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长期负债
- 格式:ppt
- 大小:594.00 KB
- 文档页数:54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指财务会计工作应达到的境地。
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关于会计核算中的程序与方法适用的基本条件的约定,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是指特定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货币分期: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辨认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确定这些数据应加以记录的会计对象的要素,进而确定已记录和加工的信息是否应全部列入财务会计报表和如何列入报表的过程。
会计计量:是指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和确定,使其转化为能用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的经济信息,以便集中和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
历史成本:是指资产取得时,为花获得该资产并使其达到有效的使用状态之前必须花费的合理的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
重置成本:是指资产负债表取得与某资产相同或类似资产时将支出的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
可实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可望变换为非贴现的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
现值:是指资产在正常业务进行过程中可望变换成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或该现值减去为实现这一流入所需的现金流出的现值。
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1.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1.1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一份财务报表,用于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它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资产包括企业所拥有的现金、应收账款、存货、房地产和设备等。
•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借款、未付工资和税款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净资产,包括股东投入的资本和留存盈余。
1.2 负债的种类•长期负债:指在一年之内无法偿还的负债,如债券和长期贷款。
•短期负债:指在一年之内需要偿还的负债,如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
•非流动负债:指在长期内需偿还的负债,如退休福利和租赁债务。
1.3 所有者权益的组成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净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是负债部分之后列出的。
它包括以下几个要素:•股本:指股东投入的资金。
•资本公积:指股东以超过面值的价格购买股份所形成的差额。
•留存盈余:指企业的净收益减去股利分配后的剩余部分。
2. 成本与费用2.1 成本的概念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取和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支出的资源的价值。
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
•间接成本:与产品或服务相关,但不容易直接分配给具体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材料成本。
2.2 费用的概念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性资源的耗费。
费用可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直接相关的费用,如销售人员工资和推广费用。
•间接费用: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间接相关的费用,如办公室租金和行政人员工资。
2.3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成本是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的资源支出,而费用则是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时的资源耗费。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是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
当商品或服务销售出去后,成本转变为费用。
3. 利润与利润分配3.1 利润的概念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净收入,即企业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部分。
第1篇中国财务负债报告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负债规模不断扩大,负债结构日益复杂。
本文通过对中国财务负债报告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企业负债的现状、特点及风险,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财务负债报告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负债规模、结构、成本和风险。
分析财务负债报告,有助于了解企业财务风险,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对中国财务负债报告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企业负债的现状、特点及风险。
二、我国企业负债现状1. 负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企业负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总额达到91.76万亿元,同比增长6.2%。
其中,负债总额超过1万亿元的企业有312家,负债总额超过10万亿元的企业有4家。
2. 负债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负债结构存在以下特点:(1)短期负债占比高。
2019年,我国工业企业短期负债总额为45.83万亿元,占总负债的49.8%。
短期负债占比过高,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
(2)长期负债占比低。
长期负债主要用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而我国工业企业长期负债总额为45.93万亿元,占总负债的50.2%。
长期负债占比低,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3)资产负债率较高。
2019年,我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3%,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高资产负债率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三、我国企业负债特点1. 产业集中度高我国企业负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
其中,制造业负债总额最高,达到50.22万亿元,占总负债的54.7%。
产业集中度高,可能导致部分行业面临系统性风险。
2. 地域分布不均衡我国企业负债地域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负债规模较大,西部地区负债规模较小。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企业负债规模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负债规模较小。
3. 企业类型差异明显不同类型企业负债特点存在差异。
国有企业负债规模较大,资产负债率较高;民营企业负债规模较小,资产负债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