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1讲植物的激素调节
- 格式:docx
- 大小:76.60 KB
- 文档页数:9
高中生物必修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1.植物激素是指特定器官合成的有调控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
()【答案】×,植物激素是指一定部位细胞合成的微量高效的调节物质。
2.高等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要是指从上端向下端的方向运输。
()【答案】×,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
3.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接受阳光充足产生的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答案】×,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生长。
4.生长素作用具有双重性,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明显,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答案】×,促进作用对应的浓度具有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促进作用都降低。
5.茎的负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答案】×,茎的负向地性和向光性都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6.生长素极性运输与横向运输的原因不同。
()【答案】√,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横向运输则是由外因——单侧光等外界影响引起的。
7.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微量高效。
()【答案】×,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特定的分泌腺体。
8.乙烯和乙烯利都属于植物激素。
()【答案】×,乙烯属于植物激素,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9.造成植物疯长的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本身产生了大量的赤霉素。
()【答案】×,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感染了赤霉菌,赤霉菌产生了大量的赤霉素。
1.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答案】×,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来完成的。
2.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 【答案】√,例如垂体包括神经垂体和腺垂体,腺垂体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3.只有神经细胞才会产生兴奋。
()【答案】×,效应器细胞,比如肌肉细胞也会产生兴奋。
【高中生物】高考生物知识点:植物的激素调节高考生物知识点:植物的激素调节一、植物的激素调节名词: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5、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
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激素调节》教学设计(通用5篇)《激素调整》教学设计篇1第1节植物的激素调整教学目标学问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同学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讨论熟悉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整的基本原理。
力量目标:通过引导同学设计试验,进行试验观看,培育同学投身科学试验的参加精神;通过组织同学活动,培育同学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训练同学细致观看的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试验、实习活动,培育同学“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使同学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仔细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殊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同学过去很少接触。
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脚印向同学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学问。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学问,能够使同学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缘由,了解有关生长素的学问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学问。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假如在老师在叙述的过程中未能赐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同学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同学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学问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同学的眼光局限在学问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熟悉上,而是准时介绍了科学讨论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生长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同学能够熟悉到科学讨论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机理有一个较全面的熟悉。
高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植物的激素调节生物是一门记忆类的学科,需要大家经常回顾才能记忆深刻,为了加深大家对高一生物知识点的记忆,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植物的激素调节,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一、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植物:激素调节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二、植物的向性运动1、概念: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实例: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3、植物向性运动的意义(1)向光性——使植物茎、叶处于最有利于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位置(2)向重性——有利于植物的固定和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总之,向性运动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应激性区别)A 从概念上区别B 联系生物体具有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三、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一1、实验名称:向光性实验2、实验时间: 1880年3、实验者:达尔文4、实验材料:金丝雀草的胚芽鞘 (胚芽鞘——胚芽外面的锥形套)5、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现象分析第一步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方向生长单侧光能使胚芽鞘表现向光性,且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对照1)第二步单侧光照射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胚芽鞘尖端可能能主生某种物质,影响胚芽鞘生长(对照1)第三步单侧光照射用锡箔帽罩住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不弯曲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对照1、2、)结论(推测) 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部分的生长会产生影响实验二1、实验名称:温特实验2、实验时间: 19283、实验者:温特4、实验材料:植物胚芽鞘5、实验过程:第一步: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第二步:将处理过的和未处理过的琼脂块分别切成许多小块;第三步:将两种琼脂小块分别放在两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几天后观察6、实验结果:放处理过的琼脂小块的胚芽鞘向放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放未处理过的琼脂小块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7、实验结论(分析):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实验三1、实验时间: 19342、实验者:郭葛3、实验结果:从植物体中分离出生长素,并鉴定为吲哚乙酸四、反思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且从向光侧运向背光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且向光侧少,背光侧多→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表现向光性五、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产生部位:主要在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和组织。
第五章 2019-2020年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第五章生命活动的调节(解题指导)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解题指导】例1在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激素效应无关的生产活动是A 果树修剪B 培育无籽西瓜C 培育无籽番茄D 将一熟苹果放入未熟苹果箱中催熟析生长素在较低浓度下促进生长,在高浓度下抑制生长,顶端优势现象即是一例证。
果树修剪的原理是适时消除顶端优势,调整叶枝与花枝、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使果树既生长茂盛又能高产。
生长素还能促进果实发育,培育无籽番茄,即是在没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而得到的。
果实成熟时产生气体植物激素乙烯,其作用之一是促进果实成熟。
所以A、C、D选项均与植物激素的效应有关,而无籽西瓜是依据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的三倍体西瓜,与植物激素无关。
所以答案选B。
例2图5–1为几组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的示意图。
试分析各级实验的结论(①~⑦),将编号填在适当的括号中。
图注:1.不透光罩;2.切去尖端;3.不透水云母片;4.不透光锡纸小帽;5.不透光锡纸筒;6.琼脂块;7.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①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具有尖端的缘故。
②胚芽鞘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
③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④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⑤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⑥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
⑦胚芽鞘尖端可能向下传递了某种物质。
析上图每组实验均有一对照项,找出了导致每组中两项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即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A 组实验的条件一项在暗处,一项照单侧光,则结论是③;B组中一项切去尖端,一项不切尖端,则可得出结论是①;从C组实验可以推测不透水的云母片阻挡了某种物质的扩散而使胚芽鞘不能向光生长,所以结论是⑦;D组实验分别将胚芽鞘尖端和尖端下部遮光,造成生长状况不同,证明了结论④;E组实验则证实了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所以结论为⑥。
答案 A.③B.①C.⑦D.④E.⑥第二节动物的激素调节【解题指导】例1 切除胰腺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会引来许多蚂蚁,其原因是。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长中的应用及其他植物激素五部分。
教材以三个问题导出了“植物的激素调节”,接着以向光性与向重力性的设问,引导学生的思维。
把知识过渡到“植物的向性运动”上。
以上述两例定义了向性运动,并阐明了向性运动的意义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达尔文对实验现象的推想。
接着介绍了温特实验的两个阶段和结论以及郭葛的分离实验与鉴定结果。
教材的第三部分着重指出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两重性受生长素的浓度和作用的器官所制约。
并通过图4--5“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及图4---6“顶端优势示意图”来进一步强调这种作用的两重性。
教材的第四部分“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指出了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阐明了对生长素难以大规模应用的原因。
然后,介绍了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三方面应用,即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第五部分“其他植物激素”介绍了五类植物激素并讲述了细胞分裂素和乙烯的作用。
同时,重锤响鼓地强调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一种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的联系: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第八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
生长素和其他植物激素的内容,与第五章植物的个体发育及第一章的细胞分裂等内容有关。
植物激素合成的内容,与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有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1、植物的向性运动。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3、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主要生理作用及相互间的协调作用。
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
2、理解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第一節植物的激素調節名詞:1、向性運動:是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運動。
2、感性運動:由沒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轉變、觸摸等)而引起的局部運動,外界刺激的方向與感性運動的方向無關。
3、激素的特點:①量微而生理作用顯著;②其作用緩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並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動物激素:存在動物體內,產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稱為內分泌腺,內分泌腺為無管腺,動物激素是由循環系統,通過體液傳遞至各細胞,並產生生理效應的。
4、胚芽鞘:單子葉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
胚芽鞘為胚體的第一片葉,有保護胚芽中更幼小的葉和生長錐的作用。
胚芽鞘分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產生生長素和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麵的部分是發生彎曲的部位。
5、瓊脂:能攜帶和傳送生長素的作用;雲母片是生長素不能穿過的。
6、生長素的橫向運輸:發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單側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會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發生從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的運輸,從而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側生長素分佈多。
7、生長素的豎直向下運輸:生長素從胚芽鞘的尖端豎直向胚芽鞘下麵的部分的運輸。
8、生長素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
一般說,低濃度範圍內促進生長,高濃度範圍內抑制生長。
9、頂端優勢: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
由於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部位,使這裏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
解出方法為:摘掉頂芽。
頂端優勢的原理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實例是棉花摘心。
10、無籽番茄(黃瓜、辣椒等):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
要想沒有授粉,就必須在花蕾期進行,因番茄的花是兩性花,會自花傳粉,所以還必須去掉雄蕊,來阻止傳粉和受精的發生。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植物的激素调节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下表数据说明()
琼脂中生
长素浓度
(mg/L)
00.050.100.150.200.250.300.35
胚芽鞘弯
曲的角度
a°
0371215181510
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不同
B •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其他激素无关
C .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 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 .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 mg/L左右
2•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在花芽性别分化过程中,施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提高雌花的比例。
由此说明
A •黄瓜雌雄花的基因不同
B .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作用特点
C .生长素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
D •分化过程中生长素起催化作用
3.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的影响, 有关分
析错误的是
A .初步判断,甲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是促进生根
B .初步判断,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是抑制生根
C .图中的结果不能判断0.5卩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
D •若探究甲和乙对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3组材料进行实验
4.下列有关植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结果如下图,
( )
A •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B .使形态和生理状态一致的葡萄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 D浓度相同
C •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
D •侧芽产生的生长素比顶芽多,所以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5•科研人员将赤霉菌培养液洒到水稻幼苗上,发现这些水稻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患恶苗病的症状(植物疯长);科研人员分析出赤霉菌培养液中有以上效应的物质
是赤霉素。
上述实验的结论是()
A .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B .赤霉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C .植物能产生赤霉素
D .赤霉素能促进水稻植株长高
6.将玉米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切除长势相同的多个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
分别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保持在黑暗中12 h,胚芽鞘向右弯曲,弯曲角度与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关系如下图所示。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近根端与近苗端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
B .茎段截取后,近根端的生长素向着近苗端运输
C .极化再生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D .生长素对离体茎段的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8. 南方红豆杉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种子的休眠期长,种子萌发率低,某学校研究性学习
小组围绕提前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这一目标,做了如下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得到了
下表中的实验结果。
据表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J
J F
02 0A16 O L R0 12 1.4 16 1ft
A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效应一定不同
B .实验结果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 .上述实验说明了种子萌发受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共同作用
7 .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茎段再生时,根总是由近根端长出,叶从近苗端长出
种现象被称为极化再生。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见图),
这
7
脱瞄块屮喀怏
俯
加
15
m h
右
M
的
mMrJ
A.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第1和2组
B •机械破损、赤霉素、温度等综合作用能解除种子的休眠期,提高发芽率
C •各种植物激素协同作用促进种子的萌发
D.第3组与第4组对比能说明温度越高种子发芽率越高
9. 科研人员为研究生长素(IAA)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表明单侧光越强,根尖背光侧生长素含量越多
B .②组与④组说明单侧光照射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 .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
D .第⑤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是“向琼脂块一侧生长”
10. 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A .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
B .浸泡法处理插条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制好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让其生根
C. 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D. 实验的测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
11.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B .细胞分裂素主要由顶芽产生
C.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衰老和脱落
D .植物激素的自身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12.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下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
曲线图,据图分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素甲代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激素乙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据图分析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
(3)为研究根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
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
发现在这些培
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较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可能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
高诱导产生 _____________ ,从而__________________ 。
13•图1是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图2是水平放置的一株
燕麦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_____________ p pm之间,图中对根
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 ___________ pp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的特点,a、b、c、d四处中,生长
素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 __________ 处。
(3) 为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分。
请你利用
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燕麦胚芽鞘、薄云母片等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结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结论:答案
1.D 2.C 3.D 4.A 5.D 6.C 7.B 8.B 9.D 10.B 11.B
12. (1)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2)抑制作用、促进作用(3)①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②除了无生长素,其余和实验组相同(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
液中)
③乙烯多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13. (1)8〜16
16 (2)两重性a (3)实验步骤:①取完整燕麦胚芽鞘均分为三组,编号A、
B、C ②A组尖端中央纵向插入云母片,B组在尖端以下部分中央纵向插入云母片,C
组不做任何处理
③将三组水平放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预测结果:A 组水平生长, B 组背
地生长, C 组背地生长实验结论: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