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咳嗽
- 格式:ppt
- 大小:702.50 KB
- 文档页数:64
第二单元咳嗽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或伴咳吐痰液而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病因病机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1)外因:六淫之邪,侵袭肺系。
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2)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分其他脏腑病变及肺和肺脏自病。
他脏及肺有饮食不调、情志不遂。
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咳嗽的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的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咳嗽首先应辨外感、内伤;其次要辨虚实;最后辨咳嗽、痰液的特点以判别不同的病邪、病理因素、病变脏器与虚损之性质。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见症。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属邪实。
而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虚实之间尚有先后主次的不同,他脏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实致虚,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
详言之,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
还应分清标本主次缓急。
(3)辨咳嗽及咯痰特点:咳嗽一般从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因素鉴别,痰液从色、质、量、味等辨别。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常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虚、属寒;咯吐血痰者,多为肺热或阴虚;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者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
病因:1、外感六淫,风为主因2、时行疫毒伤人基本病机:邪犯肺卫,卫表不和病位:肺卫病理性质:表实证辨证要点:1、辨风寒风热2、辨不同兼杂3、辨偏实偏虚治疗原则:解表达邪概念: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
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病因:1、外感六淫(外感)2、内邪干肺(内伤)主要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病证鉴别一、咳嗽特点的鉴别:包括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痰湿或痰热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久咳致喘的虚寒证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咳声粗浊者——风热或痰热伤津咳声洪亮有力者——实咳而声低气者——虚病势缓而病程长者——阴虚或气虚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痰湿情志郁怒加重者——气火劳累、受凉后加重者——痰湿、虚寒二、咳嗽特点的鉴别:包括痰的色、质、量、味等。
咳而少痰者—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风、寒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虚、寒痰白质黏者—阴虚、燥热痰黄而稠者—热咳吐血痰者—肺热、阴虚脓血相兼者—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咳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者—痰热味甜者—痰湿味咸者—肾虚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哮病概念: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因:1、外邪侵袭2、饮食不当3、情志刺激4、体虚病后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病证鉴别辨证要点:分清邪正虚实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概念: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肺系疾病(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是外感咳嗽的主要特征?()。
A.实证多见B.常伴卫表证C.病程较短D.起(江南博哥)病较急E.易反复发作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①外感咳嗽多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②内伤咳嗽属本虚标实,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他脏见症。
E项,易反复发作为内伤咳嗽的特征。
[单选题]5.哮病发作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A.饮食B.情志C.外感D.伏痰E.劳倦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哮病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单选题]6.患者痰多胸闷,心烦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应首选()。
A.六磨汤B.胃苓汤C.导痰汤D.越婢加半夏汤E.二陈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题意,患者主症为胸闷痰多,可初诊为肺胀。
心烦口苦为肝经痰热;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征。
治疗应当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用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A项,六磨汤用于气泄腹急,大便秘涩。
B项,胃苓汤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黄疸,或大便泄泻,小便短少,不烦不渴。
C项,导痰汤用于痰涎壅盛,胸膈痞塞,或咳嗽恶心,饮食少思。
E项,二陈汤用于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
[单选题]7.中医内科学在宋代被称为()。
A.小方脉B.大方脉C.食医D.疡医E.带下医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中医内科学在宋代被称为“大方脉”。
A项,小方脉之称始于宋朝,是小儿科的别称。
C项,食医是周朝医官名,相当于营养师。
D项,疡医最早见于《周礼》,相当于外科医生。
E项,带下医之名出自《史记》,指妇科医生。
[单选题]8.哮病缓解期的主要病机是()。
A.脏腑虚弱,气失所主B.邪客于肺,气道不利C.宿痰内伏于肺D.外邪侵袭,触动伏痰E.痰瘀相搏,气道被阻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哮病缓解期的主要病机为脏腑虚弱,气失所主。
肺系病证-咳嗽一、A11、治疗咳嗽常须佐以化痰药物,下列哪味药物不宜用于热痰证候()A.全瓜篓B.川贝母C.白芥子D.竹茹E.天竺黄2、外感咳嗽以下列何邪为先导而夹它邪()A.风邪B.寒邪C.热邪D.燥邪E.湿邪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肺阴亏耗型咳嗽的主症()A.干咳,咳声短促B.痰少黏白C.口干咽燥D.食少脱痞E.脉象细数4、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尽或感邪复发,咽痒咳痰不爽,痰稠黏者,宜选用()A.三拗汤B.止嗽散C.桑杏汤D.麻杏石甘汤E.杏苏散5、外感咳嗽治疗原则是()A.祛邪利肺B.疏风散寒C.调和营卫D.解表发汗E.祛风化痰6、治疗痰热郁肺咳嗽的主方是()B.麻杏石甘汤D.清金化痰汤E.清肺汤7、下列哪项不是内伤咳嗽的分型() A.痰湿蕴肺 B.肝火犯肺 C.痰热郁肺 D.肺气郁痹 E.肺阴亏耗8、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主症特点为() A.咳声气促、B.咳声重浊、C.咳嗽频剧、D.咳声重浊、E.咳嗽气促、 9、咳嗽初起,忌用() A.黄苓、冬花二、A21、患者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伴恶寒,鼻塞,流清涕,肢体酸楚,舌苔薄白,脉紧,属咳嗽之何证() A.风寒咳嗽 B.风热咳嗽 C.燥热咳嗽 D.凉燥咳嗽 E.肝火犯肺2、患者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偶或带血,午后潮热,自汗,盗汗,纳少神疲,便清,面色白,颗红,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其辨证是()A.肺阴亏虚 B.阴虚火旺 C.气阴两虚 D.阴阳两虚 E.肺肾阴虚3、患者干咳,或咯少量黏痰,有时痰中带血,胸部隐痛,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或有盗汗,舌质红苔薄,脉细数,其辨证为() A.肺阴亏虚痰多质黏痰黄量少痰少而黏痰多胸闷痰黄稠厚C.气阴两虚D.阴阳两虚E.肺肾阴虚4、患者干咳少痰质黏,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胸胁胀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咽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其辨证是()A.肺阴亏虚B.风燥伤肺C.风热犯肺D.肝火犯肺E.痰热郁肺5、患者咳嗽少痰,黏稠难出,痰中带血丝,鼻燥咽干,恶风发热,舌质红少津,脉浮数或小数,此属何证()A.阴虚感冒B.风燥咳嗽C.肺痈初起D.风热咳嗽E.痰热咳嗽三、B1、A.风热犯肺B.风寒袭肺C.风燥伤肺D.痰热郁肺E.肺阴亏耗B. <1>、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A.C.D.v2>、桑菊饮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B.C.D.<3>、桑杏汤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B.C.D.E.<4>、沙参麦冬汤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C.D.2、A.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B.清金化痰汤C.桑杏汤D.蒸蛤散合黄苓泻白散E.三拗汤合止嗽散<1>、治疗肝火犯肺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B.C.D.E.<2>、治疗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B.C.D.E.3、A.疏风清热,润燥止咳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C.清肝泻肺,化痰止咳D.清热肃肺,化痰止咳E.滋阴润肺,化痰止咳<1>、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黏,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中医内科临床医案记录标题:中医内科临床医案记录:肺热咳嗽的治疗病例一:患者男性,50岁,主诉咳嗽伴有痰黄。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咳嗽已有一周,伴有胸闷、咳痰黄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初步诊断为肺热咳嗽。
治疗方案:1.清热解毒:主方选用瓜蒌皮、薏苡仁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以清除体内的热邪。
2.化痰止咳:辅方选用半夏、杏仁等中药,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
3.调理气机:加入生姜、陈皮等辅助药物,有助于调理气机,缓解胸闷不适。
治疗结果: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胸闷感消失,痰黄减少。
舌苔变薄白,脉象平和。
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初步判断治疗有效。
病例二:患者女性,40岁,主诉咳嗽伴有咯血。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咳嗽已有两个月,近期出现咯血症状,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
舌质红,苔黄腻,脉象细数。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初步诊断为肺热咳嗽。
治疗方案:1.清热凉血:主方选用生地黄、玄参等中药,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以治疗咯血症状。
2.养阴润燥:辅方选用麦冬、枸杞子等中药,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可缓解患者的乏力和食欲不振。
3.调理脾胃:加入黄连、苍术等辅助药物,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咯血症状停止,乏力和食欲逐渐恢复。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滑。
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初步判断治疗有效。
总结:通过以上两例肺热咳嗽的治疗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内科临床的疗效。
中医辩证施治原则在肺热咳嗽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调理气机等方法,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改善了疾病的发展趋势。
当然,中医治疗还需结合个体情况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内科学》复习内容
考试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1、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2、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的治法和主方:清肺平肝、顺气降火——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3、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1)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2)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4、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5、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6、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
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