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草船借箭常规课
- 格式:ppt
- 大小:985.00 KB
- 文档页数:46
(精品教案)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通用10篇)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讲课稿预备工作,借助讲课稿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这么应当怎么写讲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供大伙儿参考借鉴,希翼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十册第五组19课《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依照我国闻名古典历史小讲《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文章说述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
讲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精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情况进展顺序举行叙述。
第三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关于增益智慧,提升素质,特殊是语文素质有着举脚轻重的作用。
所以,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算是让学生感觉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依照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使学生领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缘故。
4、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发,体味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而感觉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么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经过对故情况节的了解,感觉鲜亮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啥能成功,体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降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
努力启示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究、发觉的过程。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联系上下文领悟“神机妙算”。
2.扣住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3.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揭题激趣:1.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你熟悉《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哪些故事?(学生说说)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
(板题)二、检查讨论: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联,发生了什么事?⑴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联系。
妒忌的意思、妒忌的原因,妒忌和造箭的联系⑵说说周瑜和鲁肃之间的事情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打算怎样造箭。
⑶说说诸葛亮和鲁肃之间的事情。
A.弄清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军士等,并要求鲁肃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周瑜。
朗读诸葛亮请鲁肃帮忙的话,着重理解诸葛亮向鲁肃借些什么,还要如何布置草船。
B.鲁肃是怎么做的,抓住“果然”,弄清和上文的关系。
⑷简要理解诸葛亮和曹操之间的关联。
诸葛亮在第三天带着二十条草船假装进攻曹军,曹操不敢派兵出来,叫了弓驽手射箭防御,诸葛亮的草船上插满了箭。
诸葛亮带着这些箭驶回去,兑现了当初立下的军令状。
4.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研读对话,体会人物内心1.通过前面的阅读,我们知道了周瑜要求诸葛亮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实际上是因妒忌而要陷害他。
周瑜怎么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接下这个任务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两人的一对一答,你会发现两人的话很有意思。
19《草船借箭》教案设计19《草船借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背景知识;2. 掌握并运用“草船借箭”的故事语言和比喻;3. 感受中国古代英雄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2. 比喻语的运用;3. 英雄精神和美德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 客观分析和理解故事中的复杂情节;2. 体会英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内容1. 阅读《草船借箭》故事,整体认识故事情节;2. 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语,让学生掌握并应用比喻语的技巧;3. 阅读相关材料,了解草船、箭、战争等文化背景,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形势;4. 分享一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团结、信义、勇气等。
五、教学方法1. 组织阅读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全面、深入的认识;2. 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相关资料,比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讨论和分享,培养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意识;4. 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英雄精神和中华美德。
六、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导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草船借箭》教学,并向学生介绍人物姓名并询问他们对此是否已有所了解,当然也可以分享有关的信息。
2.教学内容(1)阅读《草船借箭》故事,整体认识故事情节。
(2)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语,让学生掌握并应用比喻语的技巧。
(3)阅读相关材料,了解草船、箭、战争等文化背景,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形势。
(4)分享一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团结、信义、勇气等。
3.总结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上学习内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力宣传、传承并实践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美德。
4.作业布置请同学写下一份心灵梦想,大家需要思索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谁才是自己的英雄。
七、教学评估1. 课堂上的提问与讨论;2. 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3. 审核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成果,以期检测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
19 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理清脉络。
2.学习第一段中的对话,理解含义。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赤壁之战》(媒体出示图片)。
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
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媒体出示图片)揭题、读题。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 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媒体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说明:利用现有知识简介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的历史背景后,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同学们提的问题就是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又可以分为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两个部分。
(媒体出示填空)草船借箭的原因:()草船借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借箭的经过借箭的过程:()草船惜箭的结果:()2.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3.反馈词语,媒体出示词语:嫉妒私自丞相推却都督军令状水寨幔子擂鼓调度翎毛弓弩手说明:本课生字较多,生字中,“擂”,应读léi,不能读lèi;“丞”,读chéng,不能读chén;指导写字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丞”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写作方法。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感受人物格特点。
【教学准备】1.阅读“资料袋”内容,查找有关“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说到《三国演义》,人们都认为书中有三个人物塑造的非常成功,并称他们为“三绝”,知道是谁吗?2.有人认为,《三国》应该有“四绝”,还有一绝是“妒绝”——周瑜。
周瑜是否堪称一绝呢?答案就藏在故事【齐读课题】——草船借箭。
二、检测“先学”,整体感知1.在小组内检查生字新词读和理解情况。
【课件出示】妒忌都督迟延幔子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⑴小组轮读并说词意。
⑵指名读并相机正音,齐读。
(重点指导:调度、擂鼓、丞相等词语的读音。
)2.投影学生课前书写的生字,师生点评,再练写。
(重点指导“忌”“延”等生字)。
3.把握内容。
交流汇报: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4.初步感知人物。
读完课文,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两个词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合作探究,研读第2自然段过渡:孩子们,我们阅读小说,不仅要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更要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
下面,让我们先走进故事的起因,去探究作家的写作秘诀,感受名著的语言魅力。
1.翻开课本,我们把目光聚焦课文第2自然段,快速浏览,想一想:这段话,作者用什么描写方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板书:语言描写】2.是的,这段对话虽然简练,但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①学生自由读。
请大家自由放声读读这段话,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
3.俗话说“言为心声”。
要读好对话,我们还得细细品味文字,比如:⑴周瑜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11.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草船借箭人教新课标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情中体会文章首尾照应的作用。
教学预备: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预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进程:一、提醒课题: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外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团体物尤其生动。
明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样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二、初读课文,理清头绪:1.小组协作,交流预习状况。
〔1〕自学课文字词。
〔2〕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缘由:三天赶造十万枝箭借箭前的预备:草船、军士草船借箭的进程:迫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4〕尝试抓住主要人物概括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l段。
什么叫〝妒忌〞?〔对才干、声誉、位置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胸仇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1〕指名2先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先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
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样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依据教员提的效果想想周瑜是怎样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思活动。
19、草船借箭【教材分析】这又是一篇老课文。
选自《三国》第四十六回,基本同原文,只不过没有说明周瑜为何妒忌亮,鲁肃为何会答应亮,在原著中是有体系的,东吴蔡瑁降,周瑜用计使蒋干告操蔡为奸细,操杀死了蔡瑁,亮了如指掌,告诉了肃,肃告诉了瑜,瑜说要除掉亮,肃欠亮人情。
【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1、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
(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草船借箭∣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1、熟读课文,能结合课文了解〝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清文章表达顺序,能了解«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进程与方法:1、了解课文内容,能经过火析事情中人物的言语、举措、神态等感受四团体物的文学笼统。
2、能结合课文了解,进入角色朗诵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起阅读«三国演义»的兴味。
二、教材剖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依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作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事先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结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道孙权那里协助作战,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孙、刘结合抗曹的时分发作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为保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缜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开展顺序停止表达。
三、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原因及经过。
四、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了解人物的特点五、教学预备1、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了解事先魏、蜀、吴三国的情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2、制造本课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直入课题〔出示课件一〕师: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
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提醒课题,激起兴味1、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出示课件二〕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依据先生的回答,梳理效果: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样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3、这些效果实践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说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