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鱼片中鱼骨刺X射线图像不同增强处理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7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X射线焊缝缺陷图像增强与分割算法殷鹰;毛健;苏真伟【摘要】为提高X射线图像缺陷自动识别的能力与图像分割的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X射线焊缝缺陷图像增强与分割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计算图像的协方差矩阵特征值与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并根据特征向量分布,选择感兴趣区域即图像中的焊缝部分,从而减少图像处理的计算量;其次通过分析特征值累计百分比和试验结果,筛选出最佳的特征向量,对图像进行基于主成分的重构;最后采用Otsu阈值分割法,对重构后的图像进行分割.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对比度低、噪声严重的X射线缺陷图像分割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期刊名称】《无损检测》【年(卷),期】2010(032)009【总页数】6页(P678-683)【关键词】X射线;焊缝缺陷;主成分分析法;感兴趣区域选择;图像分割算法【作者】殷鹰;毛健;苏真伟【作者单位】四川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成都,610061;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45;四川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成都,610061;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5.28X 射线焊缝缺陷图像自动检测和识别系统主要包含四个步骤:图像预处理、图像特征提取、神经网络训练和缺陷识别[1] 。
图像分割技术是图像预处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有边缘检测[2] 、阈值分割[3] 、数学形态学处理[4] 等,这些算法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领域里被大量研究和使用。
图像分割算法在研究X 射线焊缝缺陷图像检测和自动识别系统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包括特征提取、图像识别与分类等所有后续处理工作都取决于图像分割的质量。
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的X 射线焊缝缺陷图像分割算法。
1 X 射线焊缝缺陷图像分割算法1.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图像重构Jolliffe[5] 定义了主成分分析法:一种数学变换的方法,通过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进行线性变换转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的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
鱼刺构型对无骨鱼片加工工艺的影响不同品种的鱼其鱼刺的构形各不相同,直接影响无骨鱼片加工中的解冻、去刺、剖片工艺。
本文对生产实际中的各类鱼按鱼刺构形进行分类,并对各类鱼的最佳去刺、剖片、解冻工艺进行讨论,为生产实际提供参考。
一、鱼刺构形分类1、脊刺类型(1)连接脊椎纵向鱼刺类鱼:这类鱼占大多数,目前水产品生产加工中常见有红鱼、鲽鱼、美国红鱼、罗非鱼等。
(2)连接脊椎斜侧向鱼刺类鱼:主要有竹荚鱼、银鲷等。
(3)连接脊椎细刺类鱼:主要有马鲛、鲭鱼、秋秋刀鱼等鱼等。
(4)连接脊椎无刺类鱼:这类鱼主要包括鳗鲡等。
2、腹刺类型(1)腹部斜向朝里生的鱼刺,如红鱼、鲽鱼等;(2)腹部平贴鱼腹的鱼刺,如竹荚鱼、银鲷等。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连接脊椎纵向鱼刺类鱼其腹刺类型为腹部斜向朝里生的鱼刺,连接脊椎斜侧向鱼刺类鱼腹刺类型为腹部平贴鱼腹的鱼刺。
二、去除鱼刺的方法纵向脊刺类鱼―般同时有斜向朝里的腹刺,如红鱼、鲽鱼等。
这类鱼剖片时纵向椎刺因与鱼片平行,可与脊椎骨一起去除。
但腹刺细长,如果在生产中用拔刺工具一根根拔除,很费时,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并很容易拔断或漏拔,在产品中大量残留,使得产品质量下降。
可在腹刺的上下用拔刺工具各划一条线,拔刺时使得介于二划线之间鱼肉与鱼刺一起去除,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用此方法,每去除一红鱼片鱼刺的时间,熟练工人只要8秒。
划线时,介于二划线之间的肉尽量薄,鱼刺介于之间,避免损失。
斜侧向椎刺的鱼在剖片日摊刺会剖断残留,如竹荚鱼、银鲷等。
竹荚鱼、银鲷等椎刺短粗,比红鱼、鲽鱼的腹刺容易去除。
去刺时工具要与鱼刺有一定的接触面积,不要钳断鱼刺。
拔刺要顺着鱼刺的方向拔,不然易折断鱼刺。
有些鱼,如竹荚鱼,在过分解冻时易造成鱼肉的散蹦,因此不易在完全解冻下拔刺。
但鱼体过硬也不利于鱼刺的去除。
应掌握解冻的火候,这类鱼拔刺时不应把鱼拿起来拔,应把鱼放在平面容器上,防止鱼肉散蹦。
对小规格的斜侧向椎刺鱼,用一根根拔刺的方法同样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
专利名称:剖切鱼片中的去除骨刺装置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王高毅,李延奎
申请号:CN200620091674.8
申请日:20060619
公开号:CN200950796Y
公开日:
2007092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剖切鱼片中的去除骨刺装置,属于水产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鱼片剖片方法中所使用的一种去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采用金属丝作为切割线,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架的一端和金属丝相连,另一端和手柄相连。
使用时,先用刀将骨刺的上端挑开,然后将固定在手柄的金属丝作为切割线,从挑开的豁口处放入;沿骨刺和鱼片和结合部位,将金属丝向鱼尾方向拉拽,使骨刺和鱼肉部分分离,去掉中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益处是鱼片剖片效率大大提高,且易于掌握和操作;节省了资源,节约了人力和财力,且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去骨装置采用了金属丝,使得切割点面积小,速度快,能使鱼脊椎同鱼肉分离时,骨上不带肉。
申请人:大连通远食品有限公司
地址:116109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七顶山乡后海村
国籍:CN
代理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代理人:侯明远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下列哪种设备不是刑事影像技术中常用的拍摄设备?A.数码相机B.高清摄像头C.红外热像仪D.电话2.在刑事影像技术中,哪种光线条件下最适合拍摄现场照片?A.强光B.阴影C.散射光D.逆光3.下列哪种技术不属于刑事影像技术中的图像增强技术?A.对比度增强B.边缘检测C.色彩平衡D.滤波器4.在刑事影像技术中,哪种格式是常用的图像存储格式?A.BMPB.JPGC.GIFD.MP45.下列哪种设备不是刑事影像技术中常用的图像处理设备?A.计算机B.打印机C.扫描仪D.电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刑事影像技术中,使用红外热像仪可以拍摄到物体的热量分布情况。
()2.在刑事影像技术中,使用高倍率的放大镜头可以拍摄到更清晰的图像。
()3.刑事影像技术中,使用多光谱相机可以拍摄到不同光谱范围的图像。
()4.在刑事影像技术中,使用滤镜可以改变图像的颜色和亮度。
()5.刑事影像技术中,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恢复被损坏的图像。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刑事影像技术中,常用的拍摄设备有数码相机、高清摄像头和______。
2.在刑事影像技术中,常用的图像处理技术有对比度增强、边缘检测和______。
3.刑事影像技术中,常用的图像存储格式有BMP、JPG和______。
4.刑事影像技术中,使用______设备可以拍摄到物体的热量分布情况。
5.刑事影像技术中,使用______设备可以拍摄到不同光谱范围的图像。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简述刑事影像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
2.简述刑事影像技术中常用的拍摄设备及其特点。
3.简述刑事影像技术中常用的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4.简述刑事影像技术中常用的图像存储格式及其特点。
5.简述刑事影像技术中常用的图像输出设备及其应用。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某公安部门在调查一起盗窃案时,使用刑事影像技术拍摄了现场照片。
请根据现场照片,分析犯罪嫌疑人的逃跑路线。
基于CT扫描数据的黄鳍金枪鱼鱼体三维重构宋利明;李金霖;张敏【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24(48)3【摘要】为研究鱼类分类与其内部结构,实验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CT)扫描技术对黄鳍金枪鱼鱼体进行扫描,通过医学影像软件Mimics (MIS_Research_21.0)对CT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对黄鳍金枪鱼的骨骼、鳔和肌肉进行三维重构并测定了相应部分的体积和表面积。
结果显示:(1) CT扫描可获得清晰的黄鳍金枪鱼骨骼、肌肉和鳔的影像;(2)医学影像软件Mimics可计算出黄鳍金枪鱼的骨骼、鳔和肌肉的体积和表面积,其体积分别占鱼体体积的7.76%、0.88%和91.36%,表面积分别占鱼体表面积的29.52%、0.74%和69.74%。
研究表明:(1)使用X射线CT扫描技术是目前对鱼类损伤较小、鱼体骨骼、鳔和肌肉成像最便捷、最直观的方法;(2)医学影像软件Mimics可用于鱼体三维重构、计算鱼类骨骼、鳔和肌肉的体积和表面积;(3) CT扫描可用于鱼类学、鱼病学和鱼类声学回波强度的深入研究。
实验可为鱼类学、鱼病学和鱼类声学回波强度等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126-132)【作者】宋利明;李金霖;张敏【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TP391.41【相关文献】1.水温影响下的印度洋黄鳍金枪鱼亲体补充量关系模拟研究2.印度洋公海海域黄鳍金枪鱼鱼体脂肪含量与生物学参数的关系3.基于GAM模型分析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渔场分布与不同环境因子关系4.应用水温数据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亲体-补充量Ricker模型的扩展5.自然死亡和亲体补充关系对黄鳍金枪鱼资源评估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X射线图像增强方案
崔玉柱;刘清华
【期刊名称】《无损检测》
【年(卷),期】2014(036)001
【摘要】X射线图像信息量大,通常不止一个灰度层次,运用图像增强方法可以提高图像对比度和像质,达到细节区域的最佳视觉效果.笔者首先分析了图像直方图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图像内容,采用模糊松弛迭代算法建立了模糊集映射函数,对射线图像进行迭代运算;最后,使用迭代处理结果进一步做Sobel边缘检测算子处理和均值滤波处理.试验表明,该算法增强了图像视觉效果,且增强了图像中不同灰度层次的边缘细节信息,使得图像层次感更加明显.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崔玉柱;刘清华
【作者单位】国家数字化X射线成像仪器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绵阳 621000;国家数字化X射线成像仪器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绵阳 6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一种多尺度X射线胸片图像增强算法 [J], 张敏;牟轩沁
2.一种新的X射线图像增强算法 [J], 李汉志;赵宝升;李伟
3.一种X射线图像增强新方法 [J], 赵存;胡炜薇
4.一种层级模糊隶属度的X射线医学图像增强算法 [J], 李策;周雁楠;欧阳诚苏
5.一种新型X射线安检图像增强算法 [J], 郑林涛;董永生;史恒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的方法总结摘要:生物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总结了常用的生物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并探讨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引言生物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的知识,旨在从生物医学影像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如X光、CT、MRI和超声等,生物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生物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总结。
方法一:图像增强图像增强是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对图像进行亮度、对比度、清晰度和细节增强,可以增强图像的可视化效果,并提高图像质量。
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滤波和边缘增强等。
直方图均衡化通过调整图像的像素分布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滤波方法通过去除噪声和平滑图像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边缘增强方法则着重于突出图像中的边缘特征。
方法二: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相似属性的区域的过程。
生物医学图像中的分割常被用于定位和分割感兴趣的区域,如病变位置或组织结构等。
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有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和区域生长等。
阈值分割根据像素的灰度值将图像划分为两个区域,可以用于二值化图像或分割出具有特定灰度范围的区域。
边缘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图像中的边缘像素来实现图像的分割。
区域生长方法则根据像素之间的相似性将图像逐渐分割为不同的区域。
方法三: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的关键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特征并提取出来,可以实现对图像中的不同组织或病变进行分类和识别。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灰度直方图等。
形状特征可以描述物体的轮廓、大小和几何形状等。
纹理特征可以描述图像中的纹理信息,如纹理的粗糙度、方向性和对比度等。
灰度直方图则可用于描述图像中不同灰度级的分布情况。
方法四:分类与识别分类与识别是利用生物医学图像进行自动化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小型鱼刺X射线检测器设备工艺原理
概述
小型鱼刺X射线检测器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鱼类产品检测设备。
它利用X射线穿透物质的特性,快速扫描鱼类产品内部,检测是否存
在鱼刺等异物。
该设备工艺原理需要结合软件算法和硬件技术共同完成。
设备工艺原理
小型鱼刺X射线检测器设备主要由探头、控制系统和显示器组成,
其中,探头是核心部件。
探头制作工艺
探头是利用X射线的能力穿透物体进行检测的装置。
探头的制作需
要经过以下几个主要工艺步骤:
1.材料选择:探头材料需要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小的吸
收率,一般选用高纯度铝、镁合金等。
2.切割成型:将材料切割成与原型图纸相匹配的形状,利用
车床、铣床等工具进行加工。
3.焊接连接:采用TIG焊接或者激光焊接等方法,将制作好
的探头组装成整体。
4.精细加工:钨丝电火花切割、激光加工等方法进行精细加
工,以保证探头的亚毫米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