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关联性分析及意义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114.71 KB
- 文档页数:1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9例,其中有49例患者有明显的认知障碍,将这49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另外40例患者认知正常,将这4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
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以及生活习惯等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障碍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49例认知障碍患者,心脏病的相关性评分为0.45,糖尿病相关性评分为0.34,高血压相关性评分为0.51,肥胖相关性评分为0.14,血脂相关性评分为0.24,过渡饮酒相关性评分为0.05,吸烟相关性评分为0.09,呼吸道感染评分为0.13. 对照组40例认知正常患者,心脏病的相关性评分为0.11,糖尿病相关性评分为0.14,高血压相关性评分为0.33,肥胖相关性评分为0.02,血脂相关性评分为0.09,过渡饮酒相关性评分为0.03,吸烟相关性评分为0.06,呼吸道感染评分为0.08.结论:患者的既往史,伴发症,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过渡饮酒,吸烟以及呼吸道感染与患者的认知障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脑梗死认知障碍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142-01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提高,脑梗死在临床上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严重的威胁着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
针对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相关性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9例,其中有49例患者有明显的认知障碍,将这49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另外40例患者认知正常,将这4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
89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在61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岁。
论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王小娟彭卫平杨桂凤杨桂芝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C I)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76例经头部CT 或MR I 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国际通用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 )、日常生活行为量表(ADL)和画钟测验(CD T )进行神经心理检查。
结果CI 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I 组MM SE 、ADL 和CDT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脑梗死患者中有卒中史组与无卒中史组比较,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组与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 <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VC I 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C I 发生与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有关。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脑梗死;神经心理检查中图分类号:R 74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1x(2010)05034703Influence fa ctor s of va scu l a r cogn itive i m pa irm en t i n cer ebra l infar ction W A NG Xiao jua n ,PENG Wei pi ng,Y A NG gui feng ,Y A NG gui z h i ,F irstH os pita l o f Q i nhua ngdao Cit y ,H ebei 066000,ChinaC or r espond i ng au thor :WANG X iao juan ,Em a i:l wxj 905135@so hu .co mAbstra ct !Ob jec tiveTo i nvesti ga te t he i nfl uentia l fac t ors of vascu l a r cog n iti ve i m pa ir m ent after cerebra linfarcti on(C I).M ethod s 76C I pati ents were diag nosed by crania lCT or MR I and m atched control gro up were ana lyzed w it h neuro psychologi ca l tests i ncl uding m i n i-m ental state exa m i nati on(MMSE ),acti viti es of da ily li ving sca le (ADL)and c l ock dra w i ng test(CD T ).R esultsThe i nc i dence of co gn iti ve i m pa ir ment i n CI gro up was h i gher thantha t i n co ntrol group ,t he scores of MMSE 、ADL 、CDT i n t wo groups were si gn ifi can tly d iffe rent .C onclusionTheinc i dence of vascular cogniti ve i m pa i r m ent i n patients C I i s h i gher than tha t i n co n trol group ,vascu l ar cognitive i m pair m ent is re l a ted to stroke 、hypertensio n 、diabetes m e llit us and seru m ho m ocyste i ne .K ey wor ds !Vascu l a r cogniti ve i m pair m ent ;Cerebra l i n farcti on ;Neuropsychologi c exa m i natio n基金项目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3)作者单位66河北,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王小娟、杨桂凤、杨桂芝);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彭卫平)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 n iti ve i m pair men,t VCI)[1]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明显(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的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即由血管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病理学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不仅要考虑到肢体功能的恢复,其患者的认知功能在近些年备受关注。
本文就脑梗后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展开进一步论述。
Abstract: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should not only consider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but also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The pathophysiology,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Cognitive impairment;Stroke;Dementia脑梗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及其医生对疾病造成的身体残疾关注较多,但对于认知障碍关注较少,国内有研究表明卒中后3个月的认知障碍的比例分别为37.1%[1]。
另外,一篇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中指出: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卒中后认知障碍不仅存在于较严重的梗死患者中,对于轻型卒中也有21.8%的发病率[2],可见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属于卒中后认知障碍,本文就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学、相关因素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1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1.1大脑认知功能的神经环路人的大脑中存在功能复杂、数量繁多的神经环路,它们使大脑各个区域成为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些环路与人的记忆、情感、执行功能等密切相关,近些年研究表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某些关键部位的梗死有关[1],如皮质边缘区域,额叶皮质、白质,海马等区域。
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卒中类型,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损伤,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功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D)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早期针对VCID的干预可以有效避免其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促进康复。
因此,对VCID的临床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急性脑梗死后VCI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深入了解VCID的相关因素及其发展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VCID的临床特征和表现;2)VCID病因学特征和影响因素;3)VCID的神经影像学表现和变化规律;4)VCID的干预策略和效果评估等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法,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展为VCID的病例进行分析。
同时,利用神经影像学技术对这些患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讨VCID在神经影像学上的表现和变化规律。
此外,对比分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的疗效差异,评估各种干预策略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参考。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通过对急性脑梗死VCID患者的深入研究,我们预计得到以下结果:1)VCID患者具有一系列特征和表现,如多样化的认知障碍、情绪异常等;2)脑血管病变是导致VCID发生的重要病因,但也与其他多种因素有关;3)VCID在脑影像学上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4)现有的VCID干预方案中,认知训练和药物治疗是最为常见的两种,但其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利用神经影像学技术对VCID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探讨其治疗干预策略的多样性。
五、参考文献1. Kaur S, Tatachar P.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a stroke. Health SA Gesondheid, 2018, 23: 1-7.2. Dong M J, Peng B, Lin P H,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19, 34: 755-761.3. Feng C, Fang M, Liu X, et al.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21, 16: 362-369.4. North American Alzheimer's Association.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 Alzheimer's & Dementia, 2018, 14: 367-429.。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后继发认知障碍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后继发认知障碍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认知能力的不同,将认知能力测试<24的45例患者作为认知障碍组,将认知能力测试≥24的35例患者作为正常组,治疗前3周作为急性期,治疗6个月后作为康复期,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并分析其脑血管危险因素。
结果:认知障碍组患者和正常组患者在年龄和合并疾病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康复期和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影响较大(P<0.05)。
结论:脑血管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后继发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较大,为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临床应早期干预和治疗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关键词】脑梗死;脑血管病;认知障碍;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175-02急性脑梗死后常伴认知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早期发现脑梗死功能障碍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对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研究[1]指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是造成脑梗死患者激发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继发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脑梗死患者继发功能障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 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高梗死继发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32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8.52±5.21)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头部CT检查,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排除精神异常患者、既往有认知障碍史患者。
1.2 方法采用智能测量表(HDS-R)[3]评定患者认知能力。
收集患者既往史和伴发疾病,既往史内容包括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呼吸疾病史、高血压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心绞痛史、高脂饮食史、高妍饮食史以及心梗史等。
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影响。
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A组为脑小血管病组(n=30),B组为非脑小血管病组(n=30)。
对比两组MoCA量表评分,并分析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
结果 A组较B组MoCA量表中各子项目评分更少,总胆固醇指标水平较B组更低,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例数,以及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水平均较B组更高,以上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具有一定影响,需注重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起到改善疾病预后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iskfactor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Group A wa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group (n = 30) and group B was n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group (n = 30). The scores of MOCA scal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ffecting cognitive fun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B, the scores of each item in the MoCA scale of A group were less, and the total cholesterol level was lower than that of B group. The levels of diabetes, hypertension, stroke history, hyperhomocysteinemia, prothrombin time and platelet count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Bgroup, and the above statistic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trol of relevant risk fac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gnosis.【 key words 】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gnitive function临床统计数据显示【1】25%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伴有脑小血管病,且20%脑小血管病伴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会在治疗后残留认知功能障碍【2】。
脑梗塞引发的认知障碍与记忆问题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脑血管病变引发的脑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引发脑组织坏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梗塞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
除了严重的身体损伤,脑梗塞还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和记忆问题。
本文将探讨脑梗塞引发的认知障碍与记忆问题的相关知识。
一、认知障碍的定义与症状认知障碍是指患者在感知、思考、理解、判断、记忆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脑梗塞导致的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语言障碍、计算障碍、定向力障碍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能力下降、处理信息能力下降等问题,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失语症、失认症等症状。
二、认知障碍的病因与机制脑梗塞引发的认知障碍与多个因素相关。
首先,脑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损伤大脑神经细胞,进而破坏了正常的认知功能。
其次,脑梗塞会导致脑血管壁的破坏和增厚,影响正常神经传导和代谢,进一步影响认知功能的正常发挥。
此外,脑梗塞引发的炎症反应和脑组织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炎性因子,也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记忆问题的定义与类型记忆问题是由脑梗塞引发的另一常见症状。
记忆问题主要表现为患者对新事物、新经历的记忆能力下降,常常出现忘记事物、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脑梗塞导致的记忆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感觉记忆问题、短期记忆问题、工作记忆问题和长期记忆问题。
感觉记忆问题是指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接收和处理能力下降;短期记忆问题是指患者对短时间内的信息存储和回忆能力下降;工作记忆问题是指患者在进行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信息维持和处理的能力下降;长期记忆问题是指患者对久远的信息和经历的记忆能力下降。
四、认知障碍与记忆问题的治疗对于脑梗塞引发的认知障碍和记忆问题,综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针对脑梗塞本身,及时进行血管通路重建或纤溶疗法等治疗,以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程度,防止进一步损害。
血管性危险因素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刘前【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梗死部位、损伤半球及梗死面积,均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70~79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腔隙性梗死面积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双侧半球损伤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底节损伤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龄大、腔隙性梗死、双侧半球损伤、基底节部位损伤等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值得借鉴。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1页(P23-23)【关键词】血管性危险因素;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血管性痴呆【作者】刘前【作者单位】473000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较为常见, 患者可从轻度认知障碍逐渐发展到痴呆。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包括了上述发展过程[1,2]。
本文选择本院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观察血管性因素对此类疾病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诊断均符合2004年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上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记忆力、计算、定向等方面认知障碍, 本组患者中男46例, 女54例, 平均年龄68.9岁。
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上述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中男50例, 女50例, 平均年龄68.7岁。
・88・
临床医学
《人人健康》Health For Everyone 2016年22期作为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脑梗死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为了探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对我院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做一个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认知能力测试,按照有无认知障碍分为障碍组与正常组。
障碍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44~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4.3)岁,病程为1年~8年,平均病程为(4.3±0.3)年;正常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在43~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3±3.4)岁,病程为1年~9年,平均病程为(4.4±0.2)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1],头部CT 检查显示病发前无认知障碍。
研究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并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差异不大,符合统计学分析的标准。
1.2 方法
采用智能测量表对所有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测定,并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收集患者的并发疾病、既往史以及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等。
其中既往史主要包括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办法疾病主要有心肌梗死、肺水肿、心力衰竭、心理失常等。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信息等进行统计,住院治疗3周以及6个月由专科医师对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做出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 2检验;
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正常组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急性期与康复期认知障碍组与正常组在年龄、伴发疾病方面差异较大(P <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表2:
2.2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经过回归分析,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P <0.05),统计学有意义。
见表3:
表1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正常组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组别例数年龄/岁神经功能缺失伴发疾病既往史障碍组正常组t p
3228
73.3±3.463.5±4.33.636<0.05
8.4±5.310.2±9.30.346>0.05
7.3±5.311.2±4.25.734<0.05
6.3±2.4
7.5±2.50.368>0.05
表2 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正常组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组别例数年龄/岁神经功能缺失伴发疾病既往史障碍组正常组t p
3228
73.3±3.463.5±4.33.636<0.05
8.6±5.49.6±8.41.367>0.05
7.7±4.210.2±4.58.473<0.05
6.4±2.4
7.8±2.60.583>0.05
表3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因素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
发烧呼吸道感染
R 值0.127
-0.123
0.103
-0.162
0.152-0.262
-0.192
因素吸烟长期饮酒体育活动TIA 史R 值
0.175
0.227
-0.152
0.023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患者伴发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更容易造成脑梗死认知障碍的发生。
认知障碍组与正常组在年龄、伴发疾病方面差异较大(P <0.05),统计学有意义;且经过回归分析,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P <0.05),统计学有意义。
综上所述,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要加强对高危因素的控制,避免发生继发认知障碍。
参考文献
[1]吴旋,陈云欢,林恒山,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与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脑梗死面积及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8):5-8.作者简介:王小霞(1979-),女,陕西武功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神内护理,内科。
【摘 要】目的:探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有无认知障碍将其分为障碍组与正常组,对急性期(治疗3周)与康复期(治疗6个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评分,并对患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收集、比较。
结果:认知障碍组与正常组在年龄、伴发疾病方面差异较大(P <0.05),统计学有意义;且经过回归分析,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P <0.05),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可通过对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早期预防,降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发生率。
【关键词】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脑梗死;认知障碍;关联性【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97X (2016)22-0088-01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
的关联性分析及意义探究
王小霞
(陕西武功县人民医院 陕西 咸阳 7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