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病案一刘某某,女,40岁主诉:鼻塞,流涕4天,发热,头痛2天病史:前日上班时因天气突变而衣着单薄感寒,自感恶寒,鼻塞流清涕,稍咳,喷嚏,头稍痛,因工作繁忙为介意。
昨起发热汗出,微恶寒,头胀痛,鼻塞流浊涕,口渴喜饮,咽喉疼痛,咳嗽咯黄稠痰,小便黄。
辩证:此例外感风热乃由外感风寒,迁连日久,郁里化热所致诊断:表证(风寒入里化热)治法:辛凉解表,清宣肺热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5g,竹叶10g,牛蒡子10g,薄荷6g,瓜蒌12g,贝母10g,条芩10g,板蓝根10g,射干10g,桔梗10g,芦根10g,甘草6g,水煎服热甚加条芩、板蓝根清热,咽喉肿痛加射干,利咽解毒,痰黄稠加贝母、瓜蒌清热化痰病案二宋某某,男,25岁,2009年9月4日初诊主诉:前日起上腹部疼痛,昨日下午开始移至右下腹,今晨疼痛加剧,体温38.4℃,右下腹阑尾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白细胞总数1185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诊查见右少腹疼痛颇剧,拒按,畏寒发热,大便不畅,脉弦滑,苔薄腻,舌边有紫暗辩证:邪毒内结,溃而成脓,肠痈之疾治法:当以大黄牡丹汤泻之处方:生大黄4.5g(后下)、丹皮9g、赤芍9g、桃仁12g、甘草3g、败酱草18g、红藤12g、地丁9g、忍冬藤12g二诊:服药一剂,大便不畅,寒热以退,腹痛亦减。
原方药再服三剂,诸症消失,白细胞检查亦恢复正常病案三周某,男,35岁。
主诉:病者患咳嗽有年,时作时止,近届秋凉,因起居不慎,外感风寒,咳嗽大发。
曾去某西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服止咳药一周,效不显转求中医。
证见气喘咳嗽,痰多而稠,难以咯出,心烦,口渴欲饮,苔薄白微黄,六脉浮数。
辩证:病系外感咳嗽,初因凉风外袭,现已伏热内蒸,寒邪包热,壅阻肺经,故喘而咳嗽,虽外无大热而里热甚炽诊断:气喘(风寒袭肺,寒郁化热)治法:外散寒邪,内清郁热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24g、甘草3g、竹茹3g、化橘红6g、川贝母6g(分三次吞服)三剂。
完整住院病例(一)08成人临本苏雅娜学号022姓名:张日光性别:男年龄:73岁婚姻:已婚民族:汉职业:农民出生地:广东高要住址:广东高要金渡大坑村入院日期:2009-5-12记录日期:2009-5-12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主诉: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气促3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1周。
现病史:缘患者于10年前每于天气变化或感冒后即出现咳嗽咳痰,咳白色粘痰自服感冒药或去乡医处予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但病情反复,以冬春季节多发,每年累计3个月以上,3年前患者症状加重并出现气促,予规矩抗炎治疗方可缓解,1周前患者着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气促,以活动后加重于乡医处予抗炎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缓解,并出现双下肢浮肿、腹胀、食欲缺乏,现在要求入院进一步治疗,患者至发病以来胃納、睡眠欠佳,小便减少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过去体质较弱,有吸烟病史30余年。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有卡介苗接种史,无外伤、无输血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
系统查询1.呼吸系统:见现病史,无胸痛、盗汗、咯血。
2.循环系统:无心前区疼痛、头昏、头痛及晕厥史。
3.消化系统无反酸、嗳气、腹痛、腹泻、呕吐、黑便史。
4.泌尿系统:无苍白、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痛史。
5.血液系统:无头晕、眼花、耳鸣、鼻出血、牙龈出血、黄疸、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史6.代谢及内分泌系统:无多饮、多尿、多汗、怕热史,性格、智力、皮肤、性欲无明显变化。
7.神经系统:无意识障碍、记忆力改变、视力障碍、抽搐、瘫痪、精神异常等病史。
8.关节及运动系统:无关节疼痛,无运动障碍。
个人史:生于原籍,未去过其他地方,小学毕业后就地务农,有烟酒嗜好,无毒物及疫水接触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居住条件一舨。
婚姻史:26岁结婚,配偶健康,夫妻关系和睦。
育有一子一女,均健康。
家族史:父母均健在,2妹2弟,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及遗传病史,家属成员中无同样患者。
体格检查T38℃, P 112次/min, R30次/min BP 100/70mmHg, Wt60kg。
临床病例病史摘要患者,男,53岁,干部。
因心前区疼痛6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0小时入院。
入院前6年感心前区疼痛,痛系膨胀性或压迫感,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减轻。
入院前2月,痛渐频繁,且休息时也发作,入院前10小时,于睡眠中突感心前区剧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且伴大汗、呼吸困难,咳出少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液,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7.8℃,心率130次/min,血压80/40 mmHg。
呼吸急促,口唇及指甲发绀,不断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液,皮肤湿冷,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20×109/L,嗜中性粒细胞:0.89,尿蛋白(+),血中尿素氮30.0 mmol/L,CO2结合力16.0 mmol/L,入院后经治疗无好转,于次日死亡。
尸检摘要主动脉有散在灰黄色或灰白色斑块隆起,部分有钙化、出血,腹主动脉的斑块有溃疡形成。
脑底动脉管壁呈偏心性增厚变硬,腔狭窄。
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壁增厚,管腔Ⅲ度狭窄,前降支从起始至2.5 cm处管壁增厚,管腔Ⅱ~Ⅳ度狭窄,左旋支管腔Ⅱ~Ⅲ度狭窄;右冠状动脉距起始部0.5 cm~5 cm处管壁增厚,腔Ⅲ~Ⅳ度狭窄,室间隔大部,左心室前壁、侧壁,心尖部,右室前壁内侧心肌变软、变薄,失去光泽,镜下有不同程期的心肌坏死,右室后壁亦有多个灶性坏死区。
肝900 g,表面弥漫分布着细小颗粒,切面黄褐相间,似槟榔状,右肺600 g,左肺550 g,双肺弥散性曲菌感染伴小脓肿形成,左胸腔积液400 ml,四肢末端凹陷性水肿。
思考题:1.本病例的主要疾病是什么?2.试分析该病的主要病变及相互联系。
3.用病理变化解释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
肺炎具体案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自2019年底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这种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症状和严重程度,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肺炎病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 病例一,轻度症状。
小李,30岁,男性,曾与确诊患者接触。
他出现了轻微的发热、咳嗽和乏力症状,但没有呼吸困难。
经过隔离观察和治疗,他在两周后康复出院。
2. 病例二,中度症状。
小王,45岁,女性,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她出现了持续性的高烧、呼吸急促和胸痛症状,经CT检查发现肺部病变。
她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治疗,经过数周的治疗后康复出院。
3. 病例三,重度症状。
小张,60岁,男性,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心脏病史。
他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和意识模糊等症状,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4. 病例四,无症状感染者。
小刘,25岁,女性,曾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
她接受核酸检测后被确认为新冠病毒感染者,但并未出现任何症状。
经过隔离观察后康复出院。
以上案例展示了新冠肺炎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差异。
对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而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年长者,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
此外,还有一部分感染者并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这对疫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个人防护和公共卫生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口罩佩戴和手部清洁等工作。
同时,加强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
总之,了解肺炎具体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加强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共同抗击疫情,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希望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早日得到控制,让人们摆脱病痛困扰,重回正常生活。
病例一患者王某,头部有一2*2CM的伤口,就诊第3天,像以往2天一样来医院挂号换药,因这次病人居多导致等候时间较长,便于护士发生争执,气头上辱骂了护士。
而护士则因刚才患者说话难听,也一气之下失去耐心解释,与患者争吵起来,后经其保安调解才散开。
医生开其医嘱伤口换药,患者来到换药室,又遇其刚才吵架的那位护士,心里很是不服气,但考虑到伤口还没好,需要消毒,便忍住了。
而护士也是怒气未消,不耐烦地给其换药,患者觉得护士公报私仇,便又开始辱骂护士。
护士也觉得患者是故意刁难自己,很不服气。
当时换药的病人居多,其他患者见护士争吵影响到正常换药的次序及时间,便也起哄闹了起来,并对其医院进行投诉。
后经医务科调解1个小时后事情才得以平息。
病例二患儿李某1岁,其母只身一人抱来医院打针,在输液已完时,母亲叫唤护士拔针,因其病人较多,护士未及时过来。
母亲便一手抱起患儿,一手提起吊瓶来至护士身旁,要求护士拔针。
当时护士一连拔了好几个患者的针,心情有点浮躁,语气强硬,未将家属带至座位上,就顺手站着给其拔针,并说道,你要自己先压好。
患儿母亲一听,气不打一出来,本来就一个人抱着小孩,不好提吊瓶,现在拔针还要自己先压好,哪来的手压,觉得护士做事没有耐心,不负责任,在护士拔完针后,一脚踢向护士腿部。
护士也来火,觉得病人无理取闹,与其争吵,也导致影响其他病人的治疗。
此事事后已报警,交由警方处理。
病例三患者张某,随其母一同来医院就诊,一位实习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打针,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穿刺失败。
张某肿针后喊疼,护士未及时进行道歉。
其母发觉打针护士动作生疏,便置问护士是否是实习生,带教老师怕患者发现,便一直回避这个问题。
只是说道,换一只手打针就好了,我来给你打吧。
患者未吱声,带教护士给予穿刺静脉时,选择位置不妥当,在靠近关节处,导致患者打上针后,一直觉得针眼处疼。
护士也未给其解释,只是给予患者肿针处硫酸镁湿敷。
患者母亲平时为人就比较谨慎,多疑,又去咨询另外2位护士,问起肿针的处理,结果得知答案都不一样,患者母亲觉得护士都在敷衍她,毫无安全保证,很是生气,觉得护士对她毫无责任心,无法信任,与护士争吵起来,并要求保证她女儿左手肿针处以后都没事,护士未对其进行解答。
胸痛病例(1)
胸痛病例是指人体胸部出现的疼痛症状,在医学上被认为是一种严重
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否则可能会发展成为危及生命的
疾病。
下面是一个胸痛病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
帮助。
一、病症描述
该患者是一名女性,年龄为35岁,自称胸部有疼痛感,并且该疼痛感
伴随胃部不适,头部晕眩等症状。
疼痛感自发生以来一直存在,并且
加重,患者也无法通过任何方式缓解疼痛感。
二、病因分析
该病症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工作而导致的身体疲劳,从而引起胸部疼痛。
同时,这种疼痛与饮食和睡眠情况有关,患者平时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较差,这也很可能是导致疼痛感的原因之一。
三、处理方法
首先,患者应该休息一段时间来缓解疼痛。
同时,可以采取一些调整
饮食和睡眠的方式来恢复身体。
如果疼痛感依然无法缓解,建议到专
业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四、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此类病症的发生,在平时应该多注意身体休息,做到合理饮
食和充足睡眠,同时也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人体姿势的调整,避免
出现身体疲劳现象。
总之,对于胸痛病例需要重视并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
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整饮食和睡眠,以保持身体健康。
病例分析:001 (肺心病)一、目的:1、巩固已学知识2、强化临床应用3、熟悉病例书写二、方法步骤:1、回顾相关知识点2、给出临床病例资料3、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4、教师讲评、小结三、病例摘要患者女,60岁。
20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进而咯黄痰,并出现气短,尤以过劳、受凉明显。
近1周出现少尿并双下肢水肿,口服双氢克尿噻及氨苯蝶啶效果不佳而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7.9℃,脉搏12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5.0/10.0kPa (112/75mmHg)。
神志清楚,端坐位,呼吸略促,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肺肝界于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叩诊过清音,双肺下野可听到干湿性啰音,剑突下可见心脏搏动,心浊音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心律规整;心率120次/min。
腹软,肝脏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 3.0cm,剑突下4.0cm,肝-颈V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肺型P波,电轴右偏+120°,重度顺钟向转位,Rv1+Sv5≥1.05mV。
X线胸片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其高度≥7mm;右心室增大征。
分析思考:1)提出诊断2)诊断依据3)鉴别诊断4)治疗原则肺心病参考答案:一、初步诊断:1、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2、COPD3、肺部感染二、诊断依据:1.老年患者,有近20年的慢支引起的慢阻肺病史。
2.继之出现了肺A高压的体征(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及右心肥大(剑突下可见心脏搏动,三尖瓣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和右心衰竭表现(端坐位,呼吸略促,口唇紫绀,心率120次/min。
腹软,肝脏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0cm,剑突下4.0cm,肝-颈V回流征阳性,少尿,双下肢水肿。
)3.体温37.9℃,双肺下野可听到干湿性啰音提示存在双下肺感染。
也是本次加重的主要诱因。
4.X线检查符合慢支、COPD、肺心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