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自相矛盾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 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 “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 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 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 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 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 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得 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 在的。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 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 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 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 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 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 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 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 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 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 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 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 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小故事大道理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 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 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 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 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 高起来。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 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 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先用桂 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 在盒子的外面点缀上玉珠和玉片, 装饰上名贵的红色宝石,再填上翠 鸟的羽毛,看上去,珠光宝气,精 美无比,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 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 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