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肾盂癌根治术
- 格式:ppt
- 大小:629.50 KB
- 文档页数:33
肾癌根治术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右侧卧位,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1.取经11肋间斜切口,长约12cm,逐层进入,沿切口方向打开腰背筋膜。
2.处理肾蒂:切开肾周筋膜前层,仔细分离显露肾静脉,用肾窦拉钩轻轻牵开肾静脉以充分显露肾动脉,用直角钳分离肾动脉,并用7号丝线近端双重结扎,切断肾动脉。
同理双重结扎切断肾静脉。
3.分离肾脏及脂肪囊在肾周筋膜后层与腰肌间进行游离,于肾下极下方切断肾脂肪囊,然后将肾脏轻轻向下牵引,并向上分离,遇到条索状组织给予钳夹、结扎、切断。
仔细分离肾下极,分离输尿管,在低位给予结扎、切断。
4.整块切除肾、肿瘤肾脂肪囊及肾蒂淋巴组织。
5.无菌蒸流水反复清洗创面至清,彻底止血,探查无误后,肾窝置引流管一根并接袋,逐层向外缝合。
6.术中出血少,手术顺利,患者安返左肾送检。
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手术配合一、适应症1、对于4cm-7cm、7cm以上的局限性肾癌(Tlb~T2) <>2、对于T3-T4肿瘤(合并肾静脉、腔静脉癌栓、肿瘤侵犯。
3、肾上腺、肿瘤侵犯周围脏器:经验丰富的医生考虑行腹腔镜手术。
二、用物准备1、物品:大布包、大洞巾、手术衣、中单包、LC5器械包、剖腹包、腹腔镜镜头、紫色home lock钳。
2、一次性物品:纱布、纱条、腔镜套*3、洁净袋*1、吸引器皮管*2、可吸收线0号鱼钩针、可吸收线4-0三角针、50ml注射器*1、钛夹、紫色home lock夹、长超声刀、肝胆套针、11号刀片、7号线、电刀、腹腔引流管24#/28#、引流袋*1,止血材料,无菌手套。
三、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四、手术体位:健侧卧位(头低足低位)五、仪器准备:STORZ腔镜机组、电刀、吸引器、超声刀六、解剖要点:1、肾脏内部的结构,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
在肾纵切面可以看到,肾实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肾皮质位于肾实质表层,富含血管,新鲜时呈红褐色,III-&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每个肾单位山肾小体和肾小管所构成,部分皮质伸展至髓质锥体间,成为肾柱。
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面,血管较少,色淡红,为10-20个锥体所构成。
肾锥体在切面上呈三角形。
锥体底部向肾凸面,尖端向肾门,锥体主要组织为集合管,锥体尖端称肾乳头,每一个乳头有10-20个乳头管,向肾小盏漏斗部开口。
在肾窦内有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状小管,围绕肾乳头。
肾锥体与肾小盏相连接。
每肾有7〜8个肾小盏,相邻2〜3 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
每肾有2〜3个肾大盏,肾大盏汇合成扁漏斗状的肾盂。
肾盂岀肾门后逐渐缩窄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2、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肾小体内有一个毛细血管团,称为肾小球,肾小球是个血管球。
它由肾动脉分支形成。
肾小球外有肾小囊包绕。
肾小囊分两层,两层之间有囊腔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
后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穿刺孔种植转移1例体会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后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出现穿刺孔种植转移的病例,并对该病例的治疗过程、可能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病例报告1.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性,58岁,因“无痛性血尿2个月”入院。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2. 临床诊断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右侧肾盂癌。
3. 手术治疗患者接受了后腹腔镜下右侧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肾盂移行细胞癌,侵犯肾实质。
4. 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患者发现手术区域有一硬结,经CT检查确认为穿刺孔种植转移。
治疗过程1. 再次手术患者接受了再次手术,对穿刺孔种植转移灶进行了广泛切除。
2. 术后辅助治疗术后患者接受了化疗和免疫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3. 随访患者定期随访,目前随访1年,未见复发和远处转移。
分析与讨论1. 穿刺孔种植转移的可能原因术中肿瘤细胞脱落:术中可能存在肿瘤细胞脱落,导致种植转移。
手术技术:手术操作不当可能增加种植转移的风险。
肿瘤生物学特性: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可能影响种植转移的发生。
2. 预防措施严格的无菌操作: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和种植的风险。
肿瘤隔离技术:采用肿瘤隔离技术,如使用隔离袋,减少肿瘤细胞的直接接触。
术中冷冻切片:术中冷冻切片检查,确保切除边缘无肿瘤残留。
3. 治疗策略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多学科团队协作,共同制定治疗计划。
术后密切随访:术后应进行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结论后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穿刺孔种植转移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肿瘤隔离技术和术中冷冻切片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种植转移的风险。
对于已经发生的种植转移,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并配合辅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肾盂癌怎么治愈肾盂癌怎么治愈?肾盂癌发病率占肾肿瘤的26%~28%,大部分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男性多见。
血尿是最常见或最早的症状,部分病人有疼痛,肿块少见,可继发感染和结石,可有远处转移。
早期最重要的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少数病人因肿瘤阻塞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后可引起腰部不适、隐痛及胀痛,偶可因凝血块或肿瘤脱落物引起肾绞痛,因肿瘤长大或梗阻引起积水出现腰部包块者少见,尚有少部分病人有尿路刺激症状。
晚期病人出现贫血及恶病质。
那么肾盂癌怎么治愈?肾盂癌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的选择,做到早确诊,早治疗,才能大大提高肾盂癌的治愈率。
专家解释肾盂肿瘤有很多特点,易多器官发病,所以肾、输尿管全程包括输尿管口周围的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是最经典手术方法。
肾盂癌一般不主张行淋巴结清除术。
因有淋巴结转移时往往已有远处扩散。
应用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程包括输尿管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小创口经内腔镜电灼或切除术:如经皮肾镜治疗肾盂肿瘤,可进行活检,肿瘤电切等。
肿瘤电切适于单发、高分化、低分期、小肿瘤。
可以保留肾脏的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保存器官手术:目前都认为保守性手术,只能在特殊的孤立肾、肾功能有损害、双侧肿瘤或患小的、息肉样的、高分化、低分期的表浅的肾盂癌才适用。
对低分化、高分期的双侧肿瘤或低分化、高分期的孤立肾癌应行孤立肾切除加血透,以后再考虑行肾移植。
温馨提示:肾盂癌是否能治愈不仅仅是选择好的治疗方法就可以彻底治愈的,决定于病人的毅力,自己有战胜病人的决心是很重要的。
不要以为得了癌症就是死亡,要有生活下去的决心。
并且平时要注意营养,配合医生治疗,放化疗。
原文链接:/222sya/2015/0723/227274.html。
肾癌手术报告模板范文摘要本篇报告针对肾癌手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此次手术,成功切除了肾癌组织,并且术后恢复良好。
本报告对手术过程、术后管理和预防并发症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为今后肾癌手术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 引言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手术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次手术是对一例40岁男性患者进行的肾癌根治性手术,通过此次手术,旨在切除患者体内的肾癌组织,并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2. 手术方法2.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分析、心电图、超声波检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确定手术计划。
2.2 手术过程2.2.1 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被全身麻醉。
这有助于确保患者手术期间无痛苦和危险感,并提供理想的手术条件。
2.2.2 切口及鱼腹式肾切除根据患者体型和肿瘤大小,选择适当的切口。
在本例中,我们选择了鱼腹式切口。
通过此切口,可以获得良好的视野,并方便进行肾脏切除。
2.2.3 肾脏切除在手术过程中,首先确定肾脏的解剖位置和肿瘤的大小。
然后,通过分离肾脏周围的脂肪组织,切除肾脏和周围组织。
2.2.4 切除肿瘤通过仔细检查和触摸,找到并切除肿瘤。
在切除过程中,确保周围组织的安全和完整。
2.2.5 断蒂处理在肾脏切除后,对肾动脉和肾静脉进行合适的断蒂处理。
保持血管的充分闭合和无血栓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2.6 切口缝合在切除和断蒂处理完成后,对切口进行缝合。
确保切口自然闭合,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术后管理3.1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入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以确保身体状况稳定。
同时,术后还需要进行疼痛管理、感染预防、排尿训练等。
3.2 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例中,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预防并发症,如抗感染治疗、尿液引流、早期行动等。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单切口肾盂癌根治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作者:彭昊权浩锡杨牧来源:《健康必读·下半月》2010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R73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009-01【摘要】目的探讨单切口肾盂癌根治术与传统肾盂癌根治术的优劣。
方法单侧病例84例,试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试验组为单切口肾盂癌根治术,对照组为传统肾盂癌根治术。
随访3年以上,观察疗效。
结果对照组2例复发,复发率4.76%。
试验组1例复发,复发率2.38%。
结论单切口肾盂癌根治术效果好。
【关键词】肾盂癌;根治术;电切肾盂癌是泌尿外科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多数采用双切口行肾盂癌根治术。
但由于双切口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花费较高。
近年来部分地区开展了单切口肾盂癌根治术治疗。
我们自2003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开展了42例单切口手术。
该术式适用于没有输尿管旋切器的单位,只应用尿道电切镜及针形电极即可。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入组84例,男66例,女18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65.8岁,共分两组,对照组为2000年至2003年病例回顾,试验组为2003年至2006年病例。
两组病例均为首次单侧病例。
主要症状均为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术前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提示肾盂、肾盏受压,肾盂、肾盏内占位病变;行双肾核磁共振(MRI)检查,提示肾盂癌,且无淋巴结及远隔器官转移。
膀胱镜检查未见膀胱肿瘤。
对照组行传统肾盂癌根治术(双切口)。
试验组行改良式肾盂癌根治术(单切口)。
1.2 手术方法:对照组为采用全麻,先取侧卧位行肾切除术,然后改为平卧为,取下腹部半月线切口,将输尿管及部分膀胱壁切除,将肾、输尿管全程、部分膀胱壁于下腹部切口完整取出。
试验组采取双点连续硬膜外麻醉,首先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汽化电切镜,将患侧输尿管开口及周围约1cm半径范围的膀胱壁用针形电极汽化电切,深达膀胱浆膜层。
肾肿瘤手术病历模板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XXX性别:男/女年龄:XX岁。
入院时间:XXXX年XX月XX日出院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临床诊断:左/右肾XXX瘤手术方式:开放/腔镜手术。
主刀医师:XXX手术时间:XX小时XX分钟。
手术经过:
患者于X年X月X日入院,进一步检查发现左/右肾上腺XXX瘤,行开放/腔镜手术治疗。
全麻下,采用腰椎/剑突下切口,进入腹腔内,按序解剖控制肾门、髂总、肾静脉、输尿管等。
左/右肾包膜完整,切开肾包膜,肾实质内见一XX*XXcm大小被膜包裹的实体,质地稍硬,表面光滑,与肾实质界限清晰。
经切口进入瘤体,瘤体内见不规则灰褐色的坏死组织,瘤体质地稍硬,表面有少量出血。
尽量保留正常肾实质组织,完整切除瘤体及包膜,将切除物取出。
手术结束,出血约X毫升,术后肾功能良好,观察期内未见明显并发症。
患者平稳转入ICU观察,术后恢复良好,于X年X月X日出院。
术后病理诊断:
左/右肾XXX瘤(或XXX肿瘤),大小为XX*XXcm,边缘清晰,切面灰白、坏死区肉眼可见,肿瘤细胞包涵量明显,瘤细胞形态及染色质结构异常,细胞核畸形,核分裂象可见。
诊断为XXX。
术后治疗及随访:
术后给予静脉输液、抗感染、止痛等常规处理。
患者出现XXXX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术后第X天拆除各引流管,恢复进食功能。
术后加强
监测,对出现如发热、尿液深色、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处理。
出院后定期
复查,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肾盂癌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肾盂癌的治疗方法,治疗肾盂癌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肾盂癌应该吃什么药。
*肾盂癌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原则上肾盂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术,但对于单发的分期分级较低的肿瘤也可采用保留器官的手术。
肾盂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切除病肾及全段输尿管包括输尿管开口旁的部分膀胱,以防止残留的输尿管内再发生肿瘤。
由于癌细胞的分化和基底的浸润程度差异较大,预后亦很悬殊。
分化良好,无浸润的肾盂肿瘤,手术后5年生存率在60%以上,但肾盂癌手术后生存率一般低于肾癌。
有报导指出,术后加用放疗对提高生存率有一定作用。
1.根治性手术手术切除为肾盂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标准术式为:无远处转移者,应常规作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肾脏、肾脂肪囊、同侧肾上腺、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套状切除。
一般多采用两个切口施行手术,处理膀胱壁间段时宜在直视下进行,将有利于预防术后膀胱内种植。
至于是否要做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目前尚有争议。
2.保留器官的手术(1)经尿道输尿管肾盂镜或经皮肾镜电灼或切除术:输尿管镜治疗肾盂肿瘤适用于肿瘤分期分级较低、单发表浅的肿瘤,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但肿瘤复发率较高需要长时间随诊,复发率为13.4%~50%,复发的肿瘤多为分级较低的乳头状肿瘤。
报道显示输尿管镜治疗肾盂肿瘤手术有高达25%的失败率和7%的较大并发症发生率。
经皮肾镜有较大的内镜操作空间,而且如果置留肾造瘘管可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适于单发小的低分级的表浅的肾盂肿瘤,尽管经皮肾镜有出血、肿瘤外溢、种植的危险。
有学者报道经皮肾镜治疗肾盂肿瘤的复发率为45.4%,并建议若留置肾造瘘管应再次行肾镜检查以确保肿瘤完全切除,并以掺钕的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激光)烧灼可疑区域。
(2)开放性肿瘤切除术:对低期、低级局部表浅生长的一侧或双侧肾盂肿瘤采用保留器官的开放性手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局部单纯肿瘤切除术、肾盂切开电灼切除术或YAG激光切除术;如肿瘤未累及肾实质时,可作部分肾切除术等,但术后应密切随访,警惕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