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583.00 KB
- 文档页数:11
学案1 欧姆定律[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形成电流的条件,理解电流的定义式I =qt ,并能分析相关问题.2.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3.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并通过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掌握利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技巧.一、电流1.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1)导体中有自由电荷;(2)导体内存在电场. 2.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运动方向相反.(2)在电解质溶液中,电流方向与正离子定向运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离子定向运动的方向相反. 3.定义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 跟通过这些电荷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电流,公式:I =q t.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等.单位换算:1 mA =10-3A,1 μA =10-6 A.5.方向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直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 二、欧姆定律 电阻1.电阻:电压U 和电流I 的比值是一个跟导体本身性质有关的量,我们称之为电阻. 2.欧姆定律:U =IR 或I =U R.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等.单位换算:1 kΩ=103 Ω,1 MΩ=106 Ω. 三、伏安特性曲线1.通过某种电学元件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实验图线.2.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 3.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的电学元件.一、电流 [问题设计]对电流表达式I =qt ,有人认为“I 与q 成正比,与t 成反比”,对吗?I 与q 、t 有关吗?答案 不对;I 与q 、t 无关 [要点提炼]1.电流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即I =qt ,其中q 是时间t 内通过某截面的电荷量.电解液中,q 为正电荷的总电荷量和负电荷总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则负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电解液中正、负离子定向运动方向虽然相反,但正、负离子定向运动形成的电流方向是相同的.3.从微观上看,电流可以表示为I =nqS v . 二、欧姆定律 电阻 [问题设计]现有两个导体电阻A 和B ,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分别测量A 和B 的电压和电流,测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图1(1)在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电压U 、用横轴表示电流I ,分别将A 和B 的数据在图2坐标系中描点,并做出U -I 图线.图2(2)对导体A 或导体B 来说,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何?U 与I 的比值怎样?(3)对导体A 、B ,在电压U 相同时,两个导体中的电流是否相同?谁的电流小?谁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答案 (1)U -I 图线如图所示(2)对同一导体A 或导体B ,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A 或导体B 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个定值,但两者的比值不相等.(3)电压相同时,电流并不相同.B 的电流小.说明B 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要点提炼]1.I =UR 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适用于金属导电和电解质溶液导电,它反映了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比例关系.2.公式R =UI 是电阻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阻的计算,公式给出了量度电阻大小的一种方法.而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外加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无关(填“有关”或“无关”).3.在使用I =U R 、R =UI 两个公式计算时都要注意I 、U 、R 三个量必须是对应同一导体在同种情况下的物理量. 三、伏安特性曲线 [问题设计]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法,可以用列表法,还可以用图像法.根据图3中两电学元件的I -U 图像分析得出两元件是什么元件?图3答案 (a)为非线性元件 (b)为线性元件. [要点提炼]1.I -U 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而U -I 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2.线性元件(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欧姆定律适用于线性元件.一、公式I =qt的应用例1 如果导线中的电流为1 mA ,那么1 s 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是多少?若“220 V 60 W ”的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273 mA ,则20 s 内通过灯丝的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是多少个?解析 q =It =1×10-3×1 C =1×10-3 C 设自由电子数目为n ,则 n =q e =1×10-31.6×10-19=6.25×1015个当“220 V 60 W ”的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电压U =220 V ,I ′≈273 mA. q ′=I ′t ′=273×10-3×20 C =5.46 C 设自由电子数目为N ,则N =q ′e = 5.461.6×10-19≈3.41×1019个. 答案 6.25×1015个 3.41×1019个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例2 某电压表的量程是0~15 V ,一导体两端电压为1.6 V 时,通过的电流为2 mA.现在若给此导体通以20 mA 的电流,能否用这个电压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 解析 由题意知:U 1=1.6 V ,I 1=2 mA , 所以R =U 1I 1= 1.62×10-3Ω=800 Ω.当导体通以电流I2=20 mA时,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2=I2·R=20×10-3×800 V=16 V.由计算可知,此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超出电压表量程,所以不能用这个电压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答案不能三、伏安特性曲线例3 如图4所示的图像所对应的两个导体:图4(1)电阻R 1∶R 2为多少?(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不为零)时,两端的电压之比U 1∶U 2为多少? (3)若两个导体两端的电压相等(不为零)时,电流之比I 1∶I 2为多少? 解析 (1)因为在I -U 图像中,R =1k =ΔUΔI ,所以R 1=10×10-35×10-3 Ω=2 Ω, R 2=10×10-315×10-3 Ω=23 Ω,所以R 1∶R 2=2∶(23)=3∶1.(2)由欧姆定律得:U 1=I 1R 1,U 2=I 2R 2, 由于I 1=I 2,则U 1∶U 2=R 1∶R 2=3∶1. (3)由欧姆定律得:I 1=U 1R 1,I 2=U 2R 2,由于U 1=U 2,则I 1∶I 2=R 2∶R 1=1∶3. 答案 (1)3∶1 (2)3∶1 (3)1∶31.(电流的理解)关于电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截面的电荷量多少就是电流的大小 B .电流的方向就是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C .在导体中,只要自由电荷在运动,就一定会形成电流D .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不能形成电流 答案 D解析 根据电流的概念,电流是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电荷量,知A 项错.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B 项错.自由电荷持续的定向移动才会形成电流,C 错,D 对. 2.(公式I =qt 应用)电路中有一电阻,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 A ,当通电5分钟时,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子数为( )A .1 500个B .9.375×1019个C .9.375×1021个D .9.375×1020个 答案 C解析 q =It ,n =q e =Ite=9.375×1021个.3.(欧姆定律的理解)根据欧姆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 B .导体中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C .比较几只电阻I -U 图像可知,电流变化相同时,电压变化较小的图像是属于阻值较大的那个电阻的D .由I =UR 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答案 D解析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公式R =U I 只提供了测定电阻的方法,R 与UI 只是在数值上相等,当我们不给导体两端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仍存在,因此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A 、B 错误.由R =ΔUΔI 知C 错误.4. (伏安特性曲线的应用)如图5所示为一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电压U 和电流I 图线上点A 的坐标为(U 1、I 1),过点A 的切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I 2,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 1时,电阻等于( )图5A.I 1U 1B.U 1I 1C .U 1I 2D.U 1I 1-I 2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利用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求电阻,意在考查学生对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以及对电阻定义式的理解,由电阻的定义式R =U /I 可知,B 正确,其他选项错误.要特别注意R ≠ΔU /ΔI .题组一 电流的理解及公式I =qt 的应用1.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I =q /t ,可知I 与q 成正比B .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相等,则导体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C .电流有方向,电流是矢量D .电流的单位“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答案 D解析 依据电流的定义式可知,电流与q 、t 皆无关,显然选项A 错误.虽然电流是标量,但是却有方向,因此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虽然相等,但如果方向变化,电流也不是恒定电流,所以,选项B 、C 错误.2.在示波管中,电子枪2 s 发射了6×1013个电子,则示波管中电流的大小为( ) A .4.8×10-6 A B .3×10-13AC .3×10-6 A D .9.6×10-6 A答案 A解析 电子枪2 s 发射的电荷量q =6×1013×1.6×10-19 C =9.6×10-6 C ,所以示波管中的电流大小为I =q t =9.6×10-62A =4.8×10-6 A ,故A 正确,B 、C 、D 错误.3.某电解液,如果在1 s 内共有5×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1×1019个一价负离子通过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大小为( ) A .0 B .0.8 A C .1.6 A D .3.2 A 答案 D解析 在电解液导电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各自形成的电流方向是相同的,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 =qt=(2×5×1018+1×1019)×1.6×10-191A =3.2 A ,故答案为D.4.我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储存环是周长为240 m 的近似圆形轨道,电子电荷量e =1.6×10-19C ,在整个环中运行的电子数目为5×1011个,设电子的运行速度是3×107 m/s ,则环中的电流是( ) A .10 mA B .1 mA C .0.1 mA D .0.01 mA 答案 A解析 电子运动一周的时间为T =lv ,在T 时间内通过任意横截面的电量为:q =ne , 电流为:I =q T =ne vl=5×1011×1.6×10-19×3×107240A =10 mA.5.非洲电鳐的捕猎方式是放电电死猎物,它放电的电压可达100 V ,电流50 A ,每秒钟放电150次,其放电情况可近似看做如图1所示的图线.则放电1秒钟非洲电鳐放出的电量为( )图1A .25 CB .50C C .150 CD .250 C 答案 A解析 由题图象可得1秒钟该鱼的放电时间为0.5 s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 =qt ,可得q =It =50×0.5 C =25 C ,故A 正确.6.盛夏的入夜,正当大地由喧闹归于沉睡之际,天空却不甘寂寞地施放着大自然的烟火,上演着一场精彩的闪电交响曲.某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的闪电如图2所示,闪电产生的电压、电流是不稳定的,假设这次闪电产生的电压可等效为2.5×107 V 、电流可等效为2×105 A 、历时1×10-3 s ,则:图2(1)若闪电定向移动的是电子,这次闪电产生的电荷量以0.5 A 的电流给小灯泡供电,能维持多长时间?(2)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是多少? 答案 (1)400 s (2)5×109 J解析 (1)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 =qt ,可得q =It =2×105×10-3C =200 C , 供电时间t ′=q I ′=2000.5 s =400 s(2)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为 E =qU =200×2.5×107 J =5×109 J 题组二 欧姆定律7.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I =UR 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B .由U =IR 可知,对于一定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它两端的电压也越大C .由R =UI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D .对于一定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保持不变 答案 C解析 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自身的性质决定的,与电压、电流的大小无关.8.已知用电器A 的电阻是用电器B 的电阻的2倍,加在A 上的电压是加在B 上的电压的一半,那么通过A 和B 的电流I A 和I B 的关系是( ) A .I A =2I B B .I A =I B2C .I A =I BD .I A =I B 4答案 D解析 由I =U R 得:I A ∶I B =U A R A ∶U B R B =U A R B ∶U B R A =1∶4,即I A =14I B ,应选D. 9.电路中有一段导体,如果给它加上3 V 的电压,通过它的电流为2 mA ,可知这段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如果给它加上2 V 的电压,则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_ mA ;如果在它两端不加电压,则它的电阻为________Ω.答案 1 500 1.33 1 500解析 导体中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但对于一确定的电阻而言,其电阻不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也与导体中有无电流无关.由欧姆定律I =U R 得:R =U I =32×10-3Ω=1 500 Ω.当U =2 V 时,I =U R =21 500A ≈1.33×10-3 A =1.33 mA. 题组三 伏安特性曲线10.如图3所示是某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导体的电阻是25 ΩB .导体的电阻是0.04 ΩC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0 V 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4 AD .当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1 A 时 ,导体两端的电压是2.5 V答案 ACD解析 由题图可知,导体的电阻:R =U I =50.2Ω=25 Ω, 当电压U 1=10 V 时,电流I 1=U 1R =1025A =0.4 A , 当电流I 2=0.1 A 时,电压U 2=I 2R =0.1×25 V =2.5 V .11.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 .加5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为5 ΩB .加11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为1.4 ΩC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D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答案 AD解析 对某些电学元件,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但曲线上某一点的U I值仍表示该点所对应的电阻值.本题中给出的导体在加5 V 电压时,U I值为5,所以此时电阻为5 Ω;当电压增大时,U I值增大,即电阻增大,综合判断可知B 、C 项错误. 12.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5中的AB 段(曲线)所示,由图可知,灯丝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 )图5A .5 ΩB .10 ΩC .1 ΩD .6 Ω答案 B解析 由电阻的定义R =U I 知,A 点电阻R A =30.1 Ω=30 Ω;B 点的电阻R B =60.15Ω=40 Ω,因此AB 段电阻改变了10 Ω,故B 正确.13.一个阻值为R 的导体两端加上电压U 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 与通电时间t 之间的关系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6所示.此图线的斜率表示( )图6A .UB .R C.U RD.R U答案 C解析 在q -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应代表q t ,即电流,又由欧姆定律I =U R知,C 正确. 14.若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3/5时,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了0.4 A .若所加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多大?答案 2.0 A解析 解法一 由欧姆定律得:R =U 0I 0=3U 0/5I 0-0.4,所以I 0=1.0 A又因为R =U 0I 0=2U 0I 2所以I 2=2I 0=2.0 A解法二 由R =U 0I 0=ΔU 1ΔI 1=2U 0/50.4得I 0=1.0 A又R =U 0I 0=ΔU 2ΔI 2,其中ΔU 2=2U 0-U 0=U 0所以ΔI 2=I 0I 2=2I 0=2.0 A解法三 画出导体的I —U 图像,如图所示,设原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 0时,导体中的电流为I 0.当U =3U 05时,I =I 0-0.4当U ′=2U 0时,电流为I 2由图知I 0-0.435U 0=I 0U 0=0.425U 0=I 22U 0所以I 0=1.0 A ,I 2=2I 0=2.0 A。
第1节 共价键第一课时 共价键学习目标:1. 知道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
3.说出σ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知识回顾]1.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是靠什么作用而结合在一起?什么是化学键?什么是离子键?什么是共价键?答: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是靠共价键而结合在一起。
化学键: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用电子式表示NaCl 、HCl 的形成过程。
答:H ·+·Cl ····∶―→H ∶Cl ····∶[要点梳理]1.共价键的基本知识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的粒子:原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或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
(3)键的本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重叠)产生的强烈作用。
(4)键的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如Al原子与F原子变为Al3+和F-后形成离子键,Al原子和Cl 原子之间则形成共价键。
(5)存在: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中。
如H2、Cl2、O2、S8、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非金属单质,CO2、H2O、CH3COOH、XeF6、等共价化合物及Na2O2、NaOH、NH4Cl等离子化合物中均存在共价键。
2.共价键的类型(1)σ键形成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头碰头”重叠而形成类s-s型型s-p型p-p型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σ键的强度较大(2)π键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p-pπ键特征π键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即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π键不能旋转;不如σ键牢固,较易断裂知识点一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1.共价键的特性——饱和性、方向性(1)共价键的饱和性:在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原子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与另一个原子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配成键后,一般来说就不能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成键,即每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饱和性决定了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第一节形成视觉的条件光的反射即眼睛、枪上的准星和射击目标要在一条直线上。
这是依据 原理。
2. 阳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它们发光吗?,它们通过 把光 传播到我们的眼里。
3.叫法线。
叫入射角。
叫反射角。
在右图中,是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 是法线,为入射角,为反射角4.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等于/不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 (在/不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在法线的—(两侧/同侧)5. 如果表面是光滑的,那么光在它上面发生的反射叫 反射。
如果表面是粗糙的,则光在它上面发生的 反射叫 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应遵守光的。
三.课内导学(一) 人看到周围物体的条件 活动:观察演示台上的物体先阅读本活动要解决的四个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进行本活动。
结论:1. 人要看到物体,必须要有光线,物体必须 或2. 我们的眼必须在光传播的,并且被眼接收 N3 .光信息必须能被我们的 所感知。
(二) 光的反射1. 概念:光射在任何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被反射出去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 认识入射光线A0,入射点0,法线0N,反射光线0B,入射角i,反射角r 。
3. 活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 分组完成1和2…(2) 按照课本2-1-2 (a )所示的方法,完成4、5和6,并记录在课本表格中。
(3) 光从B0方法入射,重做4、5和6,观察现象。
小结:1)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反射角始终等于。
(但不能反过来说,因为先有入射角,再有反射 角。
)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完成步骤7。
小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并且分居在法线的 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二)镜面反射,漫反射 实验:1. 太阳光斜射在平面镜上,会在墙上产生一个亮的光斑2. 太阳光斜射在白纸上则不会在墙上产生光斑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现象?结论: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学习目标】:1.了解耳的结构,2.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3.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4.探究为什么用两只耳听。
【学习重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习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探究两耳的功能【预习导学】:1.耳的结构(1)耳的结构:人的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其中外耳包括 、 ;中耳包括 、 、 、 ;内耳包括__ __、 、 。
(2)耳的各部分功能:耳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咽鼓管: 。
2.听觉的形成(1)形成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便会引起鼓膜 ,听小骨将其放大再传入耳蜗,引起耳蜗内的液体 ,听觉感受器(耳蜗内)把这一信息沿 传给 ,引起听觉。
(2)听觉感受器位于 内,而听觉的形成在 。
3.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耳朵,同时应迅速张嘴,是因为:能使 张开,使得 内外的压力平衡,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4.列举能降低听力的可能原因: 。
5.内耳除了具有听觉感受器,还有位觉感受器,能够保持身体 , 通常晕车、晕船就是 感受器过于敏感造成的。
6.双耳效应。
声源产生的声波传到人的两耳时,存在着时间差和强度差,这种现象为____ ,人和动物利用双耳效应能够辨别声源的 。
【学习研讨】:[目标一]:人耳的结构及功能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
2.耳的结构。
耳廓:收集声音。
外耳道:声波传人耳的通道。
鼓膜:随声音振动。
外耳 中耳 耳的结构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鼓室连咽鼓管。
听小骨:传递声音振动并放大。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的听力。
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听觉感觉细胞。
前庭 半规管3.耳的功能:(1)听觉器官,内耳的耳蜗内充满了液体的听觉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的刺激后产生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里面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能维持人体平衡。
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等症状,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第二章《声现象》学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明确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二、知识梳理自主探究1.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
2.声音的传播介质,、和都能够传声,真空传声。
3.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的大小跟和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在液体中传播的,在气体中传播的最。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这就是回声。
如果原声和回声之间的时间大于 s,人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
三、合作交流解惑答疑1.图1—1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嗽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_.2.在平放的大鼓上放几粒砂子,当击鼓发声时,会看到小砂粒____,这说明_____3.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__________4.图1.1-4中逐渐抽出其中空气的过程中,声音逐渐变,直至最后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的时,声音逐渐变,这个实验说明了。
5..对着高山喊话,要过一会儿才能听到回声,这说明6.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会听到两次敲击声,这说明7.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8.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 D.岸──水──鱼9.下列声音属于液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A.火车的汽笛声 B.部队的军号声 C.泉水的叮咚声 D.清脆的雷声10.夏季的某一天乌云蔽日,一道闪电过后,经4.5s后听到刺耳的雷声经计算知雷电发生处与听者位置相距m(雷声在空气中声速平均约为320m/s,闪电传到地面时间不计). 11. 一个人站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远处工地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见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木工离他多远?12 某课外探究小组做了如图1-2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靠在它上面的泡沫小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在月球上重做此实验,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图1-2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一、明确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特性与什么有关。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备课一、单元知识点: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二、单元课标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教材从实例出发,由实际需要引入负数,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次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四、思想方法渗透:(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2)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动手操作,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探索并掌握知识。
六、课时安排:1、有理数 1课时2、数轴 1课时3、绝对值 1课时4、有理数的加法 2课时5、有理数的减法 1课时6、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课时7、有理数的乘法 2课时8、有理数的除法 1课时9、有理数的乘方 2课时10、科学记数法 1课时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课时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1课时回顾与思考 1课时2.1.有理数学习目标1、感受负数引入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作用,认识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归纳出有理数的概念,得出有理数的分类方法;3、通过对负数的应用体会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
一、自主探究1、根据课本第37页计算某班四个代表队举行知识竞赛得分情况,创设一个便于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的求知情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得出新知后,利用新的知识完成表格。
现在我们用带有“+”号和“-”号的数表示各队每道题的得分情况,试完成2、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分组讨论交流,找出生活中见过的带“-”号的数.通过对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量的表示,体会正负数是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知识运用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例1后,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通过竞赛的形式,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提出问题:你能将所学过的数分类吗?学生合作交流,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分类。
2。
3 面与平面的截面2。
4 面截圆锥面课标解读1。
了解柱面、旋转面、圆锥面的形成过程.2。
了解平面截圆柱面所得交线为圆或椭圆.3.了解平面截对顶圆锥面所得交线为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1.柱面与平面的截面(1)柱面、旋转面①圆柱面如图2-3-1①所示,圆柱面可以看成是一个矩形ABCD以一边CD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后AB边所形成的曲面.图2-3-1②旋转面如图2-3-1②所示,平面上一条曲线C绕着一条直线l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曲面称为旋转面.(2)垂直截面用垂直于轴的平面截圆柱面,所得的交线为一个圆.(3)一般截面当截面与圆柱面的轴不垂直时,所得交线为椭圆.2.平面截圆锥面(1)圆锥面取直线l为轴,直线l′与l相交于点O,其夹角为σ(0°<σ<90°),l′绕l旋转一周得到一个以O为顶点,l′为母线的圆锥面.(2)垂直截面当截面与圆锥面的轴垂直时,所得的交线是一个圆.(3)一般截面定理:在空间,直线l′与l相交于点O,其夹角为σ,l′绕l旋转一周得到以O为顶点,l′为母线的圆锥面,任取平面β,若它与轴l的交角为θ,则①当θ>σ时,平面β与圆锥面的交线为椭圆;②当θ=σ时,平面β与圆锥面的交线为抛物线;③当θ<σ时,平面β与圆锥面的交线为双曲线.1.平面β截圆柱面,β与圆柱面的轴的夹角θ变化,所截出的椭圆有什么变化?【提示】θ变化不影响椭圆的短轴,θ越小,长轴越长,椭圆越扁,离心率越大.2.试研究以过抛物线的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的位置关系.【提示】如图,弦AB过焦点F,设其中点为P,A、B、P在抛物线准线l上的射影分别为A′、B′、P′,则PP′为梯形A′ABB′的中位线,∴PP′=错误!(AA′+BB′),又由抛物线定义可知,AA′+BB′=AF+BF=AB,∴以弦AB为直径的圆与l相切.3.若平面与圆柱面轴的夹角为θ,圆柱面的半径为r,则平面截圆柱面所得的椭圆的长轴长2a,短轴长2b,离心率e的值如何用θ、r表示?【提示】由两焦球球心距离等于截得椭圆的长轴长,故2a=错误!,椭圆的短轴长2b=2r,离心率e=错误!=cos θ.平面与圆柱面交线性质的应用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5,若一平行于轴的平面截圆柱得一正方形,求轴到截面的距离.【思路探究】将题目中给出的关系转化为线面关系求解.【自主解答】如图所示,ABCD为边长为5的正方形,连接OC、OD,∴△OCD为等边三角形.设CD的中点为E,连接OE,则OE⊥CD,且OE=错误!错误!,又AD⊥上底面,∴AD⊥OE,故OE⊥平面ABCD,故OE为轴到截面的距离,∴轴到截面的距离为错误!错误!.1.解答本题时,应根据线面关系作出线面距.2.当圆柱面的截面平行于轴或垂直于轴时,利用点、线、面关系可解决.图2-3-2如图2-3-2所示,圆柱面的母线长为2 cm,点O,O′分别是上、下底面的圆心.若OA⊥O′B′,OA=1 cm。
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标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2.组成3.分类(1)按照分散系组成部分的状态分类以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为标准,共有9种组合:(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1.三种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2.一个本质: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胶粒大小(胶粒的直径在1~100 nm 之间)。
3.一个特性: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
4.三种方法(使胶体聚沉的三种方法):一是加热,二是加入电解质溶液,三是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由此决定。
[特别提醒] (1)分散系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2)溶液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浊液是不稳定的分散系,胶体的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
1.将下列分散系与所属类别连接起来。
分散系 类别(1)食盐水 A .浊液(2)泥水B .溶液(3)豆浆 C .胶体答案:(1)—B (2)—A (3)—C2.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溶液B .悬浊液C .乳浊液D .胶体解析:选D 雾是由小水珠(直径1~100 nm)分散于空气中形成的,属于胶体。
1.制备[以Fe(OH)3胶体的制备为例]色,停止加热,得红褐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3FeCl 滴6滴~5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3HCl +)胶体(3Fe(OH)=====△O 23H +3FeCl 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系即为到的分散2.性质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特别提醒] (1)有些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整个胶体呈电中性。
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知识的划分要合理,知识点要全面,练习搭配是否贴切。
)知识点二: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1.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管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2.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包括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和位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1)小肠长、壁内表面有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2)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食物(3)小肠绒毛、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做一做】1。
下列消化管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A.小肠 B.胃 C.肝脏 D.口腔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下列与此无关的是()A.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C.小肠与胃相连D.小肠黏膜表面有小肠绒毛和环形的皱襞【答案】1。
C 2.C知识点二: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不经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是大分子的,必须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被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
复习:第二章 有理数(第一课时)学案备课教师:刘桂英 第 周第 课时 总 课时 月 日一、复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2、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3、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二、复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难点:绝对值意义的理解以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三、复习过程(一)、总览本单元:有理数⎪⎪⎪⎪⎪⎪⎪⎩⎪⎪⎪⎪⎪⎪⎪⎨⎧⎪⎪⎪⎪⎩⎪⎪⎪⎪⎨⎧⎪⎩⎪⎨⎧⎪⎩⎪⎨⎧⎪⎪⎩⎪⎪⎨⎧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运算律乘方乘除法加减法法则运算大小比较相反数、绝对值数轴引进负数有关概念(二)、知识梳理(预检 发现):1、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 或: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 2、数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绝对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负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0的绝对值是_______。
4、相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的相反数是_____。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___。
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正数___0,负数____0,正数____负数。
两个负数,______的反而小。
6、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__________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___;绝对值不等时,取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个数与零相加,___________。
7、有理数减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1 电源和电流[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形成电流的条件,知道电源的作用和导体中的恒定电场.2.理解电流的定义,知道电流的单位、方向的确定,会用公式q =It 分析相关问题.一、电源1.定义:能把电子从正极搬运到负极的装置. 2.作用: (1)维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势差. (2)使闭合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 二、恒定电流 1.恒定电场(1)恒定电场:当电路达到稳定时,导线中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这种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叫恒定电场. (2)特点:任何位置的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都不随时间变化. 2.恒定电流(1)定义: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2)公式:I =qt 或q =It ,其中:I 表示电流,q 表示在时间t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3)单位:安培,符号A ;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 1 A =103 mA ;1 A =106 μA.一、电源有A 、B 两个导体,分别带正、负电荷.如果在它们之间连接一条导线R ,如图1所示,导线R 中的自由电子便会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B 失去电子,A 得到电子,周围电场迅速减弱,A 、B 之间的电势差很快就消失.怎样使A 、B 导体维持一定的电势差,使导线中保持持续的电流?图1答案 在A 、B 间接一电源. [要点提炼]1.产生电流的条件: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形成持续电流条件:导体两端存在持续电压. 3.电源的作用:维持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势差,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延伸思考] 电容器放电过程瞬间完成,不会形成持续电流,而干电池可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为什么?答案 电容器放电过程中正、负电荷中和,放电电流瞬间消失,不能在电路中形成持续的电流,而干电池内部能够通过非静电力的作用维持电池两极电势差不变,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这正是干电池内部非静电力作用的结果. 二、电流表达式I =qt 及其方向[问题设计]对电流表达式I =qt ,有人认为“I 与q 成正比,与t 成反比”,对吗?I 与q 、t 有关吗?答案 不对;I 与q 、t 无关 [要点提炼]1.电流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即I =qt ,其中q 是时间t 内通过某截面的电荷量.2.电解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方向虽然相反,但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是相同的,应用I =qt 时,q 为正电荷的总电荷量和负电荷总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3.在应用I =qt计算时注意:(1)各个物理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制单位.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2)电量q 与时间t 要对应.4.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则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延伸思考] 有的同学说:“电流有方向,电流就是矢量”对吗?答案 不对,电流虽然有方向但是它遵循代数运算法则,所以电流不是矢量是标量. 三、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问题设计]如图2所示,AD 表示粗细均匀的一段长为l 的导体,两端加一定的电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沿导体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 ,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 ,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q .试证明:导体内的电流可表示为I =nqS v .图2答案 AD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总数:N =nlS 总电荷量Q =Nq =nlSq所有这些电荷都通过横截面D 所需要的时间:t =lv 根据公式Q =It 可得:导体AD 中的电流I =Q t =nlSql /v =nqS v .[要点提炼]1.从微观上看,电流I =nqS v ,即I 决定于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n 、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q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v ,导体的横截面积S . 2.三种速率的比较(1)电子定向移动速率:电子在金属导体中的平均运动速率,也是公式I =neS v 的v ,大小约为10-5 m/s(2)电流的传导速率:电流在导体中的传导速率等于光速,为3×108 m/s.闭合开关的瞬间,电路中各处以光速建立恒定电场,电路中各处的自由电子几乎同时定向移动,整个电路也几乎同时形成了电流.(3)电子热运动速率:电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大小约为105 m/s.由于热运动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故此运动不能形成电流.一、对电流的理解及电流定义式I =qt的应用例1 如果导线中的电流为1 mA ,那么1 s 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是多少?若“220 V 60 W ”的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273 mA ,则20 s 内通过灯丝的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是多少个?解析 q =It =1×10-3×1 C =1×10-3 C设自由电子数目为n ,则 n =q e =1×10-31.6×10-19=6.25×1015个 当“220 V 60 W ”的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电压U =220 V ,I ′≈273 mA. q ′=I ′t ′=273×10-3×20 C =5.46 C设自由电子数目为N ,则N =q ′e = 5.461.6×10-19≈3.4×1019个. 答案 6.25×1015个 3.4×1019个 二、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 =nqS v例2 铜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每摩尔铜原子有n 个自由电子,今有一根横截面为S的铜导线,当通过的电流为I 时,电子平均定向移动速率为( )A .光速c B.I neS C.I ρneSmD.mI neS ρ解析 假设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那么在t 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相当于在体积v t ·S 中的自由电子数,而体积为v tS 的铜的质量为v tSρ,摩尔数为v tSρm ,所以电量q =v tSρn e m ,I =q t =v Sρne m ,于是得:v =ImneSρ.答案 D 三、三个速率的区别例3 在横截面积为1.0 mm 2铜导线中通过1.0 A 的电流.铜在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子数为8.5×1028个,电子的电荷量为 1.6×10-19C.试计算这时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为多少?而常温下金属中自由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约为105 m/s ,通过有关资料,我们还可知道:形成电流的速率不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而是电场的传播速率,且电场的传播速率是光速,为3.0×108 m/s ,就这些知识,你能否描述一下电路接通后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运动的情景.解析 由I =q t ,且q =nS v te ,则I =neS v ,所以v =IneS ,可算出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v 约为7.4×10-5 m/s.金属导体中各处都是自由电子,电路一旦接通,导线中便以电场的传播速率3.0×108 m/s 在各处迅速地建立起电场,在这个电场的作用下,导线各处的自由电子几乎同时开始以很小的定向移动速率7.4×10-5m/s做定向移动,整个电路几乎同时形成了电流,但同时由于金属中自由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约为105m/s,显然这个速率远大于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所以金属导体通电后,导体各处的自由电子几乎同时开始在原本速率巨大的无规则热运动上附加了一个速率很小的定向移动.答案见解析1.(公式I =qt 的应用)电路中有一电阻,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 A ,当通电5分钟时,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子数为( )A .1 500个B .9.375×1019个C .9.375×1021个D .9.375×1020个答案 C解析 q =It ,n =q e =Ite=9.375×1021个.2.(电流的微观表达式)导体中电流I 的表达式为I =nqS v ,其中S 为导体的横截面积,n 为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q 为每个自由电荷所带的电荷量,v 是 ( )A .导体运动的速率B .电流传导的速率C .电子热运动的速率D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 答案 D解析 从微观上看,电流决定于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和定向移动速率,还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故选D.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个定向移动的速率就是电流微观表达式I =nqS v 中的v . 3.(三个速率的区别)在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定向移动速率很小B .电子定向移动速率即是电场传导速率C .电子定向移动速率是电子热运动速率D .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只不过在速率很大的无规则热运动上附加了一个速率很小的定向移动 答案 AD解析 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很小,数量级为10-5 m/s ,自由电子只不过在速率很大的热运动上附加了很小的定向移动.故A 、D 正确.电场的传导速率为光速c =3×108 m/s ,无规则热运动速率的数量级为105 m/s.故B 、C 错.题组一 对电源、电流概念的理解1. 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源就是电压B .电源的作用是使电源的正、负极保持一定量的正、负电荷,维持一定的电势差C .与电源相连的导线中的电场是由电源正、负极上的电荷形成的D .在电源内部正电荷由负极流向正极,负电荷由正极流向负极 答案 BD解析 在电源内部由非静电力将正电荷由负极搬到正极,将负电荷由正极搬到负极,使正、负极维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不是电压,故A 错,B 、D 正确.导线中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故C 错.2. 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I =q /t ,可知I 与q 成正比B .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相等,则导体中的电流是恒定 电流C .电流有方向,电流是矢量D .电流的单位“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答案 D解析 依据电流的定义式可知,电流与q 、t 皆无关,显然选项A 错误.虽然电流是标量,但是却有方向,因此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虽然相等,但如果方向变化,电流也不是恒定电流,所以,选项B 、C 错误.3.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源供电的外部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高电势一端流向低电势一端B .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高电势一端流向低电势一端C .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等效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D .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等效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答案 AD解析 在电源的外部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源正极电势高于负极电势,所以A 正确,B 错误;电子带负电,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C 错误,D 正确. 题组二 对公式I =qt的理解和应用4. 在示波管中,电子枪2 s 发射了6×1013个电子,则示波管中电流的大小为 ( )A .4.8×10-6 AB .3×10-13AC .3×10-6 A D .9.6×10-6 A答案 A解析 电子枪2 s 发射的电荷量q =6×1013×1.6×10-19C =9.6×10-6 C ,所以示波管中的电流大小为I =q t =9.6×10-62A =4.8×10-6 A ,故A 正确,B 、C 、D 错误.5. 某电解液,如果在1 s 内共有5×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1×1019个一价负离子通过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大小为 ( ) A .0 B .0.8 A C .1.6 A D .3.2 A 答案 D解析 在电解液导电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各自形成的电流方向是相同的,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 =qt=18+1×1019-191A =3.2 A ,故答案为D.6. 我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储存环是周长为240 m 的近似圆形轨道,电子电荷量e =1.6×10-19C,在整个环中运行的电子数目为5×1011个,设电子的运行速度是3×107 m/s ,则环中的电流是 ( ) A .10 mA B .1 mA C .0.1 mA D .0.01 mA 答案 A解析 电子运动一周的时间为T =lv ,在T 时间内通过任意横截面的电量为:q =ne , 电流为:I =q T =ne vl=5×1011×1.6×10-19×3×107240A =10 mA.题组三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 =nqS v7. 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的横截面积是S ,导体单位长度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 ,金属内的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e ,自由电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为v 0,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I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0 B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IneSC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真空中的光速cD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Ine答案 D解析 关键是理解v 和n 的物理意义,电流微观表达式中n 为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而本题中n 为单位长度内的自由电子数,t 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为长度是v t 内的自由电子数,其数量为n v t ,电荷量q =n v te ,所以电流I =qt =ne v ,所以v =Ine,故正确选项为D. 8. 如图1所示,一根横截面积为S 的均匀长直橡胶棒上带有均匀的负电荷,每单位长度上电荷量为q ,当此棒沿轴线方向做速度为v 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棒运动而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 ( )图1A .q vB .qv C .q v S D .q v /S 答案 A解析 1 s 内棒通过的长度l =v t ,总电荷量Q =ql =q v t . 由I =Q t =q v tt=q v ,故选项A 正确.9. 一横截面积为S 的铜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为I ,设单位体积的导线中有n 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q .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速度为v ,在t 时间内,通过铜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 ) A .n v St B .n v t C .It /q D .It /Sq 答案 AC解析 在t 时间内,通过铜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It ,通过铜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N =It /q ,故C 正确,D 错误;把I =nqSv 代入N =It /q 可得N =nvSt ,故A 正确,B 错误. 题组四 综合应用10.非洲电鳐的捕猎方式是放电电死猎物,它放电的电压可达100 V ,电流50 A ,每秒钟放电150次,其放电情况可近似看做以如图2所示放电.则放电1秒钟非洲电鳐放出的电量为 ( )图2A .25 CB .50C C .150 CD .250 C 答案 A解析 由题图象可得1秒钟该鱼的放电时间为0.5 s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 =qt ,可得q=It =50×0.5 C =25 C ,故A 正确.11.一个电解槽中,单位体积的正、负离子数都为n ,每个离子的带电荷量为q ,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平均速率都为v ,电解槽的横截面积为S ,试求通过电解槽的电流强度. 答案 2nqS v解析 电解槽中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移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为Q =2qnS v t . 则通过电解槽的电流强度I =Q t =2qnS v t t=2qnS v .12.盛夏的入夜,正当大地由喧闹归于沉睡之际,天空却不甘寂寞地施放着大自然的烟火,上演着一场精彩的闪电交响曲.某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的闪电如图3所示,闪电产生的电压、电流是不稳定的,假设这次闪电产生的电压可等效为 2.5×107 V 、电流可等效为2×105 A 、历时1×10-3 s ,则:图3(1)若闪电定向移动的是电子,这次闪电产生的电荷量以0.5 A 的电流给小灯泡供电,能维持多长时间?(2)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是多少? 答案 (1)400 s (2)5×109 J解析 (1)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 =qt ,可得q =It =2×105×10-3C =200 C ,供电时间t ′=q I ′=2000.5 s =400 s(2)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为 E =qU =200×2.5×107 J =5×109 J13.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 ,质量为m ,氢原子的电子在原子核的静电力吸引下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子运动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多少?答案 e 22πr 2mkmr 解析 根据电流大小的定义式去求解,截取电子运动轨道的任一截面,在电子运动一周的时间T 内,通过这个截面的电荷量Q =e .则有:I =Q t =e T , 再由库仑力提供向心力,有:k e 2r 2=m 4π2T2r 得T =2πr e mr k解得I =e 22πr 2mk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