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铸造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65
第七章铸铁及其热处理习题解答7-1 铸造生产中,为什么铸铁的碳、硅含量低时易形成白口? 而同一铸铁件上,为什么其表层或薄壁处易形成白口?答:因为碳、硅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当它们含量含量低时石墨化不易进行,所以容易形成白口。
同一铸件上表层和薄壁的冷却速度比较快,不利于石墨化,故易形成白口。
7-2 在铸铁的石墨化过程中,如果第一、第二阶段完全石墨化,而第三阶段分别为完全、部分或未石墨化时,问它们各获得哪种基体组织的铸铁?答:第三阶段石墨化完全进行时,获得铁素体基体铸铁;部分进行时为铁素体+珠光体基体铸铁;未进行石墨化时为珠光体基体铸铁。
7-3 机床的床身、床脚和箱体为什么大都采用灰铸铁铸造?能否用钢板焊接制造?试将两者的使用性和经济性作简要比较。
答:1、因为灰铸铁的性能适合制造这些零件:抗压性能比抗拉性能好,铸造性能优良,减摩性好,减振性强,切削加工性良好,缺口敏感性较低。
2、能用钢板焊接制造,但钢板的减摩性、减振性不如灰铸铁。
在使用性和经济性上,灰铸铁成本低,易于铸造结构复杂的零件,并且其尺寸不受限制,这些都是用钢板制造不能达到的。
7-4 有一壁厚为20~30mm的铸件,要求抗拉强度为150MPa,应选用何种牌号的灰铸铁制造?答:根据强度要求和壁厚,应选用HT200。
7-5 生产中出现下列不正常现象,应采取什么措施予以防止或改善?(1) 灰铸铁精密床身铸造后即进行切削,在切削加工后发现变形量超差;(2) 灰铸铁件薄壁处出现白口组织,造成切削加工困难。
答:(1) 应在切削前进行去应力退火,消除铸造应力。
去应力退火通常是将铸件缓慢加热到500~560℃,保温一段时间(每l0mm厚度保温1h),然后随炉冷至150~200℃后出炉。
(2)应进行消除白口组织退火。
退火方法是把铸件加热到850~950℃,保温1~3h,使共晶渗碳体发生分解,即进行第一阶段的石墨化,然后又在随炉冷却中进行第二和第三阶段石墨化,析出二次石墨和共析石墨,到500~400℃再出炉空冷。
铸造技术总结汇报铸造技术总结汇报铸造技术是一种将熔融金属或合金倒入模具中,经凝固和冷却后得到所需形状的工艺。
在工业生产中,铸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铸件,包括汽车零件、机械零件、建筑材料等。
本次汇报对铸造技术的应用、工艺流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以下是主要内容。
首先,铸造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目前,铸造技术已成为工业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汽车制造领域,几乎所有的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等零部件都是通过铸造技术制造而成。
在机械制造行业,铸造技术被用于制造各种机床、模具和工装夹具等关键零部件。
在建筑领域,铸造技术被应用于制造铁路轨道、桥梁、建筑结构等。
其次,铸造技术的工艺流程包括准备、制造模具、熔炼金属、浇注、凝固和冷却、清理和后处理等步骤。
在准备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准备所需的原材料等。
在制造模具阶段,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制作模具,并进行检验和调整。
在熔炼金属阶段,需要将所需的金属或合金加热至熔点以上的温度,并进行必要的合金调整。
在浇注阶段,需要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并保持合适的浇注温度和流动速度。
在凝固和冷却阶段,需要控制冷却速度和时间,以确保铸件的组织和性能符合要求。
在清理和后处理阶段,需要对铸件进行清理、修整、热处理等操作,以提高其质量和精度。
最后,铸造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的铸造材料和工艺正在不断涌现。
例如,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金属增材制造正在成为铸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此外,先进的数值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也为铸造工艺的优化和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铸造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高效绿色生产,同时也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综上所述,铸造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工艺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铸造技术的应用、工艺流程和发展趋势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铸造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为工业制造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铸造技术基础姓名:刘泽学班级:机电一体化五班学号:1301035161摘要:铸造生产是用液态合金形成产品的方法,将液态合金注入造型中使之冷却,凝固。
绝大多数铸件用作毛坯,需要经机械加工后能成为各种机械零件;少数铸件当达到使用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可作为成品或零件而直接使用。
关键词:型砂,型芯,浇道,冒口2铸造设备2.1砂型的结构在造型的过程中,型砂在外力作用下成型并达到一定的紧实度而成为砂型。
它是由原砂和黏结剂组成的一种具有一定强度的微孔—多孔系,原砂是骨干材料,占型砂总质量的82%—99%;黏结剂起粘结沙粒的作用,以粘结薄膜形式包覆砂粒,使型砂具有必要的强度和韧性。
2.2原砂的主要作用用原砂作为型砂的主要骨干材料,更重要是它能为砂型提供必要的耐高温性能和热物理性能,有助高温金属液顺利充型,以及是金属液在铸型中冷却,凝固并得到所要求形状和性能的铸件。
另一方面,原砂砂粒能为砂型提供孔隙,保证型芯的透气性,在浇注过程中,使金属液在型腔内受热急剧膨胀形成的气体和铸型本身产生的大量气体能顺利逸出。
2.3型(芯)砂应具备的性能要求根据液态金属和铸型的相互作用可见,用于制造砂型(芯)的型砂和芯砂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
型芯砂的性能主要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和化学稳定性、退让性和工艺性能等。
砂芯处于金属液体的包围之中,其工作条件较型砂更恶劣,因此对芯砂的性能要求比型砂高。
1、强度型(芯)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保证在浇注时铸型在液体金属的冲刷和压力作用下不掉砂、不变形以及在造型、合箱和搬运过程中不损坏。
型(芯)砂强度的大小与水分、黏结剂含量以及紧砂程度有关。
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使强度降低。
黏结剂含量越多,砂的粒度越细和紧实度越大,则强度越高。
但是型(芯)砂的强度太高,又会使铸(芯)型太硬,透气性变差,阻碍铸件收缩而使铸件形成气孔和裂纹等缺陷。
2、透气性型(芯)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以保证在液态金属的作用下,铸(芯)型生产的大量气体能通过砂粒间的空隙顺利排出型外,从而消除或减少铸件内气孔等缺陷。
第七章铸造一、概念1、铸造2、合金的流动性3、比热容4、液体收缩5、凝固收缩6、固态收缩7、缩孔8、缩松9、顺序凝固原则10、热应力11、机械应力12、热裂13、冷裂二、填空题。
1、在液态金属成形的过程中,液态金属的及是影响成形工艺及铸件质量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
2、铸造组织的晶粒比较,内部常有、缩松、、等组织缺陷。
3、液态金属注入铸型以后,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要经历、和固态收缩三个互相联系的收缩阶段。
4、热裂是在凝固后期下形成的,主要是由于收缩收到阻碍作用而产生的。
5、冷裂是在较度下形成的,常出现在铸件部位,特别是有应力集中的地方。
三、判断题。
1、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越宽,其流动性也越差。
2、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越宽,其流动性也越好。
3、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越小,其流动性越好。
4、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越小,其流动性越差。
5、凝固时合金的结晶潜热释放得越多,流动性越好。
6、凝固时合金的结晶潜热释放得越多,流动性越差。
7、铸型的畜热能力越大,铸型对液态合金的冷却能力越强,其充型能力越差。
8、铸型的畜热能力越大,铸型对液态合金的冷却能力越强,其充型能力越好。
9、液态合金所受的静压力越大,其充型能力就越好。
10、液态合金所受的静压力越大,其充型能力就越差。
11、对于给定成分的铸件,在一定的浇注条件下,缩孔和缩松的总容积是一定值。
12、对于给定成分的铸件,在一定的浇注条件下,缩孔和缩松的总容积是一不定值。
13、在金属型铸造中,铸型的激冷能力更大,缩松的量显著减小。
14、在金属型铸造中,铸型的激冷能力更大,缩松的量显著增多。
15、铸件厚的部分受拉应力,薄的部分受压应力。
16、铸件厚的部分受压应力,薄的部分受拉应力。
17. 分模造型是应用最广泛的造型方法。
18. 机器造型适于中小铸件的成批或大量生产。
19. 机器造型适于大型铸件的成批或大量生产。
四、选择1、缩孔的外形特征是近似于形,内表面不光滑。
A 倒锥B 球C 六面体D 正锥形2、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顺序凝固原则,并设法使分散的缩松转化为集中的缩孔,载使集中的缩孔转移到中。
铸造技术有哪些及应用铸造技术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或其他材料注入到模具中,然后冷却固化,最终得到所需的零件或产品。
铸造技术由于其灵活性、高效性和成本效益,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铸造技术根据其工艺和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铸造技术及其应用。
1. 砂型铸造砂型铸造是最常见的铸造技术之一,也是历史最久远的铸造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湿砂模具将熔融金属注入,再通过冷却和固化得到所需的零件。
砂型铸造适用于生产大批量的零件,成本较低,适用于各种大小和形状的工件。
它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
2. 精密铸造精密铸造是一种高精度、高要求的铸造技术,通常适用于生产精密零件和复杂结构的产品。
与砂型铸造不同,精密铸造采用金属模具,可以实现更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精密铸造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医疗器械等领域。
3. 压铸压铸是一种通过高压将金属或合金注入到模具中,以实现快速充填和高精度的铸造技术。
压铸适用于生产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的复杂结构零件,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
4. 精密铸造精密铸造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铸造工艺,适用于生产精密的、复杂的零件。
精密铸造通常采用金属模具,具有高精度和表面质量的优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5. 液态金属注射成型液态金属注射成型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铸造技术,它通过将金属融化后注入到模具中,实现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的成型。
该技术适用于生产高精度的复杂结构零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行业。
6. 冷室压铸冷室压铸是一种在金属液态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压铸成型的铸造技术。
它适用于生产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要求的零件,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
这些铸造技术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生产需求和行业。
铸造技术在制造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实现从小型零件到大型零件的生产,满足了各种工业领域对于材料和零件的需求。
铸造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铸造机的安全操作,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财产安全,根据有关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铸造机操作的人员,包括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条铸造机操作人员应遵守本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到安全、规范、高效。
第四条铸造机操作人员应参加规定的安全培训,掌握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第二章操作前的准备工作第五条操作人员在操作铸造机前应仔细阅读机器的操作手册,了解机器的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
第六条操作人员应检查铸造机的外观和各个部位,如有异常应立即上报维修。
第七条操作人员应检查铸造机的工作环境是否符合操作要求,如有违规情况应及时整改。
第八条对于涉及危险作业的铸造机,操作人员应确保装备齐全,保护措施到位。
第三章操作中的安全措施第九条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安全鞋等。
第十条操作人员应在操作前对机器进行预热,确保机器处于正常工作温度。
第十一条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机器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修。
第十二条操作人员应按照机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方式和参数。
第十三条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机器的润滑和冷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如有问题应及时清洗和维修。
第十四条操作人员应保持操作站的整洁,不得擅自堆放杂物或进行其他妨碍安全的活动。
第四章突发情况的处置第十五条在发生突发情况时,操作人员应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第十六条对于机器故障,操作人员应首先切断电源,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
第十七条对于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上级,并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第五章安全检查和维护第十八条定期对铸造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第十九条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二十条维修人员应定期对铸造机进行维护,清洗和更换关键部件。
铸造技术铸造技术,是一门古老而重要的金属加工技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和古埃及。
铸造技术通过将熔融金属倒入模具中,使其冷却凝固,最终得到各种形状的金属制品。
这项技术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
铸造技术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工艺,其中最常见的是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和压力铸造。
砂型铸造是最古老的铸造方法之一,通过将熔融金属倒入特制的砂型中,然后等待其冷却凝固,最后得到所需的金属制品。
金属型铸造是一种高精度的铸造方法,通过使用金属模具来制造金属制品,可获得更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压力铸造则是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中,并施加高压来加速凝固过程,从而得到均匀致密的金属制品。
铸造技术的发展受到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双重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金属合金被开发出来,这些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同时,制造工艺的改进也使得铸造技术更加高效和可靠。
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生产线使得铸造过程更加精确和稳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铸造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汽车工业中,大多数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零部件都是通过铸造技术制造的。
这些部件需要具备高强度和高耐磨性,以应对高温和高压的工作环境。
航空航天工业也是铸造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飞机的发动机、起落架和机身结构等关键部件都是通过铸造技术制造的。
另外,铸造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工业的各个领域,如机械制造、能源、建筑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铸造技术也得到了发展。
例如,数控铸造是一种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铸造过程的方法,可以实现复杂造型的制造。
激光铸造则是利用激光束对金属粉末进行加热和熔化,从而形成金属制品,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制造高度个性化的产品。
尽管铸造技术在现代工业中广泛应用且不断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铸造技术的能源消耗较高,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和污染物。
其次,铸造工艺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要求较高。
铸造技术数据手册一、铸造技术概述铸造技术是指利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将熔融金属或熔化非金属材料,经过凝固成型、冷却固化等工艺过程,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制造方法。
铸造技术是制造业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一种成形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电子、电力等各个领域。
它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可以制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等优势,因此备受青睐。
二、铸造工艺分类根据材料和工艺特点不同,铸造技术可以分为金属铸造和非金属铸造两大类。
金属铸造包括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失重铸造等多种工艺方法,而非金属铸造则包括塑料铸造、陶瓷铸造等。
1. 砂型铸造砂型铸造是最常见的金属铸造工艺之一,其主要过程包括模具制备、填充浇注、冷却固化、脱模清理等。
其优点为成本低,适用于大型铸件生产,但精度相对较低。
常见的砂型包括粘合剂砂型、耐火材料砂型等。
2. 金属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分为压铸、重力铸造和低压浇铸等多种方法,适用于铸造高精度、高强度的零部件。
它要求模具制备精度高,生产过程中对金属液态状态的控制要求严格。
3. 压力铸造压力铸造是利用铸造机械将金属熔体注入金属模具中,并施加高压使其充填型腔,并快速凝固形成铸件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生产周期短,但设备投资较大。
4. 失重铸造失重铸造是一种在失重状态下进行铸造的工艺方法,适用于制造中空结构零件,如汽车引擎缸盖、飞机发动机外壳等。
5. 塑料铸造塑料铸造是利用塑料材料进行成型生产的方法,常用于制造塑料模型、玩具、家电外壳等产品。
三、铸造工艺参数及规范1. 铸造温度铸造温度是指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在熔融状态下的温度,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熔点和熔化温度,因此在铸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以确保材料充分流动、充填模具、凝固过程中含气等问题的最小化。
2. 浇注系统铸造过程中,浇注系统对铸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包括浇口的设置、断口形状、浇注速度等参数的设计。
3. 冷却固化在铸造过程中,冷却固化是指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在填充模具后自然或外部条件下冷却、固化过程。
铸造技术总结_锅炉技术总结范文铸造技术是一种制造金属零件的常用方法,目前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铸造技术进行总结,主要包括铸造工艺、铸造设备和铸造材料等方面。
铸造工艺是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即可得到所需的金属零件。
铸造工艺主要包括模具制作、熔炼铸造材料、熔炼和浇注以及零件处理等环节。
模具制作是整个铸造过程的关键环节,它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模具的制作过程包括模仁制作、模具材料选择和模具加工等。
熔炼铸造材料是将所需的金属原料添加到熔炉中进行加热熔化的过程,熔炼的温度和时间要根据具体材料而定。
熔炼和浇注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的过程,需要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以保证零件的质量。
零件处理是指在铸造完成后对零件进行清理、修整和热处理等工序,以消除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应力,提高零件的性能和精度。
铸造设备是进行铸造操作的工具和设备,主要包括熔炉、模具和浇注设备等。
熔炉是将金属材料加热熔化的设备,常见的熔炉有电炉、燃气炉和电磁感应炉等。
模具是用于容纳熔化的金属,并按照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进行浇注的工具,常见的模具有砂型、金属型和气胶模等。
浇注设备是用于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的设备,常见的浇注设备有重力浇注、压力浇注和真空浇注等。
铸造材料是进行铸造的原料,常见的铸造材料有铁、钢、铜、铝和合金等。
铁是铸造中最常用的材料,铸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耐磨性,可以制造各种复杂形状的零件。
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制造负载较大或工作在高温环境下的零件。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适用于制造电器和散热器等零件。
铝具有轻质和良好的耐腐蚀性,适用于制造航空和汽车等领域的零件。
合金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以得到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例如不锈钢、铝青铜和高温合金等。
铸造技术是一种制造金属零件的重要方法,其工艺、设备和材料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铸造技术基础铸造技术是一种将熔融金属浇铸到特定形状的模具中,然后通过冷却和凝固来制造金属零件或产品的加工方法。
它是现代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金属成形工艺,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生产规模大等优点。
铸造技术的基础包括铸型、熔炼、浇注、凝固和清理等几个重要步骤。
首先是铸型,铸型是指用来制造铸件的模具。
根据铸造方法的不同,铸造模具可以分为砂型、金属型、陶瓷型和石膏型等。
其中,砂型是最常用的一种铸造模具,用于制造大多数铸件。
砂型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各种形状和尺寸,适用于各种金属铸件的生产。
接下来是熔炼,熔炼是将金属原料加热至熔点,使其变为熔融状态的过程。
熔炼通常使用电炉、燃气炉或其他加热设备进行。
在熔炼过程中,需要根据所需铸件的材料选择相应的金属原料,控制熔炼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熔融金属具有所需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
然后是浇注,浇注是将熔融金属倒入铸型中的过程。
浇注时需要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温度,以避免金属在铸型内过快凝固或产生气孔等缺陷。
浇注后,熔融金属会充满整个铸型,形成与铸型相同形状的铸件。
接着是凝固,凝固是指熔融金属在铸型中冷却凝固的过程。
凝固过程中,金属液体逐渐变为固体,形成所需的铸件。
凝固速度和凝固组织对铸件的性能和质量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凝固速度越快,金属的晶粒越细小,铸件的强度和硬度越高。
最后是清理,清理是指将铸件从铸型中取出,并对其进行修整和清理的过程。
清理包括去除铸件表面的砂壳和氧化皮,修整铸件的尺寸和形状,以及进行热处理和机械加工等后续工艺。
清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铸件的表面和尺寸,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要求。
铸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金属制品的生产更加高效和精确。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艺创新,铸造技术在汽车、航空航天、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铸造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铸件质量控制、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
铸造技术基础包括铸型、熔炼、浇注、凝固和清理等几个关键步骤。
铸造技术的知识点总结首先,铸造技术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模型制作、砂型制备、浇注、冷却固化、清理和表面处理等环节。
在铸造生产过程中,模型制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它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
模型制作可以采用手工制作、模具铸造、数控加工等方法。
在模型制作中还需要考虑到缩水率等因素,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尺寸精度。
同时,模型的材料选择也会影响到产品的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
因此,模型制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其次,砂型制备是铸造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砂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砂型的制备包括砂浆的配制、砂型成型、砂型干燥等步骤。
选择适合的砂浆,控制好浇注工艺参数,可以保证砂型的坚固性和精度。
另外,砂型的干燥要求也很高,需要有良好的干燥设备和操作技术。
另外,相较于传统的冷芯,现在通常采用冷芯盒和冷芯棒来提高铸件的质量和减少生产成本。
在铸造过程中,浇注是决定产品形状的关键一步。
合理的浇注系统设计可以保证金属液体均匀流动,减少气孔和夹渣等缺陷。
浇注系统一般包括浇口、流道、浇注杯等组成,通过模拟计算和实际试验来设计和优化浇注系统的结构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此外,金属液体的温度、流速、浇注方式等都会影响铸件的性能。
冷却固化是铸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不同的金属材料需要采取不同的冷却措施。
一般来说,厚壁部位的冷却时间需要长一些,以保证内部的充分凝固。
此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产品的热裂缝和尺寸变形。
清理和表面处理是铸造后的最后一步工艺。
清理主要包括去掉砂芯、氧化皮等杂质,以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
表面处理一般包括抛光、喷漆等工艺,以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保护产品表面。
总的来说,铸造技术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从模型制作到产品的清理,都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铸造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铸造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改进的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铸造技术一定还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铸造技术教学目标:•1、说出铸造、熔模、包埋的概念;•2、说出铸造的工艺流程;•3、简述熔模、铸道的要求;•4、叙述铸型制作的基本过程和要求。
•重点:铸造技术的工艺流程•难点:熔模制作•铸造技术概念:铸造是将金属溶解成液态注入铸型•腔而生产金属制品的一种工艺方法,•分脱模铸造和带模铸造。
•特点:高精度、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适合高硬度,高熔点的金属加工。
•流程:熔模-包埋-烧烤-熔金-铸造-清•理-打磨•铸造技术-熔模•一、概念:•1、可熔性材料制成的修复体铸件雏形•2、正确恢复形态功能、表面光滑、与洞型密合、有良好的咬合邻接关系•二、熔模的种类•1、嵌体、冠熔模:•2、固定桥熔模:•3、铸造支架熔模:•铸造技术-熔模•三、熔模的制作技术分类:(1)直接法:口内制作,蜡型准确,但难度大,操作时间长(2)间接法:取模后在模型上制作,操作简便,容易完成,熔模的准确性受模型准确性限制,最常用(3)间接直接法:综合两者的优点,繁琐•铸造技术-熔模(间接法)可摘代型模型的制作1)目的:确保熔模边缘与基牙颈缘密合与邻牙有良好的邻接关系邻面操作方便•铸造技术-熔模(间接法)1可摘代型模型的制作2)步骤:(1)制取印模(2)灌注工作模型(3)模型表面处理(4)模型修整(5)记录颌位关系(6)形成钉孔(7)粘固复位钉及固定装置(8)安放套管(9)形成底座(10)模型再修整(11)模型分段(12)分离代型(13)标记颈缘线•铸造技术-熔模(间接法)2、上合架3、制作熔模(1)嵌体熔模:(2)金属冠熔模:涂分离剂-轴面成形-合面成形-颈部回切-颈缘修整-轴面修整-邻面加蜡-脱模(3)核桩熔模:•铸造技术-熔模(间接法)4、安插铸道:蜡线、塑料棒、金属丝(1)直径1.2-1.5毫米(2)长度10-15毫米(3)储金球距熔模1.5-2.0毫米,球直径不小于5毫米(4)位置,不能破坏合面及邻接关系,应插在熔模最厚,最突出的部位(5)方向,与蜡型呈大于90度角•铸造技术-熔模2、固定桥熔模的制作1)固位体熔模的制作:2)桥体熔模的制作:合面大小适宜、龈面呈改良鞍式、可作成空心3)形成连接体:4)固位体邻面加蜡:补偿金属收缩5)安插铸道:栅栏式•铸造技术-铸型概念:用耐火材料将蜡型固定在铸造圈内,烧烤后形成的空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