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文学史

儿童文学史

一,西洋儿童文学发展的特质:

1.在十六世纪以前,欧洲各国根本就没有「童年」这个观念, 故随著十七世纪以来教育

思潮的递变, 儿童文学的观念乃随之厘清,风气亦更加开展,故整体发展上,较中国早了数百年.

2.以下即观西洋儿童发展之大略,举其特色以为引论:

a.注重宗教的,道德的内容

b.最早的形式多用拉丁文写成,为问答,韵文方式.至西元第九世纪阿佛列德大

帝(Alfred the Great 849-899) 努力以古典英文代替拉丁文.

c.对传统的口传,民间材料,有著较完整,具体的搜集.

d.有专人热诚投入,提倡。

3.虽然「儿童文学」在东,西方文化中,均受到道德,与教育等传统力量的范限而无法全

力发展,但由於欧洲各国的语文统一,搜集材料与专人提倡,由於他们的持续努力与热诚投入,使得西洋儿童文学在质,量上均获得较大的进展,因此比我国的发展领先将近两百年.

二,西洋儿童文学发展概述

1.十八世纪,在西洋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是个重要关键.因为,「特别为儿童而写作,及由

儿重的观点来立足的一种新的文学。

2.故以下概述西洋儿童文学发展,乃以十八世纪为分界,兼用综观起源与分论各国之观

察角度:

a.十八世纪以前-探索期(概念模糊,创作目的上,多数作为教学的材料.且以传教士,

教师为主要推动者.)

i.直到十七世纪为止,但其内容仍多以教育儿童为目的,写作主题则不外两

方面:

a.道德教育:《孩子们的书》、《礼貌》、《贤妻教女记》

b.宗教教育:《新英格兰初阶》、《审判的日子》、《儿童的信号》

ii.尚有一些各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材料,也随著前述的教育需求及中世纪阅读消遣的风尚(注十六)而逐渐被整理,改写为吸引人的故事.如寓言故事方面: 主要

以古代希腊,罗马的寓言,与法兰克民族偏爱的民间机智传说为源流。《伊索

寓言》、《列那狐故事》、《阿德王的贵族历史》。

iii.骑士故事方面:则多以各民族固有的英雄传说为蓝本。亚瑟王之死》,《湖中的兰斯洛》,《罗宾汉》

iv.神奇故事方面:在各国文化遗产中,都蕴涵许多神话与传说,可作为神奇故事的素材《奖偿与仙女的学问》、《五日谈或巴尔齐童话的童话》、《滑稽的夜

晚》、《贝洛童话》

v.另外,尚有虽取材於历史,却加入更多的想像,以虚构成故事的历史故事;以及娱乐儿童而产生的童谣,谜语…

vi.十八世纪前的西洋儿童文学内容虽已相当丰富,多面,却仍缺乏其独立发展的个性。

vii.此后的第十八至二十世纪期间,可说是西洋儿童文学的成长期.其繁盛时出,特色互见,故宜分国家略观.

b.十八世纪以后—正式发展期(英国起步较早,美国后来居上,北欧最具特色,其余略

现风格)

A.英国儿童文学发展

*十八世纪

i.起步既先於欧洲各国,进入十八世纪以后,则更奋力开展新局面.(注二十四)一则

仍延续前期道德与宗教的教育主题而意图由作品的抒写趣味上求创新. 《给儿

童的圣歌和道德歌曲》、《山福特和马顿》、《一双美好的鞋》。

*十九世纪

i.文学作品中的想像力开始受到重视及认同,於是有作家以活泼自由的观点来写

作,或将历史故事及前人作品加以改写,变化. 《几个青年为幼儿智力而写的基本

诗》、《莎士比亚的故事》、《尤里希王历险记》、《李色特夫人的学校》。

ii.中叶时期,著名的小说家都开始为孩子编写故事,竞相以最热烈的感情及最真挚的心态,为孩子的幸福快乐而努力创作.并因乐在其中而寻回奇妙的童心稚情。

《七个可怜的旅行人》,《奇妙的鱼骨》、《金银岛》。

iii.而探寻英国这十九世纪间的儿童文学热潮,尤其是重返民间故事的源头,向民族固有文化传统中找寻改写素材的作法,虽开始於十九世纪初期发展於本土的重

返民问故事运动,其实更受到来自外国的故事影响,而扩大其声势,从地方性转为

国家性,甚至具有国际地位。《鹅妈妈的故事》、《丛林奇谈》

*二十世纪

i.因实验主义的鼓吹,强调儿童需在经验中学习.故儿童文学作家的的写作观念上有

些改变:能站在儿童的立场发言,适合儿童需要,尊重儿童为单一个体,更承认游戏

为儿童生活的一部份(注三十二).

ii.故本世纪中英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特色,除了是创作目的,内容上明确针对儿童,为其量身订做外;更在出版,阅读上明显将儿童视为独特的对象,专为其收集,规划适

宜的图书及环境,使儿童文学获得良好的发展。《爱丽思漫游奇境》、《小飞

侠》、《温妮普》、《亚马逊号与芝巴米号》、《街尾的人家》。。。

×××××总括而观,无论在观念的萌发,创作的风气与作品的类型发展上,英国均是执十九世纪以前世界儿童文学发展之牛耳的国家.然而,自二十世纪以后,则渐被新兴的美国迎头赶上,取而代之.

B.美国儿童文学发展

i.由历史背景追溯,十八世纪前期及中叶时,美国仍受英国统治而影响,在儿童文学上并

无特色呈现,仅有《婴儿精神奶水》《儿童的表徵》等教条式的材料.

ii.西元 1776年独立以后,除承袭英国之发展基础,亦开始创作富於乡土气息的作品,尤其是历史地理方面。

iii.一般学者多以为真正的美国文学是始於十九世纪(注三十六),但其浅近自然的风格,自发展之始即与儿童文学并存。《李伯大梦》、《皮袜故事集》

iv.十九世纪后的少年少女小说,亦大体可溯本於此三个源头:

a.由追溯欧洲文明到展现外国事物的故事。《汉斯布林克与银色的溜冰鞋》、

《小公子》。

b.由印地安神秘传说延伸到西部拓荒时代的壮丽故事。《长冬》,《摩法多

一家的孩子们》。

c.由反应黑人问题到取材自实际生活的少男少女小说。《汤姆历险记》、

《顽童流浪记》、《小妇人》。

v.二十世纪以后, 美国一跃而居世界儿童文学的领导地位,更进而由鲜明的写实,少年小说特色,逐渐广泛发展而到童诗,图画故事等方面.

vi.首先,是由生活小说,冒险小说发展而成的动物小说:如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白牙》,希顿的《动物记等早期作品》。

vii.其次,幻想文学的作品乃小有成就,甚至有超越英国之势.如:甘乃兹.葛拉汉姆乃步《兔宝宝彼得》的后尘,於1908年出版《柳林中的风芽》

viii.而本世纪新兴的图画故事书,也在美国的良好环境下迅速发展,呈现多样的面貌.有承波特兔宝宝故事的细腻风格而创绘的图画书,如嘉歌(Wanda Gag,1893-1946)由德国

移民美国后,於1928年出版的《亿万只小猫》,《斯尼比和斯那比》等作品。

ix.现代美国儿童文学在历史小说,传记小说,知识性读物与儿童期刊方面,亦有其显著的成就(注四十三),故在整体发展上,取代英国的地位而成为近代儿童文学发展的龙头.

C. 北欧儿童文学发展

?文学特色

o由现今保存的北欧古代文学总集《伊达》(Edda)与《萨加》(Sturlunga Saga)(注四十五)而观,其神话与传说仍均保存了一种古拙与朴实的风格,与当

地居民的生活自然的融和在一起,其内容则以众神之王欧丁(Odin)为主,加上

各司其职的神,地上生活的人,及活跃在山川湖泊间的妖精,矮人,共同组成一

个时而和谐,时而纷争的有情世界.所以,神秘的航海传说与浪漫的人神故事

可说是北欧文学特具的产物.

?早期代表作家

o丹麦的安徒生

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荒凉的小渔港,父亲是补鞋匠,母亲依赖洗衣贴补家用,自幼生活坎坷困窘,也因此增加其人生经历与体会,加上其平生爱

好旅行,这些遭遇和见闻最终皆化成为其童话事中的动人情节.自西元

一八三五年开始,陆续发表各种童话集(注四十六),但初期未受重视,渐渐

的,大家才发现他作品的价值.最后,甚至受尊崇为「世界童话之王」,其

成名的艰辛历程正犹如他故事中的丑小鸭成长一般.

o芬兰的特贝留斯

?特贝留斯原是芬兰杰出的抒情诗人,自一八六五年起,持续为孩子写作童话故事三十余年,结集成八大册的代表作—《孩子们的故事》(A Book

for Children or A Juvenile Reading),广受芬兰和瑞典儿童的欢迎.

?他的作品延续其善於抒情的特质,而以宗教信仰为基础,阐扬仁爱和善良的美德,并保存北欧民族独具的美好幻想和神秘传说,所以,最能引发人

的爱心,且获得孩子的共鸣.如:星星胖子,霜巨人,奥勃城的矮人…等。

?现代儿童文学发展

o延续安徒生及特贝留斯的良善风格,北欧文学的现代发展仍是以童话为主,仍是交织著矮人,精灵的期待及美丽梦想的文学幻境,甚至以前人名著中的人物

为主角, 继续发展更奇妙有趣的故事.例如:瑞典的亚斯特丽.林格莲继续拉格

勒芙的故事,而著有《矮个子的尼尔斯》;奇帝孙仿造史文逊的「农尼」的故

事,而写《里尔.卡里的故事》.

D.德法儿童文学发展略述及其他:

?德国儿童文学发展-迟来的诞生

o德国因地理环境因素,向有「欧洲的十字路口」之称,政权亦常处於变迁状态,故其文学乃迟至十二—十四世纪,始在叙事诗和骑士故事中逐渐发展,乃至於

十六世纪盛行於民间的通俗小说,都为后来的儿童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但德国真正有儿童文学,则是在十八世纪末叶.以巴哲德为首的泛爱派,响应

卢梭的教育学说,重视孩子的阅读需求,既创设儿童之杂志,也写了读本,更改

编了他国的儿童文学名著.(注五十三)

o到十九世纪,真正为儿童写作的读物才陆续出现,约可区分为三派:

?承自启蒙主义的教训意味的作品:此类作品仍是以道德与宗教为传

达主题,强调教育的效果.如:克里斯特夫.芬恩.薛密特(Schmidt)的《儿

童圣经故事》,以及《复活节的蛋》。

?冒险故事的出现与盛行:由於《鲁宾逊漂流记》的译传,加上当时各国

积极向海外拓展殖民地的风气,使冒险故事在德国大为流行.继康培

《美洲的发现》一书开创先河外

?源自浪漫主义文学的童话:延续十九世纪初期产生的浪漫主义风潮,德

国文坛上亦兴起一股崇尚自然,欣赏想像的声音,儿童文学上也随之反

对过分的冒险小说,爱国故事,与说教作品,而认为不受现实约制,充满

诗意和想像的「童话」,是一种高境界的文学形式.

o第一次战后,塞尔登,薛密特本,以及艾利.凯斯多拿的作品纷纷以表现慈爱,和平为主题,因此,各类创作也随之活络起来。

o首先,是延续本世纪初文学改革主张与风格的作品。

o德国的儿童文学发展起步较晚,且过程中屡受战火摧残,但因其务实,坚持的民族性,仍能发展出特有的作品风格,且正吸取他国经验,蓄势再出发.

法国儿童文学发展

o法国人的民族性是理智,机智的,此特徵也表现在法国的儿童文学中.如其十一世纪末的古老史诗—罗兰之歌,除本身为一杰出而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外,便

显出此种机智的特质。

o十八世纪,是儿童教育抬头的世纪.首先,是露芙茁特.德.包曼夫人强调儿童文学的教育性,所以有《美女与野兽》、《少男少女歌曲集》的诞生。

o十九世纪为法国的文学盛世,许多名著也都能引起孩子深深的共鸣。

o却多以反应社会生活,思考人的因应方法为主旨,故有学者评其均为「理智」的杰作。

o二十世纪时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两类:主要是承续前期的写实性小说,如大仲马的《侠隐记》,《基度山恩仇记》,梅里曼的《马太.法尔科尼》等。

o而后,则渐转向人内在的心理描写,心理小说的特徵也出现在儿童文学作品中。

o法国儿童文学中呈现出反应人生,追求机智的特色,是嫡承自寓言传统,有别於英国想像故事,北欧美丽童话……的独特面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