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1
- 格式:ppt
- 大小:41.43 MB
- 文档页数:210
心律失常(一)(总分59,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哪项心电图表现是确诊室性心动过速的最重要依据A.P与QRS波无关B.QRS宽大畸形C.R-R间期相等D.可见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E.心室率在100~250次/分2. 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在双束支,心室率缓慢,曾有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治疗首选A.阿托品B.麻黄素C.异丙肾上腺素D.乳酸钠E.安置临时或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3. 风心病患者感心悸、胸闷,心脏听诊心律不齐,心电图如下,其诊断是A.室上性心动过速B.方早二联律C.阵发性方性心动过速D.心房颤动E.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4. 最易引起房颤的疾病是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B.冠心病C.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D.高血压性心脏病E.缩窄性心包炎5. 刺激迷走神经可以纠正下述哪种心律失常A.心房扑动B.心房颤动C.窦性心律不齐D.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 最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是A.前壁心肌梗死B.前间壁心肌梗死C.广泛前壁心肌梗死D.下壁心肌梗死E.高侧壁心肌梗死7. 听诊心率正常而不整齐,可除外A.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B.心房颤动C.室性期前收缩D.第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E.伴有4:1和3:1房室传导比例的心房扑动8. 下列哪项有利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A.心室率160次/分B.心电图QRS波宽大畸形C.过去发现室性期前收缩D.心脏增大E.心电图有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9. 心律规则,心率正常可见于A.室上性心动过速B.心房扑动伴4:1房室传导C.窦性心动过速D.心房颤动E.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0. 下列方法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除了A.氨茶碱B.喘定C.阿托品D.异丙基肾上腺素E.人工心脏起搏器11. 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时不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A.镁盐B.心得安C.普罗帕酮D.异丙肾上腺素E.利多卡因12. 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范围多为A.100~150次/分B.120~160次/分C.100~180次/分D.130~170次/分E.100~160次/分13. 室性心动过速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时,终止发作的首选方法是A.利多卡因B.胺碘酮C.同步电复律D.人工起搏超速抑制14.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下列心律失常中,哪项用钾盐治疗是错误的A.室性心动过速B.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C.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D.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E.房室传导阻滞15. 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A.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B.可出现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C.窦房阻滞可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D.表现为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即指缓慢心律失常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交替发作E.可见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16. 心房颤动时f波的频率为A.300~600次/分B.250~350次/分C.350~600次/分D.100~160次/分E.250~600次/分17. 慢性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首先治疗措施是A.药物复律,使之恢复为窦性节律B.积极治疗,预防栓塞并发症C.减慢心室率,使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分D.积极治疗原发病因E.控制诱发因素18. 下列哪项心电图表现是确诊室性心动过速的最重要依据A.R-R间期绝对规则B.P-R间期递增C.可见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D.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E.V1必须呈rSR′型19. 窦性心动过缓时出现早搏可用何药治疗A.异搏定B.奎尼丁C.洋地黄D.阿托品E.苯妥英钠20.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最适宜的治疗是A.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B.注射阿托品C.静点异丙基肾上腺素D.静点肾上腺皮质激素E.应用扩张心血管药物21. 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意义的是A.心率>160次/分B.颈动脉窦按摩能增加房室传导阻滞C.颈动脉窦按摩使心率突然减慢D.颈动脉窦按摩时心率逐渐减慢,停止后心率复原E.心律绝对规则22.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需要及早终止其发作的最主要原因是A.可引起心源性休克B.可引起心功能不全C.可引起心绞痛D.可发生栓塞E.可发展为心室颤动2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治疗,下列哪项不正确A.双侧颈动脉窦按摩B.Valsalva动作C.压迫眼球D.面部浸于冰水中E.刺激悬雍垂24. 为根治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首选A.外科手术B.射频消融治疗C.抗心动过速起搏器D.长期服用有效药物E.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25. 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不宜用A.洋地黄B.普鲁卡因酰胺C.胺碘酮D.普罗帕酮E.奎尼丁26.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室性期前收缩首选A.洋地黄B.心得安C.利多卡因D.奎尼丁E.普鲁卡因酰胺27.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于应用电击复律治疗A.室性心动过速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B.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C.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D.洋地黄中毒出现室性心动过速E.心脏手术过程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28. 哪种情况下发生室性早搏应予以积极治疗A.慢性心肌缺血B.无器质性心脏病者C.肺部感染D.急性心肌缺血或炎症E.心力衰竭29. 非阵发性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最常见于下述哪一项情况A.洋地黄中毒B.下壁心肌梗死C.心肌炎D.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E.正常人30. 下列哪项心律失常应给予相应处理,除了A.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室性心动过速C.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D.I度与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E.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1. 使快速房颤的心室率减慢,应首选A.利多卡因B.苯妥英钠C.普鲁卡因酰胺D.洋地黄E.奎尼丁32. 下列关于正常窦性心律的描述那项是错误的A.冲动起源于窦房结B.频率为60~100次/分C.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D.PR间期0.12~0.20秒E.心率绝对匀齐33.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50次/分,常采用措施是A.不需治疗B.口服麻黄素C.皮下注射阿托品D.含服异丙肾上腺素E.静滴去甲,肾上腺素34. 下列哪项不是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A.P波消失B.f波频率约为350~600次/分C.R-R间期规则D.心率通常100~160次/分E.QRS波形态通常正常二、A2型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心律失常(一)(总分:59.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34,分数:34.00)1.下列哪项心电图表现是确诊室性心动过速的最重要依据∙A.P与QRS波无关∙B.QRS宽大畸形∙C.R-R间期相等∙D.可见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E.心室率在100~250次/分(分数:1.00)A.B.C.D. √E.解析:2.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在双束支,心室率缓慢,曾有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治疗首选∙A.阿托品∙B.麻黄素∙C.异丙肾上腺素∙D.乳酸钠∙E.安置临时或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分数:1.00)A.B.C.D.E. √解析:3.风心病患者感心悸、胸闷,心脏听诊心律不齐,心电图如下,其诊断是∙A.室上性心动过速∙B.方早二联律∙C.阵发性方性心动过速∙D.心房颤动∙E.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分数:1.00)A.B.C.D. √E.解析:4.最易引起房颤的疾病是∙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B.冠心病∙C.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D.高血压性心脏病∙E.缩窄性心包炎(分数:1.00)A. √B.C.D.E.解析:5.刺激迷走神经可以纠正下述哪种心律失常∙A.心房扑动∙B.心房颤动∙C.窦性心律不齐∙D.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数:1.00)A.B.C.D.E. √解析:6.最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是∙A.前壁心肌梗死∙B.前间壁心肌梗死∙C.广泛前壁心肌梗死∙D.下壁心肌梗死∙E.高侧壁心肌梗死(分数:1.00)A.B.C.D. √E.解析:7.听诊心率正常而不整齐,可除外∙A.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B.心房颤动∙C.室性期前收缩∙D.第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E.伴有4:1和3:1房室传导比例的心房扑动(分数:1.00)A. √B.C.D.E.解析:8.下列哪项有利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A.心室率160次/分∙B.心电图QRS波宽大畸形∙C.过去发现室性期前收缩∙D.心脏增大∙E.心电图有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分数:1.00)A.B.C.D.E. √解析:9.心律规则,心率正常可见于∙A.室上性心动过速∙B.心房扑动伴4:1房室传导∙C.窦性心动过速∙D.心房颤动∙E.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分数:1.00)A.B. √C.D.E.解析:10.下列方法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除了∙A.氨茶碱∙B.喘定∙C.阿托品∙D.异丙基肾上腺素∙E.人工心脏起搏器(分数:1.00)A.B. √C.D.E.解析:11.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时不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A.镁盐∙B.心得安∙C.普罗帕酮∙D.异丙肾上腺素∙E.利多卡因(分数:1.00)A.B.C. √D.E.解析:12.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范围多为∙A.100~150次/分∙B.120~160次/分∙C.100~180次/分∙D.130~170次/分∙E.100~160次/分(分数:1.00)A.B.C. √D.E.解析:13.室性心动过速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时,终止发作的首选方法是∙A.利多卡因∙B.胺碘酮∙C.同步电复律∙D.人工起搏超速抑制(分数:1.00)A.B.C. √D.E.解析:14.洋地黄中毒引起的下列心律失常中,哪项用钾盐治疗是错误的∙A.室性心动过速∙B.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C.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D.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E.房室传导阻滞(分数:1.00)A.B.C.D.E. √解析:15.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A.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B.可出现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C.窦房阻滞可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D.表现为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即指缓慢心律失常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交替发作∙E.可见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分数:1.00)A.B.C.D.E. √解析:16.心房颤动时f波的频率为∙A.300~600次/分∙B.250~350次/分∙C.350~600次/分∙D.100~160次/分∙E.250~600次/分(分数:1.00)A.B.C. √D.E.解析:17.慢性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首先治疗措施是∙A.药物复律,使之恢复为窦性节律∙B.积极治疗,预防栓塞并发症∙C.减慢心室率,使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分∙D.积极治疗原发病因∙E.控制诱发因素(分数:1.00)A.B.C. √D.E.解析:18.下列哪项心电图表现是确诊室性心动过速的最重要依据∙A.R-R间期绝对规则∙B.P-R间期递增∙C.可见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D.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E.V1必须呈rSR′型(分数:1.00)A.B.C. √D.E.解析:[解题思路] 室速时,R-R间期不是绝对规则,而可略不规则;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若心室搏动逆传心房,P波与QRS波群相关,此时无房室分离并出现1:1室房传导或2:1室房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鲁闻燕1目的要求•一、掌握常见心律失常(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症、心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症心房扑动和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心电图变化,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发病机理。
2心脏传导系统3律失常的分类及形成机制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形成机制•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4心律失常的分类•一、冲动形成异常(一)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二)异位心律⑴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界性室性)5心律失常的分类•⑵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早搏): 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室性房室折返性室性•心房扑动、颤动•心室扑动、颤动6心律失常的分类•二、冲动传导异常•1、生理性生理性•2、病理性•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7窦性心律窦窦性心律8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窦性动窦性心动过速10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11窦性停搏窦性停搏长间歇不等于窦性频率12窦性停搏长间歇不等于窦性频率13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长间歇等于窦性频率1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窦房阻滞和房室阻滞(双结病变)•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慢快综合征)15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16房性早搏房性早搏17房性心动过速1819房扑房扑20房颤房颤21心房颤动•二、临床表现•11. 症状与心室率快慢有关;•2. 体征: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率不规则、脉膊短绌;则脉膊短绌•3. 房颤患者心室率变规则的可能情况:恢复窦性律房速房扑并有固定房室传复窦性心律;房速;房扑并有固定房室传导比例;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室速;如心室率极慢并规则,可能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率极慢并规则能是完全性房室传导滞。
心律失常的症状及治疗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
“心律紊乱”或“心律不齐”等词的含义偏重于表示节律的失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更为确切和恰当。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
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秒)。
心律失常原因1激动起源异常2激动传导异常3激动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
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
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
其它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部分病因不明。
病理变化[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脏解剖和生理](一)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心肌大部分由普通心肌纤维组成,小部分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后者组成心心律失常脏的起搏传导系统。
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希司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顷野纤维网。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是控制心脏正常活动的起搏点。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底部、卵圆窝下、三尖瓣内瓣叶与冠状窦开口之间,向前延续成房室束。
房室束又称希司束,近端为主干或穿入部分,穿过中心纤维体,沿室间隔膜向前直至隔的肌顶部分(分支部分)。
先分出左束支后分支,再分出左束支前分支,本身延续成右束支,构成三支系统。
穿入部分经过中心纤维体时,位于二尖瓣与三尖瓣环之间,分支部分则至室间隔膜部、肌肉部和主动脉瓣邻近。
左束支后分支粗短、较早呈扇形分支;左束支前分支和右束支细长,分支晚,两侧束支于心内膜下走向心尖分支再分支,细支相互吻合成网,称为浦肯野纤维网,深入心室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