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17.75 MB
- 文档页数:48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技术探讨摘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广泛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数字省区与数字城市空间框架建设的核心内容。
该文介绍了平台的概念和总体框架,分析了平台的关键技术,同时探讨了平台建设的总体技术思路。
关键词:地理信息公共平台NEWMAP软件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化地理信息应用需求不断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使用地理信息的方式与频率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地的变化。
针对这一重大应用需求,国家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做出了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性决策。
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数字省区空间框架与数字城市空间框架的建设空前快速发展,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技术框架标准也在逐步形成。
该文主要讨论了平台技术框架的总体构成,分析了平台的关键技术,并以newmap系列软件为例,探讨了省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
1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概念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实现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服务功能的数据、软件及其支撑环境的总称。
平台依托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在线、服务器托管或其他方式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的基本需求,同时具备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可扩展应用空间[1]。
2 平台的总体框架从概念上理解,公共平台由三大部分构成,数据、软件系统、支撑环境。
数据方面,按数据类型不同,可分为线划电子地图数据、影像电子地图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地形三维景观数据及城市精细模型数据[2]。
数据是提供信息服务的主要来源,是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核心内容。
软件系统方面,平台建设目的在于提供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服务,同时具备拓展应用的二次开发能力。
因此,平台系统主要包括门户网站、交换系统、在线服务基础软件。
其中,门户网站是用户访问地理信息的总入口,可以浏览地图,进行定位搜索,可以获得在线使用地图服务的方法以及二次开发的技术文档等。
交换系统是地图发布维护部门与其它部门交换数据的通道。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水平,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高效应用,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广东省测绘条例》、《**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理信息的建设维护、共享应用、安全保障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我市统一的、权威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市政府各部门都必须在该平台下开展本部门的专业应用,不得重复建设。
第四条**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由市政府统一建设,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市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根据权限共享使用。
第五条**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使用,应当遵守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筹建设、资源共享原则。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水平。
第七条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平台的总体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其中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是平台建设的牵头单位,负责平台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管理维护和推广应用;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综合协调,并在政策措施、共建共享、应用服务等方面做好支撑工作。
第八条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具体负责**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和更新、维护工作,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应用服务,其主要职责是:(一)负责**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与日常维护工作。
(二)负责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的更新、建库、管理、维护工作,并提供社会化服务。
(三)负责全市地理信息资源目录的更新、管理、维护与发布.(四)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及各部门开展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在线地图服务及相关技术支持。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0.12.31•【文号】自然资办发〔2020〕77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有关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为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我部制定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0年12月31日附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附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为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地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相关单位从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据更新、运行维护、应用推广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由国家级节点、省级(兵团)节点、市县级节点组成。
国家级节点是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枢纽,汇聚、整合全国各类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并为地方节点提供统一的基础底图、应用程序接口、目录发布、用户管理等功能与服务。
省级(兵团)节点、市县级节点汇聚、整合本地区各类地理信息公共产品,逐级向上融合共享,并集成国家级节点提供的相关功能与服务。
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工作坚持全国统筹、分级负责、共建共享、协同服务、安全可控的原则。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水平,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高效应用,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广东省测绘条例》、《**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理信息的建设维护、共享应用、安全保障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我市统一的、权威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市政府各部门都必须在该平台下开展本部门的专业应用,不得重复建设。
第四条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由市政府统一建设,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市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根据权限共享使用。
第五条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使用,应当遵守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筹建设、资源共享原则。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页脚内容1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水平。
第七条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平台的总体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其中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是平台建设的牵头单位,负责平台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管理维护和推广应用;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综合协调,并在政策措施、共建共享、应用服务等方面做好支撑工作。
第八条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具体负责**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和更新、维护工作,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应用服务,其主要职责是:(一)负责**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与日常维护工作。
(二)负责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的更新、建库、管理、维护工作,并提供社会化服务。
(三)负责全市地理信息资源目录的更新、管理、维护与发布。
(四)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及各部门开展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在线地图服务及相关技术支持。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全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0.08.13•【字号】•【施行日期】2020.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全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通知各市州自然资源局,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4号)和《关于做好2020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29号),持续推进我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统称为“天地图”)市级节点一体化建设,提升“天地图”公众版市级节点服务能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准确认识“天地图”的地位和作用“天地图”是基础性、公益性、服务性、保障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向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实现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窗口,既为自然资源管理业务提供空间地理信息支撑,又为全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天地图”可以通过在线调用、前置服务、开发专题应用系统等方式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天地图”公众版通过门户网站提供在线地图、标准地图、成果目录、开发资源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天地图”政务版基于政务专网为政府部门提供政务地理信息服务。
各市州要进一步理清本级“天地图”发展思路,认清天地图与商业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差异性,立足自然资源部门数据资源优势,创新数据融合更新模式,以“天地图”公众版为窗口,统筹测绘成果目录、标准地图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对外发布,扩大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不断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开展“天地图·甘肃”公众版省市一体化建设全省14个市州初步建成“天地图”公众版市级节点13个,临夏州正在建设,其中8个市级节点(分别是陇南、定西、白银、平凉、庆阳、甘南州、武威和张掖)委托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设,服务器托管在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机房,由省级进行平台的运维工作,5个市级节点(酒泉、嘉峪关、兰州、天水、金昌)自行建设。
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也成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地理信息的应用也异常重要。
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广东省政府统一管控的地理信息资源中心,建立广东省地理信息服务、共享与应用平台,旨在推进全省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利用,强化政务公开、打造数字中国。
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建库、管理和更新;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在线检索、索引、查询;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的实现,例如通过数字地球和互联网,将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料进行共享和交流;地理信息技术和应用的培训和推广。
在建设中,广东省积极打破过往政府闭门造车,促进多方合作和资源整合。
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与各类企事业单位、高校等进行合作,形成以广东省地理信息服务中心为核心,以大量的数据共享为基础,以地理信息技术和服务为手段的智慧城市建设。
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应用具有广泛的领域。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平台强化信息公开,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率;企业可以利用平台的空间数据量化经营结果,提高决策的准确性;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寻找到更便捷的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在应用中,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一步扩大了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例如,通过数字地球建立城市三维模型,可以更清晰地展现城市空间关系和区域发展情况,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又如,在气象、地质、海岸线等领域的应用中,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了更及时、全面的信息,有助于相关部门的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等工作。
在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过程中,也关注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安全。
平台也加强了数据隐私保护和授权管理,尊重信息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知情权和决策权,从而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推进公众版测绘成果的加工和编制工作,促进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平台发布的数据大多是公众版测绘成果,有效推动了基础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
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办法》,细化法律法规规定,规范平台建设、数据更新、运行维护、应用推广等活动,确保其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二是厘清定位、统一思想认识的需要。
10年来,平台发展定位、运行模式、技术路线等几经变化,加之机构改革、人员变动,导致有些地方对平台认识不统一、定位不准确。
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商业网站不同,“天地图”提供的是公益性、基础性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办法》,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平台发展定位、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突出公共服务定位和一体化建设模式,强调平台专门集中向社会公开基础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领域专题地理信息的政府网站职责,推动地理信息数据的开放共享。
三是确保平台稳定运行的需要。
目前,平台运行总体稳定,但有些节点数据更新缓慢,甚至个别省市级节点偶尔会停止服务。
同时,平台重复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数据更新不同步、不共享,重复发布基础底图服务,有些节点甚至存在网络安全隐患等。
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办法》,总结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坚持系统观念,明确各级节点运行维护、联动更新要求,共享数据、软件系统和支撑环境,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整合基础地理信息,注重提供公共服务“天地图”是平台的品牌标识,平台简称为“天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对《办法》有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总结十年实践,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自2010年上线以来,已建成了1个国家级节点、31个省级节点、300余个市县级节点。
截至目前,平台总门户网站地图访问日均约5亿次,已有注册用户12万余个,支撑各类应用系统7万余个,发布各类地理信息资源目录信息570多万条,在助力政府管理、支撑企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