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胆石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66.71 KB
- 文档页数:2
胆石症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胆石症症状,尤其是胆石症的早期症状,胆石症有什么表现?得了胆石症会怎样?以及胆石症有哪些并发病症,胆石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胆石症常见症状:胆囊积水、肝外胆管结石、胆绞痛、胆管梗阻、色素性胆结石、胆道梗阻*一、症状一般而言,胆石发生在胆道的不同部位时,其症状并不完全相同。
现按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分别描述其临床表现。
1.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1)胆绞痛或上腹痛:胆绞痛是一种内脏性疼痛,多数是因胆囊管被结石暂时性梗阻所致。
如果胆囊有急性炎症并存时,则胆囊壁可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或增厚等病理表现。
在典型病例,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常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重者表现为绞痛,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部分病例疼痛可于夜间发作。
绞痛发作多发生于缺乏体力活动或缺乏运动者(如长期卧床者)。
胆绞痛的典型发作多表现为在15min或1h内逐渐加重,然后又逐渐减弱;约有1/3的患者疼痛可突然发作,少数患者其疼痛可突然终止。
如疼痛持续5~6h以上者,常提示有急性胆囊炎并存。
约半数以上的患者疼痛常放射到右肩胛区、后背中央或右肩头。
胆绞痛发作时患者常坐卧不安。
疼痛发作的间歇期可为数天、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在发作的时间上无法预测是胆绞痛的一个特点。
(2)恶心与呕吐:多数患者在胆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与呕吐,重者伴出冷汗。
呕吐后胆绞痛常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呕吐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
(3)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表现为对脂肪和其他食物的不能耐受,常表现为过度嗳气或腹部膨胀,餐后饱胀及早饱、烧心等症状。
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胆石的存在或并存有胆囊炎等有关。
(4)畏寒、发热: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当胆囊积水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积脓或坏疽、穿孔时,则寒战、发热更为显著。
(5)黄疸:单纯胆囊结石并不引起黄疸,只有当伴有胆总管结石或炎症(胆管炎),或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引起梗阻时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
胆石症健康教育胆石症健康教育胆石症是一种胆固醇结晶或胆色素结晶在胆囊中形成胆石的疾病。
它通常与高脂饮食、肥胖、慢性胆囊炎和胆道感染等因素相关。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胆石症的预防、症状、诊断、治疗和饮食指导。
一、胆石症的预防措施1、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纤维素和植物蛋白的摄入。
2、控制体重:肥胖是胆石症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胆石症的发生。
3、合理使用药物: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类药物,可能增加胆石形成的风险,应按医生建议合理使用。
二、胆石症的症状和体征1、无症状结石:很多结石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结石可以通过体检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发现。
2、胆绞痛:剧烈腹痛,常出现在右上腹部,可伴有恶心、呕吐和汗液增多等症状。
3、胆囊炎:胆囊炎是胆石症的并发症,症状包括右上腹剧烈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4、胆管梗阻:当胆石堵塞胆总管时,会出现黄疸、腹痛和发热等症状。
三、胆石症的诊断方法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体格检查触诊腹部来确定是否存在胆囊炎或胆总管梗阻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CT扫描和MRI等,可以准确地检测胆石的存在和位置。
3、血液检查:检查血液中的胆红素、肝功能和胰酶等指标,以判断胆石症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存在相关并发症。
四、胆石症的治疗方法1、观察疗法:对于无症状的胆石患者,可以选择定期复查和监测,如结石没有引起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
2、胆石溶解疗法:通过药物或注射液来溶解胆固醇结石,适用于胆囊中有少量小结石的患者。
3、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在胆囊炎、胆管梗阻或复发性结石等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五、胆石症的饮食指导1、低脂饮食: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奶油和动物内脏等。
2、高纤维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胆石形成。
3、适量蛋白质摄入:选择瘦肉、鱼类、豆类和低脂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胆结石定义:胆结石是胆囊、胆管和肝内胆管结石的总称,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它的形成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为胆汁代谢异常、胆固醇过饱和析晶或蛔虫钻胆引起感染所致。
由于结石常造成胆道系统梗阻与感染,故本病为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属中医“胁痛”、“黄疸”、“癖石”等范畴。
诊断标准:胆结石的临床表现与胆结石的部位、大小、有无胆管梗阻、胆管梗阻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一)症状与体征胆结石在“静止期”(即无胆道梗阻与感染的时期)可无明星的症状和体征,或仅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肝区或上腹部钝痛、厌食油腻食物、泛酸、嗳气、烧心、腹胀等所谓“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病”症状。
当结石阻塞胆道或继发感染时,则出现较典型的临床症状。
1、胆囊结石约半数病人可以终身无症状,称作隐性胆囊结石。
通常情况下,较大的胆囊结石,病人有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厌油腻食物等消化道症状;较小的结石,病人可于饱餐后、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位时,因结石阻塞胆囊颈管而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出现胆绞痛伴恶寒、发热等感染症状。
重症病例由于炎性渗出或胆囊穿孔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可出现腹膜刺激征。
如结石长期阻塞胆囊管不发生感染,则仅形成胆囊积水,可无临床症状,腹部体检可扪及胀大的胆囊。
如结石排入胆总管,则可因胆管内结石嵌顿引起胆绞痛、梗阻性黄疸、化脓性胆管炎,甚至并发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在继发感染情况下,右上腹可出现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等症状。
2、胆总管结石非发作期症状不典型,易与溃疡病、消化不良相混淆。
当结石引起胆管梗阻造成肝内胆管扩张、胆汁引流不畅时,可出现局部与全身症状。
约75%病人有上腹或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之后约70%病人出现黄疸。
如结石阻塞胆道合并胆道感染,则同时出现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三联征。
如胆道梗阻与感染得不到控制,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血压下降、神志障碍(Reynold五联症)称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3、肝内胆管结石症状很不典型,间隙期无症状或仅感右上腹轻度不适。
胆石症,胆石症的症状,胆石症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
主要症状为腹痛(胀痛或绞痛、剧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及黄疸。
结石的种类和成分不完全相同,临床表现取决与结石是否引起但到感染、胆道梗阻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胆石症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我国也不例外。
在自然人群中,胆石症的发病率达10%左右,国内尸检结果报告,胆石症的发生率为7%。
女性患者多见,尤其是较肥胖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2。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胆石形成原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为一综合因素。
胆石的成分有胆固醇、胆色素、钙盐、黏蛋白及其他有机物与无机物等,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通常将胆石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固醇、胆色素、钙及其他有机物、无机物混合而成)3类。
多年来的研究已证明,胆石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而形成的,这些因素包括胆汁成分的改变、过饱和胆汁或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胆汁囊泡及胆固醇单水晶体的沉淀、促成核因子与抗成核因子的失调、胆囊功能异常、氧自由基的参与及胆道细菌、寄生虫感染等。
1.胆囊结石成因(1)代谢因素:正常胆囊胆汁中胆盐、卵磷脂、胆固醇按比例共存于一稳定的胶态离子团中。
一般胆固醇与胆盐之比为1∶20~1∶30之间,如某些代谢原因造成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胆固醇量增加,当其比例低于1∶13以下时,胆固醇便沉淀析出,经聚合就形成较大结石。
如妊娠后期、老年人,血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增高,故多次妊娠者与老年人易患此病;又如肝功能受损者,胆酸分泌减少也易形成结石。
先天性溶血病人,因长期大量红细胞破坏,可产生胆色素性结石。
(2)胆系感染:大量文献记载,从胆石核心中已培养出伤寒杆菌、链球菌、魏氏芽孢杆菌、放线菌等,足见细菌感染在结石形成上有着重要作用。
细菌感染除引起胆囊炎外,其菌落、脱落上皮细胞等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胆囊内炎性渗出物的蛋白成分,可成为结石的支架。
疾病名:老年人胆石症英文名:senile cholelithiasis缩写:别名:老年胆石症;老年人胆石病疾病代码:ICD:K80.8概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发生的结石。
根据其部位的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根据其成分的不同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及混合性结石(胆固醇,胆色素,钙及其他金属盐类)。
近年来有学者证明胆汁及胆囊中存在幽门螺杆菌(Hp)的DNA,幽门螺杆菌病人胆汁中存在特异性抗体,幽门螺旋杆菌抗原及基因物质。
Figura 等对 112 例胆识症及 112 例无胆石症患者比较后认为Hp感染胆汁中降解出高度免疫性蛋白CagA 可能是胆石发展的危险因子,提示胆石的形成与Hp感染有关,有助于揭示胆石症防治的有效途径。
经对胆汁蛋白成分的分析,将有助于发现微量新促,抗成核因子或胆管癌标志物,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胆石症及肿瘤的诊疗水平。
虽胆汁蛋白成分复杂,分离提纯不易,但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
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型的非创伤性检查,无副作用,能很好地显示胆囊正常及异常解剖,能检查直径仅为2mm 的结石,对胆道狭窄的敏感性为93%~100%,特异性达98%,对Mirizzi 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亦较高,有取代ERCP 之势。
流行病学:在自然人群中,胆石症发病率达 10%左右,国内尸检报道,胆石症发生率为 7%,也有随年龄增长的特点。
根据顾倬云等连续 10 年时间对4176 名老人连续性的观察,应用超声扫描法共检查27340 人次,各年龄组检出率有很大的不同。
60~69 岁组为14.94%,70~79 岁组为18.7%,80~89 岁组为27.52%,90 岁以上组为80%。
老年人的胆囊及胆囊壁变厚,弹性降低,但也有老年人胆囊壁薄而大,壁厚者单囊腔小,胆汁量少而稠,含胆固醇较多,因此易形成结石。
老年人因其生理功能低下,机体反应能力差,且存在多种疾病的特点,常表现的症状及体征不典型,一旦发病则表现为病情重,并发症多,伴随疾病多,因此病死率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