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应用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新东城
- 格式:ppt
- 大小:6.60 MB
- 文档页数:17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5.14•【文号】发改数据〔2024〕660号•【施行日期】2024.05.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发改数据〔2024〕6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数据管理部门、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
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二、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一)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6.22•【字号】•【施行日期】2024.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城市管理正文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现将《廊坊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6月22日廊坊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和《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要求,服务骨干流通走廊、现代流通网络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结合廊坊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目标(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发挥独特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重大载体平台等优势,坚持现代化、一体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突出高质量发展主线,着力构建协同京津、联通世界的现代流通网络,着力搭建要素聚集、业态融合发展载体,着力营造对标国际、保障有力的营商环境,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建设中国北方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现代流通支撑。
(二)建设目标到2035年,建成以大兴国际机场为龙头,世界级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物流枢纽等为支撑的高能级设施集群,构建起融合京津、联通世界、空铁公海一体运作的现代流通网络,京津雄现代流通集中承载区地位得到巩固提升,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3.0物流愿景”基本实现。
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协同京津、业态融合、要素集聚、支撑有力的现代流通体系,现代流通产业的支柱地位得到巩固提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7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左右,数字化水平大幅提高,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0%以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城区“十三五”时期中关村东城园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2.17•【字号】东政发〔2016〕66号•【施行日期】2016.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城区“十三五”时期中关村东城园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东政发〔2016〕66号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东城区“十三五”时期中关村东城园建设发展规划》已经2016年11月17日第121次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2016年12月17日东城区“十三五”时期中关村东城园建设发展规划一、“十二五”时期发展回顾依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与布局的批复》(国函〔2012〕168号),2014年3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城园(以下简称:东城园)以原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为基础扩园成立。
“十二五”期间,东城园全面完成《中关村东城园2014-2015年发展规划》和《东城区推进中关村东城园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3—2015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北京市总部经济聚集区、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经济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2015年实现增加值684亿元,比扩园前同比增长8.7%,占全区比重增加到36.8%;实现全口径税收268亿元,比扩园前同比增长6.06%;实现区级税收41亿元,比扩园前同比增长4.05%;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技工贸总收入1670亿元,比扩园前同比增长11.26%。
园区拥有上市公司35家。
(二)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特色突显版权交易中心、红马传媒票务、春秋永乐票务、中演票务、国际剧院联盟等5个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初步建成。
2024年度北京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备考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教字广东项目的五大政务服务应用平台中()是面向全省1300万商事主体的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平台将分散在政府各主管部门的企业开办、经营许可、清缴税款、出口退税、创业补贴、扶持资金申请等961多项高频服务集成到一个手机应用。
A.奥商通B.粤政易C.广东政务服务网D.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2.维权流程呈现“两低一高”的趋势,其中“一高”是指()。
A.侵权成本高B.维权收益高C.维权成本高3.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各类人才。
A.用好用活B.用对用活C.用好用准D.用足用活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软基础设施投资的是()。
A.环保B.教育C.国防基础设施D.服务业5.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A.均衡B.协调C.高速D.平稳6.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
A.雁阵格局B.中心圈格局C.梯形格局D.“一三”格局7.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中的积极作用。
A.培养B.引进C.使用D.以上均是8.“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中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的重点任务A.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作B.数字经济C.数字化应用D.智能制造9.著作权中的领接权不涉及?()A.表演者权者权B.录制者权C.广播者权D.著作财产权10.人身权不涉及?()A.发表权B.署名权C.修改权D.复制权11.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的新作品的权利?A.独占性B.非独占性C.独创性D.非独创性12.()年12月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A.2008B.2012C.2015D.201913.根据《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项目(课题),不把()作为申报指南、立项评审、综合绩效评价、随机抽查等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
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图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22年1月12日徐汇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篇发展基础与环境 (1)第一章发展基础............................................................. .. (1)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1二、“十一五”发展经验与不足.....................................................4第二章发展环境............................................................. .. (5)一、时代背景............................................................. ...................5二、机遇与挑战............................................................. (5)第二篇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7)第三章指导思想............................................................. .................7第四章发展目标............................................................. .. (8)一、总体目标............................................................. ...................8二、城区布局............................................................. .. (12)第三篇主要任务 (15)第五章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15)一、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15)二、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17三、提升现代商贸业能级. (19)四、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19第六章加快推进重点发展区域建设.. (20)一、优化提升区域............................................................. .........20二、转型升级区域............................................................. .........21三、重点建设区域............................................................. .........22四、协调发展区域............................................................. (23)I第七章切实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25)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5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26三、优化区域创新服务功能......................................................27第八章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7)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27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9三、继续推进体育事业发展......................................................31四、促进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31第九章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3)2一、大力促进就业............................................................. .........32二、全面提升为老服务水平......................................................32三、加快形成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33四、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制..............................................34第十章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3)5一、加强人口管理............................................................. .........35二、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 (35)三、推进社会组织建设............................................................. .36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37第十一章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37)一、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37二、基本完成旧区改造............................................................. .39三、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39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40五、强化城市安全............................................................. .........41第十二章推进低碳城区建设.. (42)II一、积极推进低碳示范区创建..................................................42二、深入开展节能工作............................................................. .43三、加强生态建设和管理. (44)第十三章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44)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4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45三、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开发..................................................46四、推进文明城区建设............................................................. .46第十四章建设人力资源强区.. (47)一、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47二、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机制......................................................48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48第十五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48)一、推进经济领域体制机制创新..............................................48二、深化社会发展领域改革......................................................49三、加强对内对外合作与开放.. (50)第四篇规划实施保障 (52)第十六章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52)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52二、完善政府管理体制..............................................................52三、提高政府行政效能..............................................................53第十七章加强规划管理............................................................. (53)一、完善规划的体系化推进机制..............................................53二、加强规划的政策保障机制..................................................54三、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监督机制 (54)名词解释 (55)III根据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关于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徐汇区人民政府编制《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旨在阐明“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
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文件东发〔 2012 〕 6 号━━━━━━━━━━━━━━★━━━━━━━━━━━━━中共东城区委印发《关于坚持“文化强区”战略加快“首都文化中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各街道工委,区委各部门,区政府各委、办、局党委(工委、党组),各区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党组,各企事业单位党委(总支、支部):《关于坚持“文化强区”战略加快“首都文化中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十一届区委常委会第7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东城区委2012年4月25日关于坚持“文化强区”战略加快“首都文化中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和《北京市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30年)》的要求,现就完成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文化发展任务,进一步加快“首都文化中心区”建设,推动东城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开创东城文化发展新局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
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不仅是重要的内容、衡量的指标,更是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文化是东城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也是首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独特魅力和宝贵财富。
东城作为元明清三朝700多年皇城的所在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和新中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地,集中体现了首都文化古今交融的特质,文化资源具有“数量多、品级高、密度大、种类全”的特点。
拥有城区仅有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天坛,传统中轴线文脉纵贯全区,天坛、地坛南北相望,荟萃了以故宫为代表的皇家文化、以雍和宫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孔庙、国子监为代表的国学文化、以王府井、前门大街地区为代表的商贾文化、民俗文化、会馆文化等多元文化。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智慧城市规划暨北京市智慧广电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广播影视正文《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智慧城市规划暨北京市智慧广电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为深入推进北京市智慧广电建设,助力北京智慧城市发展,助推“两区”高质量建设,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控制性规划要求(试行)》《北京市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等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现状1.媒体融合持续向纵深发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广电融媒体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北京云·融媒体”市级技术平台完成搭建,17家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统筹推进,体制创新和组织融合加速变革,媒体融合生产和业务流程重塑再造,“1+4+17+N”全媒体传播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全市海量媒体资源与各区特色视听资源的汇聚共享,融媒体制作和全媒体传播格局初步形成。
中国(京津冀)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建设运营高水平推进,集聚政务、服务、商务信息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平台建成示范。
媒体融合技术创新助推精品创作,推出了更多记录时代、书写人民的视听精品力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勇担使命、积极作为,视听精品内容影响力不断提升。
2.广播电视向超高清化加速演进以超高清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科技加速创新,有力引领并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内容高质量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视听需要。
BRTV冬奥纪实4K超高清频道、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通;成立全国首个8K超高清视频内容作品扶持资金,累计扶持8K作品169部,节目总时长456小时;基本实现全市普及高清超高清电视接收终端。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城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6.06•【字号】东政发〔2023〕3号•【施行日期】2023.06.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城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发〔2023〕3号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东城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2023年第45次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2023年6月6日东城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坚决落实北京市部署要求,充分体现首善之区的责任与担当,全力推动东城区相关工作落实落地,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东城力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系统落实《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让绿色低碳成为首善之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底色,为北京市实现碳达峰作出东城贡献。
(二)工作原则统筹谋划,率先转型。
坚持全区统筹,突出系统性、协同性,强化总体部署,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坚持崇文争先、靠前发力,有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支持鼓励各领域主动作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节约优先,重点推进。
坚持将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围绕产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推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大庆市落实哈长城市群进展计划实施方案依照《国家进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进展计划的通知》(发改地域〔2016〕499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落实哈长城市群进展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6〕4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前言《哈长城市群进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的计划范围涉及我省的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核心区以上述城市中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开发的区域为主,统筹区域其他地域进展。
国家把哈长城市群定位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展重要增加极、北方开放重要门户、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和绿色生态城市群,提出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踊跃支持,为我省列入计划的城市群转型进展带来新的机缘。
《计划》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专门是对当前结构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比较突出的大庆来讲,踊跃融入城市群进展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增强区域合作,实现城市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培育进展新动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关于大庆加速推动转型进展、可持续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推动《计划》落实,要坚持以下原那么:——改革引领,创新驱动。
强化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治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化市校合作、地企融合,打造创新一起体,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成立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体系,深切推动公共创业、万众创新。
——突出重点,和谐推动。
以落实好《计划》中涉及大庆的重大项目和事项为牵动,统筹推动产业和谐进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效劳共享等各项重点任务,实现市域内的城乡和谐进展、与周边城市间的区域和谐进展。
——和谐共生,绿色进展。
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群。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7.06•【字号】津滨政发〔2024〕15号•【施行日期】2024.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的通知津滨政发〔2024〕15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办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24年7月6日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服务质量强国战略,按照《天津市质量强市建设纲要》部署,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结合滨海新区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人民满意为根本目的,突出高标准、高效益、高品质,推动质量变革创新,发力全方位质量提升,促进全面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城”。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建成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质量供给和需求更加适配,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有效支撑高品质生活需要,建筑产业现代化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