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制度外管人300招_44. 切忌讽刺和挖苦下属
- 格式:docx
- 大小:14.15 KB
- 文档页数:1
《将相和》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故事,讲的是赵国的将军廉颇和丞相蔺相如闹矛盾,而蔺相如宽宏大量不跟他计较,二者终究摒弃前嫌重归于好,为国效力。
故事反过来一想,总有点不对劲的地方。
丞相也好,将军也好,说白了都是给赵王打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们和与不和,直接关系到赵国政局稳定与否。
这么大的事情,赵王为什么不出面干预一下?从这点看,赵王就不是好领导。
企业领导者应当主动调解下属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对外,让团队利益高于一切。
团队造就个人,个人成就团队。
领导者在建立起一支很有能力的工作团队之后,必须要为自己和团队都确立一条准则,而这条准则就是:团队高于一切。
这也是企业领导者要在团队中确立的至高无上的准则,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领导者与团队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能量,一定要在任何时候都把团队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并把这一思想灌输给下属。
狼群的生命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们是最讲团队精神的动物,没有一只狼可以脱离狼群而长久地独自生活。
当狼在一起号叫时,一切等级界线都消失了,它们仿佛在宣告:“我们是一个整体,但是各个都与众不同,最好不要惹我们。
”恶劣的自然环境注定了它们必须以群居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群人在一起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同心协力、团结一致。
企业领导者必须在团队中营造一种团结的氛围,尽量避免使大家因私利而出现矛盾。
抱有团队高于一切的信念,下属们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工作倍加顺利。
制度外管人妙招:
企业领导者应当主动地调解下属之间的关系,团结一致,共同对外,让团队利益高于一切。
有一次,东芝公司的董事长士光敏夫听业务员反映,公司有笔生意怎么也做不成,主要是因为买方的课长经常外出,多次登门拜访他都扑了空。
士光敏夫了解情况后,沉思了一会儿说:“请不要泄气,待我上门试试。
”
第二天,士光敏夫真的亲自来到那位课长的办公室,课长还是不在。
他没有因此而告辞,而是坐在那里等,直到课长回来。
课长看了士光敏夫的名片后。
慌忙说:“对不起,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士光敏夫毫无不悦之色,相反微笑说:“贵公司生意兴隆,我应该等候。
”那位课长明知自己企业的交易额不算多,只不过几十万日元,而堂堂的东芝公司董事长亲自上门进行洽谈,觉得赏光不少,因此很快就谈成了这笔交易。
最后,这位课长热切地握着士光敏夫的手说:“下次,本公司无论如何一定买东芝的产品,但唯一的条件是董事长不必亲自来。
”
随同士光敏夫前往洽谈的业务员目睹了全过程,额头出了冷汗。
士光敏夫为他树立了标尺,他一个老头子都能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走那么远,等那么久,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到?此后,公司再没有谁因为“等不到人”而做不成业务。
制度外管人妙招:
下属犯错误后,领导者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更让下属心中不安,从而以后避免犯错。
在领导者的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成功创业70%靠人际资源,30%靠能力。
想保持事业成功,就得广交朋友,编织好庞大且牢固的人际网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领导者做企业的目的就是做大做强,而不是像道德家那样来贬斥社会的阴暗面与丑恶现象,更不能用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非要让对方如何如何,你才觉得心里舒服,才与他做生意。
如果是这种心态,趁早别搞企业。
有一位大家闺秀,不论是家境、能力、容貌,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赢得别人的欢喜。
无德禅师告诉她说:“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交谈、合作,那你就能成为人人喜欢的人。
”
一个领导者应该足智多谋、灵活圆滑,何时该进,何时该退,心里要明白;要善于见风使舵,能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历、目的及时问来调整自己的策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鬼都在说狐话;要会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拍马屁能拍得恰到好处,拒绝别人时也不会伤别人的自尊。
传说当初钱币的铸造就是加进了孔老夫子的理念。
孔子说商人内心则一定要方正,外表却不得不圆滑,所以钱被铸成外圆内方状,并被尊称为“孔方兄”。
领导者要学学“孔方兄”,“内方”而“外圆”:“内方”就是要有原则、有诚信,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外圆”是指能控制自己的感情,适应不同的环境,待人接物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制度外管人妙招:
坚持外圆内方的处世原则,领导者才能管理好团队中的每个人。
很多领导者习惯在吸引人才的时候一味介绍待遇、福利、提升机会等好的一面,却避而不谈压力、加班等敏感字眼,这就让人才对组织产生一种理想主义的虚假期望。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工作和组织中的种种缺陷暴露出来,就让人才产生失望甚至被骗的感觉,进而产生离开的念头。
这在一个侧面提醒领导者:虚假的介绍会极大挫伤下属的积极性,严重的可能导致他们离开。
想留住人才,就需要真心实意,开诚布公,敢于自暴缺点,把“丑话”说在前面。
一位老总在试图留住一个真正的人才时,总会先给他描述一幅暗淡的画面,告诉他每天需要工作10~12小时,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会很枯燥,需要临时加班或者出差,时常需要面对巨大压力等等。
有些人会被这些话吓倒,但是留下来的人却忠心耿耿,愿意做工作中的任何事。
与人才坦诚相见,能让他们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公司就会减少意外的辞职,保持团队的稳定性。
制度外管人妙招:
想留住人:才,就需要真心实意,开诚布公,敢于自暴缺点,把“丑话”说在前面。
如果下属对自己的工作丝毫没有兴趣可言,或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享受不到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厌倦。
厌倦的结果,轻则影响工作效率,重则拍屁股走人。
领导者必须了解下属这种心理,让他们选择喜欢的、感兴趣的工作去做。
这样才能留住他们的心。
某天,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听到了一位下属的牢骚:“我是东京大学的高材生,进入索尼之前对索尼公司崇拜得发狂。
当时,我认为我进入索尼是我一生的最佳选择。
但是,现在才发现,我不是在为索尼工作,而是为‘课长’干活。
坦率地说,我那位‘课长’是个无能之辈,更可悲的是,我所有的行动与建议都得‘课长’批准。
我自己的一些小发明与改进,‘课长’不仅不支持、不理解,还挖苦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野心。
对我来说,这名‘课长’就是索尼。
我十分泄气,心灰意冷。
这就是索尼?这就是我的索尼?我当初居然要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来到这种地方?还是趁早走人算了。
”这番话令盛田昭夫十分震惊,他想,类似的问题在公司内部下属中恐怕不少,领导者应该关心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处境,不能堵塞他们的上进之路,于是产生了改革人事领导制度的想法。
之后,索尼公司开始每周出版一次内部小报,刊登公司各部门的“求人广告”,下属可以自由而秘密地前去应聘,他们的上司无权阻止。
另外,索尼原则上每隔两年就让下属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人才,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动地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
在索尼公司实行内部招聘制度以后,有能力的人才大多能找到自己较中意的岗位,领导还可以发现是哪些上司的部下频频“外流”,他们本身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及时采取对策进行补救。
这样,公司内部各层次人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当每个干部职工都朝着“把自己最想干的工作干好,把本部门最想用的人才用好”的目标努力时,也就没人想要辞职了。
“内部跳槽”式的人才流动,就是给员工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在一个单位或部门内部,如果一个普通员工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并不满意,认为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另一项工作更加适合自己,想要改变一下却并不容易。
企业领导者要把学到的东西“抖”出来,化成一种热情来煽动下属的干劲儿。
“茶壶煮饺子倒不出”的领导绝对要不得。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紧要关头,刘伯承大喊:“狭路相逢勇者胜!”命令前线主力部队强渡汝河。
刘伯承的口号感染了所有官兵,勇士们喊着“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誓言杀出了一条血路。
IBM公司为一位有着二十多年工龄的员工专门制作了一套名片,名片上印有一枚蓝色镶金边的盾牌,上面写着“国际商用电器公司,25年的忠实服务。
”这张名片不但说明了名片主人的身份,还将个人功勋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华为老总任正非是一个很会“煽情”的人。
他会在公司的大食堂里组织合唱《解放军进行曲》,没有扩音设备,没有音响效果,他站起身来带头唱,下面所有下属都兴奋起来,跟着唱,声震四方,群情激昂。
一位曾经在华为工作的高管回忆到,当年在华为玩命拼搏的日日夜夜,每一次会议都是热血沸腾,每一次领导讲话都很感人肺腑,口号、誓言、决心充斥在四周,身心都处于亢奋、狂热的状态,不知疲倦,不计条件。
任正非就是这样带领着华为人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制度外管人妙招:
如果领导者本身没有激情,又怎么能够感染下属、激励团队呢?。
有一次,一位下属因经验欠缺而使一笔货款难以收回。
松下幸之助勃然大怒,在大会上狠狠地批评了这位下属。
气消之后,他为自己的过激行为深感不安。
因为那笔货款发放单上自己也签了字,下属只是没把好审核关而已。
既然自己也应负一定的责任,就不应该那么严厉地批评下属了。
想通之后,他马上打电话给那位下属,诚恳地道歉。
恰巧那天那位下属乔迁新居,松下幸之助便登门祝贺,还亲自为下属搬家具,忙得满头大汗,令下属深受感动。
这还不算,一年后的这一天,这位下属又收到了松下幸之助的一张明信片,并在上面留下了一行亲笔字:让我们忘掉那可恶的一天吧,重新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看了松下幸之助的亲笔信,该下属感动得热泪盈眶。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犯过错,对公司也忠心耿耿。
制度外管人妙招:
让下属看到你人性化的一面。
狂傲的下属虽然在某些方面、某个领域内才能出众,但他们仍有不足和缺陷。
领导者可利用这点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自我反省,减少傲气。
比如,安排一两件做起来比较吃力难以完成的工作让他们做,并在事先故意鼓励他:好好做就行,失败也没关系。
如果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做不出,仍然安慰他们,那么,他们就一定会意识到自己先前的狂妄是错误的,并会从此改正。
领导者还可以抓住狂傲之人“好面子”这个特点,适当替他们吹嘘一下,说这件事情全公司人都做不来,只有他们行,而交给他们的恰恰是他们陌生或做不好的事情。
他们遭到失败之后,同事肯定会嘲讽他们,令他们难堪,这时领导再出面安慰他们,不要让他们察觉出你是故意让他们出丑,这样他们就会服帖,以后使用他们时就顺手得多。
制度外管人妙招:
给有傲气的下属一个下马威,他才会服你管。
赵匡胤的爱将李汉超担任齐州防御使时期,在当地鱼肉百姓,掠占民财,抢夺民女为妾。
关南百姓终于忍无可忍,进京上访,告到赵匡胤那儿。
赵匡胤把告状的百姓请到便殿,赐以酒席慰劳他们,问道:“汉超在关南镇守后,契丹人来进犯了几次?”百姓说:“没有了。
,’赵匡胤又问:“过去契丹人打过来,边将不能抵御,你们百姓每年都要被抢劫掳掠,你们能保全财产和妇女吗?汉超拿的比契丹人多吗?’’百姓不说话了。
赵匡胤又问:“你家有几个女儿?都嫁的什么人?’’百姓说:‘‘都嫁给村里人了。
”赵匡胤于是说:“你看,你女儿嫁的不过都是村夫俗子嘛。
李汉超可是我的贵臣呀,因为爱你的女儿才娶了,让你女儿有了归属。
与其嫁给村夫,哪有在汉超家里富贵!”百姓想一想也觉得有理,都高高兴兴回去了。
百姓走后,赵匡胤派人把李汉超找来说:“你缺钱花,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向百姓去索取?这次朕就赦免你了,下次不许再犯!”于是给了他数百两银子,说:“你去还给百姓,让他们感恩你。
”李汉超感动得流泪,誓死报效皇帝。
回去后就改正了错误,从此勤政爱民,老百姓都非常爱戴他。
赵匡胤这么做,安抚了愤怒的百姓,更安抚了李汉超。
李汉超如愿以偿娶到了小妾,还保住了官位和面子,又拿了皇上的钱跟百姓换人情,怎么能不感激皇上。
这就是高明的“红脸”领导的过人之处,既保护了下属,又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错误,更让他们心甘情愿改正错误。
这样的领导,下属当然愿效犬马之劳。
领导者要掌握评价中层干部的时机。
干部不在场时,绝对不要对这个人的行为做任何不负责任的评论。
哪怕是没有一点恶意的议论,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更不能对一个下属谈论另一个下属的是非。
白的东西可能经过若干个人的口口相传就变成了黑的,领导的话更是如此,一石激起千层浪,领导随意说出口的一句话都可能给那些喜好拨弄是非的人以口实,伤害到下属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领导者对酒后言谈更要慎重,它往往被当成“酒后真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论事后如何解释都无济于事。
体现公平公正的方法是对事不对人,打罐说罐、打盆说盆。
领导面对的是人,但起因一定是一件事情。
领导者必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分析问题的成败得失,而且要把所有参与者召集在一起,共同探讨,这样才能以理服人。
面对客观事实,下级才会积极主动地协助领导解决问题,否则,不分青红皂白就对下属做判断,会使下属误以为领导在蓄意提拔人或者整人而产生思想疙瘩,结果后患无穷。
在分配工作时,不管工作的难易,要求不同的工作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这就是很不公Ⅱ:的。
同时领导两项以上的工作时,如果领导者总是对自己较有经验或较感兴趣的工作表现得更为关心,那么此时从事另一项工作的下属就会感到领导者对他的冷落,并因此而心生怨气,缺乏工作动力。
领导者需要妥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
制度外管人妙招:
事情办得好与坏、对与错,领导者要有客观的是非定论。
在批评下属的时候,领导者一定要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否则只会增加其心中的不满。
曾经有一段时期,某公司的男职员都流行留长发。
有些头发乱糟糟和乞丐似的,十分影响形象。
经理趁午休时间把他们一个一个叫来问话:“喂,从后面看真的好像女的啊,还像个邋遢的乞丐!”从那天开始这些年轻职员就常常刻意避开经理,不想碰见他,并且没任何人把头发剪短。
后来经理改变了工作方式,用郑重的口吻告诉男员工:“各位的打扮让我非常困扰。
如果有人不想让我觉得困扰,就请在这个礼拜之内上理发厅去把头发剪得整齐点。
如果有人不愿意剪的,就请在明天上午之前个别到我的办公室来谈谈。
”没过多久,公司的长发族就销声匿迹了。
批评不是对下属的讽刺、挖苦、抓辫子、扣帽子,而是善意地、公正地帮助下属认识到缺点和错误,接受教训。
正如毛泽东说的,批评的精要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既不伤害下属的自尊,又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能自觉自愿地改正错误,这就是批评的最高境界。
制度外管人妙招:
批评不是对下属的讽刺、挖苦、抓辫子、扣帽子,而是善意地、公正地帮助下属认识到缺点和错误,接受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