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俄或将在别国扩张 美若不出兵北约终结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欧洲投下近500票给俄定罪,美国这回为什么不跟?背后原因很简单
最近,国际刑事法院投票同意将俄罗斯定罪,发出法庭罚款申请,然而美国缺席了投票环节,其它欧洲国家都投出近500票给俄罗斯定罪。
那么,为什么美国这回不跟?
首先,美国认为国际刑事法院这次对俄罗斯的定罪有很多投票权问题存在,他们认为美国不应该出席这次投票,把精力拿来解决更加重要的其他事情。
同时,美国还质疑国际刑事法院针对俄罗斯航母驶入白俄罗斯领海和叙利亚军事干预事件发布的法庭申请内容及投票流程,甚至表示很多内容“毫无依据”,这也是美国投票环节缺席的原因之一。
其次,美国也认为目前国际法庭所发出的法庭申请是俄罗斯强迫性文书,如果同意定罪,会被俄罗斯认为是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对俄罗斯的“打压”,离不开两国之间上演的“大国政治”,会让两国关系一落千丈,美国也不愿意这样。
再者,美国还指出,此次就俄罗斯定罪的投票环节存在“受影响行为”,美国认为结果受到某些政党或某些国家的影响太大,考虑到国际形势和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美国最后也把自己的投票权剔除出来,不参与这次定罪投票。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不参与本次投票定罪俄罗斯的背后原因。
虽然美国这次缺席了,但他们所发出的观念仍旧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定罪俄罗斯的最终结果,说明此次定罪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通过这次事件,也能看出国际政治中的权重有多么重要。
2005年第3期俄罗斯研究No.3,Se pt.2005总第137期R u s s i a n Stu die s Gen.N o.137俄美分歧及俄罗斯力H人北约的可能性探析李海东。
【内容提要】俄罗斯与美国围绕北约扩大所产生的多方面分歧,使俄罗斯能否最终加入北约问题带有开放性和长期性特点;俄罗斯要求加入北约及经历数轮扩大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北约保持门户开放,是衡量欧洲安全能否持久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北约扩大俄罗斯欧洲安全美国【中图分类号】D81 【文章标识】A【文章编号】1009—721X(2005)03—0034一(05)自冷战结束至今,通过自我调整,北约牢固树俄罗斯、土耳其,美国外交决策者反复阐明其为立了其在欧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在北约已“更广阔的欧洲范围内的一体化”)、西欧一体化、经完成的两轮扩大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俄罗斯与整个欧洲范围内的一体化。
欧洲同样存在三方面北约关系中的一个有趣而又很重要的现象,即:北可能的、消极性的分化趋向:美欧之间的分化、前约坚持扩大不会因他国(主要指俄罗斯)的反对而华约国家之间已经存在着的十分明显的分化、西终止,同时又表示不排除俄罗斯未来完全加入北欧与前华约国家间的分化。
与可能的一体化趋势约的可能性。
针对北约扩大,俄罗斯一方面表示和分化趋势相呼应,欧洲面临三种发展道路:“一予以反对并加以谴责,另一方面又竭尽全力寻求是建立一个以北约为核心的大西洋安全共同体,加强与北约的联系。
如何理解双方这种看似矛盾美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发展和巩固欧却又合理的现象呢?俄罗斯到底能加入北约吗?共体/欧盟,使欧洲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建立欧共通过分析北约的核心国家美国与俄罗斯围绕北约体/欧盟独立的安全实体);一是以欧安会/欧安组扩大而出现的分歧及俄罗斯寻求加入北约的合理织为核心建立一个从温哥华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性,本文尝试对所提问题予以解释。
泛欧安全共同体。
”[1](P150-153’三种关于欧洲未来的蓝图间存在深刻分歧。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亲身参加了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先生充分肯定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价值,认为两个国际军事法庭的设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大创举。
这一“创举”中不包括()A. 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集体讨论对于战败国的惩处B. 追究发动侵略的野心家和好战者的个人刑事责任C. 对法西斯国家的犯罪组织依法进行审判D. 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罪行起诉被告【答案】A【解析】二战后设立的两个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法律审判的方式严厉惩处了二战中发动侵略的野心家和好战者的罪行而非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集体讨论对于战败国的惩处,所以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
2.二战后期,某政治家为保持其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控制力,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组织,下面分设欧洲、美洲和太平洋地区三个委员会。
建议世界各国都把武装力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照常服役,另一部分则固定由区域性委员会调遣。
该政治家所属的国家是()A. 美国B. 苏联C. 法国D. 英国【答案】D【解析】材料这段话是丘吉尔提出的。
英国的决策者在战争后期就已预见到战后的国际舞台上将会出现“两个巨人”,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苏联,而英国将“夹在两块大磨石之间,被置于最不舒适的处境”。
丘吉尔对战后世界结构的第一个设想是实现在英国领导下的欧洲统一,建立欧洲地区联邦。
丘吉尔主张成立一个世界性组织,下面分设欧洲、美洲、太平洋地区三个委员会。
英国可以通过组织经济、政治和军事联合体在欧洲委员会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还可通过英属殖民地、附属国在太平洋地区委员会中发挥作用,以此来保证其国际地位。
美国单极世界走向终结最终或放弃北约
2016-09-16 08:21:00环球网
【环球网军事9月16日报道】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9月2日刊登《欧洲、英国和美国日渐消失的首要地位》一文,作者系英国《旁观者》周刊副主编弗雷迪·格雷。
文章全文如下:
谁想成为21世纪的世界警察?美国尝试了这个角色,但结果令人很不满意。
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争机器似乎打不赢一场战争。
在越南、朝鲜、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都是对美国财富和人员的巨大浪费。
就连由美国领导的看似成功的干涉行动(比如2011年的利比亚行动)都引发了灾难。
事实表明,历史学家安德鲁·巴切维奇所谓的美国“大中东战争”是其作为全世界公认的超级大国走向毁灭的过程。
美国想要推广自由、富足与安全,结果却削弱了自身的自由、富足与安全。
-----------------------------
中美实力强弱转换太快了,而且还在继续,很多骑墙观望的国家会加快倒向中国。
北约13国协议书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是一个旨在保护成员国领土的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政治和军事联盟。
北约最初由12个成员国组成,目前已扩展到30个成员国。
这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其协议书被视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关键基石。
北约的协议书是成员国之间所达成的协议和约定的总称。
这些协议书在保障成员国的共同责任和承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关于北约13个成员国的协议书的1000字:一、成立协议书:成立协议书是北约的核心文件,规定了北约的目标、原则和组织结构。
根据这份协议书,北约成员国承诺在领土防御、军事合作和安全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合作。
二、华沙公告:华沙公告是于1955年通过的,旨在加强包括军事研究、信息共享和军事演习在内的军事合作。
该公告为成员国军事合作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三、伊斯坦布尔协议:伊斯坦布尔协议是于1970年通过的,旨在加强北约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合作。
该协议书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领土防御和安全合作,并加强了信息和情报的共享。
四、利斯本峰会公报:利斯本峰会公报是于2010年通过的,该公报确认了北约对于防止核扩散的承诺,并表明北约成员国将采取行动应对全球威胁和挑战,如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问题。
五、西欧联盟公告:西欧联盟公告是于1954年通过的,该公告规定了北约成员国之间的防务合作和军事援助。
它也规定了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了对于共同目标的承诺。
六、北约核策略宣言:核策略宣言是于2012年通过的,该宣言规定了北约成员国的核武器政策。
它强调了北约在核武器使用和控制方面的立场,以及对核不扩散的承诺。
七、凡尔赛公告:凡尔赛公告是于1990年冷战结束后通过的,该公告规定了北约成员国对于地区稳定和平衡的承诺。
它还规定了北约成员国在军备控制和军事平衡方面的合作。
八、布鲁塞尔峰会公报:布鲁塞尔峰会公报是于2017年通过的,该公报确定了北约成员国对于军事开支和军购的义务。
它呼吁成员国加强国防能力,并提供更多资金用于共同防务。
俄罗斯给出了乌克兰难以加入北约的原因
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部长表示,乌克兰不太可能被接纳为北约成员,因为此举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副秘书长亚历山大·韦涅季克托夫今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乌克兰申请加入北约只是为了吸引世界舆论关注的“宣传举措”。
“基辅很清楚,这样的举动会加剧紧张局势,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韦内迪克托夫说。
他说,乌克兰加入北约将触发该联盟的集体防御条款,可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后果。
他说:“北约成员国也理解接纳乌克兰的危险性。
”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欧洲大国对这一提议不感兴趣,并提出像乌克兰这样的论点不符合联盟的标准并且处于冲突之中。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9月30日签署加入北约的申请,要求北约在俄罗斯吞并乌克兰四个省份后迅速接纳基辅。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表示,承认乌克兰的决定需要欧盟所有成员的共识,而美国则表示,现在不是北约承认乌克兰的“合适时机”。
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其目前与邻国俄罗斯发生冲突的原因之一。
尽管俄罗斯警告说,北约在其边界部署部队和武器的能力将构成不可接受的安全威胁,但乌克兰仍将这一目标纳入其2019 年宪法。
2月在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之前,俄罗斯指责西方无视其安全担忧,而北约则否认了这一点。
“无论如何,俄罗斯的立场没有改变。
乌克兰加入北约或在美国主持下形成的任何其他联盟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韦涅季克托夫先生说。
退出北约的国家有哪些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由北大西洋多个国家于1949年签署的一项军事联盟协议。
成员国通过此协议来保障彼此的安全,并共同应对可能威胁到其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动。
然而,有一些国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决定退出北约或者被迫离开北约。
本文将介绍一些退出北约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退出对北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 法国法国是北约创始成员国之一,但在1966年-2009年(共43年)期间退出了北约的军事指挥机构。
法国总统戴高乐反对美国的军事决策过度,特别是在撤军执行北约的战略核子计划中。
然而,法国并未最终退出北约,仍然保留其成员国的身份并参加北约的政治机构。
2. 丹麦丹麦是北约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并一直是其重要成员国之一。
然而,丹麦持有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应该退出北约的全民公决。
在1982年的公投中,丹麦选择保持北约成员国的地位,但取消了当时在丹麦境内部署的北约核导弹。
虽然丹麦并未最终退出北约,但其参与度较低,尤其在军事行动方面。
3. 希腊希腊是北约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在1974年,随着土耳其对塞浦路斯的入侵,希腊宣布退出北约的军事指挥结构,此举引发了地区的战争风险。
然而,希腊并未完全退出北约,它仍然是该组织最重要的成员国之一,并积极参与该组织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4. 西班牙西班牙曾在1982年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其成员国之一。
然而,在2004年,西班牙举行了一次公民投票,结果显示51%的选民反对北约,并呼吁其政府退出北约。
然而,西班牙政府并没有采纳此结果,继续保持其北约成员国的身份。
至今,西班牙仍是北约的成员国,并积极参与该组织的活动。
5. 波兰波兰曾在1999年加入北约,成为其新成员国之一。
然而,在2015年的国防大选中,波兰政府决定扩充军事实力,不再奉行北约的核子战略。
尽管波兰并未正式退出北约,但其军事策略的调整使得其在北约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这些国家对北约的退群或退出军事指挥机构的行动虽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未完全削弱北约作为一个军事联盟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只喊不打的真正原因,中国为什么隐⽽不发?来⾃⽹络看看钓鱼岛事件中美国的真实⽬的吧。
别让愤怒冲昏了头脑,因为⼀般⼈远远不了解真相。
1、美国通过最脆弱的希腊攻击了欧元,⽕烧连营使得欧盟摇摇欲坠,欧元地位⼤⼤动摇,资本快速流向美国,修复美国资产负债表;通过挑起中⽇钓鱼岛之争,两个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在潜在战争影响下源源流向美国,并打击⽇元和⼈民币,能挑战美元的欧元、⽇元、⼈民币受到打击,美国则从危机中快速恢复。
2、这个时点爆发的钓鱼岛之争名为领⼟之争,实为美国主导的经济之战,任何争端的背后都是经济利益在主导和驱使。
3、美国⽤爱国主义绑架中国政府,这就是⾹港某些⼀向反中亲美⼈⼠突然反常去登钓鱼岛的原因;再怂恿⽇本的正客,激发⽇本长期被压抑的领⼟欲望。
钓鱼岛关乎两个国家政党的⾯⼦,两个民族的⾃尊,已经被挑起。
4、美国在全球有两⼤鹰⽝,⾮常凶猛,在欧洲是英国,打击欧元的战役中,它最积极;在亚太地区是⽇本,本来美国不想动⽤⽇本,因这个国家的⼈⽐较⼆,容易⾛⽕,只想⽤菲律宾挑起争端,让资本流出中国,然菲律宾不堪⼤⽤,中国⽤军舰加胡萝⼘就吓跑菲律宾,只好⽤⽇本了。
6、通过打击欧元,挑起东亚争端,导致资本流出欧洲和东亚,流⼊美国,这就是美国的QE3,⽽不是美联储印钞的QE3,世⼈翘⾸以待美联储的QE3是这种⽅式,成本最低的⽅式,如果还停留在传统的货币思维⾥,那么你就失败了,到时看外资流出中国的速度吧。
7、对于欧元的打击,美国可以直接打击,因为欧元没有保护屏障,⽽中国和⽇本有统⼀的主权、军队、庞⼤的外汇储备,只有通过挑起争端和冲突来打击,将资本赶向美国。
8、美联储为全球最⼤对冲基⾦,经常做空美元⼀切对⼿,美联储坐镇中央,麾下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对冲基⾦出击,横扫英镑、⽇元、港币、泰铢等东南亚货币、欧洲,现在盯住了⼈民币,做空过的⼈都知道,⼀旦做空,就会变得很有攻击性,美联储也是这样。
11、将美国整体看成⼀张资产负债表,最严峻的问题是债务过⼤,⽬前降低负债不可能,只能增加资本,通过打击欧元和挑起东亚争端,资本流⼊美国,很多会进⼊股权、房产等所有权领域,这样就等于增加了美国的资本,降低了负债率,同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时政评论文章800字关于俄乌冲突乌克兰危机的爆发,“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这场危机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多年积累矛盾的爆发,但要论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难逃其咎。
引发俄乌冲突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国主导的北约不断东扩,无视俄罗斯在安全问题上的合理关切,一再挑战俄战略底线。
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渊源,乌克兰成为美国遏制俄罗斯的有力“抓手”,掌控了乌克兰无异于遏制住了俄罗斯的“咽喉”。
对俄罗斯而言,如果乌克兰被完全纳入西方阵营,将直接威胁到俄地缘政治安全,这是俄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俄罗斯一直寻求北约以法律形式保证不再东扩,然而始终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视。
俄罗斯总统普京说,30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就北约不东扩达成协议,但却受到欺骗、施压和讹诈。
美国之所以推动北约不断东扩,既是为了打压俄罗斯,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全球霸权。
利用乌克兰局势制造“可控的动荡”,符合美国掌控欧洲的霸权需求。
纵观美国霸权史,在全球各个地区制造“可控的动荡”正是其推行全球霸权的“法宝”之一,从其发动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等战争的轨迹中,这样的思路清晰可见。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
去年年底以来,在俄乌矛盾加速恶化之际,美国非但没有缓和紧张局势,反而抓紧向乌提供军火援助,培训乌军队,并向波兰等周边国家增兵。
俄提出的安全保障建议继续遭到美国和北约的忽视,新明斯克协议迟迟未能有效执行。
种种放任局势紧张加剧乃至拱火浇油的举动,终于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乌克兰的战火,是美国政府持续“添柴加薪”的结果,更是美国为了霸权的需要而刻意放任乃至制造出来的危机。
尽管美方力图将自己打扮成无辜者,但是欺骗不了国际社会。
乌克兰危机再次向世界表明,美国霸权是世界多地战火最主要的“导火索”,是造成这个世界不安的最大“动荡源”。
只有美国放弃霸权的迷思,放弃地缘政治争夺的执念,世界和平才能看到希望。
美媒:俄或将在别国扩张美若不出兵北约终结美国国家利益杂志3月22日发表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詹姆斯·罗宾斯的文章称,普京称俄罗斯对克里米亚采取的行动,是为了俄罗斯与克里米亚“重新统一”,而奥巴马总统已经表示不会“出兵”乌克兰。
乌克兰17%人口为俄罗斯族,而爱沙尼亚25%人口为俄罗斯族,假设爱沙尼亚爆发反俄暴动,而俄罗斯“保护”这些俄罗斯族人,并让他们“重回”祖国。
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总统可以做出没有必要出动美军的决定,而这种做法不仅会让爱沙尼亚至少会失去一些领土,也会导致北约终结,而这正是莫斯科的长期战略目标之一。
文章称,美国副总统拜登日前前往华沙,安抚美国的北约同盟,告诉他们美国是其“坚定盟友”。
不过,如果俄罗斯入侵波兰或波罗的海国家,美国真的会对俄开战吗?还是会选择什么都不做,让北约瓦解?奥巴马总统已经表示不会“出兵”乌克兰。
美国没有采取行动反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法律义务。
如果俄罗斯针对乌克兰打响大规模战争,恢复前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的统治,美国不会开战。
即便乌克兰被俄罗斯分裂或吞并,美国也不会出兵。
这种冲突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没兴趣这样做。
不过,北约盟国不同。
《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共同防卫条约,条约第五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这是一条清楚的红线。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恐怖袭击后,大部分北约盟国向阿富汗与伊拉克派兵,这是第五条生效的唯一一次。
目前乌克兰危机会蔓延到北约吗?乌克兰的发展局势一直被与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或后来的德国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相提交论。
希拉里·克林顿把俄罗斯总统普京比作阿道夫·希特勒,这样一来,就把美国总统奥巴马放在了英国首相张伯伦的位置上,而张伯伦并没有成功的实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
如果在不久的未来出现相似的情况,在俄罗斯威胁只是一种理论时,美国是否会对波兰与波罗的海国家做出安全承诺?拜登与爱沙尼亚总统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韦斯3月18日“重新确认并重申了在第五条规定下的集体防御承诺。
”此后不久,莫斯科对爱沙尼亚俄罗斯族“表示关切”。
普京称俄罗斯对克里米亚采取的行动,是为了俄罗斯与克里米亚“重新统一”。
乌克兰17%人口为俄罗斯族,而爱沙尼亚25%人口为俄罗斯族,主要聚居在爱沙尼亚北部与东部地区。
假设爱沙尼亚“自发地”爆发反俄暴动,如果俄罗斯“保护”这些俄罗斯族人,并让他们“重回”祖国,美国是否会采取行动?奥巴马总统是否会为了一个遥远的小国针对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1939年波兰走廊时的情景是否会重演?这还非常值得怀疑。
美国是否会按照协约规定出兵干预?美国副总统拜登在会见爱沙尼亚总统时曾表示,这是“我们必将会履行的绝对庄严的承诺。
”然而,第五条也规定,北约成员国承诺“采取必要行动,包括利用武力”援助受到攻击的国家。
这无需白宫律师寻找漏洞,奥巴马总统自己就能够轻易做出没有必要出动美军的决定。
他可以回到红线以内,就像美国曾在叙利亚做的那样。
虽然美国可能会与俄罗斯对话,并对其施加微小的制裁,但爱沙尼亚至少会失去一些领土。
在实际情况下,这可能会意味着北约的终结,而这正是莫斯科的长期战略目标之一。
普京的象棋游戏不会止步于克里米亚。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national interest published on March 22, senior fellow at the council on foreign policy, said James Robbins, putin said Russia in the Crimean action, is for the sake of Russia and the Crimean "reunification", while President Obama has said it would not "invasion" of Ukraine. Ukraine 17% population of ethnic russians, and Estonia 25% population of ethnic russians, assuming Estonia anti-russian the outbreak of violence, while Russia "protect" these ethnic russians, and let them "to return to the motherland". In this case, President Obama can make there is no need to sent us decision, which not only makes Estonia will lose at least some territory, can also lead to put an end to NATO, which is one of Moscow's long-term strategic goals., vice President Joe biden has to travel to Warsaw, to reassure America's NATO Allies, telling them the United States is its "steadfast ally". If, however, Russia's invasion of Poland and the Baltic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will really war with Russia? Will choose to do nothing, let NATO collapse? President Obama has said he would not "invasion" of Ukraine. The United States did not take action against Russia annexed the Crimean legal obligations. If Russia launched large-scale war against Ukraine, restore former Ukrainian President viktor yanukovych's rule, the United States do not go to war. Even if is Russia Ukraine splitting or annexation, americans will not to send in troops. This conflict is not conform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so no interest to do so in the United States.However, NATO Allies are different.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is a mutual defense treaty, the treaty stipulated in article 5: "in Europe or North America one or more parties to armed attack, shall be deemed to be of states parties all attack." This is a clear red line. On September 11, 2001 terrorist attacks in America, most of the NATO Allies to send troops to Afghanistan and Iraq, this is the only one article 5 to take effect.Ukraine's current woes will spread to the NATO? Ukraine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with Germany annexed Austria in 1938 or later German dismembered Czechoslovakia phase theory. Hillary Clinton compared the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to adolf Hitler, as a result, the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on the position of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 neville chamberlain, and chamberlain did not succe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e peace of our times.If a similar situ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the Russian threat is only a theory, if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making security commitment to Poland and the Baltic states? Biden and Estonia's President Thomas hedrick, il wes on March 18, "and reiterated that the regulations in the fifth set of collective defence commitments." Shortly thereafter, "concerned" Moscow Russia in Estonia.Putin said Russia's action against the Crimean, is for the sake of Russia and the Crimean "reunification". Ukraine 17% population of ethnic russians, and Estonia 17% population of ethnic russians, northern and eastern mainly live in Estonia. If Estonia "spontaneously" eruption anti-russian riots, if Russia "protect" these ethnic russians, and let them "to returnto the motherlan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take action? President barack Obama will to a distant country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Russia?In 1939, the polish corridor for the repeat? This is very questionable. Whether America will,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agreement in intervention? Vice President Joe biden met with Estonia's President has said that it was "we will fulfill the absolute solemn commitment." However, article 5 of the regulations, NATO commitment to "take the necessary action, including the use of force" aid to countries under attack. This without the White House lawyer looking for loopholes, President Obama himself can easily make it is not necessary to sent the decision. He could go back to the red, like the United States was in Syria.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may be dialogue with Russia, and the tiny sanctions resolution, but Estonia will lose at least some of the territory. In the actual cases, this may mean the end of NATO, and this is one of the long-term strategic objectives to Moscow. Mr Putin's chess game won't stop in the Crim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