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27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课件(共25张PPT)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共25张PPT)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根据有无脊柱: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在动物王国里,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总数的95%。
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
夏季前后,在水草丰茂的池塘河沟里,能看到一种身体浅褐色、圆柱形,还能翻筋斗的小动物。
——水螅一、腔肠动物目的要求:1. 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描述水螅的捕食特点。
材料器具:水螅、水蚤、水螅的纵切片;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吸管、清水。
分组实验一——观察水螅方法步骤:(1)用吸管吸取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静置几分钟。
(2)用放大镜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
(3)用吸管吸取数个水蚤并注入盛有水螅的培养皿中,用放大镜观察水螅捕食水蚤的过程。
(4)对照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
腔肠动物的特征:1. 身体呈辐射对称2. 体壁仅有内外两层细胞构成3. 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水螅是怎样捕食的呢?珊瑚虫桃花水母海蜇海葵常见的腔肠动物2. 腔肠动物体内的空腔被称为()A.空腔B.消化腔C.体腔D.内脏B即时评价一1. 水螅的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水螅应属于()。
A.腔肠动物B.软体动物C.节肢动物D.鱼类A二、扁形动物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74页,完成以下填空并熟练记忆。
扁形动物是一类的多细胞动物,身体。
大多生活在、和潮湿的陆地,多数营生活。
有口无肛门背腹扁平淡水海水寄生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涡虫两侧对称辐射对称与水螅比较,涡虫经身体的纵轴有几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涡虫的对称形式两侧对称在进化上有何优势?身体分区:前后、左右、背腹寄生寄生常见的扁形动物“米猪肉”知识延申自主学习二:阅读课本74页,完成以下填空并熟练记忆。
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知识点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__________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__________动物。
知识点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刺胞动物(1)常见的刺胞动物: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2)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___对称;体表有________;有______无______。
2.扁形动物(1)常见的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
(2)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少数营自由生活,大多数营__________生活。
(3)扁形动物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器官简单,__________器官发达。
(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___对称;背腹__________;有口无__________。
3.线虫动物(1)代表动物——蛔虫蛔虫(2)常见的线虫动物:除了蛔虫,还包括蛲虫、钩虫、丝虫等。
(3)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__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__;有口有__________。
4.环节动物(1)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沙蚕、蛭等。
(2)蚯蚓与其在土壤中宜穴居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蚯蚓①运动: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________配合可以完成运动。
②消化: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
③呼吸: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且体壁密布________________,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___;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___构成;多靠________或________辅助运动。
5.节肢动物(1)蝗虫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触角、足等附肢________,头部有用于摄食的________。
身体表面包裹着坚韧的____________,外骨骼能够起到保护和防止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发育和长大,所以蝗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
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图文课时课题: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重点)②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重点)③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④观察水螅的结构;通过观察水螅,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2.能力目标①学会观察水螅。
通过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捕食过程及纵切片,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并能初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及观察水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初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和保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②通过大量的图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建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腔肠动物”的教学,以水螅为例进行学习,但因分组实验《观察水螅》效果不明显,本人采用了播放几个相关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捕食过程和运动方式,再以水螅的纵切片加深对水螅的认识并及时进行巩固,然后展示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来了解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水螅的捕食过程和运动方式视频、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显微镜、水螅的纵切片、鱼的骨骼标本、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及不同种类动物骨骼结构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美丽浩瀚的大自然不仅有千姿百态的植物,还孕育着形形色色,充满生机的动物。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5分钟物王国,学习动物的主要类群,领略动物的风采观看视频,激发学习的欲望以同学们喜欢的《动物世界》的视频及各种动物的图片导入,既创设情景,激发好奇,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据统计,已经记录的动物有150多万种,动物学家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二、学生自主学习展示鱼的骨骼标本及其它动物的骨骼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脊椎动物;什么观察鱼的骨骼标本,了解动物的分类以及分类的依据:有无脊柱;了解脊椎骨与脊柱的关系,知道什么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②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2.能力目标①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②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搜索和收集,发展学生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占有、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②通过各项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通过对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已有所了解;通过对本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生物类群的规律和方法。
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学习无脊椎动物的各类群奠定了基础。
生活中,有些同学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对个体较大、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如蜗牛、蚯蚓、蚌、乌贼、蝗虫、虾、蟹等)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等已有了整体的感知。
有些同学通过阅读或观看视频等多种途径,对昆虫及其它无脊椎动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受地域限制,有些动物采集不到,如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从而导致学生对某些无脊椎动物(如桃花水母、沙蚕等)缺乏感性认知。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继续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思考。
己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3分钟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自学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动物的种类有哪些?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
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2. 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过渡:同学们回答的真好!无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类群就是腔肠动物,而水螅就是同学们经常可以见到的腔肠动物?接下来我们就从水螅的身上来寻找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7273页中观察水螅实验的图片大家想一想: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它是如何捕获食物的?它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什么特点?过渡: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对!(呈圆筒状、体壁很薄、有口无肛门)接下来让我们来观察其它常见的腔肠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