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三框善用法律
- 格式:pptx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7
善用法律一、学习目标1.了解能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2.知道诉讼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会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评价任务1.知道怎样与侵权行为作斗争。
2.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中学生小华从超市出来,门口的报警器鸣叫起来,再次通过仍然鸣叫。
随后,小华被保安带到一边询问,并强迫小华脱下衣服接受检查。
(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提示:(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小华的名誉权。
非经法定程序批准,非由执法人员执行,任何人不得对他人进行搜身。
(2)帮助小华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三框善用法律(二)自主预习1.填空(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公证处、。
(3)受到非法侵害,除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也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的任何一个机关、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4)诉讼是在参与下,依照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诉讼俗称。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4)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利益、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
(5)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是,身为未成年人,不具优势,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因此青年人要斗争。
要在自己、减少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制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3.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机构和方式有哪些?4.什么是诉讼?诉讼的类别有哪些?诉讼在维权中地位怎样?5.我们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6.青少年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三)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探究一:P58探究与分享镜头一:高三学生王某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遂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
善用法律学习目标1.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
2.学会运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能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3.培养依法维权意识,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与人打交道。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
2.我们可以通过来维护合法权益。
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起诉。
4.诉讼是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和的活动。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
5.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正当权益。
二、课堂助学师生共同探讨: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
思考:(1)为什么王某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探究活动二:阅读教材P59“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你了解这种维权方式吗?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P60“探究与分享”。
思考: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你会怎样做?说说你的理由。
三、归纳总结1.遇到侵害,怎样依法求助?2.怎样与违法犯罪作斗争?3.青少年应怎样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四、即学即用1.据调查,校园欺凌案件近六成的诱因是同学之间的口角和玩笑等,受欺凌者多选择沉默和忍受。
这一调查结果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①依法自律,用法维权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③学会平等尊重他人④维护正义,让好朋友报复欺凌者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在社会生活中,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伤害,常常需要帮助。
善用法律一、学习目标1.了解能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2.知道诉讼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会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评价任务1.知道怎样与侵权行为作斗争。
2.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中学生小华从超市出来,门口的报警器鸣叫起来,再次通过仍然鸣叫。
随后,小华被保安带到一边询问,并强迫小华脱下衣服接受检查。
(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提示:(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小华的名誉权。
非经法定程序批准,非由执法人员执行,任何人不得对他人进行搜身。
(2)帮助小华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三框善用法律(二)自主预习1.填空(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公证处、。
(3)受到非法侵害,除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也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的任何一个机关、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4)诉讼是在参与下,依照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诉讼俗称。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4)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利益、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
(5)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是,身为未成年人,不具优势,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因此青年人要斗争。
要在自己、减少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制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3.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机构和方式有哪些?4.什么是诉讼?诉讼的类别有哪些?诉讼在维权中地位怎样?5.我们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6.青少年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三)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探究一:P58探究与分享镜头一:高三学生王某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遂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
善用法律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2.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3.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提示:依据法律,根据事实。
保安的做法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小华的人身自由和名誉权。
超市的保安不是执法人员,无权搜查他人的身体,其搜身行为损害了小华的人格尊严。
本案中,是由于超市的过错引起报警器鸣叫,保安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小华人身自由和名誉权的行为;主观上明知没有权利搜查而实施搜查行为,因此有过错;保安的行为造成小华人身自由和名誉权受损,且损害和侵权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依照我国民法总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侵犯消费者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教师过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害,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3课时:善用法律。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一)依法维权1.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2.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村民却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示:镜头一中的王某以暴制暴,采取非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镜头二中的农民依据合同法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3.讨论:两个案件中的当事人同样遇到了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了侵害,同样积极维护权利,却是截然不同的维权结果,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学生讨论回答)提示:没有依法维权,按照法律办事。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法律救助帮维权1.阅读教材P58—59“阅读感悟”2.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权?提示: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了解学习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律师的职责、公证员、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寻求国家救济的做法。
第三框 善用法律教学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 58“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提示:(1)保安的做法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小华的人身自由和名誉权。
超市的保安不是执法人员,无权搜查他人的身体,其搜身行为损害了小华的人格尊严。
(2)建议小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
教师过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今天我们来学习《善用法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
思考: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么应对?提示:遇到类似情形,我会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采取非法方式,更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制恶。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展示材料: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
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
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
经人民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
思考: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权?提示: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3.展示材料:材料一小华的父母离异,小华跟妈妈生活,非常贫困,爸爸经济情况很好却坚持不肯支付抚养费。
材料二小明每年寒假都乘坐飞机到奶奶家过年,他认为航空公司在春运期间票价随意上涨侵犯了广大旅客的合法权益。
材料三小莫的继父经常虐待小莫,他身上伤痕累累,曾两次因遭到毒打住院治疗。
思考:(1)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告诉他们该到哪里,应如何去讨还公道?(2)哪种维权方式最正规、最权威?提示:(1)他们都应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3课时善用法律一、知识目标1.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二、能力目标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重点: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师准备:教学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教材导入: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正?点拨提示:(1)搜身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非经法定程序批准,非由执法人员执行,任何人不得对他人进行搜身。
商场保安无权搜身,如果商场疑心顾客,可以报警,由民警依法搜查,而不能擅自对顾客进行搜身。
(2)我会选择当场报警或者事后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要求经营者对其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抱歉,并赔偿损失。
教师总结: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
我们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要善用法律。
目标导学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一)依法维权教学活动一: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学生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讨论:两个案件中的当事人同样遇到了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了侵害,同样积极维护权利,却是截然不同的维权结果,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点拨提示:(1)镜头一中的王某以暴制暴,采取非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镜头二中的村民依据相关法律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2)镜头一中的王某没有依法维权;镜头二中的村民按照法律办事。
教师总结: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过渡语】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