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案3
- 格式:doc
- 大小:472.5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学习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和地貌特征。
2.了解海岸地貌的成因、分类和特征。
3.了解冰川地貌的分类、地貌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
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 挑战自我新知预习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喀斯特地貌又称________地貌,是________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________和喀斯特________。
前者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后者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3.特征:(1)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____ 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________。
________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2)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________,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________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3)溶斗又称喀斯特________,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不足百米,面积由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平方千米。
溶斗下部常有________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
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________。
(4)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________。
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________、____ ____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助学助记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CaCO3+CO2+H2O===Ca(HCO3)2二、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地貌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________、________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描述地球的大小。
3.利用经纬仪和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
4.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特征,经纬网定位。
2.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
【学习难点】掌握经线纬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探究、查阅资料等方法。
新课导入:同学们,《宫》和《步步惊心》电视剧的热播,使“穿越”成为最时尚和最流行的词语,也成为很多人的梦想,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吗?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认识地球》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环球航行。
2.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万千米。
【互动探究】活动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基础知识,对疑难点展开讨论,再完成探究问题。
2.组长给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实际能力,分配1-2道探究题,先自主探究,不能完成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解决,最后组长梳理存在的普遍疑难问题,组织讨论。
3.展示探究成果时先由各小组推选1名代表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各组的探究学习情况相互做出评价。
活动一:活动一: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自我突破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
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
2.小组探究(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①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后看到。
②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
③站得越高,看得越。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学习目标: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等概念;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理解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预习导航:1.元素的化合价的判定: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全为,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既有又有,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思考:标出下列化合物中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2、NH3、NH4Cl、NO、NO2、N2O4、HNO3;H2S、SO2、SO3、H2SO4、BaSO4;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CH4、CO、CO2、H2CO3、NaHCO3、CaCO3;Fe、FeCl3、FeSO4、Fe2O32.从得氧失氧角度来分析:Fe2O3+3CO高温2Fe+3CO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思考】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1)CuO+H2=Cu+H2O从CuO来看是反应,从H2来看是反应。
(2)CO2+C=2CO,从CO2来看是反应,从C来看是反应。
(3)C+H2O=CO+H2,从C来看是反应,从H2O来看是反应。
结论:4.若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分析,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即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指,还原反应指。
5.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它的外观表现是。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常根据。
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总数与化合价升降的总数是。
课堂互动:一.初中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它们的反应特点用图示表示出来。
基本类型:练习:1.以制得CO 2为目的,分别用四种反应类型,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目标导航思维脉图1.了解内电路、外电路,知道电动势与内、外电压的关系。
(物理观念)2。
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物理观念)3.会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思维)4.会从公式和图象两个角度分析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培养用图象法表述和分析图象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闭合电路的组成(1)闭合电路是指由电源和用电器及导线组成的完整的电路。
(2)内电路:如图所示,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路,电源的电阻叫内电阻。
(3)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称为外电阻.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2)表达式:I=。
(3)适用条件: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
二、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1。
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U外=E-U内=E-r.结论:(1)R增大→U外增大;(2)外电路断路时U外=E;(3)外电路短路时U外=0。
2.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1)公式:U外=E-Ir。
(2)图象(U-I图象):如图所示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该直线与纵轴交点的坐标表示电动势E,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r。
(1)电动势越大,闭合电路的电流就越大。
(×)(2)电源的内阻越大,闭合电路的电流就越小.(×)(3)电源一定时,负载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4)电源发生短路时,电流为无穷大.(×)(5)外电路断路时,电源两端的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关键能力·合作学习知识点一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角度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表达式表达式物理意义适用条件I=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总电阻成反比纯电阻电路E=I(R+r)①E=U外+Ir②E=U外+U内③电源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路中内、外电压之和①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②③式普遍适用EIt=I2Rt+I2 rt④W=W外+W 内⑤电源提供的总能量等于内、外电路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总和④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⑤式普遍适用【典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接a点时,标有“4 V,8 W”的小灯泡L正常发光,当开关S接b点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1 A,这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5 V。
第五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
通过实例,知道海洋空间的构成、开发利用的领域及主要方式。
(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评价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国家安全的影响.(地理实践力)3.举例展示人类在海洋空间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析海洋空间利用各个方面的优点.(综合思维)4。
通过对海洋空间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的意识观念。
(人地协调观)海洋空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发展空间,而且对沿海国家的安全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带四个部分。
传统的海洋空间利用方式,多限于海上运输、海港建设、围海造陆等,开发活动大部分集中在海洋沿岸及近海浅水区。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已拓展到海域上空和海底.海域上空的利用如航空航线等,海面及水体资源利用包括跨海大桥、人工岛、海上石油平台等,海底资源利用包括海底隧道、海底城市等。
二、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一)海域上空海空一般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及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海域上空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海面及水体海面及水体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
从渔业捕捞和养殖、港口航运、填海造陆,到海岛开发、海上城市,人类不断从海洋获取生存空间。
其中,海上通道和海岛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尤为突出.海上通道是大量物流经船舶运输通过的海域,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也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岛是指散布于海洋中,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海岛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三)海底空间海底空间开发现已引起世界主要国家的广泛关注.海底隧道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第3节伴性遗传学有目标——课标要求必明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基于对伴性遗传的认识,运用演绎推理,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
对常见的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伴性遗传病,能够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预测。
3.运用伴性遗传规律,提出相关的优生建议。
4.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为ZW。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③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
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③一般具有世代连续遗传现象。
[主干知识梳理]一、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1.人类的X、Y性染色体X染色体携带着许多个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
所以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2.红绿色盲基因位置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3.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项目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4.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1)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2)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3)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4)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5.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1)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2)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型和表型[连线]3.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1)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第1课时醇概述醇的化学性质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1。
认识醇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知道醚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根据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区分醇、酚和醚,了解醇的分类方法,能认识到羟基数量的多少、烃基的大小对醇类熔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的影响.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利用电负性的有关知识,分析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的极性,判断碳氧键和氢氧键均属于强极性键,从而进一步推断出醇在一定条件下断键的位置,归纳出醇类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醇的概述1.概念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其官能团的结构简式为—OH。
2.分类(1)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数目,醇可分为①一元醇:如甲醇CH3OH、苯甲醇()②二元醇:如乙二醇()③多元醇:如丙三醇()(2)根据醇分子中烃基是否饱和,醇可分为①饱和醇:如CH3OH、、②不饱和醇:如【巧判断】(1)羟基与烃基相连的化合物一定是醇. ()提示:×。
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就不是醇了。
(2)乙醇比丁烷、丁烯的沸点高。
()提示:√。
因为乙醇分子中存在氢键,所以乙醇比丁烷、丁烯的沸点高.(3)乙醇与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提示:×。
乙醚的分子式为C4H10O,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3.通式(1)烷烃的通式为C n,则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 n OH(n≥1),饱和多元醇的通式为C n O m。
(2)单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n≥2),则相应一元醇的通式为C n H2n O (n≥3)。
(3)苯的同系物的通式为C n H2n-6(n≥7),则相应一元醇的通式为C n H2n-6O(n≥7)。
【微思考】符合C n H2n+2O(n≥1)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一定属于醇吗?提示:不一定属于醇。
因为符合此通式的有机物也可能是醚,如CH3OCH3。
4。
命名例如:命名为3-甲基-2-戊醇,命名为1,2—丙二醇.5。
第1课时羧酸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羧酸的概述1.羧酸的含义分子由烃基(或氢原子)和羧基相连而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羧酸的官能团是或-COOH。
饱和一元脂肪酸的通式为C n O2(n≥1)或C n H2n+1COOH(n≥0)。
2.羧酸的分类依据类别举例烃基种类脂肪酸乙酸:CH3COOH 芳香酸苯甲酸:羧基数目一元羧酸甲酸:HCOOH二元羧酸乙二酸:HOOC—COOH多元羧酸-—烃基是否饱和饱和羧酸丙酸:CH3CH2COOH不饱和羧酸丙烯酸:CH2CHCOOH3.羧酸的命名——系统命名法(1)选取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碳原子数称为“某酸”。
(2)从羧基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3)在“某酸”名称之前加上取代基的位次号和名称。
如:名称为4-甲基—3—乙基戊酸。
4。
羧酸的物理性质(1)水溶性:分子中碳原子数在4以下的羧酸能与水互溶;随着分子中碳链的增长,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直至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的溶解度相近.(2)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的沸点高。
5。
三种常见的羧酸羧酸结构简式俗名性质甲酸HCOOH蚁酸最简单的羧酸,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液体,与水、乙醇等溶剂互溶,有腐蚀性。
有羧酸和醛的化学性质苯甲酸安息香酸最简单的芳香酸,白色针状晶体,易升华;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有羧酸的性质乙二酸HOOC—COOH草酸最简单的二元羧酸,无色透明晶体,能溶于水或乙醇,有羧酸的性质【巧判断】(1)乙酸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是4元酸。
()提示:×。
乙酸中只有羧基中的一个氢原子能电离,所以乙酸是一元酸。
(2)羧酸常温常压下均为液体。
()提示:×。
常温常压下碳原子数比较多的羧酸为固态。
(3)所有的羧酸都易溶于水。
()提示:×。
常温常压下碳原子数比较多的羧酸不易溶于水。
二、羧酸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1)酯化反应(2)生成酰胺(3)α-H的取代RCH2COOH+Cl2+HCl2.具有酸的通性(强于碳酸)RCOOH+NaHCO3RCOONa+CO2↑+H2O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1.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变化的规律。
2.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
3.对水平的弹簧振子,能定性地说明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过程。
知识点一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情境导学]如图所示,O点为水平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A′、A分别是振子运动的最左端和最右端,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请思考:(1)振子在振动过程中位于O点左侧x处时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怎样表示?方向怎样?产生什么效果?(2)振子在振动过程中位于O点右侧x处时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怎样表示?方向怎样?产生什么效果?提示:(1)F=kx,方向(向右)指向平衡位置O,产生指向平衡位置的加速度,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
(2)F=kx,方向(向左)指向平衡位置O,产生指向平衡位置的加速度,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
[知识梳理]1.回复力(1)定义: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2)表达式:F=-kx,“-”号表示F与x反向。
(3)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2.简谐运动:如果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所受的力与它离开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初试小题]1.判断正误。
(1)回复力的方向总是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2)回复力的方向总是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3)回复力的方向总是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4)回复力F=-kx中的k一定是弹簧的劲度系数。
(×)2.对于弹簧振子的回复力和位移的关系,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C 由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公式F=-kx可知,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回复力和位移的关系图像应如图C所示。
知识点二简谐运动的能量[情境导学]如图所示,O点为水平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A′、A分别是振子运动的最左端和最右端。
请思考:(1)振子在振动过程中位于O点时的动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怎样?(2)振子在振动过程中位于最左端A′和最右端A时的动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怎样?(3)振子经历A→O→A′过程中振子的动能、弹簧的弹性势能怎样转化?提示:(1)动能最大,弹性势能为零。
2021届浙江省高考数学一轮学案:第二章第3节基本不等式:ab≤a+b2含解析第3节基本不等式:错误!≤错误!考试要求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知识梳理1.基本不等式:错误!≤错误!(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0,b≥0.(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3)其中错误!称为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错误!称为正数a,b的几何平均数。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1)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2)ab≤错误!错误!(a,b∈R),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3)错误!≥错误!错误!(a,b∈R),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4)错误!+错误!≥2(a,b同号),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3.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已知x≥0,y≥0,则(1)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且仅当x=y时,x+y有最小值是2错误!(简记:积定和最小)。
(2)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当且仅当x=y时,xy有最大值是错误!(简记:和定积最大)。
[常用结论与易错提醒]1。
对于基本不等式,不仅要记住原始形式,而且还要掌握它的几种变形形式及公式的逆用等,例如:ab≤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a〉0,b〉0)等,同时还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和等号成立的条件.2。
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一正”“二定”“三相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
连续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求每次等号成立的条件一致。
4。
基本不等式的一般形式:错误!(a1+a2+a3+…+a n)≥错误!(其中a1,a2,a3,…,a n∈(0,+∞),当且仅当a1=a2=a3=…=a n时等号成立)。
诊断自测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当a≥0,b≥0时,错误!≥错误!。
()(2)两个不等式a2+b2≥2ab与a+b2≥错误!成立的条件是相同的。
()(3)函数y=x+错误!的最小值是2。
学案3 欧姆定律[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电阻的定义式,理解电阻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无关.2.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3.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和I -U 图象,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一、欧姆定律 1.电阻(1)物理意义: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定义式:R =UI .(3)单位:欧姆,符号是Ω.(4)换算关系:1 kΩ=103Ω,1 MΩ=106Ω. 2.欧姆定律 (1)公式:I =UR.(2)适用条件:欧姆定律对金属导体和电解质溶液适用,但对气态导体和半导体元件并不适用.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伏安特性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 ,用横坐标表示电压U ,这样画出的导体的I -U 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图线形状(1)直线:线性元件,例如,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等. (2)曲线:非线性元件,例如,气态导体、半导体元件等.一、欧姆定律 [问题设计]现有两个导体A 和B ,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分别测量A 和B 的电压和电流,测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图1(1)在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电压U 、用横轴表示电流I ,分别将A 和B 的数据在图2坐标系中描点,并做出U -I 图线.图2(2)对导体A 或导体B 来说,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如何?U 与I 的比值怎样? (3)对导体A 、B ,在电压U 相同时,两个导体中的电流是否相同?谁的电流小?谁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答案 (1)U -I 图线如图所示(2)对导体A 或导体B ,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A 或导体B 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个定值,但两者的比值不相等.(3)电压相同时,电流并不相同,B 的电流小,说明B 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要点提炼]1.I =UR 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适用于金属导电和电解质溶液导电,它反映了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比例关系.2.公式R =UI 是电阻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阻的计算,公式给出了量度电阻大小的一种方法.而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外加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无关(填“有关”或“无关”).3.在使用I =U R 、R =UI两个公式计算时都要注意I 、U 、R 三个量必须是对应同一导体在同种情况下的物理量.[延伸思考] 根据公式R =UI,有的同学认为“电阻R 与U 成正比,与I 成反比”对吗?答案 不对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问题设计]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法,可以用列表法,还可以用图象法.根据图3中两电学元件的I -U 图象我们可以分析得出通过两元件的电流和电压有何关系?图3答案 (a)为非线性关系,(b)为线性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要点提炼]1.I -U 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而U -I 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2.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欧姆定律适用的元件,如金属导体、电解液导体. 3.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曲线,欧姆定律不适用的元件,如气态导体(日光灯、霓虹灯管中的气体)和半导体元件.[延伸思考] 如图4甲所示,两个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I -U 图象),哪个导体的电阻大?乙图所示中,哪个导体的电阻大?图4答案 甲图中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所以R Ⅰ<R Ⅱ;乙图中斜率表示导体的电阻,所以R Ⅰ>R Ⅱ.一、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例1 某电压表的量程是0~15 V ,一导体两端电压为1.6 V 时,通过的电流为2 mA.现在若给此导体通以20 mA 的电流,能否用这个电压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 解析 由题意知:U 1=1.6 V ,I 1=2 mA , 所以R =U 1I 1= 1.62×10-3 Ω=800 Ω.当导体通以电流I 2=20 mA 时,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 2=I 2·R =20×10-3×800 V =16 V .由计算可知,此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超出电压表量程,所以不能用这个电压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 答案 不能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例2 如图5所示的图象所对应的两个导体:图5(1)电阻R 1∶R 2为多少?(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不为零)时,两端的电压之比U 1∶U 2为多少? (3)若两个导体两端的电压相等(不为零)时,电流之比I 1∶I 2为多少? 解析 (1)因为在I -U 图象中,R =1k =ΔU ΔI ,所以R 1=10×10-35×10-3 Ω=2 Ω,R 2=10×10-315×10-3 Ω=23 Ω,所以R 1∶R 2=2∶(23)=3∶1.(2)由欧姆定律得 U 1=I 1R 1,U 2=I 2R 2,由于I 1=I 2,则U 1∶U 2=R 1∶R 2=3∶1. (3)由欧姆定律得 I 1=U 1R 1,I 2=U 2R 2,由于U 1=U 2,则I 1∶I 2=R 2∶R 1=1∶3. 答案 (1)3∶1 (2)3∶1 (3)1∶3针对训练 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如图6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6A .加5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为5 ΩB .加11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为1.4 ΩC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D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答案 AD解析 对某些电学元件,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但曲线上某一点的UI 值仍表示该点所对应的电阻值.本题中给出的导体在加5 V 电压时,UI 值为5,所以此时电阻为5 Ω;当电压增大时,UI值增大,即电阻增大,综合判断可知B 、C 项错误.1.(公式R =U I 的理解)R =UI( )A .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B .导体的电阻越大,则电流越大C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流越大D .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 答案 CD2.(欧姆定律的理解)根据欧姆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B .导体中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C .比较几只电阻I -U 图象可知,电流变化相同时,电压变化较小的图象是属于阻值较大的那个电阻的D .由I =UR 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答案 D解析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公式R =U I 只提供了测定电阻的方法,R 与UI 只是在数值上相等,当我们不给导体两端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仍存在,因此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A 、B 错误.由R =ΔUΔI知C 错误.3.(导体的U -I 图象)有a 、b 、c 、d 四个电阻,它们的U -I 关系图象如图7所示,则电阻最大的是( )图7A .aB .bC .cD .d答案 A4.如图8所示为一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电压U 和电流I .图线上点A 的坐标为(U 1、I 1),过点A 的切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I 2,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 1时,电阻等于( )图8A.I 1U 1 B.U 1I 1 C.U 1I 2D.U 1I 1-I 2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利用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求电阻,意在考查学生对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以及对电阻定义式的理解.由电阻的定义式R =U /I 可知,B 正确,其他选项错误.要特别注意R ≠ΔU /ΔI .题组一 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由欧姆定律I =U R 导出U =IR 和R =UI,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由R =UI知,导体的电阻由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决定B .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无关C .对于确定的导体,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的比值等于它的电阻值D .电流相同时,电阻越大,其电压降越大 答案 BC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B .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化时,导体中的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对这段导体来说是恒量C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D .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答案 BC解析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外加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A 、D 错误;对同一段导体,电阻不变,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的比值为恒量,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化时,导体中的电流也发生变化,B 正确;由欧姆定律知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C 正确.3.已知两个导体的电阻之比R 1∶R 2=2∶1,那么 ( )A .若两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I 1∶I 2=2∶1B .若两导体两端电压相等,则I 1∶I 2=1∶2C .若导体中电流相等,则U 1∶U 2=2∶1D .若导体中电流相等,则U 1∶U 2=1∶2 答案 BC4. 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两端加上电压U 后,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q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此图象的斜率可表示为( )图1A .UB .RC .U RD .1R答案 C解析 图象的斜率k =q t =I ,根据欧姆定律,I =U R ,所以k =q t =I =UR ,C 正确.5.有甲、乙两导体,甲的电阻是乙的一半,而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乙横截面的电荷量是甲的两倍,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导体中的电流相同 B .乙导体中的电流是甲导体中的2倍 C .甲、乙两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 D .乙导体两端的电压是甲的2倍 答案 B解析 由电流的定义式I =q t 可知乙导体中的电流是甲的两倍.由I =UR 得U =IR ,因R 乙=2R 甲,可知乙两端的电压是甲两端电压的4倍,所以A 、C 、D 错误. 题组二 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解与应用6. 将阻值为R 的电阻接在电压为U 的电源两端,则描述其电压U 、电阻R 及流过R 的电流I 间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D解析 电阻的阻值不随U 、I 的变化而改变,但电压U 与电流I 成正比,C 、D 正确. 7. 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中的AB 段(曲线)所示,由图可知,灯丝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 ( )图2A .5 ΩB .10 ΩC .1 ΩD .6 Ω 答案 B解析 由电阻的定义R =U I 知,A 点电阻R A =30.1 Ω=30 Ω;B 点的电阻R B =60.15 Ω=40 Ω,从而AB 段电阻改变了10 Ω,故B 正确.8.一只标有“4 V 3 W”的小灯泡,两端加上电压U,在U由0逐渐增加到4 V过程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符合实际的是()答案 B解析本题应考虑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随着电压升高,电流增大,灯丝的电功率增大,温度升高,电阻率也将随之增大,电阻增大.题组三综合应用9.管道煤气的用户家中都有一个漏气报警器,报警器中有一个对煤气敏感的电阻元件.小明同学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该元件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呢?为此他从一个废弃的报警器中拆下该元件接入电路中,测得其电流、电压值如下表所示,请猜想该元件是哪类元件?解析可以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由图象看特点,若I-U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则表示“敏感”元件是线性的,若I-U图线是曲线则表示“敏感”元件是非线性的.I-U图线如图所示,由此可见“敏感”元件是非线性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