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绩效的中层管理》(1)

《高绩效的中层管理》(1)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后答案 (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六章除尘装置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第一章 概 论 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 29.1%1001 97.2894 .3900934.0%=???=Ar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 .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 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 ppm 20.3643 .44281000.43 =??-。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 解:1)ρ(g/m 3 N )3 3 4/031.110 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 33 4/1070.610 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 1.4 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500cm 3,假若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为200g μ/m 3,试计算每小时沉积于肺泡内的颗粒物质量。已知该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降系数为0.12。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 1.5 设人体肺中的气体含CO 为2.2×10-4,平均含氧量为19.5%。如果这种浓度保持不变,求COHb 浓度最终将达到饱和水平的百分率。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完整版)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工资标准

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工资标准 (仅供高层参考) 一、绩效工资基数标准:1000元、2000-3000元、4000元 二、绩效工资分类及系数: 1)、项目产值,绩效系数50%; 2)、综合管理,绩效系数30%; 3)、工作年限,绩效系数20%; 三、项目产值基数计算标准: 1)、项目预算造价在5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元),最高绩效工资计算标准基数¥1000元; 2)、项目预算造价在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不含2000万元),最高绩效工资计算标准基数¥2000元; 3)、项目预算造价在2000万元以上,最高绩效工资计算标准基数¥4000元。 四、综合管理基数计算标准: 1)、综合管理评定一般,最高绩效工资计算标准基数¥1000元; 2)、综合管理评定良好,最高绩效工资计算标准基数¥3000元; 3)、综合管理评定优秀,最高绩效工资计算标准基数¥4000元。 五、工作年限,基数计算标准: 1)、工龄在3年以下的(不含3年),最高绩效工资计算标准系数:¥1000元; 2)、工龄在3年以上5年以下(不含5年),最高绩效工资计算标准系数:¥3000元; 3)、工龄在5年以上,最高绩效工资计算标准系数:¥4000元。 六、关于执行该标准说明: 1)、项目产值绩效系数:中层管理人员从事该项目期间(即从项目部组建至工程竣工验收)所享受的绩效工资待遇,如中途中由于工作调动或工程完工,该绩效系数相应变更或停止执行。

2)、综合管理绩效系数:每个季度对项目及中层管理人员评定一次,并按评定后的标准执行。随着项目的结束或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而调整或停止执行。 3)、工作年限绩效系数仅随工作年限调增。 该绩效工资标准主要是针对生产一线的中层管理人员。仅供财务作为执行工资标准的参考,公司董事会可根据公司经营状况作出相应调整。 公司领导签字: 东莞市景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7月27日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一节 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一 湍流 1.定义:大气的无规则运动 风速的脉动 风向的摆动 2.类型: 按形成原因 热力湍流:温度垂直分布不均(不稳定)引起,取决于大气稳定度 机械湍流: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引起 3.扩散的要素 风:平流输送为主,风大则湍流大 湍流:扩散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 二 湍流扩散理论(主要阐述湍流与烟流传播及湍流与物质浓度衰减的关系) 1.梯度输送理论 通过与菲克扩散理论类比建立起来的(菲克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断面上的物质的数量与浓度梯 度呈正比) 类比于分子扩散,污染物的扩散速率与负浓度梯度成正比 x C k F ??-= 式中,F — 污染物的输送通量 k — 湍流扩散系数 C — 污染物的浓度 X — 与扩散截面垂直的空间坐标(扩散过程的长度) x C ??— 浓度梯度 要求得各种条件下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由于边界条件往往很复杂,不能求出严格的分析解,只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求出近似解,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2.湍流统计理论 泰勒首先将统计理论应用在湍流扩散上 图4-1显示:从原点O 放出的粒子,在风沿着x 方向吹的湍流大气中扩散。粒子的位置用y 表示,则结论为: ①y 随时间变化,但其变化的平均值为零 ②若从原点放出很多粒子,则在x 轴上粒子的浓度最高,浓席分布以x 轴为对称轴,并符合正态分布。 萨顿实用模式:解决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实用模式 高斯模式:应用湍流统计理论得出正态分布假设下的扩散模式 3.相似理论 第二节 高斯扩散模式 一 坐标系的建立—右手坐标系

1.原点O :无界点源或地面源,O 为污染物的排放点 高架源,O 为污染物的排放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 补充:点源 高架源 连续源 固定源 线源 地面源 间歇源 流动源 面源 2.x 轴:正向为平均风向,烟流中心线与x 轴重合 3.y 轴:垂直于x 轴 4.z 轴:垂直于xoy 平面 二 高斯模式的有关假定 1.污染物浓度在y 、z 轴上的分布为正态分布; )2exp(21 )(22 y y y y f σπ σ-= )2exp(21 )(22 z z z z f σπ σ-= y σ,z σ— 分别为污染物在y 和z 方向上分布的标准差,m 2.全部高度风速均匀稳定,即风速u 为常数; 3.源强是连续均匀稳定的,源强Q 为定值; 4.扩散中污染物是守恒的,不考虑转化,即烟云在扩散过程中没有沉降、化合、分解及地面吸收、吸附作用发生; 0=??t C 5.在x 方向上,输送作用远远大于扩散作用,即 )(x C k x x C u x ????>>??; 6.地面足够平坦。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邈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 —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⑴速度一时间关系式:v二V o at 1 2 ⑵ 位移一时间关系式:x =v0t at2 2 2 2 ⑶ 位移一速度关系式:V -V o =2ax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 1 j (1) 平均速度公式:v v0v 2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2 v o v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x = X m - X n 二m - n aT2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研究运动图象 (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图象和V—t图象中,

扩散工艺知识

第三章 扩散工艺 在前面“材料工艺”一章,我们就曾经讲过一种叫“三重扩散”的工艺,那是对衬底而言相同导电类型杂质扩散。这样的同质高浓度扩散,在晶体管制造中还常用来作欧姆接触,如做在基极电极引出处以降低接触电阻。除了改变杂质浓度,扩散的另一个也是更主要的一个作用,是在硅平面工艺中用来改变导电类型,制造PN 结。 第一节 扩散原理 扩散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有浓度梯度就有扩散。扩散运动是微观粒子原子或分子热运动的统计结果。在一定温度下杂质原子具有一定的能量,能够克服某种阻力进入半导体,并在其中作缓慢的迁移运动。 一.扩散定义 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的特性,将杂质原子以一定的可控性掺入到半导体中,改变半导体基片或已扩散过的区域的导电类型或表面杂质浓度的半导体制造技术,称为扩散工艺。 二.扩散机构 杂质向半导体扩散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 1.替位式扩散 一定温度下构成晶体的原子围绕着自己的平衡位置不停地运动。其中总有一些原子振动得较厉害,有足够的能量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束缚,跑到其它地方,而在原处留下一个“空位”。这时如有杂质原子进来,就会沿着这些空位进行扩散,这叫替位式扩散。硼(B )、磷(P )、砷(As )等属此种扩散。 2.间隙式扩散 构成晶体的原子间往往存在着很大间隙,有些杂质原子进入晶体后,就从这个原子间隙进入到另一个原子间隙,逐次跳跃前进。这种扩散称间隙式扩散。金、铜、银等属此种扩散。 三. 扩散方程 扩散运动总是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浓度梯度等有关。其运动规律可用扩散方程表示,具体数学表达式为: N D t N 2?=?? (3-1) 在一维情况下,即为: 22x N D t N ??=?? (3-2) 式中:D 为扩散系数,是描述杂质扩散运动快慢的一种物理量; N 为杂质浓度; t 为扩散时间; x 为扩散到硅中的距离。 四.扩散系数 杂质原子扩散的速度同扩散杂质的种类和扩散温度有关。为了定量描述杂质扩散速度,引入扩散系数D 这个物理量,D 越大扩散越快。其表达式为: KT E e D D ?-=0 (3-3)

大气污染课后答案-4章

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4.1 污染源的东侧为峭壁,其高度比污染源高得多。设有效源高为H ,污染源到峭壁的距离为L ,峭壁对烟流扩散起全反射作用。试推导吹南风时高架连续点源的扩散模式。当吹北风时,这一模式又变成何种形式? 解: 吹南风时以风向为x 轴,y 轴指向峭壁,原点为点源在地面上的投影。若不存在峭壁,则有 ]}2)(exp[]2)(){exp[2exp(2),,,(2 2 2222' z z y z y H z H z y u Q H z y x σσσσσπρ+-+---= 现存在峭壁,可考虑ρ为实源与虚源在所关心点贡献之和。 实源]}2)(exp[]2)(){exp[2exp(22 2 22221z z y z y H z H z y u Q σσσσσπρ+-+---= 虚源]}2)(exp[]2)(]{exp[2)2(exp[222 222 22z z y z y H z H z y L u Q σσσσσπρ+-+----= 因此]}2)(exp[]2)(){exp[2exp(22 2 2222z z y z y H z H z y u Q σσσσσπρ+-+---=+ ]}2)(exp[]2)(]{exp[2)2(exp[22 2 2222z z y z y H z H z y L u Q σσσσσπ+-+---- =]}2)(exp[]2)(]}{exp[2)2(exp[)2{exp(22 2 222222z z y y z y H z H z y L y u Q σσσσσσπ+-+----+- 刮北风时,坐标系建立不变,则结果仍为上式。 4.2 某发电厂烟囱高度120m ,内径5m ,排放速度13.5m/s ,烟气温度为418K 。大气温度288K ,大气为中性层结,源高处的平均风速为4m/s 。试用霍兰德、布里格斯(x<=10H s )、国家标准GB/T13201-91中的公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 解: 霍兰德公式 m D T T T u D v H s a s s 16.96)5418 288 4187.25.1(455.13)7 .25.1(=?-?+?=-+= ?。 布里格斯公式 kW kW D v T T T Q s s a s H 210002952155.1341828841810 6.9 7.2106.97.22 3 23>=??-??=-??= --且x<=10Hs 。此时 3/23/213/11 3 /23/180.2429521362.0362.0x x u x Q H H =??==?--。

高绩效的中层管理(指导手册)

天略企业内部管理培训专用教材 高绩效的中层管理 (指导手册) 章哲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前言 应该说,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培训产品。 我是这样理解书和培训产品的区别的:书是学者们写的,培训产品是培训供应商研发出 来的,书是作品,培训产品是商品。 我的理念很清楚,我不是学者,因为学者通常是给别人讲自己的研究成果,学者要讲和 别人不一样的观点,讲别人不懂的东西,因而讲者和听者是师生关系。大凡学者讲课都会站的比较高,别人尊称为“老师”。我是一位供应商,一位管理培训顾问,我讲的东西不是听者不懂的东西,而是听者所需要的东西。听者之所以花钱、花时间请我们去,是在买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高明”的东西。我和他们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客户——供应商关系。所以,我必须时时关注我的客户(听者)的需要是什么,我如何才能满足他们,如何才能达成预先设定的客户服务目标(培训目标)。 这套教材,就是根据这样的思路研发的。 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是不同的。企业培训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特别是对管理层的培训来 说,常常是时间比金钱更宝贵。通常,我们采用的培训方法是:将经理们集中起来,用2-3天做一次面对面的培训。一次,一位总裁给我说,你们的培训很新颖,也很实用,我们很需要。可是,我把公司里在天南海北工作的经理集中到一起,很不容易,一年能专门集中几次呢?其他时间他们如何学习这些实战的管理理念和技能呢?是啊,有一套内部管理培训专用教材就好了。这套教材要体现的特征是:国际的、实际应用的、中外结合的。 ——为了保证教材体现国际通行管理理念和方式 第一,由知名跨国企业管理背景的中高层经理参与教材研发;

读手册、测试手册和应用与行动手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 第三,教材中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学习借鉴了许多跨国企业管理培训课程。 ——为了保证教材的应用价值 第一,所有内容均是在近2万人次的企业培训中调研和抽提出来的; 第二,作者和参与者均具有企业工作背景并且正在企业工作,对企业十分了解; 第三,从问题出发,研究实成,根据问题设计内容和表述方式; 第四,在设计上,应用与行动表单系统是教材的核心; 第五,注重中层经理执行能力的发展,将理论和概念留给其他工商管理教科书。 ——为了保证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与中国的管理背景相融合 第一,设定一个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国企业作为整个教材内容展开的组织背景、文化 背景和管理背景; 第二,所有实例和问题均是中国企业中发生的或急需解决的。 一套教材的研发,其中的酸甜苦辣自不必说。欣慰的是,中国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培 训了,特别是,越来越懂得以企业培训的特有方式,而不是以学校教育的方式进行企业培训了。从6年前刚开始做管理培训被拒绝和企业惊呼“天价”,到现在管理培训成为许多企业的“常规工作”,有过这些经历的我,是十分欣慰的。没有比做了一件大家需要你做,而你也想做的事情更让人愉快了。 借此机会,感谢以不同方式为本教材的研发做出贡献的朋友们。他们是:章义武先生、 洪梅女士、赵杰辉女士、周万亮先主、张铖先生、陈伟先生、薛长生先生、李莉女士、姚卫民先生、颜庆宁女士、李嘉琮先生、张凤玲女士、柳青先生、宗翔东先生、刘桂芬女士、柯元达先生、魏富田先生、陆昌勤博士、李德先生、韩建红女士、梁正先生、谢巧玲小姐,正是由于他们在职业上的良好素养和杰出贡献,才成就了这套教材。衷心感谢他们! 我还要感谢为我提供许多支持和帮助的同事和朋友——翁先定先生、李群先生、吴正喆 先生、王淼先生、刘平先生、侯大昆先生、郑大年先生、韩金刚先生、朱勇国先生、童艳红女土、玄刚先生、孙曙光女士、刘辉女士、丁红女土、刘会先生、张锁先生、李光远先生、李从和先生、谭政先生、李星宇先生、崔忠泽先生、李万良先生、沈晶晶小姐、成晓雄先生、李云鹏先生、黄晓健女士、王颖聪小姐、赖丽红小姐,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教材的完成也是不可想象的。本教材的排版工作是由李美丽小姐和张雪梅小姐完成的,由于她们出色的工作,才使得教材如此美观,谢谢她们。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们对我的这项工作多年的、默默的支持,尤其是我的妻子 王蕊的支持和理解。对于家庭来说,这项工作是一场灾难。 章哲 二○○一年十月十日于北京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试题A卷

高一物理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时间40分钟,赋分10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 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4.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 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 5.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m/s 6.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高绩效的中层管理(测试手册)

高绩效的中层管理(测试手册) 目录 题本部分 题一认识你的管理潜能 4提二你了解自己的生活节奏吗 5题三你能支配自己的时间吗 7题四沟通能力测试 8题五你了解激励吗 10题六需要层次调查问卷 11题七你能正确地评估下属的工作吗 13题八领导风格问卷(经理用) 14题九领导风格问卷(下属用) 16题十教练技能评估 18题十一团队角色问卷 19题十二团队冲突方式测试 22题十三你领导部门的能力如何 25 测试指导部分 题一管理潜能测试指导 31题二生活节奏分析 31题三“你能支配自己的时间吗”测试知道 32题四沟通能力测试指导 32题五“你了解激励吗”问卷答案 33题六需要层次分析 34题七评估下属的能力测试指导 36

题八领导风格测试指导 37 题九教练能力测试指导 45 题十团队角色分析 46 题十一团队冲突方式分析 47 题十二领导部门的能力分析 48 题本部汇集了管理能力的测试题和答题纸。请选择 测试某种管理能力的试题,并按照要求的方式进行 回答。测试的结果分析和答案在测试指导部分内。 为了避免先入之见,请在使用题本部分之前,先不 要参阅测试指导部分。 题一认识你的管理潜能 在学习《高绩效的中层管理》之前,先做一个测试,看看自己的管理潜能有多大? 请在□内填写入相应的分数。选“总是”填3分,先“有时”填2分,选“从不”填1分 总是有时 从不 1、我可将个人和公司目标清楚地写出来,并且每天使其不断结合。□□□ 2、我将我的目标按重要程度排序以使不断提醒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 3、从下属处我知道工作对他们的重要程度。□□□ 4、对于下属的工作指导我有信心。□□□ 5、我对于做的决定有信心□□□ 6、我同雇员的沟通通畅。□□□ 7、我同上级的沟通通畅□□□ 8、我关注于提高下属的工作能力□□□ 9、我在制订会影响甚至改变不属的有关决定时,我听取他们的反应。□□□ 10、对于工作的争执我不是走开不理。□□□ 11、当我做决定时,我会考虑其影响。□□□ 12、我通过说服而不是压服让下属接受我的想法。□□□ 13、当执行新的决定时,我留心它所产生的效应。□□□ 14、我会向同事解释决定产生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决定本身。□□□ 15、对于新工作方式的实行,我有耐心听取下属的反馈。□□□ 16、对于新工作,我有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止其一旦受阻不致影响全局□□□ 17、对于每天的工作我都有相应的计划。□□□ 18、我会仔细的听从下属的想法。□□□ 19、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我会有同意目标但不同方法的工作方式。□□□ 20、对下属的沟通,我可以做到清楚且能很好的理解他们的想法。□□□ 21、对于主持会议,我事先会将有关议程交给与会者,并且让他们知道 会议的目地□□□ 22、无论是同个人还是同小组成员的会议,我都会提前准备。□□□ 23、当下属的工作取得成绩时,我及时表扬他们。□□□ 24、我避免将表扬和批评混为一谈。□□□ 25、工作中我对事不对人。□□□ 26、对于批评只在私下进行。□□□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练习题(新课标有答案).docx

& 鑫达捷致力于精品文档精心制作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练习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不定项) 1.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地球很大,不能看作质点 B、原子核很小,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2.一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A ) A、5m,3m B、4m,1m C、4m,3m D、 5m,5m 3.某人坐在甲船看到乙船在运动,那么相对河岸两船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D ) A、甲船不动,乙船在运动 B、甲船运动,乙船不动 C、甲、乙两船都在运动 D、甲、乙两船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 4.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 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D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质点一定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 B、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将地球看作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 D、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把火车视为 质点 6.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7.如图所示,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当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其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C ) A.R R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篇力学基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教学时间:5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理解位置矢量和位移的不同含义;能够根据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能够根据速度和加速度求运动方程的表达式;掌握伽利略变换公式,能够根据相对运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能够根据速度和加速度求运动方程的表达式。 在经典力学中,通常将力学分为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本章只研究运动学规律。运动学是从几何的观点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即研究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不涉及引发物体运动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1.1 参考系坐标系物理模型 一、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从这种意义上讲,运动是绝对的。 但我们所讨论的运动,还不是这种哲学意义上的广义运动。 即使以机械运动形式而言,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地球就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太阳又相对于银河系中心以大约250 km/s。的速率运动,而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又相对于其他银河系大约以600 km/s。的速率运动着。总之,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然而运动又是相对的。

因为我们所研究的物体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条件下运动。例如,当我们说一列火车开动了,这显然是指火车相对于地球(即车站)而言的因此离开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谈论运动没有任何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单个物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只有在相对的意义下才可以谈运动。” 二、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的描述却是相对的因此,在确定研究对象的位置时,必须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或相对静止的几个物体)作为基准;那么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物体群,就称为参考系。 同一物体的运动,由于我们所选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 从运动学的角度讲,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通常以对问题的研究最方便最简单为原则。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地球为参考系最为方便(以后如不作特别说明,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但是。当我们在地球上发射人造“宇宙小天体”时,则应以太阳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要想定量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就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在力学中常用的有直角坐标系。根据需要,我们也可选用极坐标系、自然坐标系、球面坐标系或柱面坐标系等。 总的说来,当参考系选定后,无论选择何种坐标系,物体的运动性质都不会改变。然而,坐标系选择得当,可使计算简化。 四、物理模型 任何一个真实的物理过程都是极其复杂的。为了寻找过程中最本质、最基本的规律,我们总是根据所提问题(或所要回答的问题),对真实过程进行理想化的简化,然后经过抽象提出一个可供数学描述的物理模型 现在我们所提的问题是确定物体在空间的位置。若物体的线度比它运动的空间范围小很多时,例如绕太阳公转的地球和调度室中铁路运行图上的列车等;或当物

扩散工艺

扩散工艺培训----主要设备、热氧化、扩散、合金

前言: 扩散部按车间划分主要由扩散区域及注入区域组成,其中扩散区域又分扩散老区和扩散新区。扩散区域按工艺分,主要有热氧化、扩散、LPCVD、合金、清洗、沾污测试等六大工艺。本文主要介绍热氧化、扩散及合金工艺。 目录 第一章:扩散区域设备简介…………………………………… 第二章:氧化工艺 第三章:扩散工艺 第四章:合金工艺

第一章:扩散部扩散区域工艺设备简介 炉管设备外观: 扩散区域的工艺、设备主要可以分为: 炉管:负责高温作业,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组成部分功能 控制柜→对设备的运行进行统一控制; 装舟台:→园片放置的区域,由控制柜控制运行 炉体:→对园片进行高温作业的区域,由控制柜控制升降温 源柜:→供应源、气的区域,由控制柜控制气体阀门的开关。FSI:负责炉前清洗。

第二章:热氧化工艺 热氧化法是在高温下(900℃-1200℃)使硅片表面形成二氧化硅膜的方法。热氧化的目的是在硅片上制作出一定质量要求的二氧化硅膜,对硅片或器件起保护、钝化、绝缘、缓冲介质等作用。硅片氧化前的清洗、热氧化的环境及过程是制备高质量二氧化硅膜的重要环节。 2. 1氧化层的作用 2.1.1用于杂质选择扩散的掩蔽膜 常用杂质(硼,磷,砷等)在氧化层中的扩散系数远小于在硅中的扩散系数,因此氧化层具有阻挡杂质向半导体中扩散的能力。利用这一性质,在硅上的二氧化硅层上刻出选择扩散窗口,则在窗口区就可以向硅中扩散杂质,其它区域被二氧化硅屏蔽,没有杂质进入,实现对硅的选择性扩散。 1960年二氧化硅就已被用作晶体管选择扩散的掩蔽膜,从而导致了硅平面工艺的诞生,开创了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新阶段。同时二氧化硅也可在注入工艺中,作为选择注入的掩蔽膜。作为掩蔽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厚的厚度,杂质在二氧化硅中的扩散或穿透深度必须要小于二氧化硅的厚度,并有一定的余量,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工艺波动影响掩蔽效果。 2.1. 2缓冲介质层 其一:硅与氮化硅的应力较大,因此在两层之间生长一层氧化层,以缓冲两者之间的应力,如二次氧化;其二:也可作为注入缓冲介质,以减少注入对器件表面的损伤。 2.1.3电容的介质材料 电容的计算公式: C=ε0*εr *S/d ε0:真空介质常数 εr :相对介电常数 S :电容区面积 D :介质层厚度 P-Well SiO 2 Si 3N 4

提升中层管理能力的五个基本功

提升中层管理能力五个基本功 中层干部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向上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决策负责,充分理解和传达单位的经营管理,向下对员工的成长负责,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鼓舞员工的士气,帮助员工成长,中间对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流程衔接负责,促进部门间工作有序开展,对外还要对公共关系负责。 这就对中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不同的角色,中层干部该如何应对?是每个中层干部都应该反思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一个高绩效的中层干部呢?笔者认为一个高绩效的中层干部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加以修炼,强化基本功。 1.持续学习的热情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而医疗系统恰恰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组织,知识员工占据了核心力量。 知识经济时代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知识爆炸。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层干部,就必须深度思考自己部门的职能定位,本部门对单位的主要贡献点在哪里?与单位总体经营方向有什么关联?针对这些关联,系统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多层面补充知识,不仅仅是自己所

熟悉的医疗业务知识,更要借鉴同行经验,还要系统学习计划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绩效管理、客户管理等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高度的执行力 执行力的强弱是衡量一名中层干部的核心指标,如何提升自己的执行力是每个中层干部都要面临的课题。 关于执行力,笔者有以下一些建议: ①认真理解领会领导层的经营管理决策的意图; ②与领导层确认自己对他们的有关指示和安排的理解; ③对领导的指示和安排进行有效的分解和细化,形成工作思路和步骤; ④把所分解的工作安排给合适的员工,并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检查计划; ⑤与员工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并与员工一起,共同努力,把每项工作措施计划落实到位; ⑥与员工一起总结工作成果,并形成工作总结,向领导层汇报工作成果;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含答案)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诗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 A.竹排,流水 B.流水,青山 C.青山,河岸 D.河岸,竹排 2.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发看作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C.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是40min,指的是时刻 B.列车在上海站停了20min,指的是时间 C.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D.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4.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5m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 9 m/s B . 9.6 m/s C . 10 m/s D. 10.2 m/s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C.两个位移相同的质点,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D .两个质点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6.氢氢气球升到离地面80m的高空时从上面掉落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则物体从掉落开始至地面时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 A.80m,100m B.-80m,100m C.80m,100 m D.-90 m,180 m 7.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其中a , b间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8.以下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0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必随之减小C.物体的加速度增加,其速度不一定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快9. 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第四章-扩散

第四章--扩散 1.在恒定源条件下820℃时,钢经1小时的渗碳,可得到一定厚度的表面渗碳层,若在同样条件下.要得到两倍厚度的渗碳层需要几个小时? 2.在不稳定扩散条件下800℃时,在钢中渗碳100分钟可得到合适厚度的渗碳层,若在1000℃时要得到同样厚度的渗碳层,需要多少时间(D 0=2.4×10-12m 2/ sec :D 1000℃=3×10-11m 2/sec )? 4.在制造硅半导体器体中,常使硼扩散到硅单品中,若在1600K 温度下.保持硼在硅单品表面的浓度恒定(恒定源半无限扩散),要求距表面10-3cm 深度处硼的浓度是表面浓度的一半,问需要多长时间(已知D1600℃=8×10-12cm 2/sec ;当5.02=Dt x erfc 时,5 .02≈Dt x )? 5.Zn2+在ZnS 中扩散时,563℃时的扩散系数为3×10-14cm2/sec;450℃时的扩散系数为1.0×10-14cm2/sec ,求: 1)扩散的活化能和D 0; 2)750℃时的扩散系数。 6.实验册的不同温度下碳在钛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2×10-9cm2/s(736℃)、5×10-9cm2/s(782℃)、1.3×10-8cm2/s(838℃)。 a)请判断该实验结果是否符合)exp(0RT G D D ?-=, b)请计算扩散活化能(J/mol ℃),并求出在500℃时的扩散系数。 7.在某种材料中,某种粒子的晶界扩散系数与体积扩散系数分别为Dgb=2.00×10-10exp (-19100/T )和Dv=1.00×10-4exp(-38200/T),是求晶界扩散系数和温度扩散系数分别在什么温度范围内占优势? 8. 能否说扩散定律实际上只要一个,而不是两个? 9. 要想在800℃下使通过α-Fe 箔的氢气通气量为2×10-8mol/(m 2·s),铁箔两侧氢浓度分别为3×10-6mol/m 3和8×10-8 mol/m 3,若D=2.2×10-6m 2/s,试确定: (1) 所需浓度梯度; (2) 所需铁箔厚度。 10. 在硅晶体表明沉积一层硼膜,再在1200℃下保温使硼向硅晶体中扩散,已知其浓度分布曲线为 )4ex p(2),(2 Dt x DT M t x c -=π

大气污染扩散模型

第一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一、湍流与湍流扩散理论 1. 湍流 低层大气中的风向是不断地变化,上下左右出现摆动;同时,风速也是时强时弱,形成迅速的阵风起伏。风的这种强度与方向随时间不规则的变化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湍流。湍流运动是由无数结构紧密的流体微团——湍涡组成,其特征量的时间与空间分布都具有随机性,但它们的统计平均值仍然遵循一定的规律。大气湍流的流动特征尺度一般取离地面的高度,比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要大得多,湍涡的大小及其发展基本不受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较小的平均风速下就能有很高的雷诺数,从而达到湍流状态。所以近地层的大气始终处于湍流状态,尤其在大气边界层内,气流受下垫面影响,湍流运动更为剧烈。大气湍流造成流场各部分强烈混合,能使局部的污染气体或微粒迅速扩散。烟团在大气的湍流混合作用下,由湍涡不断把烟气推向周围空气中,同时又将周围的空气卷入烟团,从而形成烟气的快速扩散稀释过程。 烟气在大气中的扩散特征取决于是否存在 湍流以及湍涡的尺度(直径),如图5-7所示。 图5-7(a)为无湍流时,烟团仅仅依靠分子 扩散使烟团长大,烟团的扩散速率非常缓慢, 其扩散速率比湍流扩散小5~6个数量级;图5 -7(b)为烟团在远小于其尺度的湍涡中扩散, 由于烟团边缘受到小湍涡的扰动,逐渐与周边 空气混合而缓慢膨胀,浓度逐渐降低,烟流几乎呈直线向下风运动;图5-7(c)为烟团在与其尺度接近的湍涡中扩散,在湍涡的切入卷出作用下烟团被迅速撕裂,大幅度变形,横截面快速膨胀,因而扩散较快,烟流呈小摆幅曲线向下风运动;图5-7(d)为烟团在远大于其尺度的湍涡中扩散,烟团受大湍涡的卷吸扰动影响较弱,其本身膨胀有限,烟团在大湍涡的夹带下作较大摆幅的蛇形曲线运动。实际上烟云的扩散过程通常不是仅由上述单一情况所完成,因为大气中同时并存的湍涡具有各种不同的尺度。 根据湍流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大气湍流可分为机械湍流和热力湍流两种形式。机械湍流是因地面的摩擦力使风在垂直方向产生速度梯度,或者由于地面障碍物(如山丘、树木与建筑物等)导致风向与风速的突然改变而造成的。热力湍流主要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匀,或因大气温度层结不稳定,在垂直方向产生温度梯度而造成的。一般近地面的大气湍流总是机械湍流和热力湍流的共同作用,其发展、结构特征及强弱决定于风速的大小、地面障碍物形成的粗糙度和低层大气的温度层结状况。 2. 湍流扩散与正态分布的基本理论 气体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一面随大气整体飘移,同时由于湍流混合,使污染物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稀释,其扩散程度取决于大气湍流的强度。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其危害程度在于有害物质的浓度及其持续时间,大气扩散理论就是用数理方法来模拟各种大气污染源在

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 - 1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 运 动 的 描 述 质点:形状、大小可忽略不计的有质量的点 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坐标系:用来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变化 基本概念 概念对比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 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时间 路程:质点实际运动的轨迹的长度;单位m 。 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置的变化; 单位:m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速度、位移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时间 定义: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 公式:t x t x =??=ν;单位:m/s 矢量性:矢量 定义: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t x t x =? ?= ν ;单位:m/s 矢量性:矢量 平均速度 速率:表示速度的大小;标量。 平均速率:表示某义过程中的一段路程与其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是一个标量 速率 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公式: t v v t v a t 0-=??=; 单位:m/s 2 矢量性:矢量,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 加速度 实验 打点计时器分类: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振动频率:均为50Hz ,即每隔0.02s 打一个点 纸带分析:a.可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b .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扩散参数。

扩散过程;高方阻工艺;电池性能参数。祝飞 属于恒定表面浓度的扩散,浓度沿纵深的浓度分布为余误差型。磷源在扩散温度下分解并沉积在硅面上向内部扩散。此时表面浓度为P在Si中的固溶度,结深随时间逐渐推进,扩散层方阻随通源时间变小。 ?停源再分布过程,理论上是恒定杂质总量的扩散,但实际上还需考虑到此时:硅面上还有已沉积但未扩散的 磷;炉内仍有残留磷源;表面高磷浓度薄层被氧化为PSG。这个过程中表面浓度可能会降低,结深继续向纵深推进,不排除方阻有逐渐变大的可能。 这有效降低了表面杂质复合中心,提高了表面少子寿命,增加了短波响应,从而有效的提高I SC和V OC,从而提高N cell。 ?高方阻的问题:高方阻还意味着表面薄层电阻的明显增加,这将增大R S,降低FF。所以高方阻工艺的关键 是使得I SC和V OC的提高大于FF的损失。 ?高方阻扩散要求:(1)保证方阻均匀性是一切的前提,其影响因素为:设备因素包括温度、尾气负压、排风; 工艺因素包括预沉积氧化层的厚度、磷源浓度等。要求极差值小于8,通过实验确定各参数。(2)高方阻的扩散方案:原则是降低掺杂量,如降温、减小源的浓度等,但需配合diffusion time和drive in time的调整。 通过DOE(Desire of experiments)确定具体参数。(3)在原有制程工艺上进行试生产,若看到I SC和V OC的提升,尤其是V OC的提高,则证明高方阻扩散成功。 ?高方阻镀膜要求:(1)若表面钝化效果糟糕,则高方阻造成的I SC提升会因此而再次损失。(2)为了配合高 方阻对短波响应的提升,PECVD镀膜时要考虑对n和d做出调整,从而减少短波反射。(3)用椭圆偏振光法(即椭偏仪)可以测量膜厚和折射率,本质是通过检测、分析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偏振状态,是间接获得结果的一种非接触测量方法。需DOE实验确定具体参数。 ?高方阻印刷要求:按原有的印刷工艺,对N cell进行确认,若有提高,则只需调节烧结工艺;若没有提高或 者提高很少,则需变更正电极网版的设计,原则一是“细线密栅”,二是不增加遮光面积。同样需要DOE。 ?高方阻烧结要求:烧结温度的调节简单说就是升降每个温区的温度。一般要求“高温快烧”。 太阳电池的电性能 ?理想电池的伏安特性【I-V Curve】 太阳电池本质上是一个大面积的二极管,二极管伏安特性为:I=I0exp[(qV/nkT)-1],I0为暗电流,表征二极管中性区少子复合的强弱,正向偏压下的多子扩散电流由少子复合决定。光照下太阳电池可以等效为二极管并联电流源,电流源方向与外加电压方向相反,其伏安特性为I=I0exp[(qV/nkT)-1]-I L,考虑到太阳电池本身是一个电源,无需外接电压,因此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表示为:I=I L-I0exp[(qV/nkT)-1]。 ?短路电流【Short-Circuit Current】 短路电流由光生载流子的产生和收集情况决定,理想电池的I SC=I L(不考虑寄生电阻),其大小受以下因素影响:电池面积,其与短路电流密度J SC共同影响I SC;光强度,即光子数目,同样的光强,紫光的光子数要比红光光子数少;电池的光学性能,能否减少光损失;电池收集性能,取决于表面钝化和少子寿命。?开路电压【Open-Circuit Voltage】 太阳电池静电流为0时的电压值。V OC =(nkT/q)ln[(I L/I0)+1],开路电压随暗饱和电流增大而减小。暗饱和电流与中性区少子复合相关。因此少子复合越弱,则开路电压越高。 ?寄生电阻【Parasitic Resistance】 寄生电阻用来表征太阳电池内部的能量浪费,根据浪费形式不同,分为串联电阻(Series Resistance)和并联电阻(Shunt Resistance)两部分。寄生电阻对电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Fill Factor上。 R S的来源一是电流在电池发射极和基区的损失;二是MS接触电阻;三是电池正栅和背接触电阻。R S 会减小FF;严重时会减小I SC;不会影响V OC;其大小用V OC处的斜率来表征。 R Sh的来源主要是制造过程中引入的缺陷,与电池设计无关。低并阻为光生电流提供了另一条通路,消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