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 ,且与正比例函数y=-x 的图象交于点B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A .y=-x+2

B .y=x+2

C .y=x-2

D .y=-x-2

2.如图,∠AOB=60°,点P 是∠AOB 内的定点且OP=3,若点M 、N 分别是射线OA 、OB 上异于点O 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 )

A .

36

2

B .

33

2

C .6

D .3

3.下列四个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4.满足下列条件的△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b :3c =:4:5 B .A ∠:B ∠:9C ∠=:12:15 C .C A B ∠=∠-∠ D .222b a c -=

5.若分式12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1

B .2-

C .1-

D .2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 A .31y x =-+

B .32y x =-+

C .31y x =--

D .32y x =-- 7.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1.5,2,2.5

C .2,3,4

D .12, 3

8.2x -x 的取值范围( ) A .x≥2 B .x≤2 C .x >2

D .x <2

9.下列一次函数中,y 随x 增大而增大的是( ) A .y=﹣3x

B .y=x ﹣2

C .y=﹣2x+3

D .y=3﹣x

10.计算2263y y

x x

÷的结果是( )

A .3

3

18y x

B .

2y x

C .2xy

D .

2

xy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CDE ,连接,AE BE ,试确定AEB ∠的度数.

12.若x +2y =2xy ,则

21

+x y

的值为_____. 1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4和9,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14.如图,在ABC ?和EDB ?中,90C EBD ∠=∠=?,点E 在AB 上.若

ABC EDB ??≌,4AC =,3BC =,则DE =______.

15.已知点(,)P m n 在一次函数31y x =-的图像上,则2296m mn n -+=___________. 16.若某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1a +与25a -,则a =_______.

17.当直线()223y k x k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时,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8.点P (3,-4)到 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19.一次函数y 1=ax +3与y 2=kx ﹣1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kx ﹣1<ax +3的解集是_____.

20.函数y 1=x+1与y 2=ax+b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使y 1、y 2的值都大于0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三、解答题

21.一辆慢车与一辆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两车在途中相遇后都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分别按原速一同驶往甲地后停车.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 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 千米,图中折线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解决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千米; (2)求快车和慢车的速度;

(3)求线段DE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3)A ,点(3,1)B ,点(4,5)C .

(1)画出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并写出点A 的对称点1A 的坐标; (2)若点P 在x 轴上,连接PA 、PB ,则PA PB +的最小值是 ; (3)若直线//MN y 轴,与线段AB 、AC 分别交于点M 、N (点M 不与点A 重合),若将AMN ?沿直线MN 翻折,点A 的对称点为点'A ,当点'A 落在ABC ?的内部(包含边界)时,点M 的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是 .

23.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图中的折线表示小明行驶的路程()km s 与所用时间

()h t 之间的函数关系.试根据函数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小明在途中停留了____h ,小明在停留之前的速度为____km/h ; (2)求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

(3)小明出发1小时后,小华也从甲地沿相同路径匀速向乙地骑行,6t =h 时,两人同时到达乙地,求t 为何值时,两人在途中相遇.

24.小明在学习等边三角形时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小明同学对以上结论作了进一步探究.如图1,在Rt ABC ?中,

1

90,2

ACB AC AB ∠==

,则:30ABC ∠=. 探究结论:(1)如图1,CE 是AB 边上的中线,易得结论:ACE ?为________三角形. (2)如图2,在Rt ABC ?中,1

90,,2

ACB AC AB CP ∠==

是AB 边上的中线,点D 是边CB 上任意一点,连接AD ,在AB 边上方作等边ADE ?,连接BE .试探究线段BE 与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拓展应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1)-,点B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以AB 为边作等边ABC ?,当点C 在第一象内,且(2,0)B 时,求点C 的坐标.

25.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1)AB =12,AC =9,求四边形AEDF 的周长; (2)EF 与A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四、压轴题

26.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OC 的直角顶点O 为原点,以OC ,OA 所在直线为轴和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 (0,a ),C (b ,0)满足a 6b 80-+-=. (1)a = ;b = ;直角三角形AOC 的面积为 .

(2)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 ,Q 同时出发,P 点从C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匀速移动,Q 点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匀速移动,点P 到达O 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AC 的中点D 的坐标是(4,3),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得△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DOC =∠D CO ,点G 是第二象限中一点,并且y 轴平分∠GOD .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连接接CE 交OD 于点H ,当点E 在线段OA 上运动的过程中,探究∠GOD ,∠OHC ,∠A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7.如图1.在△ABC 中,∠ACB =90°,AC =BC =10,直线DE 经过点C ,过点A ,B 分别作AD ⊥DE ,BE ⊥DE ,垂足分别为点D 和E ,AD =8,BE =6.

(1)①求证:△ADC≌△CEB;②求DE的长;

(2)如图2,点M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着边CA运动,到终点A,点N 以8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着线BC—CA运动,到终点A.M,N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t>0),当点N到达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过点M作PM⊥DE 于点P,过点N作QN⊥DE于点Q;

①当点N在线段CA上时,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N的长度;

②当t为何值时,点M与点N重合;

③当△PCM与△QCN全等时,则t=.

28.在等边△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米的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请问:

(1)如图1,在爬行过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吗,请证明?

(2)如果将原题中的“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与CD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蜗牛爬行过程中∠CQE的大小保持不变,请利用图2说明:∠CQE=60°;

(3)如果将原题中“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BC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交AC于F”,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则爬行过程中,证明:DF=EF

29.如图,直线l1的表达式为:y=-3x+3,且直线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点A,B,直线l1,l2交于点C.

(1)求点D的坐标;

(2)求直线l2的解析表达式;

(3)求△ADC的面积;

(4)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

30.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点D在边AB上,点E在边AC的左侧,连接AE.

(1)求证:AE=BD;

(2)试探究线段AD、BD与CD之间的数量关系;

(3)过点C作CF⊥DE交AB于点F,若BD:AF=1:2,CD36,求线段AB 的长.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 (k≠0),

∵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 ,且与正比例函数y=-x 的图象交于点B , ∴在直线y=-x 中,令x=-1,解得:y=1,则B 的坐标是(-1,1). 把A (0,2),B (-1,1)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

得:2{1b k b =-+=,解得2{1

b k ==, 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 故选B .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作P 点分别关于OA 、OB 的对称点C 、D ,连接CD 分别交OA 、OB 于M 、N ,如图,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得

MP=MC ,NP=ND ,∠BOP=∠BOD ,∠AOP=∠AOC ,所以

∠COD=2∠AOB=120°,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判断此时△PMN 周长最小,作OH ⊥CD 于H ,则CH=DH ,然后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计算出CD 即可. 详解:作P 点分别关于OA 、OB 的对称点C 、D ,连接CD 分别交OA 、OB 于M 、N ,如图,

则MP=MC ,NP=ND ,∠BOP=∠BOD ,∠AOP=∠AOC ,

∴PN+PM+MN=ND+MN+MC=DC ,∠COD=∠BOP+∠BOD+∠AOP+∠AOC=2∠AOB=120°, ∴此时△PMN 周长最小, 作OH ⊥CD 于H ,则CH=DH , ∵∠OCH=30°,

∴OH=

12OC=2

OH=

3

2

, ∴CD=2CH=3.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会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路径最短问题.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直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分别解答得出答案. 【详解】

A 、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

B 、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C 、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D 、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分析,进而得到答案. 详解:A.设三边分别为3k ,4k ,5k ,因为(3k)2+(4k )2=(5k )2,所以是直角三角形; B.因为∠C=

0015

180909+12+15

?<,所以不是直角三角形;

C. ∠C=∠A ﹣∠B ,即∠B+∠C=∠A ,故∠A=090,所以是直角三角形;

D.因为b 2﹣a 2=c 2,所以c 2+a 2= b 2,所以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

5.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的值为0,分子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根据题意得,1-x=0且x+2≠0,

解得x=1且x≠-2,

所以x=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要注意平移时k的值不变,只有b发生变化.上下平移时只需让b的值加减即可.

【详解】

y=-3x+4的k=-3,b=4,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新直线解析式为:y=-3(x+2)+4=-3x-2.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平移变换,属于基础题,关键掌握将直线上下平移时k的值不变,只有b发生变化.

7.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

A、42+52=41≠6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B、1.52+22=6.25=2.5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

C、22+32=13≠4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D、

2

22

133

+=≠,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8.A

解析:A

【解析】

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即x-2≥0,解不等式求x的取值范围.

【详解】

∴x?2≥0,解得x≥2.

故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解:A、∵一次函数y=﹣3x中,k=﹣3<0,∴此函数中y随x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错误;

B、∵正比例函数y=x﹣2中,k=1>0,∴此函数中y随x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正确;

C、∵正比例函数y=﹣2x+3中,k=﹣2<0,∴此函数中y随x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错误;

D、正比例函数y=3﹣x中,k=﹣1<0,∴此函数中y随x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即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0时,y随x

的增大而增大,函数从左到右上升;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函数从左到右下降.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利用分式的除法法则,将分式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约分即可.

【详解】

解:原式

22

3

62

y x xy

x y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除法,熟练掌握分式的除法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解析】

由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E =150°,AD=DE ,得出∠DEA=15°,同理可求出∠CEB=15°,即可得出∠AEB 的度数. 【详解】

解:∵在正方形中,,, 在

解析:30AEB ∠=

【解析】 【分析】

由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E =150°,AD=DE ,得出∠DEA=15°,同理可求出∠CEB=15°,即可得出∠AEB 的度数. 【详解】

解:∵在正方形ABCD 中,AD DC =,90ADC ∠=, 在等边三角形CDE 中,CD DE =,60CDE DEC ∠=∠=, ∴150ADE ADC CDE ∠=∠+∠= ,AD DE =, 在等腰三角形ADE 中

1801801501522

ADE DEA ?-∠?-?

∠=

==?,

同理得:15BEC ∠=,

则60151530AEB DEC DEA BE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解析】 【分析】

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变形,把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详解】

解:∵x+2y=2xy , ∴原式==2, 故答案为:2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

解析:【解析】 【分析】

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变形,把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x+2y=2xy,

∴原式=

22

x y xy

xy xy

+

==2,

故答案为:2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3.22

【解析】

【分析】

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4cm和9cm,具体哪条是底边,哪条是腰没有明确说明,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详解】

①当腰是4,底边是9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

②当

解析:22

【解析】

【分析】

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4cm和9cm,具体哪条是底边,哪条是腰没有明确说明,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详解】

①当腰是4,底边是9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

②当底边是4,腰长是9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4+9+9=22.

故答案为22.

【点睛】

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边关系,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5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度,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的长度.

【详解】

解:在Rt△ACB中,∠C=90°,AC=4,BC=3,

由勾股定理得:AB=5,

∵△ABC≌

解析:5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 的长度,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 的长度. 【详解】

解:在Rt △ACB 中,∠C=90°,AC=4,BC=3, 由勾股定理得:AB=5, ∵△ABC ≌△EDB , ∴DE=AB=5.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1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直接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把x=m ,y=n 代入y=3x-1, 可得:n=3m-1, 把n=3m-1代入 = = =.

故答案为:1. 【

解析:1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直接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把x=m ,y=n 代入y=3x-1, 可得:n=3m-1,

把n=3m-1代入2296m mn n -+ =223196())31(m m m m -+-- =2229186196m m m m m -++-+ =1.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正确代入点的坐标求出是解题关键.

16.1 【解析】

根据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可得2a+1+2a-5=0,解方程求出a 值即可. 【详解】

∵某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1与2a-5, ∴2a+1+2a -5=0, 解

解析:1 【解析】 【分析】

根据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可得2a+1+2a-5=0,解方程求出a 值即可. 【详解】

∵某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1与2a-5, ∴2a+1+2a-5=0, 解得:a=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17.. 【解析】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可得,,即可求解; 【详解】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13k <<. 【解析】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y kx b =+,k 0<,0b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可得220k -<,

30k -<,即可求解;

()223y k x k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220k -<,30k -<, ∴1k >,3k <, ∴13k <<, 故答案为13k <<.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掌握一次函数y kx b =+,k 与b 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18.4 【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点与坐标系的关系知,点到x 轴的距离为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

故点P (3,﹣4)到x 轴的距离是4.

解析:4 【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点与坐标系的关系知,点到x 轴的距离为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 故点P (3,﹣4)到x 轴的距离是4.

19.x <1. 【解析】 【分析】

结合图象,写出直线y1=ax+3在直线y2=kx ﹣1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 【详解】

∵一次函数y1=ax+3与y2=kx ﹣1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1,2), ∴

解析:x <1.

【解析】 【分析】

结合图象,写出直线y 1=ax +3在直线y 2=kx ﹣1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 【详解】

∵一次函数y 1=ax +3与y 2=kx ﹣1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1,2), ∴当x <1时,y 1>y 2,

∴不等式kx ﹣1<ax +3的解集为x <1. 故答案为:x <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找出不等式的解集是解题的关键.

20.?1

【解析】

【分析】

根据x轴上方的图象的y值大于0进行解答.

【详解】

如图所示,x>?1时,y>0,

当x<2时,y>0,

∴使y、y的值都大于0的x的取值范围是:?1

解析:?1

【解析】

【分析】

根据x轴上方的图象的y值大于0进行解答.

【详解】

>0,

如图所示,x>?1时,y

1

当x<2时,y2>0,

、y2的值都大于0的x的取值范围是:?1

∴使y

1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考查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解题关键在于x轴上方的图象的y值大于0

三、解答题

21.(1)560;(2)快车的速度是80km/h,慢车的速度是60km/h.(3)y=-60x+540

(8≤x≤9).

【解析】

【分析】

(1)根据函数图象直接得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题意得出慢车往返分别用了4小时,慢车行驶4小时的距离,快车3小时即可行驶完,进而求出快车速度以及利用两车速度之比得出慢车速度;

(3)利用(2)所求得出D,E点坐标,进而得出函数解析式.

【详解】

(1)由题意可得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60千米;

故答案为:560;

(2)由题意可得出:慢车和快车经过4个小时后相遇,相遇后停留了1个小时,出发后两车之间的距离开始增大,快车到达甲地后两车之间的距离开始缩小,由图分析可知快车经过3个小时后到达甲地,此段路程慢车需要行驶4小时,因此慢车和快车的速度之比为3:4,

∴设慢车速度为3xkm/h,快车速度为4xkm/h,

∴(3x+4x)×4=560,x=20,

∴快车的速度是80km/h ,慢车的速度是60km/h .

(3)由题意可得出:快车和慢车相遇地离甲地的距离为4×60=240km ,

当慢车行驶了7小时后,快车已到达甲地,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240-3×60=60km , ∴D (8,60), ∵慢车往返各需4小时, ∴E (9,0),

设DE 的解析式为:y=kx+b , ∴90

860k b k b +??

+?

==,

解得:60

540k b -??

?

==.

∴线段DE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60x+540(8≤x≤9).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D ,E 点坐标是解题关键.

22.(1)详见解析;1A 的坐标(-1,3);(2

)3)1

(1)根据轴对称定义画图,写出坐标;

(2)作点B 根据x 轴的对称点B ',连接A B ',与x 轴交于点P ,此时PA+PB=A B ',且值最小. (3)证AE//x 轴,再求线段AE 中点的横坐标,根据轴对称性质可得. 【详解】

解:(1)如图,111A B C ?为所求,1A 的坐标(-1,3);

(2)如图,作点B 根据x 轴的对称点B ',连接A B ',与x 轴交于点P ,此时PA+PB=A B ',且值最小. 即PA+PB=A B '

==

(3)由已知可得,BC 的中点坐标是(3415

,22

++),即(3.5,3) 所以AE//x 轴,

所以线段AE 中点的横坐标是:

3.51

1.252

-= 所以根据轴对称性质可得,m 的取值范围是1

【点睛】

考核知识点:轴对称,勾股定理.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理解轴对称关系是关键. 23.(1)2,10;(2)s=15t-40(45)t ≤≤;(3)t=3h 或t=6h. 【解析】 【分析】

(1)由图象中的信息可知:小明从第2小时到第4小时行驶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途中停留了2h ;小明2小时内行驶的路程是20 km ,据此可以求出他的速度;

(2)由图象可知:B(4,20),C(5,35),设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s=kt+b,代入后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3)先求出从甲地到乙地的总路程,现求小华的速度,然后分三种情况讨论两人在途中相遇问题.当02t <≤时, 10t=10(t-1);当24t <<时, 20=10(t-1);当46t ≤≤时, 15t-40=10(t-1);逐一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由图象可知:小明从第2小时到第4小时行驶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途中停留了2h ;

由图象可知:小明2小时内行驶的路程是20 km , 所以他的速度是20210÷=(km/ h ); 故答案是:2;10.

(2)设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s=kt+b, 由图象可知:B(4,20),C(5,35), ∴420

535k b k b +=??

+=?

,

∴15

40k b =??

=-?

,

∴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s=15t-40(45)t ≤≤; (3)在s=15t-40中,当t=6时,s=15×6-40=50,

∴从甲地到乙地全程为50 km ,

∴小华的速度=50(61)10÷-=(km/ h ), 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两人在途中相遇问题: 当02t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 10t=10(t-1),方程无解,不合题意,舍去; 当24t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 20=10(t-1),解得t=3;

当46t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 15t-40=10(t-1),解得t=6;

∴综上所述,当t=3h 或t=6h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够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一些关键点的含义,并结合实际问题数量关系进行求解.

24.(1)等边;(2)ED EB =,证明详见解析;(3)12(,C +.

【解析】 【分析】

(1)易证,60AC AE A ?

=∠=,因此ACE ?是等边三角形;

(2)连接PE ,结合,ACP ADE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利用SAS 可证CAD PAE ???, 由全等的性质知90ACD APE ∠=∠=,结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

EA EB =,

等量代换即得ED EB =;

拓展应用:作AH x ⊥轴于,H CF OB ⊥于F ,连接OA ,易知AO 、AH 长,由题中结论可得30AOH ∠=,结合(2)中结论,利用HL 定理可证ABH OCF ???,可知CF 长,易得点C 坐标. 【详解】 解:(1)

1

90,2

ACB AC AB ∠==

30ABC ∴∠=

60A ∴∠=

CE 是AB 边上的中线

1

2AE AB ∴=

AE AC ∴=

ACE ∴?是等边三角形. (2)结论:ED EB =. 理由:连接PE .

八年级(下)学期3月份月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为边BC .AC 上的点,且CD AE =,点F 是BE 和AD 的交点,BG AD ⊥,垂足为点G ,已知75∠=?BEC ,1FG =,则2AB 为( ) A .4 B .5 C .6 D .7 2.如图,点A 的坐标是(2)2, ,若点P 在x 轴上,且APO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不可能是( ) A .(2,0) B .(4,0) C .(-22,0) D .(3,0) 3.在ABC ?中,D 是直线BC 上一点,已知15AB =,12AD =,13AC =,5CD =, 则BC 的长为( ) A .4或14 B .10或14 C .14 D .10 4.如果正整数a 、b 、c 满足等式222+=a b c ,那么正整数a 、b 、c 叫做勾股数.某同学将自己探究勾股数的过程列成下表,观察表中每列数的规律,可知x y +的值为( ) A .47 B .62 C .79 D .98 5.如图所示,在中, , , .分别以 , , 为直径作 半圆(以 为直径的半圆恰好经过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4 B.5 C.7 D.6 6.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3、4、a,则a的取值可以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7.在Rt△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若CD=1,则AB的长是() A.2 B.23C.43D.4 8.圆柱形杯子的高为18cm,底面周长为24cm,已知蚂蚁在外壁A处(距杯子上沿2cm)发现一滴蜂蜜在杯子内(距杯子下沿4cm),则蚂蚁从A处爬到B处的最短距离为() A.813B.28 C.20 D.122 9.如图,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6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4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位于离容器上沿4cm的点A处,若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20cm,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 A.12cm B.14cm C.20cm D.24cm 10.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2、3B.2、3、4 C.1、2、3 D.4、5、6 二、填空题 11.如图,Rt△ABC中,∠ACB=90o,AC=12,BC=5,D是AB边上的动点,E 是AC边上的动点,则BE+ED的最小值为. 12.如图,现有一长方体的实心木块,有一蚂蚁从A处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行到C'处,

八年级上12月月考数学试卷

八年级数学练习题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面有4个汽车标致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2 2a a a= ? B.4 2 2) (a a= C.6 3 2a a a= ? D.3 2 3 2) (b a b a? = 3.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 用的几何原理是() A.三角形的稳定性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 4.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2 )1 ( 3 22 2+ + = + +x x x B.2 2 ) )( (y x y x y x- = - + C. x2-xy+y2=(x-y)2 D.) (2 2 2y x y x- = - 5. 等腰三角形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A.14 B.23 C.19 D.19或23 6.三角形内有一点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则这点一定是三角形的()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战;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7. 如图,△ABC≌△A’B’C ,∠ACB=90°,∠A’C B=20°, 则∠BCB’的度数为() A.20° B.40° C.70° D.900 8、如果把分式 xy y x 2 + 中的x和y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A.不变B.扩大2倍 C.扩大4倍D.缩小2倍 9.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 于D,DE⊥AB于E,且AB=6cm,则△DEB的周长是() A、6cm B、4cm C、10cm D、以上都不对 10.如果25 92+ +kx x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是() A、30 B、±30 C、15 D±15 二、耐心填一填.(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则它的底角为. 12.计算()32 4 5) (a a- ? -=_______。 13.点M(3,-4)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14. 当x=__________时,分式 3 1 - x 无意义. 15、分式 2 2 | | - - x x 的值为零,则x = 16. ()3 2+ -m(_________)=9 42- m; ()23 2+ -ab=__________. 17. 某公路急转弯处设立了一面圆型大镜子,从镜子中看 到汽车车的部分号码如图所示,则该车牌照的部分号码为__________. 18、如图,∠ABC=∠DCB,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BC≌△DCB. 19、如图,ABC ?中,∠C=90°,∠ABC=60°,BD平分∠ABC,若AD=6,则CD= 。 20.已知: 3 2 2 3 2 22? = +, 8 3 3 8 3 32? = +, 15 4 4 15 4 42? = +,…若 b a b a ? = +2 10 10(a、 b为正整数),则______ = +b a; 三、用心做一做.(注意:解答时必须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或推理步骤,共50分) 21.(本题12分,每小题4分)分解因式: (1)2 28 8 2n mn m- + -(2)) 1( )1 (2 2x b x a- + - A C D B E 第9题图 A' B' C B A 19题图18题图 17题图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方程中,二元一次方程是() A.xy=1 B.y=3x﹣1 C.x+=2 D.x2+x﹣3=0 2.下列式子由左到右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x+2y)2=x2+4xy+4y2B.x2﹣2y+4=(x﹣1)2+3 C.3x2﹣2x﹣1=(3x+1)(x﹣1)D.m(a+b+c)=ma+mb+mc 3.下列多项式中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A.2x2+4x﹣4 B.16x2﹣8y2+1 C.9a2﹣12a+4 D.x2y2+2xy+y2 4.下列多项式中,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 A.﹣x2+y2B.4a2﹣(a+b)2 C.a2﹣8b2D.x2y2﹣1 5.如果3a7x b y+7和﹣7a2﹣4y b2x是同类项,则x,y的值是() A.x=﹣3,y=2 B.x=2,y=﹣3 C.x=﹣2,y=3 D.x=3,y=﹣2 6.若方程组的解x与y相等.则a的值等于() A.4 B.10 C.11 D.12 7.(x2﹣mx+1)(x﹣1)的积中x的二次项系数为零,则m的值是() A.﹣2 B.﹣1 C.1 D.2 8.已知,则() A.B.C.D. 9.64﹣(3a﹣2b)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A.(8+3a﹣2b)(8﹣3a﹣2b)B.(8+3a+2b)(8﹣3a﹣2b) C.(8+3a+2b)(8﹣3a+2b)D.(8+3a﹣2b)(8﹣3a+2b) 10.某班共有学生49人.一天,该班某男生因事请假,当天的男生人数恰为女生人数的一半.若设该班男生人数为x,女生人数为y,则下列方程组中,能正确计算出x、y的是() A.B. C. 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1.计算:﹣x(2x﹣3y+1)=. 12.关于x的方程3x+2a=0的根是2,则a等于. 13.利用乘法公式计算:1232﹣124×122=. 14.由3x﹣2y=5,得到用x表示y有式子为y=. 15.如果多项式x2+kx+4能分解为一个二项式的平方的形式,那么k的值为. 16.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17.是方程3x+ay=1的一个解,则a的值是. 18.如图,有三种卡片,其中边长为a的正方形卡片1张,边长分别为a、b的矩形卡片6张,边长为b的正方形卡片9张.用这16张卡片拼成一个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19.多项式ax2﹣4a与多项式x2﹣4x+4的公因式是.

八年级下月考月考试卷及答案--数学

初二数学第一次月考质量情况调查试卷 (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式: 11 ,,,1,, 52235 a n a a b y m b x π + +-其中分式有( ) A.2个B.3个C.4个D.5个 2、当x>0时,函数y=5 x 的图像在(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等边三角形、矩形、菱形和圆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等边三角形和圆 B. 等边三角形、矩形、菱形 C. 菱形、矩形和圆 D. 等边三角形、菱形、矩形和圆 4、下列四个点中,在反比例函数y=-6 x 的图像上的是( ) A.(3,-2) B.(3,2) C.(2,3) D.(-2,-3) 5、要使分式 29 39 x x - + 的值为0,你认为x可取的数是( ) A.9 B.±3 C.-3 D.3 6、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若AD=5,DE=6,则AG 的长是() A.6 B.8 C.10 D.12 7、如图,正比例函数y=k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不可能是( ) A B C D 8、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线段A B''是线段AB绕某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得 到的,点A'与A对应,则角α的大小为( ) A.30° B.60° C.90° D.120°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的中心在原点O,且正方形的一组对边与x轴平

行,点P(4a,a)是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上与正方形的一个交点,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16,则k 的值为( ) A.16 B .1 C .4 D .-16 反比例函数y = k x 10、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1,2),B(4,2),C(4,4).若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与△ABC 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4 B .2≤k≤8 C .2≤k≤16 D .8≤k≤1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11、分式1 x -2有意义,x 的取值应满足_______ 12、若正比例函数y =-2x 与反比例函数y = k x 图像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2),则另一个交点坐标为_______. 13、要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角是直角”,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准备在荒坡上植树960棵,由于青年志愿者的支持,每天比原计划多植20棵,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植树多少棵?设原计划每天植树x 棵,由题意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O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为坐标原点,若点A 的坐标是(6,0),点C 的坐标是(1,4),则点B 的坐标是__ _. 16、如图,菱形ABCD 中,AC 交BD 于点O ,DE ⊥BC 于点E ,连接OE ,若∠ABC =140°,则∠OED =__ __. 17、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AE 、AF 分别与对角线BD 相交于M 、N ,若∠EAF=50°, 则∠CME+∠CNF=________°。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18、如图,已知直线y=k 1x+b 与x 轴、y 轴相交于P,Q 两点,与y=的图象相交于 A(-2,m),B(1,n)两点,连接OA,OB,给出下列 论:①k 1k 2<0;②m+n=0;③S △AOP =S △BOQ ;④不等式k 1x+b>的解集为x<-2或 0

2020年八年级(上)数学月考试卷(无答案)

八年级(上)数学月考试卷 (本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5′×10=50′)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 0064记为( ) (A )-64×10-7(B )-0.64×10-4 (C )-6.4×10-6 (D )-640×10-8 2.下列式子中,y x +15、4322b a -、m 1、6 5xy 中分式的个数为( ) (A ).2 (B ) 3 (C ) 4 (D) 5 3.分式35,3,x a bx c ax b -的最简公分母是( ) A .abx B .215abx C .15abx D .315abx 4.要使分式5 1-x 有意义则x 应满足( ) (A )X ≠5 (B )X ≠-5 (C )X ≠5或X ≠-5 (D )X ≠5且X ≠-5 4. 已知点(-5,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下列不在此函数图象上的点是( ) A. (-5,-2) B. (5,-2) C. (2,-5) D. (-2,5) 5.如果双曲线y=12m x -,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0 B .m<12 C .m>12 D .m ≥12 6、若0≠-=y x xy ,则分式 =-x y 11( ) A 、xy 1 B 、x y - C 、1 D 、-1 7. 如果三角形的面积为52cm ,则如图中表示三角形一边a 与这边上的高h 的函数关系的 图象是( ) a a a a O h O h O h O h A B C D 8.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 A. 13; B. 8; C. 25; D. 64 y k x =

高三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附答案)

高三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f (x ) = | sin x +cos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A .π 4 B .π2 C .π D .2π 2.在等差数列{a n }中, a 7=9, a 13=-2, 则a 25= ( ) A -22 B -24 C 60 D 64 3.若θθθ则角且,02sin ,0cos <>的终边所在象限是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在等比数列{a n }中,a 3=3,S 3=9,则a 1= ( ) A .12 B .3 C .-6或12 D .3或12 5.若函数)sin()(?ω+=x x f 的图象(部分)如图所示,则?ω和的取值是 A .3 ,1π ?ω== B .3 ,1π ?ω-== C .6,21π?ω== D .6 ,21π ?ω-== 6.已知c b a ,,为非零的平面向量. 甲:则乙,:,c b c a b a =?=?甲是乙的( ) A .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条件非必要条件 7.已知O 是△ABC 内一点,且满足→OA·→OB =→OB·→OC =→OC·→OA ,则O 点一定是△ABC 的 A .内心 B .外心 C .垂心 D .重心 8.函数]),0[)(26 sin(2ππ ∈-=x x y 为增函数的区间是 A . ]3,0[π B . ]12 7, 12 [ ππ C . ]6 5, 3 [ππ D . ],6 5[ππ 9.为了得到函数)6 2sin(π -=x y 的图象,可以将函数x y 2cos =的图象 A .向右平移π 6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π 3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π 6 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π 3 个单位长度 10.设)(t f y =是某港口水的深度y (米)关于时间t (时)的函数,其中240≤≤t .下 表是该港口某一天从0时至24时记录的时间t 与水深y 的关系: t 0 3 6 9 12 15 18 21 24 y 12 15. 1 12.1 9.1 11.9 14.9 11.9 8.9 12.1 经长期观察,函数的图象可以近似地看成函数的图象.下面的函数中,最能近似表示表中数据间对应关系的函数是(]24,0[∈t )( ) A .t y 6 sin 312π += B .)6 sin(312ππ ++=t y

初中八年级数学月考试卷 (1)

八年级数学月考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1、若“a 是非负数”,则它的数学表达式正确的是: A 、a >0 B 、a >0 C 、a <0 D 、a ≥0 2、把分式 b a ab +2中的a 、b 都扩大10倍,则分式的值: A 、扩大20倍 B 、不变 C 、扩大10倍 D 、缩小10倍 3、在式子 x y x -,2b a +,x xy x -2 ,12+πx ,) 1)(1(132-+-+x x x x 中,分式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若a <b ,则不等式组???a x b x 的解集为: A 、b x B 、a x C 、b x a D 、无解 5、已知:03)3(2 =++++m y x x 中,y 为负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9 B 、m <9 C 、m >-9 D 、m <-9 6、已知方程组?? ?=++=+3 31 3y x k y x 的解y x ,满足0<y x +<1,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4<k <0 B 、-1<k <0 C 、0<k <8 D 、k >-4 7、已知,分式 3 212-+-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A 、±1 B 、1 C 、-1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8、如果a ,a +1,a -,a -1这四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那么 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0 B 、a <0 C 、a >2 1 - D 、、a <2 1 -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9、不等式52-x <x 25-的正整数解是 。 10、请添上一个不等式,使组成的不等式组? ??---2 1 x 的解集为x <-1。 11、如果不等式1)1(++a x a 的解集为x >1,那么a 必须满足 。 12、已知正整数x 满足 032 -x ,则代数式x x 9 )2(2009--= 。 13、若 ) 1(4) 1(343--= x x 成立,则x 。 14、若不等式组?? ?--+≥-a x a x 2121 13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5、若1-=+y x ,则 xy y x ++2 2 2= 。 16、若0142 =++x x ,则2 2 1 x x + = 。 17、如果不等式a x -4≤0只有四个正整数解1,2,3,4,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8、已知x 为整数,分式1 ) 1(2-+x x 的值也是整数,则x 的值为 。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比较下面得算式的大小(填“>”、“<”或“=”) ①2 2 54+ 542??; ②2 22)1(+- 2)1(2?-?; ③2 2)3 1(3+ 31 32? ?; ④2 2 )3 1()3 1(-+- )3 1)(31(2--?…… 通过观察上述各式,请用字母b a ,写出反映这种规律的一般结论: 。 20、(6分)解不等式311--x ≤x x -+2 3 2,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八年级上册数学月考试卷

八年级上册数学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长度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2,3 B.2,3,4 C.3,4,5 D.5,12,13 2、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A.五边形 B.六边形 C.七边形 D.八边形 3、如图所示,AB∥CD,∠A=∠ACB=70°,则∠DCE等于() A.55° B.70° C.40° D.110° 4、如图所示,已知Δ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等于() A.90° B.135° C.270° D.315° 5、如图所示,点O是ΔABC内一点,∠A=80°,∠1=15°,∠2=40°,则∠BOC等于() A.95° B.120° C.135° 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AD,AE分别是Δ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76°,∠C=36°,则∠DAE的度数为 () A.20° B.18° C.38° D.40°

7、已知ΔABC≌ΔA1B1C1,且ΔABC的周长是20,AB=8,BC=5,那么A1B1等于() A.5 B.6 C.7 D.8 8、下列条件能判定ΔABC≌ΔDEF的是() A.AB=DE,∠A=∠E,BC=EF B.AB=DE,∠C=∠F,BC=EF C.∠A=∠E,AB=DF,∠B=∠D D.AB=DE,∠B=∠E,BC=EF 9、如图所示,已知AB⊥BD,ED⊥BD,C是BD上一点,AB=CD,BC=ED,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A=∠DCE B.AC=CE C.∠ACB+∠CED=90° D.AC⊥CE 10、如图所示,H是ΔABC的高AD,BE的交点,且AD=BE,则下列结 论:①AE=BD,②AH=BH,③EH=DH,④∠HAB=∠HBA.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如图所示,要测量湖两岸相对两点A,B间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可得ΔABC≌ΔEDC,用于判定全等的方法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六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六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选择题 1 . 长方体包装盒的长是32cm,宽是2cm,高是3cm,圆柱形零件的底面直径是2cm,高是3cm,这个包装盒最多能放()个零件? A.32B.25C.16D.8 2 . 下列圆柱的表面积示意图中,各长度标注正确的是()。 A.B.C.D. 3 . 如果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底面周长() A.一定相等B.一定不相等C.不一定相等 4 . 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50.24m2,高是1.5m。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能铺()m。 A.1.256B.125.6C.376.8 5 . (2011?铁山港区模拟)如果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那么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扩大()倍. A.2B.4C.8 二、填空题 6 . 圆锥和圆柱的侧面都是曲面.(判断对错) 7 . 无论怎样展开圆柱的侧面,都会得到一个长方形.

8 . 一根圆柱形木料,横截面的面积是15.7平方厘米,如果把它平均截成2段圆柱形木料,那么它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____)平方厘米。 9 . 5.16立方米=(____)立方米(____)立方分米 4.03立方分米=(___)升(____)毫升 10 . (2012?桐梓县模拟)冬冬说:“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的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11 .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圆柱体积是15立方厘米时,圆锥体积是15立方厘米.(判断对错) 12 . 一个圆柱高3米,它的表面积比侧面积多12.56平方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 13 . 一个圆柱体,高减少4厘米,表面积就减少50.24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π取3.14) 14 . 一个圆柱体钢坯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要削去1.8立方厘米,未削前圆柱的体积是(_______)立方厘米。 15 . 一个圆锥容器高15cm,装满水后倒入与它底面直径相等的圆柱容器里,则圆柱容器的水面高度为5cm.. 16 . (2012?和平区模拟)一个圆柱,如果沿着它的直径切开,则表面积增加60平方厘米;如果把这个圆柱切割成3节小圆柱,则表面积增加113.04平方厘米.原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7 .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圆锥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三、判断题 18 . 圆柱体的半径扩大4倍,高不变,体积也扩大4倍。() 19 . 水桶是圆形的。() 20 . 把一个圆柱加工成一个与它等底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这个圆锥体积的2倍。() 21 .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______. 22 . 表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它们的体积也相等。(______) 23 . 长方形沿长旋转可以得到圆柱。(_____)

数学f9初一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1)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初一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方程① 3 2 3 3= -;②2 23 2x x x= - -;③0 2 = x;④ 3 3 + =y;⑤2 3= -y x;⑥0 2 1 = - + x x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2、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沿虚线不能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是() 3 4 5、小明用如下左图的胶滚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滚涂到墙上,右边所给的四个图案中符合 胶滚的图案的是() 6、小丽制作了一个对面图案均相同的正方体礼品盒(如下左图所示),则这个正方体礼品盒 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A B C D 7、某顾客以八折的优惠价买了一件商品,比标价少付了30元,那么他购买这件商品花了() A.70元B.120元C.150元D.300元 8、某车间26名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设有x名工人生产螺栓,工人 生产螺母,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26 ( 18 12x x- =B、) 26 ( 12 18x x- =

C 、)26(12182x x -=? D 、)26(18122x x -=? 9、观察下图,把左边的图形绕着给定直线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几何体是 ( ) 10、新华书店推出售书优惠方案:①一次性购书不超过100元,不享受优惠;②一次性购书 超过100元但不超过200元一律打九折;③一次性购书200元一律打八折.如果小华同学一次性购书付款162元,那么小华所购书的原价为( ) A .180元 B . 202.5元 C . 180元或202.5元 D .180元或200元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11、请写一个解为x =2的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 12、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 13、已知关于x 的方程(m-2)x |m|-1+2=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14、已知一个棱住有2n 个顶点,则该棱住有 个侧面, 条棱 15、x =9 是方程 b x =-23 1 的解,那么=b ,当=b 1时,方程的解是 ; 16、一个正方体所有相对的面上两数之和相等。右上图是它的展开图, 请填好图中空白正方形中的数。 17、一个棱柱共有12个顶点,所有的侧棱长的和是120cm ,则每条侧棱长为 ; 18、若26x =与3(x+a )=a -5x 有相同的解,那么a -1= 19、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对折四次可以得到 条折痕,如果对折五次,可以得到 条折痕。 20、一天,小红与小莉利用温差测量山峰的高度,小红在山顶测得温度是-1℃,小莉此时在山 脚测得温度是5℃。已知该地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8℃,这个山峰大约是 米。 三、解答题: 21、如图所示,按要求在B 、C 、D 三个图形中画出相应的阴影部分: (1)将图形A 沿图中虚线翻折到图形B ; (2)将图形B 平移到图形C ; (3)将图形C 沿其右下方的 顶点旋转180°到图形D 。 A B 25 4 3 A B C D

八年级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

八年级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 (测试范围:二次根式及勾股定理)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2 B.x≥﹣2 C.x≠﹣2 D.x≤﹣2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B.C.D. 3.下列各组线段中,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6,7,8 B.5,6,7 C.4,5,6 D.3,4,5 4.已知△ABC中,∠A=∠B=∠C,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 A.1:1:B.1::2 C.1::D.1:4:1 5.下列式子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B. C.D. 6.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 A.3cm2B.4cm2C.6cm2D.12cm2 7.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b的结果是() A.1 B.b+1 C.2a D.1﹣2a 8.已知ab<0,则化简后为() A.a B.﹣a C.a D.﹣a 9.如图,已知点D是等边三角形ABC中BC的中点,BC=2,点E是AC边上的动点,则BE+ED的和最小值为() A.B.C.3 D. 10.如图所示,∠DAB=∠DCB=90°.CB=CD,且AD=3,AB=4,则AC的长为() A.B.5 C.D.7 6题图7题图9题图10题图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若﹣2a>﹣2b,则a<b,它的逆命题是. 12.困式分解x4﹣4=(实数范围内分解). 1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厘米和5厘米,则第三边长为厘米. 14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AB=8,分别以AC,B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S1,S2,则S1+S2的值等于.

人教版八校联考八年级上册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如图,用数学的眼光欣赏这个蝴蝶图案,它的一种数学美体现在蝴蝶图案的( ) A.轴对称性B.用字母表示数C.随机性D.数形结合 2.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a+5)(a﹣5)=a2﹣25B.a2﹣b2=(a+b)(a﹣b) C.(a+b)2﹣1=a2+2ab+b2﹣1D.a2﹣4a﹣5=a(a﹣4)﹣5 3.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10B.11C.12D.13 4.现有2cm,4cm,5cm,8cm,9cm长的五根木棒,任意选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选法种数有( ) A.3种B.4种C.5种D.6种 5.如图,∠A=50°,P是等腰∠ABC内一点,且∠PBC=∠PCA,则∠BPC为( ) A.100°B.140°C.130°D.115° 6.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a7)2=a9B.a7?a2=a14C.2a2+3a3=5a5D.(ab)3=a3b3 7.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 ) A.20°B.30°C.50°D.55°

8.如图,∠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CE交于O,且∠A=6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BOC=120°B.BC=BE+CD C.OD=OE D.OB=OC 9.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 ) A.90°B.100°C.130°D.180° 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BAC的平分线,∠ADE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D∠BC;②EF=FD;③BE=BD.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3个B.2个C.1个D.0个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已知2x=4y+1,27y=3x﹣1,则x﹣y的值为__________. 12.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OB∠∠DOC,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__(填出一个即可). 13.仔细观察三角系数表,按规律写出(a+b)2展开式所缺的系数 (a+b)=a+b

高二(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与答案

至诚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命题时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2),B (3,0),那么线段AB 中点的坐标为( ). A .(2,2) B .(1,1) C .(-2,-2) D .(-1,-1) 2.如果直线x +2y -1=0和y =kx 互相平行,则实数k 的值为( ). A .2 B .2 1 C .-2 D .-2 1 3.一个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在数值上相等,则该球半径的数值为( ). A .1 B .2 C .3 D .4 4.下面图形中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第4题) 5.圆x 2+y 2-2x -4y -4=0的圆心坐标是( ). A .(-2,4) B .(2,-4) C .(-1,2) D .(1,2) 6.直线y =2x +1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 A .y =-2x +1 B .y =2x -1 C .y =-2x -1 D .y =-x -1 7.已知两条相交直线a ,b ,a ∥平面 α,则b 与 α 的位置关系是( ). A .b ?平面α B .b ⊥平面α C .b ∥平面α D .b 与平面α相交,或b ∥平面α 8.在空间中,a ,b 是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条件中可推出 a ∥b 的是( ). A .a ?α,b ?β,α∥β B .a ∥α,b ?β C .a ⊥α,b ⊥α D .a ⊥α,b ?α . 圆x 2+y 2=1和圆x 2+y 2-6y +5=0的位置关系是( ). A .外切 B .内切 C .外离 D .内含 .如图,正方体ABCD —A'B'C'D'中,直线D'A 与 DB 所成的角可以表示为( ). (第10题)

八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及答案

分,共 ﹣ ≤ =﹣×. B C D 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6题图 .已知

第3页,共8页 第4页,共8页 (5)+ ﹣( ﹣1)0 19.(5分)已知:a ﹣=2+10,求(a+)2 的值. 20.(4分)如图,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7的点(不写作法,但要保留画图痕迹). 21、(8分)如图,已知在△ABC 中,CD ⊥AB 于D ,AC =20,BC =15,DB =9。 (1)求DC 的长。 (2)求AB 的长。 22.(7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B =90°,AB =3,BC =4,CD =12,AD =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23.(8分)一架方梯AB 长25米,如图所示,斜靠在一面上: (1)若梯子底端离墙7米,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 (2)在(1)的条件下,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 D A B C

第5页,共8页 第6页,共8页 沙雅五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数学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按序号填入上面的答题卡中)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x ≧3且x ≠4 12. < 13. -a-b 14. 11 15. 1 16. 10m 三、解答题(共52分) 18.化简计算(20分) 解:(1)原式=4+3 ﹣2 +4 =7 +2 ; (2)原式=5﹣6+9+11﹣9 =16﹣6 ; (3)原式=+1+3 ﹣1 =4 ; (4)原式 =﹣﹣ 2 =4﹣ ﹣2 =4﹣3. (5)原式= +1+3 ﹣1=4 . 19.(5分)解:∵a ﹣=1+ , ∴(a+)2=(a ﹣)2﹣4=(1+ )2﹣4=11+2 ﹣4=7+2 . 20.(4分)解:所画图形如下所示,其中点A 即为所求. 21.(8分)解:(1)∵CD ⊥AB 于D,且BC=15,BD=9,AC=20 ∴∠CDA=∠CDB=90° 在Rt △CDB 中,CD 2+BD 2=CB 2, ∴CD 2+92=152 ∴CD=12; (2)在Rt △CDA 中,CD 2+AD 2=AC 2 ∴122+AD 2=202 ∴AD=16, ∴AB=AD+BD=16+9=25 22.(7分)解:在△ABC 中, ∵∠B=90°,AB=3,BC=4, ∴AC=22B C AB +=5, S △ABC=21AB ?BC=21×3×4=6, 在△ACD 中,

八年级上册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2019-2020 年八年级上册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 1.如图,用数学的眼光欣赏这个蝴蝶图案,它的一种数学美体现在蝴蝶图案的 ( ) A .轴对称性 B .用字母表示数 C .随机性 D .数形结合 2.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 a+5)( a ﹣ 5)=a 2﹣ 25 B . a 2﹣ b 2=(a+b )( a ﹣b ) C .( a+b ) 2﹣ 1=a 2+2ab+b 2﹣ 1 D .a 2 ﹣ 4a ﹣ 5=a ( a ﹣ 4)﹣ 5 3.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 15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 10 B . 11 C . 12 D . 13 4.现有 2cm ,4cm , 5cm , 8cm ,9cm 长的五根木棒,任意选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选法 种数有 ( ) A . 3 种 B . 4 种 C . 5 种 D . 6 种 5.如图,∠ A=50 °,P 是等腰 △ABC 内一点,且∠ PBC= ∠PCA ,则∠ BPC 为 ( ) A . 100° B . 140° C . 130° D . 115° 6.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 7 2 9 7 2 14 2 3 5 3 3 3 A .( a ) =a B .a ?a =a C . 2a +3a =5a D .( ab ) =a b 7.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 1=30°,∠ 2=50 °,则∠ 3 的度数等 于( ) A . 20° B . 30° C . 50° D . 55°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叠放在一起,并且重叠部分也是一个小正方形.那么,下列对这个图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且它只有一条对称轴 B.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C.这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D.这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2 .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3+x3=x6B.x4÷x2=x2C.(m5)5=m10D.x2y3=(xy)3 3 .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6,则此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 A.3B.5C.9D.10 4 . 如图,已知△ABC中,∠ABC=45°,F是高AD和BE的交点,CD=4,则线段DF的长度为() A.B.4C.D. 5 . 如果一个数等于它的不包括自身的所有因数之和,那么这个数就叫完全数,例如,6的不包括自身的所有因数为1,2,3,且6=1+2+3,所以6是完全数;大约2200多年前,欧几里德提出:如果2n﹣1是质数,那么2n ﹣1(2n﹣1)是一个完全数,请你根据这个结论写出6之后的下一个完全数是()

A.24B.25C.28D.27 6 . 关于x,y的单项式的和,合并同类项后结果是,则的值分别是()A.B. C.D. 二、填空题 7 . 如图,将沿直线向右平移后到达的位置,若,则的 度数为. 8 . 正八边形的每个外角的度数为_____. 9 . 一般情况下不成立,但有些数可以使得它成立,例如:a=b=0.我们称使得 成立的一对数a,b为“相伴数对”,记为(a,b).若(1,b)是“相伴数对”,则b=________;若(m,n)是“相伴数对”,则3m+ n-2=________ . 10 . 如图,△ABC中,点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若△ABC的面积S△ABC=12,则S△ADF ﹣S△BEF=_____. 三、解答题 11 . 如图,将连续的奇数1,3,5,7……排成如下的数表,用十字形框框出5个数.

八年级下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月考数学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B.C.D. 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 A.调查市场上酸奶的质量情况 B.调查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了危禁物品 C.调查某品牌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 D.调查《阿福聊斋》节目的收视率情况 3.不改变分式的值,将变形,可得( ) A.﹣B.C.﹣D. 4.如果把分式中的m和n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 A.不变B.扩大3倍C.缩小3倍D.扩大9倍

5.下列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B.C.D. 6.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CD,AD∥BC;②AB=CD,AD=BC;③AB∥CD,AD=BC; ④AO=CO,BO=DO. 其中一定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有( ) A.4组B.3组C.2组D.1组 7.为了了解我市50000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考试数学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10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统计.下列说法: ①这50000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②每个考生是个体; ③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④样本容量是1000.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4个B.3个C.2个D.1个 8.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为x,y,一边长为12,则x,y的值可能是( ) A.8和14 B.10和14 C.18和20 D.10和34

9.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x1=c,,解是x1=c,,则的解是( ) A.x1=c,B.x1=c﹣1, C.x1=c,D.x1=c, 10.如图,O是正△ABC内一点,OA=3,OB=4,OC=5,将线段BO以点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O′,下列结论:①△BO′A可以由△BO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②点O与O′的距离为4;③∠AOB=150°;④S四边形AOBO′=6+3; ⑤S△AOC+S△AOB=6+.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1.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12.下列各式:,,,,(x﹣y)中,是分式的共有__________个. 13.如图是2014-2015学年七年级(1)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果参加外语兴趣小组的人数是12人,那么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人数是__________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