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0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新人教版)课标要求1.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
2.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考点一减数分裂及其相关概念1.减数分裂概念剖析2.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1)同源染色体:大小和形状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
(2)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时期)。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4)互换①时期: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时期)。
②范围: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片段。
③图示④交换对象:等位基因(B-b)交换。
⑤结果及意义:导致基因重组,产生多种配子,若不交换只产生AB、ab两种配子,若交换则可产生AB、ab(染色单体未交换)和Ab、aB(染色单体交换的结果)四种配子,产生可遗传变异。
1.有同源染色体是否就能形成四分体?提示并非所有的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是减数分裂Ⅰ特有的现象,有丝分裂过程中虽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进行联会,故不存在四分体。
2.同源染色体大小一定相同吗?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吗?举例说明。
提示同源染色体也有大小不同的,如人类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1.(2023·江苏涟水县高三期中)下图是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其中1~8表示基因。
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与2是等位基因B.1与5是非等位基因C.4与7可以一起进入配子D.5与6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1与2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为相同的基因,A错误;1与5位于同一条染色单体的不同位置,为非等位基因,B正确;当着丝粒分裂时,4与7各自随所在的染色体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错误;5与6是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5与6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D错误。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生物一轮复习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其特点是有丝分裂的二倍体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分裂成产生四个单倍体的细胞。
减数分裂包括两个连续的细胞分裂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
1.第一次减数分裂:在第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从二倍体细胞开始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的过程。
(1)分裂前:在有丝分裂的G1期、S期和G2期后,二倍体细胞进入减数分裂的前期。
减数分裂前期与有丝分裂前期相似,核膜逐渐消失,染色质逐渐凝缩成染色体。
(2)分裂过程:a.配对:染色体以同源染色体为单位进行相互配对,形成四连体结构。
b.交换: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换,称为交换。
交换后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发生重组,增加了基因组的多样性。
c.分离:染色体减数分裂纺锤体把四连体结构中的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分离成两个单倍体的染色体组。
(3)终产物:第一次减数分裂的终产物是两个单倍体细胞,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并且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随机分布,从而增加了基因组的多样性。
这两个单倍体细胞称为第一次减数分裂的产物。
2.第二次减数分裂: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单倍体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
第二次减数分裂的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相似,只是没有进行DNA复制。
(1)分裂前:两个单倍体细胞进入减数分裂的前期,染色体逐渐凝缩。
(2)分裂过程:a.染色体缩短: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和增粗。
b.分离:染色体减数分裂纺锤体把每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分离成两个染色单体组。
(3)终产物:第二次减数分裂的终产物是四个单倍体细胞,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再减半。
这四个单倍体细胞形成四分体。
二、受精作用受精是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相互结合,合成一个受精卵的过程。
1.雌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卵子形成):雌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称为卵子形成。
在卵巢中的原始生殖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初级卵母细胞。
课时规范练1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核DNA含量均加倍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均能形成四分体C.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组数相同D.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两倍2.(江西“红色十校”第一次联考)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会涉及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配问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每次分裂前都要进行核DNA的复制,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DNA经过复制导致其数量加倍,染色体经过复制也会导致其数量加倍C.细胞分裂后期,DNA都通过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发生3.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2、2,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是丙、丁细胞B.若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则丁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C.丙→丁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丁细胞中染色体上的P、Q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河南六市联考)当某果蝇细胞内有16个核DNA分子时,下列关于果蝇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核DNA数目加倍C.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2倍D.若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5.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 其中常染色体11对,22条,雌雄相同;性染色体在雄性中为一条,即为XO,雌性中为两条,即为XX),某科研小组对蝗虫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正常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如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