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架类零件加工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100
项目叉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对于项目叉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的详细编制过程。
该零件是由圆材经过车削、钻孔、镗孔、铰孔与倒角等加工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
本文先对于零件加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说明,然后具体介绍了每一道工序的工艺流程,包括工艺要点、加工精度控制和注意事项。
最后还对于整个加工工艺流程进行了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与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项目叉架;零件加工;机械加工工艺;工艺流程;加工精度控制正文一、准备工作1.零件图纸的仔细审查,了解零件的设计要求和加工工艺要求;2.对加工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加工设备状态良好;3.确定合适的切削刀具和夹具,进行检查和更换;4.检查车床、钻床和铣床的坐标轴及切削液的操作情况;5.对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量具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量具精度正常。
二、工序一:车削2.1 工艺要点•根据图纸要求,确定车削的直径、长度、柄径和切削方向;•确定车削用刀具的牌号和参数,根据加工材料的种类、硬度和韧性确定主轴转速;•调整刀具角度和高度,保证车削的直径和长度满足设计要求;•控制切削深度和进给量,确保车削过程中刀具不失效、零件不变形;•掌握合适的冷却液用量,保证工件表面光洁度。
2.2 加工精度控制•根据图纸要求,控制直径和长度的公差,保证零件尺寸精度符合要求;•控制定位基准和锥度角,保证轴向度和倾斜度符合要求;•微调主轴转速和刀具参数,保证工件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2.3 注意事项•严格遵守车削安全规定,保证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根据车削过程中加工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做好加工后的修整。
三、工序二:钻孔3.1 工艺要点•根据图纸要求确定钻孔直径和深度;•保证耳杆和刃角充分涂切削液;•控制钻头压力、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确保钻孔精度和加工效率;•根据加工过程中的孔壁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孔壁成圆度和平整度;•在钻孔后锉孔口,保证孔口光滑,符合要求。
3.2 加工精度控制•根据图纸要求,控制钻孔直径、深度和倾斜度,保证尺寸精度符合要求;•根据加工材料的硬度和韧性,确定钻头的材质和牌号,控制刀具磨损,确保孔壁光洁;•根据钻孔过程中加工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做好加工后的修整。
干机械设计这一行的入门和不可缺少的资料1.轴套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根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
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
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
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
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外表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这类零件的根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
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
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
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根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
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拟适宜。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
零件图——常见典型零件图例分析
轴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箱体类零件叉架类零件叉架类零件
叉架类零件主要起连接、拨动、支承等作用,它包括拨叉、连杆、支架、摇臂、杠杆等零件。
一、结构分析
叉架类零件的结构形状多样,差别较大,但都是由支承部分、工作部分和连接部分
组成,多数为不对称零件,具有凸台、凹坑、铸(锻)造圆角、拔模斜度等常见结
构。
二、表达方法
这类零件结构较复杂,需经多种加工,常以工作位置或自然位置放置,主视图主要由形状特征和工作位置来确定。
一般需要两个以上基本视图,并用斜视图、局部视图,以及剖视、断面等表达内外形状和细部结构。
三、尺寸标注
1、 它们的长、宽、高方向的主要基准一般为加工的大底面、对称平面或大孔的轴线。
2、定位尺寸较多,一般注出孔的轴线(中心)间的距离,或孔轴线到平面间的距离,或平面到平面间的距离。
3、定形尺寸多按形体分析法标注,内外结构形状要保持一致。
四、技术要求
根据此类零件的具体要求确定其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
工程车辆主要零件热处理工艺工程车辆工作强度大,工况复杂,工作环境恶劣,因此,常用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必须要采用合适的热处理方式,以提高其强度和耐磨性等综合性能。
一般情况下,工程车辆主要热处理零件包括轴(套)类、齿轮类、大型焊接结构件和叉架类等,本文针对上述零件热处理方式及技术应用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轴(套)类零件热处理工程车辆常用的轴套类零件材料有45钢、20CrMnTi、20CrMo、40Cr和42CrMo等,热处理方式主要以材料碳含量区分,低碳(合金)钢一般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方式,中碳(合金)钢一般采用调质处理。
1.调质处理由于许多工程车辆零件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可靠性,因此一般轴类、套类零件均需进行调质处理。
目前,建筑机械调质处理零件一般是沿用锻造、正火、淬火和高温回火等工序进行处理,调质处理一向被认为是最合理的工艺方法,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工艺流程复杂及成本较高等。
工程车辆零件调质处理后应达到特定的要求:即淬火后回火前,表面金相组织应为马氏体或贝氏体,当零件直径小于使用材料的临界直径时,调质后的金相组织应为回火索氏体;凡零件直径大于使用材料的临界直径,调质后心部允许有细珠光体和游离铁素体。
零件调质处理后,表面硬度波动范围应符合附表要求。
工程车辆零件调质处理后表面硬度允许波动范围2.锻造淬火目前,在提倡建议节约型国家的大背景下,以节约能源和提高热处理性能为目的的锻造淬火逐渐被广泛采用。
锻造淬火工序为钢坯加热、预轧、模锻、切边、淬火和回火。
钢坯加热一般采用感应加热,所以不会产生太大的污染,工作环境良好。
由于锻造淬火利用锻造后的余热直接淬火,省去了第二次加热工序,经过锻造淬火处理后工件的淬透性好,甚至可以替代低合金钢,能使心部得到充分地硬化,并且有很好的韧性。
锻造淬火与普通淬火冲击值如图1所示,采取锻造淬火后的零件韧性增强,疲劳强度提高。
3.表面感应淬火在工程车辆中,一些中碳钢的轴类零件整体或局部通常采用高频、中频或超音频加热表面淬火热处理工艺。
典型零件尺寸标注举例根据零件的形状和结构特点,通常将零件分成四大类:轴、套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盘类零件;箱体类零件。
1.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标注轴套类零件的表达方法,前面已经讨论过,以加工位置原则确定主视图的位置,轴线水平放置,用断面图来表达键槽的形状,螺纹规定画法加上螺纹的标注等。
这类零件的一般以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就是常说的高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基准)如图1中的φ28k7、φ34、φ35k6、φ45、φ35k6、φ34、和φ25k6等。
图1 轴类零件:径向尺寸基准以及径向尺寸的标注长度方向的基准一般选择重要的端面、接触面等,如图2所示,以右端面作为长度方向的基准,从这里标注引出32、95和400的尺寸。
图2轴类零件:长度方向尺寸基准以及长度方向尺寸的标注如图3所示为某企业零件:轴的零件图。
是一张具备完整的尺寸标注、形位公差要求及其他技术要求说明的零件图。
视图表达方式合理。
图3 轴的零件图2.盘类零件尺寸标注举例这类零件主要有手轮、带轮、端盖等。
它们主要也是在车床上进行加工的。
前面已经讨论过,主视图按加工位置原则,轴线水平放置。
盘盖类零件和轴类零件一样,以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或接触面,径向和长度方向的尺寸标注,如图4所示。
图4 盘类零件图:径向、长度方向尺寸基准及其尺寸标注完整的盘类零件图,包括视图表达,尺寸标注、尺寸公差标注、形位公差标注、表面粗糙度标注以及其他技术要求说明,如图5所示。
图5 盘类零件图3.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标注这类零件结构形状复杂、常有倾斜、弯曲的结构。
常用铸造和锻压的方法制成毛坯,然后进行切削加工。
叉架类零件因为结构复杂,各加工面往往需在不同的机床上加工,所以主视图选择工作位置原则,主视图投射方向选择最能反映其形状特征的方向。
叉架类零件在标注尺寸时,常选用轴线、安装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
如图6所示:拨叉零件主视图右端面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左视图中的中心线为零件宽度方向的尺寸基准,底部空心圆柱体的轴心线为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