :若A 、B 两地都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差。
B :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n-1)d ﹤h ﹤(n+1)d, 其 中n 为其中n 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C :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A ≤H ﹤A+d (A 为崖顶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大的) D: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B- d <H ≤B (B 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 E:陡崖的相对高度h:(n-1)d ≤h ﹤(n+1)d, 其中n 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
(3)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闭合区域: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 值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即“低的更低,高的更高”。
)1、读图一,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A 、B 的海拔高度各是多少?(2)R 、Q 两地的海拔各在什么范围之内?(3)AB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4)RQ 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5)BQ 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二,完成下列各题: (1)M 点的海拔范围(2)N 点的海拔范围(3)M 、N 两点的相对高度:(4)陡崖高度:3、读等高线图(图4),已知a>b ,回答第9~11题。
(1)有关M 、N 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M 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 为山坡上的洼地1.③M 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 为山坡上的小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2.(2)若b 海拔高度为200m ,a 海拔高度为300m ,则M 、N 处的海拔高度为 ( )①200<M<300 ②300<M<400 ③100<N<200④200<N<300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问题探究二: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地形辨别) 1、山头与洼地(盆地)曲线 高 低,示坡线向 曲线 低 高,示坡线向 2、山脊与山谷凸低为 (中间高两侧低) 凸高为 (中间低两侧高)图一图二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4、悬崖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等高线与地形图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等高线的基本概念1.1 等高线的定义与特点解释等高线的概念,即连接地图上各点等高线的线。
强调等高线是地形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反映出地形的高低起伏。
1.2 等高线的表示方法介绍等高线的不同表示方法,如实线、虚线、粗细线等。
解释等高线的密度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即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峭。
第二章:地形图的解读2.1 地形图的基本要素介绍地形图中的基本要素,包括等高线、地形符号、图例等。
解释等高线的间距、颜色和标记等信息的含义。
2.2 地形图的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地形图,包括识别地形类型、计算高程差等。
强调观察地形图时要关注等高线的走向、交叉等信息。
第三章:等高线的绘制与识别3.1 等高线的绘制方法介绍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包括使用等高距、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海拔等。
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圆规等工具绘制等高线。
3.2 等高线的识别与分析教授学生如何识别不同地形特征的等高线,如山峰、山谷、坡度等。
练习识别地形图中的等高线,并分析地形特征。
第四章:地形图的应用4.1 地形图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介绍地形图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如徒步、登山等。
强调使用地形图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迷路和遇到危险。
4.2 地形图在工程与规划中的应用介绍地形图在工程和规划领域的应用,如土地开发、道路建设等。
解释地形图对于工程和规划的重要性,如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五章:等高线与地形图的综合练习5.1 等高线地形图的练习题提供一系列等高线地形图的练习题,包括识别地形特征、计算高程差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并解释地形特征。
5.2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图进行决策,并讨论地形图的局限性。
第六章: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分析6.1 等高距与视距分析解释等高距的概念及其对地形图表示的影响。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等高距判断地形坡度和视距。
《地形图》复习导学案泸县二中城北分校刘超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景观图、文字描述。
2.掌握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等高线值、等高距的判读的方法。
3.理解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4.了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或局部地形判读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活动一:比较陆地地形(自主学习,相信自己)2.区别景观图(在图下写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活动二: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合作探讨,展示自己)1.读下图理解等高线值、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1)图中的等高线值表示什么?(2)图中的等高距是多少?根据等高距推测甲、乙两山顶的海拔范围是多少?(3)如何比较①②两条线路的坡度?2.判读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或局部地形(1)根据下图写出山谷、山脊、山地、盆地,并说明山谷与山脊、山地与盆地的区别()()()()(2)在下图写出鞍部和陡崖,并说出其特征()()活动三:模拟训练,中考链接(学以致用,挑战中考)1.读下面景观示意图,其中表示高原的是(06年中考)()2.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在①②③④四地中,处于鞍部的是(10年中考)()A.①B.②C.③D.④3.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图中A、B、C、D所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11年中考)()A.鞍部、陡崖、山谷、山峰B.山峰、鞍部、陡崖、山脊C.山脊、鞍部、陡崖、山谷D.山峰、山脊、鞍部、陡崖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LG为剖面线,读图回答4—5题(12年中考)4.不属于LG线穿过的地形是A.平原 B.山地 C.陡崖 D.盆地5.图中E地形位于F地形的方位(向)是A.正东方向 B.正西方向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6.读下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1级一诊)(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B:(2)甲山峰的海拔不超过米,C地与D地相比,坡度较缓的是。
高二年级地理导学案使用日期:2020年10月1日编号:04【学习目标】1.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2.理解等高线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主要的地形部位【导学】图片导入【自学】(一).海拔与相对高度1、海拔:某地高出的垂直距离。
下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米,乙点海拔为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水域深度相同点的连线。
在同一幅图上等深线并不完全相等。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绝对高度之差(相对高度)。
2、基本特征1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2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由于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等高线一般不相交(陡崖处除外)4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5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6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7 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短线,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8 等高线与山谷线和山脊线垂直相交1)、判断地形类型①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等高线较稀疏。
③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
④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地区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⑤盆地:倒置地形,中间较低,一般等高线较稀疏;四周较高,等高线较密集。
⑥大陆架:海水深度小于200米,且等深线稀疏(坡度较小)。
⑦大陆坡:海水深度大于200米,且等深线密集(坡度较大)。
3、基本地形部位主备人乔向君审核人杨双才课题:等高线地形图(1)图中字母地形等高线特点A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B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C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D 等高线重合E 两个山峰和两个山谷等高线之间的区域【互学】核对自学答案【教学】1.高度计算1)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的判读:海平面海拔为0米(2)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对高度的判读:A:若A、B两地都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差.B:若A点在等高线上,B点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A点的海拔-B点海拔估计值C: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h:(n-1)d ≤h﹤(n+1)d,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例1.若a=100m,b=200m,c=300m,求③④的相对高度;求甲乙的相对高度。
地理中考复习导学案(4)地图—等高线地形图考点一: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一个方向画一直线,例如下图中的直线MN。
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
作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在山顶、鞍部时剖线的高度。
例题:在坐标图中,绘制沿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考点二:1、由山谷的分布可判断河流的位置和流向。
山谷处可以形成河流;有河流分布的地方一定是山谷地区。
2、水库坝址的选择: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
在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有蓄水库区。
例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表示的地形是,B点的海拔高度为米。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乙地一般用 (绿、蓝)色。
(2)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3)如果①②两条虚线,其中有一条表示有小河流过,则小河有可能位于(①、②)处,请说说你判断的理由:例题2: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是。
(2)图中河流上游河段①及四大支流②③④⑤画法错误的是,理由是。
3、该地拟建一水库,请选出大坝坝址,以“”为图例在图中画出。
筑坝前,AB两个村庄中的村需要搬迁。
考点三:道路选址注意事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修建道路(比如公路),原则是:避开陡崖、山坡、尽量少跨越等高线。
例题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交通线路的修建一般与等高线平行,即“之字形”(盘山)线路。
如图,在E、F之间修建道路,选择__________(EGF或EHF)。
讲解:应选择EHF,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
道路平坦,有利于车辆安全行驶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等。
例题2:右图中虚线是公路的选址,请你分析是否合理?为什么?如不合理,请在图中另选址。
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课堂检测(4)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4题。
1.丁地位于丙村的 方向( ) A.正北 B.西北 C.东北 D.正南2.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到丙村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3.甲河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①③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可能是下图中的( )5.图中王村和李庄所在位置山体部位的名称分别是( )A.山顶、山谷B.山脊、鞍部C.陡崖、山脊D.山谷、鞍部6.A 所在地区的地形是:( )A.丘陵B.高原C.盆地D.平原7.若要在图示地区修建水库,水库大坝坝址最好选择在:( )A. C 地B. E 地C. A 地D. B 地8.回答问题。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等高线学习目标:1、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理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基本特征。
3、根据等高线能认识不同的地形部位。
预学案(一)、等高线地形图的概述1.海拔和相对相对高度海拔:某点到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海拔)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叫相对高度。
【练习】图中,A点的海拔是,B点的海拔是,AB两点的相对高度,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A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2.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等高线——把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
等高距——。
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①同一等高线上海拔。
②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
③等高线为曲线。
④等高线一般不不 (陡崖除外)。
⑤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
⑥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一个等高距或海拔之差为0,※P Q的数值范围确定※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内部范围的确定方法是(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利用等高线数值和疏密判断基本地形⑴平原:;⑵丘陵:;⑶山地:;⑷高原:;⑸盆地:。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2、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合作探究3、特殊地貌等高线图合作探究4、相对高度的计算根据下图计算AB 的相对高度方法一:十字相减法法 确定A B 的高程: A B AB 的相对高度: A-B方法二:公式法 (n-1)×d < H < (n+1) ×d(H 两点间相对高度,d 等高距 n 两点间等高线数量)方法三:数等高距课堂检测1.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山脊、山谷、鞍部、山顶 B.山谷、山谷、山顶、鞍部C.山谷、山脊、山顶、鞍部 D.山脊、山脊、山顶、鞍部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
《地形图》复习导学案
泸县二中城北分校刘超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景观图、文字描述。
2.掌握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等高线值、等高距的判读的方法。
3.理解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4.了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或局部地形判读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活动一:比较陆地地形(自主学习,相信自己)
陆地地形海拔(米)高低起伏(相对高度)
山地
丘陵
平原
高原
盆地
2.区别景观图(在图下写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
活动二: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合作探讨,展示自己)
1.读下图理解等高线值、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1)图中的等高线值表示什么?
(2)图中的等高距是多少?根据等高距推测甲、乙
两山顶的海拔范围是多少?
(3)如何比较①②两条线路的坡度?
2.判读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或局部地形
(1)根据下图写出山谷、山脊、山地、盆地,并说明山谷与山脊、山地与盆地的区别
()()()()
(2)在下图写出鞍部和陡崖,并说出其特征
()()
活动三:模拟训练,中考链接(学以致用,挑战中考)
1.读下面景观示意图,其中表示高原的是(06年中考)()
2.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在①②③④四地中,处于鞍部的是(10年中考)()
A.①
B.②
C.③
D.④
3.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图中A、B、C、D所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11年中考)()
A.鞍部、陡崖、山谷、山峰
B.山峰、鞍部、陡崖、山脊
C.山脊、鞍部、陡崖、山谷
D.山峰、山脊、鞍部、陡崖
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LG为剖面线,读图回答4—5题(12年中考)
4.不属于LG线穿过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 C.陡崖 D.盆地
5.图中E地形位于F地形的方位(向)是
A.正东方向 B.正西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6.读下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1级一诊)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B:
(2)甲山峰的海拔不超过米,
C地与D地相比,坡度较缓的是。
(3)若图中E—F附近发生泥石流时,
小东正处于图中乙处,他选择的正确
逃生路线是
活动四:知识归纳,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