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质量检测4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 格式:doc
- 大小:447.24 KB
- 文档页数:15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综合练习4 伴性遗传1.(2018年安徽淮北月考)一对表现型及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夫归(他们的父母的表现型及染色体组成均正常)生育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与互换)。
据此不可以确定的是( )A.这对夫妇相关的基因型B.该孩子的色盲基因全部来自祖辈的外祖母而不是外祖父C.该孩子的白化病基因之一来自祖辈的外祖母而不是外祖父D.该孩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与其母亲有关,而与其父亲无关2.(2018年江西南昌摸底)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
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绳为杂合子),F1中( )A.白眼雄果蝇占1/4B.红眼雌果蝇占1/4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6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3.(2018年黑龙江牡丹江摸底)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家庭中父母色觉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
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孩子色觉正常,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父亲B.若孩子色觉正常,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母亲C.若孩子患红绿色盲,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父亲D.若孩子患红绿色盲,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母亲4.(2018年河北望都月考)在小家鼠中,有一突变基因使尾巴弯曲。
一系列杂交结果如下: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第1组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第6组C.常染色体隐体遗传,第4组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第5组5.(2018年湖北荆州摸底)双亲正常,生出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孩子,关于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孩子患色盲,出现的异常配子一定为母亲产生的卵细胞B.若孩子不患色盲,出现的异常配子一定为父亲产生的精子C.若该孩子长大后能产生配子,则产生含X染色体配子的概率是2/3D.正常双亲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6.(2018年河南漯河模拟)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株植物杂交,产生的子代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子代植物自交,后代只有三种表现型三种基因型,说明该植物A和a、B和b 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如果让子代植物接受aabb植株的花粉,形成的后代基因型只有2种,且比例为1∶1,则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如果子代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后代有2种表现型,则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该子代植物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可能为1/16D.如果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且A和a位于性染色体上,则不能确定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一定是雌性个体7.(2018年湖北大冶月考)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8.(2018年湖北襄阳开学考试)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B.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C.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9.(2018年河南摸底)某与外界隔离的岛屿上,经调查该地区居民中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整理——遗传的基本规律中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说明亲本雄蝇的基因型为RrBb。
因为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RrXX。
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长翅和红眼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所以长翅雄蝇的概率为1/2×3/4=3/8,而不是3/16.雌、雄亲本产生含X配子的比例相同,因为每个亲本都有一个X染色体。
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的极体,因为白眼基因是显性的,所以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XrXb。
因此,选B项是错误的。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多对杂合体(子)公羊与杂合体(子)母羊杂交,后代基因型NN、Nn、nn之比为1∶2∶1,因为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雌雄个体中基因型比例相同。
因此,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NN)∶无角(Nn、nn)=1∶3,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NN、Nn)∶无角(nn)=3∶1.2)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无法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需要补充数据。
如果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为1∶1,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不为1∶1,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四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两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基因型有两种。
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Ⅱ-2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2/3.2)Ⅰ-5个体可能的血型为A、B、AB或O。
Ⅲ-1为Tt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1/2.3)Ⅲ-1和Ⅲ-2婚配后,后代为O血型的概率为1/4,AB血型的概率为1/4.4)推测女孩为B血型的概率为1/4.若女孩真为B血型,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如果基因中含有I,则基因型有II、Ii和ii三种可能;如果基因中不含I,则基因型有II和ii两种可能。
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高考真题2019年3卷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 250、500、0 B. 250、500、250 C. 500、250、0 D. 750、250、02019年2卷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2019年1卷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2018年3卷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 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 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 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018年2卷 2018年1卷 2017年3卷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2017年2卷 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一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阶段质量评估(四)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一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阶段质量评估(四)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第一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阶段质量评估(四)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的全部内容。
阶段质量评估(四)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植物遗传的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B.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C.“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D.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解析:选D 研究植物遗传的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A正确;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B正确;“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C正确;孟德尔的假说核心内容是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D错误.2.(2018·启东中学月考)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R、r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属于基因重组B.豌豆淀粉含量高、吸水涨大、呈圆粒是表现型C.在a、b过程中能发生A—T、C—G碱基互补配对D.参与b过程的tRNA有20种,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解析:选B 根据题意“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产生了新基因r,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表现型是指生物表现出的性状,B正确;a表示转录,b表示翻译,过程中发生A—U、C—G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tRNA的种类有61种,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D错误。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检测4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8届山东莱州一检)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植株,且高茎∶矮茎=3∶1。
关于实现F2中高∶矮=3∶1的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②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含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④只需要①项条件,而不需要②③项条件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F2中高∶矮=3∶1的条件:①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②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含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具有相同的成活率,即生长发育条件;故C选项正确。
答案:C2.(2017届太原模拟)下列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C.交叉遗传是由于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解析:基因型对表现型起决定作用,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也相同,环境条件同时影响表现型;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交叉遗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在遗传时表现出的遗传特点,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会出现交叉遗传的特点;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
答案:C3.(2017届邢台模拟)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BB或Bb)交配C.让该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bb)交配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解析:鉴定显性表现型动物个体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即让该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bb)交配,如果后代全为黑色猪,说明该黑色公猪的基因型为BB,如果后代中出现了白色猪,说明该黑色公猪的基因型为Bb。
答案:C4.某动物的肤色有黑、灰、白三种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该种动物进行实验时,纯合黑色皮肤个体和纯合白色皮肤个体杂交,F1全是灰色皮肤。
将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F2中出现三种类型,比例为黑色∶灰色∶白色=1∶2∶1,如果将F2中的所有灰色和黑色个体进行自由交配,则后代的比例为( )A.1∶2∶1 B.1∶1C.3∶1 D.4∶4∶1解析:设黑色为AA,白色为aa,则灰色为Aa,F2中的灰色与黑色之比为2∶1,即灰色(Aa)占2/3,黑色(AA)占1/3,由下表可知:答案:D5.(2017届内蒙古赤峰质检)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①黄鼠×黑鼠→黄2 378∶黑2 398;②黄鼠×黄鼠→黄2 396∶黑1 235。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能判断小鼠皮毛的显隐性B.实验②中黄鼠很可能是杂合子C.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D.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解析:实验②中黄鼠亲代产生黑色子代,说明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亲代均为杂合子,子代正常比例应为3黄∶1黑,但实际为2黄∶1黑,说明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故A错误,B、C、D正确。
答案:A6.最能正确表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7.(2018届湖北省百所重点校联考)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授粉前,对母本进行套袋的目的是防止豌豆自交B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假说中最核心的内容C .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过程,证明了其假说的正确性D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分离定律的实质解析:授粉前,对母本进行套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A 项错误;孟德尔所作假说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配子中,B 项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证明了其假说的正确性,C 项错误;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分离定律的实质,D 项正确。
答案:D8.(2017届陕西省西安一模)结合下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合子―――→ⅰ成熟个体―――→ⅱ配子―――→ⅲ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ⅳ不同表现型的子代①用Ⅰ、Ⅱ进行模拟实验,桶中小球数量可以不同,但每个桶中不同的小球必须相等 ②利用Ⅰ、Ⅱ、Ⅲ、Ⅳ进行有关模拟实验,每次要保证随机抓取,读取组合后必须放回 ③利用Ⅰ、Ⅱ模拟的过程发生在ⅲ,利用Ⅲ、Ⅳ模拟的过程发生在ⅱ ④利用Ⅰ、Ⅱ、Ⅲ、Ⅳ进行有关模拟实验,要统计全班的结果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统计的误差A .1B .2C .3D .4解析:实验中,Ⅰ、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 和d ,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两个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等,说明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①正确;利用Ⅰ、Ⅱ、Ⅲ、Ⅳ进行有关模拟实验,每次要保证随机抓取,读取组合后必须放回,保证每次抓取的概率相同,②正确;Ⅰ、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 和d ,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以及配子随机组合;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 、a 和B 、b ,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ⅲ为配子的随机组合,ⅱ为产生配子过程,能发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③正确;统计全班的结果并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少统计的误差,④正确。
答案:D9.(2017届江淮十校联考)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两种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A.B.荞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C.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D.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解析:F2植株的两对相对性状未在F1中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征,A正确;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在F2中呈现出不同的分离比,说明两对性状独立遗传,B正确;尖果与钝果在F2中表现出3∶1的分离比,说明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正确;绿色茎与红色茎在F2中未表现出3∶1的分离比(接近于9∶7),说明该性状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很可能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D错误。
答案:D10.(2017届沈阳质检)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
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A.13∶3 B.9∶4∶3C.9∶7 D.15∶1解析: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AaBb测交按照正常的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应是四种且比例为1∶1∶1∶1,而现在是1∶3,那么F1自交后原本的9∶3∶3∶1应是两种表现型,有可能是9∶7、13∶3或15∶1,故A、C、D正确;而B中的3种表现型是不可能的,故B错误。
答案:B11.(2018届唐山段考)某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
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
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现型比是( )A.24∶8∶3∶1 B.25∶5∶5∶1C.15∶5∶3∶1 D.9∶3∶3∶1解析:由题意知,该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因此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_R_,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_,二者杂交后代中,黄色∶绿色=1∶1,相当于测交实验,亲本相关的基因型是Yy×yy,圆粒∶皱粒=3∶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实验,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因此黄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绿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子一代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_,其中YyRR占1/3,YyRr 占2/3。
子一代黄色圆粒植株去掉花瓣相互授粉,相当于自由交配,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两个分离定律问题:①Yy×Yy→黄色Y_=3/4、绿色yy=1/4,②R_×R_→皱粒rr=2/3×2/3×1/4=1/9,圆粒R_=8/9,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4×8/9)∶(1/4×8/9)∶(3/4×1/9)∶(1/4×1/9)=24∶8∶3∶1,故选A。
答案:A12.(2017届吉林三模)某一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 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 ∶AaBbdd∶aabbDd∶aabbdd=1∶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解析:aabbdd产生的配子是abd,子代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所以AaBbDd产生的配子是ABD∶ABd∶abD∶abd=1∶1∶1∶1,所以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A13.(2017届皖南八校联考)一个7米高和一个5米高的植株杂交,子代都是6米高。
在F2代中,7米高植株和5米高植株的概率都是1/64。
假定双亲包含的遗传基因数量相等,且效应叠加,则控制植株株高的基因有( )A.1对B.2对C.3对D.4对解析:此题宜使用代入法解答。
当控制植株株高的基因为3对时,AABBCC株高为7米,aabbcc株高为5米,AaBbCc株高为6米,AaBbCc自交后代中AABBCC和aabbcc的概率都是1/64。
答案:C14.(2017届河南省新乡三模)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和眼睛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只有双显性才表现为复眼缩小,且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只有75%为显性性状。
现将一对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杂交,假设后代数量足够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后代中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的表现型不一定相同B.杂交后代眼睛正常个体中纯合子占6/17C.F1性状分离比为复眼缩小∶眼睛正常=15∶17D.两个眼睛正常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代数量足够多时也可以全为复眼缩小解析:由题意“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只有75%为显性性状”可知:后代中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的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项正确;一对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杂交,F1中,AA∶Aa∶aa =1∶2∶1,BB∶Bb∶bb=1∶2∶1,由于只有双显性才表现为复眼缩小,且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只有75%为显性性状,所以F1中眼睛正常个体所占比例为1/2Aa×3/4(BB+Bb)×(1-75%)+1/4aa×(3/4 B_+1/4bb)+3/4A_×1/4bb=17/32,F1中眼睛正常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aa×(1/4BB+1/4bb)+1/4AA×1/4bb=3/16,所以杂交后代眼睛正常个体中纯合子占3/16÷17/32=6/17,B项正确;综上分析,F1中复眼缩小所占比例为1-17/32=15/32,因此F1性状分离比为复眼缩小∶眼睛正常=15∶17,C项正确;眼睛正常的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其中只有aaBB与AAbb的杂交子代才会出现复眼缩小的个体(AaBb),复眼缩小所占比例为75%,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