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30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干预策略脑卒中,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重创,还可能导致认知障碍这一严重的后遗症。
认知障碍会影响患者的记忆、思维、注意力、执行功能等多个方面,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那么,面对脑卒中后的认知障碍,我们有哪些有效的干预策略呢?首先,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手段之一。
一些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可能有助于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对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 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状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干预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认知康复训练就像是为大脑重新开启了一扇学习的大门,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认知功能。
比如,记忆训练可以通过让患者回忆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背诵数字或单词等方式进行;注意力训练则可以采用数字划消、听故事回答问题等方法;而执行功能训练可以安排一些需要计划和组织的任务,如购物清单的制定、日程安排等。
这些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并且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除了专业的康复训练,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对于认知功能的恢复也具有积极意义。
鼓励患者参与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整理衣物等,既能锻炼他们的身体,又能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此外,社交活动也不可或缺。
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参加社区活动或者兴趣小组,都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在饮食方面,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也十分重要。
多吃富含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E、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坚果等,有助于保护神经细胞,改善大脑功能。
同时,要控制盐分、糖分和油脂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热量食物,以维持健康的体重和心血管功能。
一、引言认知障碍是指个体在认知功能上出现的异常,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执行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障碍。
认知障碍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如脑卒中、脑外伤、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
针对认知障碍,康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综合性的认知障碍康复治疗方案。
二、康复治疗方案1. 评估阶段(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了解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
(2)认知功能评估:采用国际通用的认知评估量表,如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3)生活能力评估: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职业能力等。
2. 康复目标(1)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执行能力、语言能力等。
(2)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职业能力等。
(3)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降低患者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程度。
3. 康复措施(1)药物治疗针对认知障碍患者,药物治疗是基础。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选用以下药物:1)胆碱酯酶抑制剂:用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如多奈哌齐、石杉碱甲等。
2)NMDA受体拮抗剂:用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如美金刚等。
3)抗抑郁药:用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
(2)认知训练1)记忆力训练:采用图片记忆、数字记忆、故事记忆等方法,提高患者的记忆力。
2)注意力训练:通过视觉追踪、听觉追踪、多任务处理等方法,提高患者的注意力。
3)判断力训练:通过逻辑推理、类比推理、判断力训练等方法,提高患者的判断力。
4)执行能力训练:通过工作记忆、决策制定、问题解决等方法,提高患者的执行能力。
5)语言能力训练:通过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方法,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
(3)心理治疗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提高应对能力。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分型及诊断摘要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于卒中事件发生后6个月内出现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概要介绍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分型及诊断。
ABSTRACT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is a clinical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cognitive function within six months after a stroke event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multiple factors,which can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s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ts epidemiology,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epidemiology;diagnosis卒中是我國目前人们的第一大死因,也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症的第二大因素。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我国现有卒中后存活患者700万人,不同地区卒中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在(260 ~719)/10万人间,每年新发卒中患者200万人,同时有165万人因卒中死亡,因卒中死亡人数占所有死因的22.45%[1]。
卒中后存活患者中有7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残,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功能都有所减退,给社会、家庭和本人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1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及其流行病学PSCI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一种亚型,其强调了以卒中事件作为认知功能受损发生或发展的触发点。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卒中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日益成为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临床关注的重点。
PSCI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卒中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本文旨在通过专家共识的形式,总结国内外关于PSCI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管理策略。
共识内容涵盖了PSCI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诊断评估方法、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旨在为PSCI患者的全面管理和康复提供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发布,能够促进PSCI领域的研究进展,提高临床医师对PSCI的认识和管理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我们也期待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交流,不断完善和优化PSCI的管理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指卒中后出现的各种认知功能损害,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等。
PSCI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发生率在卒中后患者中相当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在流行病学方面,PSCI的确切发生率因研究方法和诊断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总体来说,大约有一半的卒中患者会出现某种形式的认知障碍。
PSCI的发生率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卒中部位、卒中严重程度以及合并症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表现方面,PSCI的症状多样,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常见的认知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语言障碍和视空间障碍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情绪障碍、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社交和职业能力,还可能导致其家庭和社会角色的改变。
因此,对于卒中后患者,及时评估其认知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专业的认知评估工具,可以及早发现PSCI,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关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评估及治疗发布时间:2022-08-30T01:16:48.554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8期作者:陈思妍刘全惠[导读] 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
陈思妍刘全惠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摘要: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
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评估及治疗方法,结合传统康复及现代康复两大技术的优势,旨在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思路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评估;康复治疗脑卒中是指临床上一类急性的心脑血管病症,是由于大脑中突然发生的缺血现象或是毛细血管发生了堵塞现象,进而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阻塞的一类凶险性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发展进程中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脑卒中恶化后的神经功能损伤巨大且长时间无法修复,从而使得认知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如不进行适当干预处理,不仅会危害病人身心健康,还会对其家庭功能造成极大影响[1]。
医学研究证明,康复训练、物理疗法以及非药物方法在防治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效果和稳定性方面获得一些医学研究者的肯定[2],本文将现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评估和治疗进展介绍如下。
1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评估1.1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临床上多以整体意识检查或检测量表为早期检测手段,如简易的精神状态检测测试量表、神经活动感知状态检测量等[3]。
其中MMSE历时时间较短,且所涉及的认知区域范围较小,但存在着一定的地板作用。
而MOCA和LOC-TA测定量表虽然所涉及的认知区域范围比较全面,但历时也较长,且患者具有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
因此针对初筛结果,可选取某些文化知识领域的测试量表进行评价。
1.2神经电生理评估近年来,事件相关电位测量也正逐渐开始运用于对脑部认知处理能力的测试。
P300(ERP的主力波)则是主要由脑部认知处理任务所直接引起,衡量人脑皮质信号处理能力强弱与整体脑部机能状况好坏的一种非侵入性工具。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及康复方法脑卒中,这一突如其来的健康“风暴”,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重创,还可能悄悄影响着他们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就像是脑卒中留下的“隐形伤疤”,给患者的生活和康复带来了诸多挑战。
那么,如何准确评估这种障碍,又有哪些有效的康复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
一、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1、神经心理学测验这是评估认知功能的常用方法。
比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可以对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等进行初步评估。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则更侧重于对执行功能、注意力、视空间能力等方面的检测。
2、影像学检查头颅 CT 或 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脑部受损的部位和程度,从而推测可能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类型。
此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技术也能为评估提供更深入的信息。
3、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观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穿衣、进食、洗漱等基本活动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以及在社交、工作等方面的能力是否受到影响,这对于全面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非常重要。
4、实验室检查一些血液指标,如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也可能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为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1、认知训练(1)注意力训练可以通过数字划消、找不同等游戏来提高患者的注意力。
(2)记忆力训练比如让患者回忆当天的经历、背诵诗词或短文等。
(3)执行功能训练安排一些需要计划、组织和协调的任务,如制定购物清单并完成购物。
2、运动康复适当的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恢复,还对认知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加大脑的血液循环,提高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3、心理干预脑卒中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认知功能障碍。
因此,心理疏导和支持非常重要。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与康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卒中的治疗和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卒中后往往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包括注意、记忆、执行功能和语言障碍等。
这些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存在显著影响,因此评价和康复成为了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管理的重要内容。
评价是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的第一步,它有助于确定患者的障碍类型和程度,为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神经心理学测试、脑影像学检查和功能性评估。
神经心理学测试是评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认知任务,如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等,来评估患者的认知水平。
常见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米尔纳视觉记忆测试、数字符号替代测试和老年人智力状态检查等。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认知功能的受损程度,并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脑影像学检查是评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另一种方法。
它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观察患者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脑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卒中的类型和范围,以及损害的区域。
这对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非常重要。
功能性评估是评价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独立性、社交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对生活功能的影响。
功能性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并为患者提供恰当的康复服务。
康复是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管理的关键环节。
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功能,减轻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康复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训练和生活方式干预等。
药物治疗是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的一种常用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脑代谢促进剂和神经保护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改善脑血流和神经传导等途径,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应谨慎使用。
认知训练是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的核心部分。
它通过一系列的认知任务和技巧训练,来提高患者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
针灸如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也不断增加。
脑卒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高发病之一,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病的一侧肢体麻木或瘫痪、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偏盲等,部分患者可伴认知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针灸是我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脑卒中患者针灸治疗能最大限度的减轻功能残疾,改善认知及预后。
因此,本文将向大家介绍脑卒中的形成原因,同时向大家介绍如何正确使用针灸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
1脑卒中是如何形成的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可分为:脑栓塞、分水岭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无症状脑梗死五类,占脑卒中的60%-70%。
脑出血也称为自发性脑出血,是指原发性的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脑卒中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病的一侧肢体麻木或瘫痪、说话不清、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
脑卒中发生前,患者多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血脂、高尿酸、颈动脉斑块、脑动脉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等病史,以及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此外,既往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再发脑卒中的机率也增加。
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149.49/10万。
其中约1/3的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碍。
2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什么?卒中后认知障碍是指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更好的针对性治疗以促进患者恢复,现在一般认为,若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内出现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功能下降等,则可能已经发生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在卒中后的病人里很多见,特别是反复卒中患者,其发生率更高。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指中风后出现的认知、学习、记忆和语言等方面的功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诊断PSCI需要了解中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神经心理学与认知评估结果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PSCI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参考内容。
一、PSCI的分类PSCI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以国际老年精神病学组织的分类较为常用,主要包括:1.多重认知障碍(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指中风后由于脑损伤引起的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轻度的学习和记忆障碍,但尚未达到临床认知失调的标准。
2.脑衰弱(Cerebral insufficiency):指中风后由于脑血管病变或病理改变引起的、表现为智力减退和认知障碍的症状。
3.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指在中风发生后出现的进行性认知和行为改变的症状。
4.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中风后由于大脑血管疾病和病理改变造成的脑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丧失、短暂晕厥和精神症状等。
5.阻塞性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中风后由于颞叶和额叶病变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病变,表现为前额、额叶功能障碍和变态行为等。
二、PSCI的诊断标准国际劳动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家老年学会(NIA)等机构制定了PSCI的一些诊断标准,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美国老年医师协会(AGS)发布的标准。
AGS的诊断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临床表现:患者需有脑血管疾病史,如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出现认知和行为症状,如学习和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计算能力减退、语言和空间障碍等;症状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
2.神经系统检查:依据神经系统的检查结果来确定患者脑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如大脑半球损伤、个别神经损伤等。
2024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诊疗实践面临的挑战卒中后认知障碍(PSCD是指在卒中事件后6个月内出现的以上认知领域功能损害或较以往认知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TIA s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PSCI 是多种病因造成的,临床异质性很强,在临床实践中,个体化评估和针对性治疗非常重要,这些特点给临床诊疗提出了挑战。
1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评估PSCI的最大特点是认知域受损因损害部位而异且不成比例地影响整个大脑网络,因此PSC1需要全面的神经心理学评估诊断认知损害领域和程度,包括整体认知功能评估、各认知域(执行功能、注意与处理速度、记忆功能、语言功能和视空间功能)评估、情绪评估和功能评估,其中认知域评估需要关注PSCI常见的注意与处理速度及执行功能损害,具体可参考加拿大卒中网络(NINDS-CS N)中5min、30min和1h版本。
远程认知评估虽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较低。
卒中患者常出现失语、失用和失认,因此PSC1神经心理学评估需不同于一般的成套评估,以避免低估患者的认知水平。
如右半球受损可导致视空间功能受损,左侧大脑中动脉梗死可导致失语,两者的损害会导致绝大多数需要使用到视觉和语言的其他认知域损害被高估,降低认知障碍的诊断阈值,使标准测试失效,尤其是对于右半球受损或左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患者,对这两类认知域损害的评估可相对衡量对其他认知域的影响程度并有助于患者家居安全和驾驶安全的管理,如语言功能受损严重可使用基于图形的、无需语言的牛津认知筛查量表(OCS)或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问卷(IQCoDE)等。
考虑到卒中后抑郁或焦虑的患者比例均高达30%,这些负面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澹妄、疲劳和冷漠)的存在可能导致结果高估了卒中本身对认知障碍造成的损害,因此情绪相关的评估是必要的。
PCSI的派口轨迹有别于神经系统变性病认知障碍进行的重的特点。
PSCI的认知功能改变是一个动态过程,卒中急性期和卒中后认知功能可在短期内迅速一过性减退,而在卒中后3~6个月时肢体运动、语言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达到平台期,此时认知功能障碍开始凸显,因此PSc1诊断需要在卒中后3~6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来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