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用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1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1课时
一、课标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鹏、揽”等9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着”。
2.梳理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发展历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成功实现的因素,感悟民族精神。
4.感受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5.体会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感受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促进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三、重点、难点
1.梳理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发展历程,感受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成功实现的因素,体会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感受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促进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六、课堂小结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代明代 1970年 2003年 2007年 2019年 4月24日 10月15日 10月24日 1月3日
激情和超凡想象力、坚定而执着的追求、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国家重视、团结协
作、不懈努力……
七、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航天故事、航天成就。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8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描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和奋斗历程的文章。
文章从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但是,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2.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兴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历史和文化,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哪些让你感到自豪的地方?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并完成任务单上的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全班交流,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小学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历史事件,了解相关的人物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敬科学家、尊敬英雄的品格。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介绍。
3. 课文的大意理解和相关问题的讨论。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对课文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3. 课文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的认同和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
4.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千年梦圆”的说法?这个梦想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人物。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和理解。
(2)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人物和背景。
4. 分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在今朝实现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讲解。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一、教案基本信息《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航天术语的理解。
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梦想,培养奋斗精神。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教育法: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航天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
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难问题。
4. 品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航天员的勇敢与坚定。
5. 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与航天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6. 小结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梦想,写一篇关于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计划。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到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语
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嫦娥奔月、炎黄子孙、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苍穹、振奋、规模、协作、精细、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猝然、宛若、概括、评价、魄力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中国航天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并发动学生搜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梦导入,理解题意。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
1)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
2)神州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奥运举办成功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
(1)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
123。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航天梦以及现代航天事业的发展。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运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千年梦圆1. 导入新课(1)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是谁吗?他叫什么名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杨利伟的事迹,总结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意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杨利伟的事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4.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杨利伟的事迹。
难点: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以杨利伟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评价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第2课时:梦圆时刻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千年梦圆在今朝》(精选14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学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解决“千年梦”是什么?“圆”是什么意思?(使完满,使周全)二、再读课文,看千年的飞天梦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圆的?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梦想万户飞行没有成功尝试卫星上天振奋不已执着神舟飞船成功飞天梦圆三、细读课文,升华情感孩子们,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飞船胜利飞天,你认为这应该归功与谁?请快速默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圈圈画画,还可以做上批注。
四、看视频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随着神舟五号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时,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21小时的太空之旅,这三句话你找到了吗?1.飞船飞行正常。
2.我自我感觉良好。
3.我为祖国骄傲。
师:同学们,看到这三句话,你有何感触?1、这是对飞船的评价,也是对航天工作者的高度评价。
2、神舟五号飞船很安全,很稳定,说明了我国的航天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很高。
3、这是对所有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
他们都是无名英雄。
师:是呀!为了能圆航天梦有多少人在为此而努力着,到底有多少无名英雄?能说具体点吗?:(出示)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一百一十”、“三千多个”师:这么多单位,这么多的工作人员要共同来完成同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精神?生:同心协力团结合作师:是呀!只有大家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优质课教案1. 课程背景本节课是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材中的第八课,主题是《千年梦圆在今朝》。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情感以及文化。
2.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中涵义•培养学生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3.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主要围绕故事内容展开,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
4. 教学活动安排•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示:展示故事内容并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理解。
•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故事的见解,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传达的价值观。
•分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解答。
•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重要价值。
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所欠缺,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表达不清楚。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故事情节的讲解,同时也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在导入和讲解部分需要更富有激情和生动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内容的接受度。
总的来说,本节课虽然有一些不足,但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感谢您阅读本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4)一. 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登月梦想,以及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终于实现这一梦想的过程,展示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民族自豪感。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技类课文有一定的接受度。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情感态度等方面仍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了解不多,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增加他们的科普知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登月梦想以及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事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态度;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科技发展事件,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4.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2.学习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科技发展资料,以便进行拓展学习;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登月梦想,如古代神话、诗词等,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认识和想象。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8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读懂《8 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文章,了解包公的传奇故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学习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语。
•能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领会包公的孝道故事。
•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包公的孝道精神,对传统道德的理解和体会。
•课文朗读的语音语调掌握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想上一堂课学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了解《8 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大致内容,做好预习准备。
3.课堂教学:分段讲解课文,注重生字词语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4.教学活动:设置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包公的理解和感悟。
5.课文朗读: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
6.巩固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述教材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包公的传奇故事有了初步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
同时,学生的课文朗读效果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增加相关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和调整,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8 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教材,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