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胁迫对4种常绿藤本植物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93.94 KB
- 文档页数:4
干旱胁迫对三种草本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摘要】干旱胁迫对草本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三种草本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表现,发现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叶片形态结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系统均具有显著影响。
三种草本植物在干旱胁迫下表现出共同的生理生化特性,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
研究结果对草本植物适应干旱胁迫提供了有益启示,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应激响应机制,为未来的植物生长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干旱胁迫对草本植物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干旱胁迫,草本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生长,叶片形态结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抗氧化系统,适应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干旱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持续扩大,干旱事件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进一步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以应对环境的挑战。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植物的生长速率和降低植物的生长量。
干旱胁迫还会导致植物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例如叶片的萎缩和卷曲。
干旱胁迫还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减少植物的光合产物合成。
干旱胁迫还会降低植物叶绿素的含量,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干旱胁迫还会诱导植物的抗氧化系统进行调节,减少氧化应激对植物的损害。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产生了复杂和多样的影响。
对这些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植物在应对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内部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植物抗旱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干旱胁迫对三种草本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增加对植物抗旱适应机制的认识。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影响;2. 探究干旱胁迫对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其可能导致的形态改变及其与抗旱能力的关系;3. 研究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了解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光合作用的变化情况;4. 调查干旱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在植物抗旱机制中的作用;5. 探讨干旱胁迫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了解其在植物应对氧化逆境中的生化响应。
干旱胁迫对三种草本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一、引言气候变化的加剧导致全球范围内干旱频发,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而草本植物是干旱环境中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
对于干旱胁迫下草本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加对植物适应干旱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草地的抗旱能力,促进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选取了三种代表性的草本植物,分别为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豆(Glycine max)和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通过对这三种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植物对于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为进一步改良植物的抗旱性提供理论支持。
二、干旱胁迫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1. 叶片相对水含量和水势研究显示,干旱胁迫下,小麦、大豆和狼尾草的叶片相对水含量和水势均呈现下降趋势。
叶片相对水含量和水势的下降是植物受到干旱胁迫后水分蒸腾速率加快的结果,也是植物为了降低水分损失而采取的一种生理机制。
2. 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是反映植物光合效率和光合作用活性的重要指标。
在干旱胁迫下,三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小麦和大豆的光合作用受到较大的抑制,而狼尾草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不显著。
这表明不同植物对于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狼尾草对于干旱的耐受性较强。
3. 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是植物在受到胁迫后产生的一类重要酶类,其活性的变化可以反映植物对于胁迫的生理响应。
研究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三种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但狼尾草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幅最为明显。
这说明狼尾草在干旱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维持氧化-还原平衡,从而提高了其抗旱能力。
4.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是植物在面临干旱胁迫时产生的一类重要物质,其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植物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的策略。
实验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下,小麦和大豆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而狼尾草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较小。
干旱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特性响应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干旱胁迫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产生了严重影响。
面对干旱胁迫,植物会展现出一系列的生理生化特性响应,以保证自身生存和正常生长发育。
在研究干旱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特性响应及其调控机制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认识,以期设计出更智能化的植物育种策略。
一、干旱胁迫下植物的响应特性1.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水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物质,当环境中的水分供应不足时,植物会出现水份不足的症状,如叶片变黄、萎蔫等。
为了适应干旱环境,植物会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减缓水分消耗速度,以保证能够长时间维持生存。
2. 植物的渗透压逐渐升高干旱胁迫下,环境中的水分供应不足,植物会通过提高自身的渗透压来增加水分吸收,以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
植物会通过调控离子吸收和储存,提高渗透压水平。
此外,胞间液也会通过降低水分 potential 来提高渗透压。
3. 植物产生抗氧化剂以应对干旱胁迫干旱胁迫下,植物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因为存在大量的 ROS (活性氧物质)。
植物会产生一系列的抗氧化剂来应对干旱胁迫,以减少 ROS 对细胞的伤害。
多酚类、类胡萝卜素、维生素 C 和 E 等都属于植物产生的抗氧化剂。
二、植物干旱胁迫下的调控机制1. 植物利用植物激素进行调节植物激素是植物生理过程的控制因素,其中 ABA (脱落酸) 和 ET (乙烯) 在干旱胁迫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ABA 可以调节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同时降低叶片腐烂物二级代谢产物,增加植物的耐旱性。
而 ET 可以加速植物生长发育,增加根系活力。
2. 转录因子的调控转录因子是调控植物基因表达谱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控制植物对干旱的响应。
目前已经发现不少的转录因子对干旱胁迫有着显著的调控作用,如MYB、WRKY、NAC 等,对于这些转录因子的调控研究有助于理解各种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
3. 协同作用的调控机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生理生化模块相互作用,交错集成,这种协同作用是动态的,而且也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实验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师及职称开课学期 2012 至 2013 学年上学期填报时间 2012 年 12 月 15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作者:(,云南昆明 650092)摘要:对植物产生危害的环境称为逆境,又称胁迫。
干旱是制约植物生长的主要逆境因素,以小麦幼苗在模拟干旱胁迫下,植株体内的生理生化指标会发生变化。
实验采用PEG处理小麦幼苗,对抗氧化酶;脯氨酸;谷胱甘肽;过氧化氢;可溶性糖;丙二醛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分光光度计分别在不同的波长中测出吸光率,间接计算出其含量,而通过对正常条件下的和逆境胁迫下一定量小麦体内以上各种物质含量的对比,从而了解小麦体内生理生化指标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Linn);干旱胁迫;生理生化1 引言干旱是自然界常见的逆境胁迫因素,而且干旱也是植物最容易受到的胁迫之一。
干旱不仅制约植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也会引起植被结构与功能的时空变化。
因此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及机制一直是植物逆境适应策略研究的一个热点【1-3】作物抗旱性的研究方法有多种,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过程和受伤害程度与干旱胁迫的强度以及植物自身的抗性紧密联系,并从生化代谢、生理功能、形态适应、生长发育以及生物生产力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1-5】。
土壤有效水分状况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大多数植物在短期或轻度土壤缺水情况下叶片水势下降,气孔关闭。
限制CO2 摄取和光合作用速率:长期严重干旱条件下可限制植物生长,引起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甚至导致植物死亡【6】。
大多实验是在人工控制的干旱或人工模拟干旱条件下进行。
其主要方法是室外盆栽控制水分,苗期室内水培或砂培采用PEG渗透胁迫、人工控制的温室、气候室和培养箱等。
其中,PEG渗透胁迫法简单易行、条件容易控制、重复性好、试验周期短。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及其生理的影响摘要:摘要: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之一。
干旱影响植物的光合系统、用水效率、植物生物量等。
矿质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干旱胁迫则是影响植物对必需的矿质元素的运输、吸收不利于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关键词:关键词:干旱胁迫矿质元素适应策略我国是世界上的缺水国家,干旱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生产发展,由于干旱,我国农作物生长每年都蒙受着巨大的损失。
植物基因的表达和细胞新陈代谢都要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植物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根系吸收作用受阻和叶片蒸腾作用过大实现的。
研究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及其生理作用的影响,对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发展现代节水栽培技术,提高农林产品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机理当植物耗水大于吸水时,植物便会失水,由于植物失水其正常生理作用受到影响,就会产生干旱。
植物抵御干旱主要通过提高本身耐寒能力和避开干旱环境来实现。
植物自身的组织结构特征和生化生理特性都要受植物自身抗旱能力的影响。
经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植物抗旱的主要方式,渗透调节,就不管干旱程度如何,它都能够经过调节直接影响植物的抗旱能力,并可维持光合作用、光合速率和光化学活性。
2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干旱胁迫下植物的生长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常表现为植株发育减缓,叶片生长速度降低,这主要是由于膨压降低所造成的。
但是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的,事实证明膨压不变的情况下,玉米叶片的生长速率也可能受到显著抑制。
业内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细胞壁的硬化造成的,这种硬化现象被认为是植物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应激反应。
除此之外,在干旱胁迫下,农作物各部分的生物量分配也明显不同。
各种生物量都向根部聚集。
不同植物在面对干旱环境时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胡杨是一种抗旱植物,在干旱时,各种生物量优先向胡杨的根部和颈部分配。
而其它需水较多的植物这种分配机制则不是很明显。
抗旱植物根系更加密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也更强,干旱可以提高植物地下根系与地上植株的体积比,使植物叶片变的稀疏,这是已经被实践证明过的。
高温锻炼对干旱胁迫下南方红豆杉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作者:李文杨陈亚飞何辉郑伟孙耀清尹娟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23年第09期关键词:南方红豆杉;高温锻炼;干旱胁迫;交叉适应性;生理生化特征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往往会经受多种逆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植物在经受住某种逆境后,可能会改变自身对其它逆境的敏感性或耐受性,这被称为交叉适应性(cross adaptation)。
干旱胁迫处理后,孕穗期水稻(Oryza sativa L.)的抗高温能力提高;干旱可诱导茶树(Camellia sinensis)对低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性:热激处理可提高水稻对干旱胁迫的抗性;干旱胁迫下,高温预处理提高玉米(Zea mays)的抗旱性;前期热激处理提高棉花(GossypiZLm spp.)幼苗对后续渐进式土壤干旱的抗性并提高叶片的抗旱能力。
可以看出,目前对植物交叉适应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及部分常见经济林树种,对珍稀濒危树种的研究及报道较少。
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Lrez)为我国特有的一级重点保护濒危植物,生长缓慢,分布疆域狭小,但树形优美,是园林绿化、高级家具和抗癌药物的原料树种。
因其优良材性及较高观赏价值和药用利益的驱使,红豆杉天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需求短缺,因此,亟须提高红豆杉的栽培效率和扩大种植区域。
而人工锻炼诱导红豆杉产生交叉适应性、提高抗逆性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环保与节能的有效措施。
本试验对南方红豆杉高温锻炼后(以25℃培养为对照)再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观测其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应变化,研究高温锻炼对南方红豆杉抗旱性的影响,為珍稀濒危树种保护扩繁及干旱、半干旱地区高效种植南方红豆杉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于2021年7月在信阳农林学院林学院所属信阳市林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开展,选择生长健康且修剪株型大小一致的五年生南方红豆杉为材料。
1.2试验设计高温锻炼:将供试南方红豆杉分别放置在40、45、50℃的人工气候箱中8h后转至25℃恢复64h,此为一轮,连续重复3次完成高温锻炼。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任何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并且,很多生物在出现缺水时都表现出一系列相应的症状,特别是植物最明显。
植物常常遭受的有害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缺水,当植物消耗的水分无法从外界得到补充时,就会使植物体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如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GSH)等的含量。
实验通过分光光度计分别在不同的波长中测出吸光率,间接计算出其含量,我们通过测定这些指标含量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干旱对植物的损伤有多严重。
植物经常遭受干旱胁迫的危害,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43%,而中国更为严重,约占51.9%,因而研究植物的抗旱性尤为重要。
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小麦受到干旱胁迫时,小麦幼苗的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均升高。
关键词:干旱、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GSH)1.引言1.1干旱及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干旱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为256.6×104km2,占国土面积的26.73%。
在我国各干旱省份中,云南又属于干旱的省份之一。
对植物影响的诸多自然因素中,干旱占首位。
因此研究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就尤为重要,以利于应用于农作物上。
在农业上可以采取植物的各种抗旱机制来抵抗干旱对农作物的损伤,才不致使庄稼减产,利于丰收。
那么,究竟什么算干旱呢?就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定义吧!当植物耗水大于吸水时,就会使组织内水分亏损,简而言之,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称为干旱。
干旱可分为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
土壤干旱时,植物生长困难或完全停止,受害情况比大气严重。
我国农业每年受旱灾面积达2500多万km2。
江西农业学报 2008,20(12):42~45A cta A gr i culturae Jiangx i干旱胁迫对4种常绿藤本植物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张朝阳1,许桂芳1,向佐湘2收稿日期:2008-09-18基金项目:湖南省环境保护科技基金项目:湖南省边坡生态恢复中藤本植物的筛选与应用(湘财建指2005-115)。
作者简介:张朝阳(1969-),男,湖南新邵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生态与园林规划设计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1.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 要:以4种常绿藤本植物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4种藤本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4种藤本植物叶片的质膜透性上升,其中地枇杷增长幅度最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 )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且地枇杷、扶芳藤能维持较高的活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增加,地枇杷的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增幅最大。
经综合分析,得出地枇杷抗旱性最强,其次是扶芳藤,常春藤抗旱性最弱。
关键词:藤本植物;干旱胁迫;生理生化特性;抗旱性中图分类号:S7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08)12-0042-04Effects of Drought Stress on Physiological and B ioche m ical Process of Four Evergreen L ianasZ HANG Zhao -yang 1,XU G ui-f ang 1,X I ANG Zuo -x iang 2(1.Chang s ha Env iron m enta l P ro tec tion V ocati ona l College ,Changsha 410004,Ch i na ;2.Co ll ege of A gronomy ,H unan A g ricultural Un i versity ,Changsha 410128,Ch i na)Abstract :The effec ts o f drought stress on re lati ve per m eability o f p l as ma ,pro tecti ve enzy m e acti v ity and os m oregulatory mo lecules in t he leaves of four everg reen lianas w ere st udied .The results sho w ed that the drought stress treat m ent cou l d resu lt i n ce llm e m brane da m age and i ncrease m e m brane per meability of lea f cell s .The re l ative per m eability o f p l as m a m e mbrane of F icus ti koua w as t he lo w est ,foll ow ed by Euonymus for t unei .T he acti v iti es of SOD were dec lined under li ght drough t stress and then i ncreased under seve re drought stress .The acti v ities o f POD w ere i ncreased first and t hen decli ned ,the acti v iti es of S OD and POD i n F icus tikoua and Euony mus for t unei were relatively h i gh .T he content of pra line ,so l uble s ugar in t he leaves o f four evergreen lianas w as i ncreased under drought stress ,but the range and procedure o f these changes were d ifferent among these four evergreen li anas .T he os mo ti c ad j ust ment s ubstance i s accu mu l ated m ore in F icus ti koua .It was conc l uded that the drought-resistant ab ili ty o f four tested spec i es decreased i n the f o ll ow i ng order :F icus tikoua,Euonymus for t unei ,T rachelosp er m u m jasm i noi d es ,H edera nepalensis by co mprehensive ana l ysis of these physi o l og ica l and bioche m i cal i ndexes .K ey words :L i ana ;D rought stress ;R e lati ve per m eab ili ty o f plas m a ;P rotecti ve enzyme activity ;O s m oregulatory m olecu l es对于边坡特殊的生境条件,其绿化需要引种栽培抗干旱、耐瘠薄的植物种类,而许多藤本植物在边坡生态防护中具有独特的优势[1]。
在边坡绿化中,用木质藤本植物取代草坪地被植物对于边坡环境的生态恢复、水土保持效果更明显。
笔者进行了藤本植物资源调查、搜集,通过大田试验初选出地枇杷(Fic us tikoua)、扶芳藤(Euo ny mus fort unei)、络石(Trachelos p er mu m jas m inoides)、常春藤(H e dera nepalensis)等4种藤本植物作为边坡绿化材料。
对于藤本植物的栽培技术与应用已有过研究[2,3]。
本试验对4种藤本植物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在不同的干旱条件下植物叶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 OD )、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和电导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这些因子在干旱胁迫时发生变化的规律,以期为藤本植物的引种、边坡生态恢复绿化及边坡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时间:分别于2007年5月17日、5月24日、5月31日、6月7日进行取样测定各项生理指标。
试验在湖南农业大学草业基地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在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试验室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1.2 试验材料 地枇杷(Ficus tikoua )别名地瓜藤、地石榴,桑科榕属常绿植物,匍匐生长,长达2m 以上,具白色乳汁;茎棕褐色,触地生根,固土保水能力强。
叶倒卵状椭圆形,叶坚纸质,叶面深绿色,略粗糙,具三出脉。
隐头花序有短梗,常浅埋土面,近球形,味甜可食。
地枇杷抗逆性较强,常蔓延成片生长,是很有价值的地被植物,也是垂悬石崖及边坡绿化的良好材料,而且全株可入药。
扶芳藤(Euony mus fortunei )卫矛科卫矛属常绿藤本植物,茎匍匐或攀援,并能随处生出吸附根。
叶对生,薄革质,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叶面浓绿色,有光泽。
5~6月开花,花淡黄色,成聚伞花序。
蒴果近球形,淡黄紫色,10月果熟,果熟时开裂,显出红色假种皮。
络石(Trachelos per mum jas minoi des )夹竹桃科络石属木质藤本,茎赤褐色,幼枝被黄色柔毛,常有气根。
叶革质,卵圆形或卵状被针形。
花白色,有香气。
蓇葖果圆柱形;种子线形而扁,顶端有白色种毛。
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常攀援于树上、墙壁或岩石上;根茎、叶、果实供药用。
常春藤(H e dera ne palensis)五加科常春藤属常绿藤本,茎借气生根攀缘。
营养枝上的叶为三角状卵形,全缘或3裂;花果枝上的叶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叶柄细长。
伞形花序单生或2~7顶生;花淡绿白色,具芳香。
果球形,成熟时红色或黄色。
花期8~9月。
在庭院中可用以攀缘假山、岩石,或在建筑阴面作垂直绿化材料。
以上材料地枇杷采自湖南怀化,络石采自湖南浏阳,扶芳藤与常春藤采自湖南农业大学。
所有材料均在湖南农业大学草业基地经过为期1年的繁殖栽培。
1.3 试验设计 2006年9月5日将4种扦插成活苗移入口径为1m 1m 、高35c m 的木箱栽培,放置在塑料棚内,每种重复4箱,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统一的水分和养分管理。
2007年5月10日开始进行干旱胁迫,每隔7d 取样,以正常浇水为对照。
1.4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1.4.1 电导率的测定 参照李合生方法[4],用雷磁DDSJ-308A 型的电导仪测定溶液的电导率R 0,再将其置于沸水浴中煮沸15m in ,冷却后测定其电导率R 0。
计算质膜相对透性以外渗率表示:外渗率=处理电导率R煮沸后电导率R 0100%1.4.2 丙二醛(MDA )含量的测定 采用李合生的巴比妥酸(TBA )显色法,按公式:C=6.45 (A 532-A 600)-0.56A 450计算MDA 的含量并进行换算。
1.4.3 SOD 酶活性的测定 参照李合生的氮蓝四唑(NBT )显色法。
按下式计算S OD 酶的活性(U /g):S OD 活性=(A CK -A E ) V12A CK W V t 式中:A CK 为照光对照管的吸光度;A E 为样品管的吸光度;V 为样品液总体积(mL );V t 为测定时样品用量(mL);W 为样品鲜重(g)。
1.4.4 P OD 酶活性的测定 参照李合生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然后按下式再计算POD 酶的活性:POD 酶活性= A 470 V TW V S 0.01 t[U /(g !m i n)]式中: A 470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W 为样品鲜重(g);t 为反应时间(m i n);V T 为提取酶液总体积(mL);V S 为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 )。
1.4.5 其它生理指标含量的测定 采用李合生的茚三酮显色法测定脯氨酸的含量;参照李合生的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