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8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共100页
- 格式:ppt
- 大小:11.36 MB
- 文档页数:10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自然界的水循环2019·全国Ⅰ卷,37(2)(3)2018·全国Ⅰ卷,37(2)(3)2018·全国Ⅱ卷,9~102018·全国Ⅲ卷,82017·全国Ⅰ卷,6~8通过某区域陆地水体的运动情况、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考查水平衡以及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相互影响。
2.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2019·全国Ⅰ卷,9、112018·江苏卷,92016·全国Ⅱ卷,9~112016·全国Ⅲ卷,7~9通过区域图、气候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等,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19·江苏卷,27(1)(2)(4)2018·海南卷,22017·全国Ⅰ卷,82015·海南卷,2通过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水资源短缺现状,考查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及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类型: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
2.关系: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特点、作用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D降水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2.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塑造着地表形态。
专题讲座九水污染及治理2018年1月广西河池市龙江镉污染事件,2018年9月云南曲靖市的南盘江铬污染事件都说明了水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大瓶颈。
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污染及其治理已成为近年来高考的热点。
目前污水的处理一般分为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是用物理法或化学法,将污水中可沉降固体除去,然后加氯消毒即排入水体。
一级处理只是去除污水中的飘浮物和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调节污水的pH值,减轻废水的腐蚀程度和减少后续处理负荷。
二级处理:污水经一级处理后,再用生物化学方法除去污水中大量的有机物,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工艺过程。
活性污泥处理法是二级处理的主要方法。
三级处理:又称污水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
污水经过二级处理仍含有磷、氮、病原微生物、矿物质和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等,需要进行三级处理,以便进一步除去上述污染物或回收利用有用物质,以便使污水经三级处理后再利用。
b5E2RGbCAP污水处理常见有如下三种方法:一、氧化还原法处理废水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在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后,由于电子的转移,而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工业处理污水时,可用到的氧化剂有:O2、Cl2、O3、Ca(ClO>2、H2O2等,氧化还原法在污水处理实例中有氧化发酵含有机物废水处理、空气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碱性氯化法处理含氰污水、臭氧化法除臭、脱色、杀菌及除酚、氰、铁、锰,降低污水BOD与COD等均有显著效果。
目前,还原法主要用于含氮废水的处理。
p1EanqFDPw(2018·北京理综,26>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错误!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DXDiTa9E3d(1>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讲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导向 思维导图考情导引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以水循环模式图考查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经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区域图,考查河流补给形式、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一 水循环及其影响1. 水循环及其主要环节(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体在□1________、大气圈、生物圈和□2________之间连续不断的□3________。
其能量来自□4________。
(2)主要环节:水循环由□5________、植物蒸腾、□6________、□7________ 、地表径流、□8________和地下径流等环节组成。
江河湖泊属于□9________,夏季风、向岸信风、向岸西风和台风登陆都属于□10________环节(如下图所示)。
各环节中,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是□11________。
2. 水循环类型: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不同,水循环划分为□12________、□13________和海上内循环等,长江参与了□14________循环。
(如上图所示)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实现了能量转换,使人类得到了□15________。
(2)使陆地水资源得以□16________,使人类获得了□17________。
(3)维持地球上的□18________。
(4)塑造了地表形态。
命题角度一 水循环及其类型 [经典例题](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回答(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B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C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D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山地为甲、乙河流□1________;山地植被恢复,河流径流年内波动□2________。
第4讲 水的运动一、水循环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2.成因⎩⎪⎨⎪⎧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提供能量和动力3.意义(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
(2)在各个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3)促进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4)水资源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
二、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 1.主要运动形式:海浪、潮汐和洋流。
2.洋流(1)动力: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2)分类⎩⎪⎨⎪⎧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分布(北半球冬季)(2)分布规律(1)影响气候①对全球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②暖流带来温暖湿润的气候,寒流带来低温、干燥的气候。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分布:寒暖流交汇处及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大的渔场。
(3)影响人类的航海活动。
(4)影响海洋污染物: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考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2012·天津文综)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的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B.b增加C.c减少D.d减少答案 B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影响因素。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是增强了地面的下渗、蒸发功能,所以在图中水循环的四个环节中,a(地表径流)减少,b(下渗)增加,c(地下径流)增加,d(蒸发)增加,因此,正确答案是B项。
【考向立意】结合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考查水循环构成环节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思维过程】阅读题干和图示→提炼其中“可呼吸地面”和“城市水循环示意图,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等关键信息→调运所学知识确定a、b、c、d等环节的地理意义及其变化→得出结论。
第5讲水循环和洋流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水循环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
3.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水循环示意图类型主要环节特点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循环水量最大海陆间循环最重要。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对干旱区十分重要4.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方式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流域调水等。
(1)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2)海陆间循环实现了陆地水体的更新,陆地内循环也实现了陆地水体的更新补给,但水量相对较少.1.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及特点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类型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例证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陆地内循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环地区非常重要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海洋上的狂风暴雨2.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环节主要影响因素蒸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降水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地表径流植被状况、地质条件、降水量、流域面积、人类活动下渗植被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地面性质3。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沼泽地的形成内流河断流的成因4。
改变地表径流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影响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考向1水循环的过程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2.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a为水汽输送,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e为水分的蒸发。
第2题,陆地水资源也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目前只能对水循环的某些环节施加影响。
答案 1.C 2.D读“河流流量与距河口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能反映一般河流规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4.下列河流中,曾出现过图中④现象的是() A.黄河B.尼罗河C.密西西比河D.亚马孙河5.下列能反映黄河郑州段水体补给关系的一项是()解析第3题,一般而言,从河流的源头到河口,随着支流的不断汇入,河流的流量越来越大。
第4题,黄河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上游地区水量较为丰富,但到了下游的“地上河段”,由于较少水源补给,而蒸发灌溉等使该段的水量减少。
第5题,郑州位于黄河的下游段,该段河流为“地上河”,因此一年内任何时段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 3.C 4.A 5.B2012年6月19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节能减排办公室联合举办“陆海统筹,海水西调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原理”讲座。
海水西调的基本思路为:沿下图所示路线将渤海海水输送至新疆,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通过水资源的良性循环,达到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在我国四大临海中,选择西调“渤海”之水的理由包括()。
①渤海离新疆近②渤海水量最大③渤海污染程度最低④渤海盐度较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通过海水西调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主要利用的水循环环节为()。
第10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纲呈现]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考纲解读]1.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
(重点)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明确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
3.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理解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思维导图] 考点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在图中直线上添加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
答案(2)主要环节:①⑧蒸发,②④降水,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⑨蒸腾。
(3)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①③④⑤⑥⑦,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陆地内循环的环节有④⑧⑨。
(填序号)2.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海洋上空的水汽――――――――――――――――――→信风或西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陆地 (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5)(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暗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考向一水循环环节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2017·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 1.C 2.A 3.B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闭合流域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因此湖泊水量的损失不用考虑湖水的下渗。
专题三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特点海上内循环①蒸发,②降水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海陆间循环①蒸发,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上内循环④降水,⑧蒸发,⑨蒸腾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促进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①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
①改造地表形态。
④促使地球表面能量转换和物质迁移。
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下渗的因素4、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类综合题答题规范①河流的水文特征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水位水位高(低)、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小)汛期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流速流速快(慢);水力(能)资源(不)丰富含沙量含沙量大(小)①河流的水系特征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长度河流长度大(河流短小)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大(小)水系形状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支流支流数量多(少)弯曲度河道弯曲(平直)5、水的补给类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第二节海水的性质(结合地图册2223页来复习)1、海水的温度(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A.纬度——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B.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于冬季;C.海水深度——表层海水温度高于深层海水; D.其他因素——如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影响因素总体分布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盐度最高;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高;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低,盐度也渐低最高海域红海降水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缺少陆地径流注入;海域封闭,与周围海水交换少最低海域波罗的海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有大量陆地径流注入;海域封闭,与周围海水交换少海水盐度影响因素:A.温度 B.蒸发量 C.降水量 D.入海径流 E.海域封闭程度补充: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A.降水较少,光照充B.气温高,蒸发旺盛;C.地势平坦,利于盐田布局;D.入海径流量少,海水盐度高;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水平分布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温度、盐度、深度(压力)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太阳辐射、海水深度1 000 m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 000m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水平分布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太阳辐射(纬度变化)季节分布同一海区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第三节海水的运动一、海浪①概念:海里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