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食品中限量元素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621.00 KB
- 文档页数:68
食品分析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作为食品分析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2.要想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需要正确实施哪些步骤?3.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较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之间的关系与有效性。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采样之前应做哪些准备?如何才能做到正确采样?2.了解样品的分类及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1.说明感官检验的特点,感官检验有哪些类型?2.简述感官检验实验室应有哪些功能和要求?3.如何选择、培训和考核感官检验评价员?感官检验评价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4.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有哪几大类?各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5.举例说明各类感官检验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1.简述密度瓶法测定样液相对密度的基本原理?试说明密度瓶上的小帽起什么作用?2.密度计的表面如果有油污会给密度的测定带来怎样的影响?试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原理进行分析。
3.简述阿贝折光仪利用反射光测定样液浓度的基本原理,试用其光路图表示之。
4.简述旋光法测定样液浓度的基本原理。
5.测定水及样液色度的意义。
6.黏度的测定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7.食品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食品物性的量化与食品分析的关系。
第五章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1. 根据学习本章所掌握的测定水分的知识,指出下列各类食品水分测定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乳粉、淀粉、香料、谷类、干酪、肉类、果酱、糖果、笋、南瓜、面包和油脂。
2.为什么要采用标准化的方法测定水分含量?3.在水分含量的分析中,采用真空干燥法比强制对流干燥法具有哪些优势。
4.在下列情况下,水分测定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烘箱干燥法:样品粉碎不充分;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性成分;脂肪的氧化;样品的吸湿性较强;美拉德反应;样品表面结了硬皮;装有样品的干燥器未密封好;干燥器中硅胶已受潮。
食品分析复习题专业年级: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2、3班任课教师:李国胜第一章绪论1、食品分析检验所包括的内容是什么①食品安全性检测②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检测③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2、食品分析检验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感官检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特点:感官检验法直观方便,比较依赖检验人员的主观分析。
仪器分析法方便准确,精确度高,但成本也高。
化学分析法一般精确度没有仪器分析法高,且一般操作起来不那么方便。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名词解释:采样;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
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
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
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规定。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样品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精确度:精确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n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相互符合的程度。
精确度的好坏常用偏差表示,偏差小说明精确度好。
(精确度是指多次重复测定某一样品时,所得测定值的离散程度。
精确度通常用标准差或相对标准差来表示)准确度:准确度指实验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其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
(准确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
准确度通常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
)灵敏度:2.采样的原则是什么?采样的步骤有哪些?采样的原则:代表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时性原则、程序性原则采样的步骤: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检验样品,复检样品,仲裁样品)3.样品预处理的原则。
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
有机物破碎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5.提高分析精确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2)、减少测定误差(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随机误差(4)、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5)、标准曲线的回归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法1.感官检验的种类;2.感官检验常用的方法;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1常用的物理检验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测定;2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第十三章食品中矿物质元素的测定【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化、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等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分子吸收光谱、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掌握各种矿物质元素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掌握各种金属离子的标准溶液、标准使用液的配制和使用方法,掌握对不同的待测样品的不同处理方法,掌握样品消化3的方法和才作技能。
4.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能、掌握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及技能。
第一节食品中钙含量的测定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为了增加食品营养价值,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
我国制定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将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乳酸钙、磷酸钙为钙元素强化源,并规定符合卫生标准的牦牛等骨粉、蛋壳钙源和活性离子钙也允许使用。
一、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一)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由牡蛎壳经高温煅烧、水解提纯而得制品,在食品工业中可作强化剂。
规定钙(Ca)含量大于或等于50.0%。
二、标准方法(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12398-90)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6490/2-1983《动物饲料---钙含量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食物中钙的测定。
1.原理样品经湿消化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吸收422.7nm的共振线,其口吸收量与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试剂要求使用去离子水,优级纯试剂。
(1)盐酸(GB622)(2)硝酸(GB626)(3)高氯酸(GB623)(4)混合酸消化液:硝酸:高氯酸(4:1)。
(5)0.5moL/L硝酸溶液:量取45mL硝酸,加去离子水并稀释至1000mL。
(6)2%氧化镧溶液:称取25g氧化镧(纯度大于99.99%),加75mL盐酸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7)钙标准溶液:精确称取1.2486g碳酸钙(纯度大于99.99%),加50mL去离子水,加盐酸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2%氧化镧稀释至刻度,贮存于聚乙烯瓶内,4℃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