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步步高高考生物(北师大版)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69642667
- 格式:ppt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87
学案13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归纳与拓展 命题规律从近三年高考生物试卷看,酶和ATP 的知识点主要侧重于考查酶的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设计和曲线分析、ATP 的形成与利用等方面,且所占分值比重较大。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主要侧重于考查细胞呼吸的种类、过程、场所、条件及能量应用。
另外, 酵母菌的呼吸特点及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也逐渐成为命题的热点。
光合作用的知识点主要侧重于考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及分析,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场所、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叶绿素的种类、作用及提取与分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命题的角度往往是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考查影响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且多以图表、曲线及实验信息题的形式呈现,着重考查学生的识图及分析、判断能力。
命题的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但往往以简答题为主。
简答题常将三者联系在一起综合考查。
命题趋势预计2018年本专题的知识将继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实验分析或图表、曲线的形式综合考查,试卷灵活性强,分值稳定,难度系数维持在0.62左右。
__________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代表试管标号,请(2>实验步骤: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学案4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____,是种群________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①样方法错误!b5E2RGbCAP②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想一想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数总数的比例。
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①增长型:种群中________个体很多,________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________。
②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________,种群正处于________时期。
③衰退型:________个体较少,而____________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________。
p1EanqFDPw想一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1>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_______形式对事物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____________。
DXDiTa9E3d(2>意义: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_________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__________等。
(2>数学公式:________________。
(3>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呈“J”型。
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自然界的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2>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_______的增长曲线。
[考纲要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应用。
考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1.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过程图解(1)物质名称:b:O2,c:ATP,d:ADP,e:NADPH,f:C5,g:CO2,h:C3。
(2)生理过程及场所序号①②③④⑤生理过程光反应碳反应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叶绿体类囊体叶绿体基质胞质溶胶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膜2。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物质及能量转化(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各种元素的去向C:CO2错误!有机物错误!丙酮酸错误!CO2H:H2O错误![H]错误!(CH2O)错误![H]错误!H2OO:H2O错误!O2错误!H2O错误!CO2错误!有机物(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的来源及去路分析①光合作用中ATP的来源及去路光反应——类囊体膜上;去路:碳反应——叶绿体基质中。
②细胞呼吸中ATP的来源和去路ATP合成:a、b、c都产生ATP,场所为胞质溶胶和线粒体;ATP 分解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H]的来源和去路分析项目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来源过程H2O错误![H]+O2C6H12O6错误!丙酮酸+4[H];2丙酮酸+6H2O错误!6CO2+20[H]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膜胞质溶胶、线粒体基质去路过程C3错误!24[H]+6O2――→酶(CH2O)12H2O场所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特别提醒(1)光合作用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简化的表示方式,而细胞呼吸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简化的表示方式,二者不是一种物质,尽管书写形式相同。
(2)还原氢的书写形式一定不能写成H、H+或H2,只能写成[H]、NADH或NADPH。
3.利用曲线和图解分析真正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1)A点错误!(2)AB段错误!(3)B点错误!(4)B点后错误!命题点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基本过程的判断1.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H2O)+O2错误!CO2+H2O+能量A.过程①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能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都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产生的O2中的氧来自H2O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且二者还原的物质相同答案C解析图中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在胞质溶胶和线粒体中,少数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场所一般为叶绿体,但是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水中的氧变成氧气。
第七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学案27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考纲要求一、基因突变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判一判能否用显微镜检测出21三体综合征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请说明原因。
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增添或_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的改变。
3.原因错误!4.发生时间:______时。
5.特点:(1>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随机性和________:发生于个体发育的________,且可能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________: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4>____________: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有利。
6.意义:基因突变是________产生的途径,是________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________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________。
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随着________________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原因之一。
(2>是________的来源之一,对____________也具有重要意义。
想一想“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兄弟姐妹间变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名师点拨①基因重组的范围——有性生殖生物。
但不能说“一定”是有性生殖生物,因为还包括“外源基因导入”这种情况。
②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能产生新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两者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探究点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发生机制1.完成基因突变的概念图解2.完成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图解思维拓展1.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间,但对于细胞分裂过程来说,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原核生物的二分裂>的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
[考纲要求] 减数分裂的综合分析。
考点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以动物细胞为例)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精原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2)动物体内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均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二倍体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不存在(×)(4)卵原细胞经有丝分裂可以产生两个细胞,经减数分裂只产生一个细胞(×)(5)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与有丝分裂中期的主要不同是同源染色体分居赤道板两侧(×)(6)细胞膜偏向一侧分裂的细胞不可能是动物的有丝分裂过程(√)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1)图中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A是体细胞,也可能是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B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3)区分A、B两图的依据是什么?提示图A着丝粒分裂,为后期,同一极四条染色体存在同源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图B着丝粒分裂,且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是非同源染色体,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图像的辨析(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论: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论: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五个后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论: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相关的曲线变化(1)染色体与核DNA数目变化曲线的判断①曲线模型②判断方法(2)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含量(或DNA /染色体比值)及染色体/DNA 比值的曲线分析 ①曲线模型②相关解读特点及其变化①有丝分裂前(3)①曲线模型②相关解读a .有丝分裂:分裂间期,因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形成,分裂后期,因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变为0(即0――→间期4N ――→后期0)。
[考纲要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Ⅱ)。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有的还含有P、S等。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1)写出图中结构的名称:a.氨基;c.羧基。
(2)通过比较图中两种氨基酸,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3)根据写出的氨基酸结构通式归纳其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氢原子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不同的氨基酸取决于R基的不同,图中两种氨基酸的R基分别是b、d(填字母).3.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1)二肽的形成过程①过程a名称:脱水缩合,场所为核糖体。
②物质b名称:二肽。
③结构c名称:肽键,其结构简式为:-NH—CO—(或—CO-NH-)。
④H2O中各元素的来源:H来自—COOH和-NH2,O来自-COOH。
⑤多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产物名称为多肽。
(2)蛋白质的结构层次氨基酸错误!多肽错误!蛋白质(3)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①氨基酸错误!②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4.蛋白质的功能(连线)巧记蛋白质形成的四个“一”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 (3)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中含有几个肽键就称为几肽(×)(4)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决定蛋白质的功能(×)(5)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变化(×)(6)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图甲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图乙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分别代表三种物质。
请分析:(1)写出图甲中c的结构简式.提示—NH-CO—或-CO—NH—.(2)d表示的含义是功能多样性。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
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减少,B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环境,C正确;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
答案 C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解析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答案 D3.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
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生物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分析群落丙的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答案 C4.关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学案22遗传规律归纳与集训从近三年高考生物试卷看,本专题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孟德尔杂交实验命题规律的有关概念、杂交实验的程序步骤、伴性遗传等。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比较多,除掌握对基因分离现象的解释、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等内容,还要会运用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对伴性遗传的考查,主要是结合遗传系谱图或相关图表,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综合考查遗传的规律和伴性遗传的特点。
命题角度主要是利用文字信息、表格数据信息和遗传系谱图等方式考查学生对遗传学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从实验的角度考查遗传规律也是近两年命题的热点;有关育种、控制遗传病方面的应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角度。
命题形式上,基本概念、原理、识图、图谱分析、遗传病的有关问题都可以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相关性状分离的计算和遗传图解的绘制,以探究实验的题型考查孟德尔实验的方法、有关实验的设计及问题探究。
命题趋势伴性遗传与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综合以及遗传图谱的分析考查,依旧会成为今后考查的重点,材料信息题和实验设计探究题也是2018年的考查热点,难度系数在0.5左右。
一、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分析各典型系谱图,完成填空:第一步:确定是否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1>典型系谱图(2>判断依据:所有患者均为________,无________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否则不是。
第二步:确定是否是细胞质遗传病(1>典型系谱图(2>判断依据:只要母病,子女全________;母正常,子女全________,则为细胞质遗传,否则不是。
第三步:判断显隐性(1>双亲正常,子代有患者,为______性,即______。
(图1>(2>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为______性,即______。
(图2>(3>亲子代都有患者,无法准确判断,可先假设,再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