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源性疼痛
- 格式:docx
- 大小:17.88 KB
- 文档页数:4
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
针对盘源性腰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大部分盘源性腰痛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疼痛。
这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正确姿势和体位、使用热敷或冷敷来减轻疼痛、进行物理治疗等。
2.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非处方的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来缓解腰痛和降低炎症。
如果腰痛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处方药物,如肌松剂(如环氧氟替林)来放松肌肉或镇痛剂(如氢化可待因)来缓解疼痛。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热敷、冷敷、电疗、按摩、牵引等方法来减轻疼痛和改善腰部功能。
物理治疗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 注射治疗:有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脊柱注射治疗。
常见的注射方式包括骶管注射、股神经阻滞、硬膜外注射等。
这些注射可以减轻疼痛和降低炎症,提供暂时的缓解。
5. 外科手术:如果保守治疗不起作用,或者出现持续严重的疼痛、持续神经症状、进行性瘫痪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减轻腰痛、解除神经压迫和恢复腰部功能。
上述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请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PRP 富血小板血浆椎间盘内注射治疗盘源性腰痛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盘源性腰痛是临床医学治疗过程中一个比较常见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45岁到65岁人群中,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生产最普遍的原因就是患上了盘源性腰痛,其发生率甚至达到了80%,给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大多数盘源性腰痛都是自限性的,但约20%的盘源性腰痛患者会在半年之内症状出现反复。
还有一部分盘源性患者的症状会持续存在,这部盘源性腰痛分患者在这个时候就迫切需要做出选择,到底是选择接受骨科手术还是继续忍受疼痛呢?一般情况下,这类盘源性腰痛患者更愿意选择PRP富血小板血浆椎间盘内注射来治疗盘源性腰痛。
1.导致盘源性腰痛的原因导致患者产生盘源性腰痛的病因有很多。
其中,腰椎间盘退变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病因,大概占据所有盘源性腰痛的40%。
腰椎间盘可以维持脊柱的活动性和稳定性。
腰椎间盘主要是由外周的纤维环和中间的髓核组成。
而构成髓核的成分主要是蛋白多糖以及水分。
静水的压力可以致使腰椎间盘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纤维环主要包括I型胶原蛋白和II型胶原蛋白,它是由一种细胞外基质构成的。
纤维环可以承受比较大的拉力。
腰椎间盘作为人体内最大的无血管组织,它提供营养的方式是依靠干骺端动脉的小分支透过终板。
腰椎间盘和骨骼不一样,骨骼因为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从而使得骨骼的修复速度非常快。
而相对于腰椎间盘来说,腰椎间盘的修复就比较困难。
腰椎间盘的退变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快退化的速度。
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表现为纤维环的断裂以及髓核脱水。
因为髓核组织会沿着纤维环的裂隙到纤维环外层,从而致使大量炎症因子被释放。
炎症因子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1-beita。
位于纤维环外层的神经纤维会激活这些炎症因子,最终使盘源性患者产生疼痛的症状。
由于腰椎间盘上的纤维环修复比较缓慢,会使盘源性腰痛变成慢性腰痛。
2.治疗盘源性腰痛常见的方法目前来说,治疗盘源性腰痛最常见的手段有开放手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物理治疗)、微创技术(硬膜外注射和射频消融技术)。
骨痹汤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体会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云南名中医李永康经验方骨痹汤对6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进行治疗。
结果:本组病例有效率达95%。
结论:骨痹汤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病人易接受。
标签:骨痹汤;椎间盘源性疼痛椎间盘源性疼痛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牵涉痛,其发生机制可通过牵涉痛产生的会聚一投射理论予以解释,腰椎间盘病变可累及纤维环及后纵韧带而产生痛觉冲动,这种痛觉冲动经腰椎旁交感干内参与痛觉传导的交感神经纤维传递至L1、L2脊神经节,其中部分沿L1、L2腰神经后支传递至下腰部,并在其末梢传向中枢,产生牵涉性下腰痛。
笔者近几年在临床中采用云南名中医李永康经验方骨痹汤对6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进行治疗,均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6~48岁,平均37岁。
1.2 临床诊断症状均以久坐疼痛为主,伴腰臀部、腹股沟牵涉痛,无明显下肢放射痛。
均行CT检查提示1~2个间盘退变,椎间盘膨出,神经根无明显受压,其中12例出现许墨氏结节,3例有终板下炎性改变;均行MR[检查T2加权像上表现为信号降低,椎间盘变黑;11例行椎间盘造影,均显示纤维环撕裂,同时诱发与平时相似的症状。
1.3 治疗方法1.3.1 骨痹汤组成桑寄生15g,羌活12g,独活12g,续断12g,当归12g,杜仲12g,威灵仙12g,丹参15g,红花9g,枸杞12g,秦艽9g,茯苓12g,防风9g,细辛6g,全蝎6g,蜈蚣2条,淮牛膝12g,甘草6g。
阳虚重者加仙灵脾12g。
肉桂12g,制附片30~60g(先煎4小时),每日一剂,分3次口服。
10~14天为_疗程。
1.3.2 指导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生活中少弯腰、不久坐,推荐游泳、太极拳等健身方法。
2、结果2.1 疗效判断标准采用V AS疼痛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0=无痛,10=最严重的疼痛。
椎间盘源性疼痛
一、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的多发病,是椎间盘内紊乱(I DD)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过度移位的放射学证据,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
(一)临床特点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坐的耐受性下降,疼痛常在坐位时加剧,病人通常只能坐20分钟左右。
疼痛主要位于下腰部,有时也可以向下肢放散,65%伴有下肢膝以下的疼痛,但是没有诊断的特异性体征。
(二)影像学特点
1.MRI:T2加权像在病变椎间盘均显示低信号改变(椎间盘变黑),纤维环后方出现高信号区是IDD的敏感表现,但不能作为特异性诊断的金标准。
因为有10%~20%的椎间盘撕裂患者MRI可以正常。
2.椎间盘造影: 椎间盘造影是目前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最可靠手段。
只有在椎间盘造影时诱发、复制疼痛,并且椎间盘造影显示纤维环撕裂,方可认为椎间盘造影阳性。
如果仅有纤维环撕裂或造影剂外漏,病人没有诱发、复制痛,说明该椎间盘与病人的疼痛可能无关。
主要指标及判定如下:(1)诱发疼痛:重复主要症状,如疼痛的性质、牵涉的部位及范围。
(2)髓核容积(含纳造影剂量)增大,注入造影剂超过2ml。
(3)造影剂的形态:髓核(造影剂)形态不规则,
密度不均匀,边缘毛糙,占据整个或大部分椎间隙。
常见的椎间盘撕裂形状有放射形,同心圆形,及横贯形等。
(三)诊断标准
目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一般认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有或无外伤史,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6个月;
2.上述典型临床表现;
3.椎间盘造影阳性或MR表现为典型的病变间盘低信号、纤维环后部出现高信号区。
二、椎间盘源性颈痛的诊断
广义上椎间盘源性颈痛可包括所有因椎间盘病变导致的颈肩臂疼痛,但许多因此引起的疼痛已有相应的病名,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退变狭窄、颈椎病等。
近年来提出的椎间盘源性颈痛(cervical discogenic pain)特指局限在椎间盘内部紊乱引起的疼痛,无放射痛及节段性神经功能障碍,不涉及其相邻的脊髓、神经根、小关节。
椎间盘源性颈痛是慢性的、间歇性颈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1.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间歇性肩胛区痛,并向头、颈、肩及上臂放散,常伴有麻木,但无根性痛和沿皮节分布的运动、感觉神经功能障碍。
(2)除外常见的引起颈痛的疾病:导致颈肩臂痛的原因很多,而椎间盘源性颈痛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
接诊时必须问明病史,并仔细
的体检,以排除结核、肿瘤等严重疾病导致的持续性颈肩痛,常见颈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根性痛及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导致的晨僵及钝痛,仔细区别体位性扭伤等病变。
2.影像学特点临床上影像学检查特点有利于鉴别常见的脊柱和骨关节病变。
(1)颈椎普通X线片和CT:可确定骨关节的病理性或生理性改变,如损伤、炎症、退变、肿瘤。
颈椎退行性变是颈肩痛X线最常见的改变,常见退行性变虽也有椎间隙狭窄,颈椎曲度异常等与椎间盘源性疼痛共有的改变,但因退变是中老年人的普遍现象,仅有此种改变,对椎间盘源性痛无诊断意义。
CT可提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诊断,但对无神经根及脊髓压迫的椎间盘膨出,是否产生椎间盘源性痛,同样无法确定。
(2)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好,可提供椎间盘水份的生理改变,从而显示椎间盘退变程度。
MRI的T2加权像在病变间盘表现为低信号,相邻正常椎间盘信号正常。
然而低信号是退变的现象,对那个退变的间盘就是引起颈痛的“责任盘”则很难确定。
有报道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出现高信号区有诊断意义。
一般认为,如果MRI的T2加权像显示在病变间盘表现为低信号(黑盘征),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出现高信号区则多数可诊断为病理性椎间盘,不需要再造影。
(3)椎间盘造影:颈前外侧入路,常规照正、侧位X片确定针的位置,造影剂平均0.5ml(0.15~1ml)注入椎间盘内,出现诱发痛和/或复制痛为阳性。
造影后CT扫描影像主要有两种:①造影剂在髓核
内呈白色团块状或放射状撕裂影像;②造影剂通过后方的裂隙溢出。
Haranta等发现CT椎间盘造影可对80%的具有退变性椎间盘疾病而又没有突出和放射痛的病例作出诊断。
3.诊断标准
椎间盘源性颈痛也可借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依据作为参考,北美脊柱协会认为只有椎间盘造影诱发下腰痛才能确定椎间盘源性腰痛
的诊断,借用国际疼痛研究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椎间盘源性颈痛诊断应具备下列条件:①病变椎间盘的造影诱发试验导致患者出现诱发痛和/或复制痛;②邻近椎间盘诱发试验不出现这种疼痛;③颈椎具有上述的MRI T2加权像的异常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则可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