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 格式:ppt
- 大小:22.46 MB
- 文档页数:98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是对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一章节进行评课的文档。
通过评课稿的形式,我们将对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节,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 了解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方法; - 能够描述和区分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 - 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和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并理解其特点和生态功能。
3.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和特点;-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 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方法; - 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的特点和生态功能。
4. 教学方法根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如: -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标本和图片,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动物特征; - 比较法:让学生比较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对无脊椎动物的理解和认识; - 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和采集无脊椎动物,通过实践感知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效果评价1.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和互动提问等。
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进行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了初步的理解。
他们能够描述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的特点和生态功能,并理解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教学效果评价根据观察和学生的回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理解程度较好,能够描述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的特点和生态功能;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将不同的无脊椎动物归类; - 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的认识有所提高,能够意识到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和作用。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2)通过观察和交流,归纳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重、难点)(3)说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水螅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使用操作显微镜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腔肠动物的各种资料2、准备实验的材料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水螅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导入】:我们学习了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
(出示动物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有何不同?师明确: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过渡语】:各种动物以其独特的方式运动着,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使得生物圈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板书)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生思考后回答:生1: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分为水生、陆生生2: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寄生、自生生3:根据脊椎的有无可分为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0分钟这些看似柔弱的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相比那个种类多?(猜一猜)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出示自由生活在水里的水螅图片)提出问题这些机灵可爱还能翻筋斗的小动物大家见没见到过?它叫什么名字?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采集到?【过渡语】:它的形态结构及捕食特点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实验步骤见附件1)(一)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1、水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观察时用肉眼能看清楚吗?我们要借助什么工具?它的体型有何特点?(二)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过渡语】: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螅身体呈筒状,有触角。
那么它是如何利用自己简单的形体特点进行捕获食物的呢?1.水螅身体的两端有何区别?2.水螅的触角有什么作用?它如何捕获食物?(三)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特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宜的,它的体壁和消化腔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此捕食相适应呢?1.水螅的体型是怎样的?2.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3.消化腔有什么特点?复习显微镜的使用对照课本P73页2.2—3水螅结构示意图观察你在低倍显微镜下看到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强调】: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对光2.装片的安放3.做实验时各小组按课前分工进行合作。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2.学科:初中生物学3.课题: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4.课时:2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蚯蚓、尺子、玻璃板、白纸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能区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异同,并能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3)关注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列举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相关实验的探究和相关信息的搜索和收集,发展学生对资料信息筛选、掌握、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喜欢生物学、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济南版)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无脊椎动物是活动范围较广的一个类群,它们的生活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教学方法: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根据教材特点,我选取了图片和课件展示和视频放映(创设问题景)――提出科学问题――收集和加工学生有用的信息――正确的得出结论――课堂反馈(形成学生自己的科学观点)――作业(引导利用跨学科知识保护动物).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和利用学生的知识差异,引导利用多媒体,发起观察、讨论、总结,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使学生的差异逐步缩小。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课前展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图片,要求学生进行分类。
师导入:这类生物,就是我们将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课)⼀、学习⽬标:1.区分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类群。
2.能描述各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1.各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2.动物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复习过程【知识点⼀】动物的分类1、根据动物体内有⽆脊柱,将动物分为和两类。
2、⽆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总种数的。
⽆脊椎动物主要包括、、、、、等类群。
【知识点⼆】各类⽆脊椎动物的⽐较类群⽣活环境主要特征代表动物腔肠动物⼤多⽣活在,少数⽣活在。
结构,⾝体呈,体壁由构成,消化腔、海蜇、海葵、珊瑚⾍扁形动物、和陆地上,多数营⽣活。
有⽆,⾝体。
涡⾍、⾎吸⾍线形动物或中,或在⼈体或其他⽣物体内。
⾝体呈或,两头,秀丽隐杆线⾍环节动物和陆地⾝体由许多相似的构成。
、沙蚕、软体动物或的陆地⾝体,外壳为蜗⽜、、、宝贝节肢动物分布⼴泛⾝体分,⾜和触⾓,体表有蟹、虾、蝉、、、蜘蛛蠕⾍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体壁内有肌⾁,它们主要依靠缓慢的蠕动。
把这些⾝体、左右、⽆,能够的动物,统称为蠕⾍动物。
【知识点三】蚯蚓1.蚯蚓属于_______动物的代表。
2.⾝体分______,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通过___ _和______来完成运动。
3.体壁分泌,保持湿润以保证_______。
4.蚯蚓⾝体的环带靠近⾝体的端。
(填“前”或“后”)5.环节动物的特征:⾝体有许多相似的_______构成。
【知识点四】.蝗⾍1.蝗⾍是_________动物的代表。
2.蝗⾍的⾝体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体表坚硬具有__________。
3.运动器官:三对_______,两对________,________发达适于跳跃,________⾰质起保护作⽤,_____ 膜质适合飞翔。
4.感觉器官:⼀对复眼,三个单眼,触⾓分_____。
5.呼吸器官:蝗⾍的呼吸器官是,但⽓体进出蝗⾍⾝体的结构为________。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知识链接:12无脊椎动物34 体内()5动物的主要类 6群()1脊椎动物 2 体内()345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分类依据是()。
(一)、腔肠动物1. 常见腔肠动物有()。
2. 腔肠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体壁仅由()构成,消化腔()。
3、水螅捕获猎物主要依靠()。
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二)、扁形动物1. 常见扁形动物有()。
2. 扁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消化腔()的()动物。
3、最能说明猪肉绦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是()。
4、猪肉绦虫最发达的器官是()。
5、猪肉绦虫的体形是()。
6、有口无肛门的动物类群有()。
7、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点是()。
(三)、线形动物1. 常见线形动物有()。
2、最早出现肛门的动物类群是()。
3、线形动物比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要高等,主要体现在()。
知识链接: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四)、环节动物1、常见环节动物有()。
2、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蚯蚓的体表有(),这有利于蚯蚓()。
3、蚯蚓呼吸依靠(),所以()必须保持()。
实验中,要用()轻擦蚯蚓。
4、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5、用手触摸蚯蚓身体的腹面有()的感觉,这是因为蚯蚓的腹面长有许多(),它们与蚯蚓()有关。
6、区分蚯蚓背腹面的方法是()。
7、蚯蚓依靠()运动,刚毛的作用是()。
8、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9、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①、?;②、?)。
10、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11、环节动物主要特征:()。
12、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13、蠕虫动物包括()。
14、蠕虫动物的体壁内有(),依靠()蠕动,身体()、()、()。
(五)、软体动物1、常见软体动物有()。
2、软体动物主要特征:()。
3、()都是()。
(六)、节肢动物1、常见节肢动物有()。
2、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类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