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净误差与遗漏
- 格式:ppt
- 大小:564.50 KB
- 文档页数:10
3、净误差和遗漏项目表3 1985-2011年净误差和遗漏表单位:亿美元图3 1985-2011年净误差和遗漏图年份 净误差和遗漏年份 净误差和遗漏1985 9 1998 -187 1986 -8 1999 -178 1987 -14 2000 -119 1988 -10 2001 -49 1989 9 2002 78 1990 -31 2003 184 1991 -67 2004 270 1992 21 2005 155 1993 -98 2006 -6 1994 -98 2007 116 1995 -178 2008 209 1996 -156 2009 -435 1997 -223 2010 -5972011-191分析:根据表3显示,我国自1985年以来误差与遗漏项持续为负,而且这个项目的绝对值也呈有规律的变化,由1990年的31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223亿美元,然后逐渐回落,一直到2001年的49亿美元。
从历史数据看,误差与遗漏额的净值呈正负相间的随机分布,从1996年正式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到2008年期间,我国净误差与遗漏额4次为正、9次为负。
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为负。
2007年出现好转事态,不过好景不长,经历完奥运会后至今,趋势明显呈下降,而且不见回转的态势。
1.使本国经济增长受阻。
由于长期的的巨额逆差存在,使本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减少,而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进口会受到影响,从而阻碍国民经济发展;逆差时,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政府干预外汇买本币,形成国内货币紧缩,促使汇率上升,影响本国经济增长。
2.不利于对外经济增长。
存在逆差的国家,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不断上涨,本币不断贬值,且国际地位日益下降,对本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产生消极影响;由于本币贬值或汇率下降,引起进口商品价格和国内物价上涨,加重通货膨胀。
3.损坏国际信誉。
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使一国偿债率降低。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中净误差与遗漏差额项目作者:马国军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16期摘要:净误差与遗漏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为了抵补差额人为设置的项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我国净误差与遗漏产生原因分为系统性和非系统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分阶段对近年我国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变化和境内外资金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最后尝试提出几点改善该项目情况的建议。
关键词:净误差与遗漏;产生原因;热钱流入;资本外逃一、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各个国家在记录国际经济贸易而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都会设置净误差与遗漏这一项目,是因为在复式记账情况下,由于统计资料不完整、统计口径不统一等因素使得借贷双方在数额上很难相互平衡,尤其是统计一个国家发生的数量如此庞大的国际经济交易更是难以避免产生人为误差和部分项目的遗漏,所以用该账户来抵补借贷差额。
净误差与遗漏账户在理论,上是不具有实际意义的,但是它能够直接反映国际收支平衡表借贷方平衡情况,并且间接反映一国境内外资金流动中资本外逃和资金流入的相对状况,对于政府合理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相关经济数据分析的重要依据。
当前理论普遍认为,当贷方总计大于借方总计时,差额数列处在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借方,反之亦然。
净误差与遗漏差额一般为负值,且绝对值越大说明产生误差与遗漏越严重,当出现经常账户贷方发生额被低估、统计资料缺失等情况,净误差与遗漏差额会变成正值。
当净误差与遗漏差额为正值时,一般认为此时境外资金内流;反之说明国内资金外流,金额较大时称为资本外逃。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该项目下的遗漏部分是流入资金与流出资金的轧差净额,反映的是国内外资本的整体流动趋势,不能简单地认为只存在资金流入或资金流出而不考虑其相对性。
二、造成误差与遗漏的原因根据国际经验,净误差与遗漏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我认为造成误差与遗漏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技术性原因和非技术性原因。
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
管涛
【期刊名称】《中国外汇管理》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2年度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表中显示,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继续呈现“双顺差”,外汇储备较快增长。
但是,与以往相比,200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更大亮点是,当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净误差与遗漏差额出现在贷方,为77.9亿美元,是1989年以来的首次(见图一)。
这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有媒体解释,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差额的这一变化。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管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01级博士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6
【相关文献】
1.违规资本流动和资本项目统计差异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净误差与遗漏的影响及对策[J],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浅析 [J], 赵爽
3.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净误差和遗漏项目的热钱运动分析 [J], 李美卉
4.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净误差和遗漏项目的热钱运动分析 [J], 李美卉
5.关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与遗漏项合理标准的探讨 [J], 韩振国;张欣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录注盘爭项1.国际收支平衝表中的"净误差与圖h项本质上是一个抵消账户,理论上是不代表任何的实际含义.2、国际收支平衝表将国际收支记录解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而编制的会计报莪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但是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样,时间不同以及_些人为囚索等原囚,会造成结账时出现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时就需要设立一个抵消账户•…”净误差与遗激•数目与上述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田可国家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都有误差与遗漏项目•这个项目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未被官方记录的资金流动额•但在净误差与遗漏中,通常彳瞬准确区分出统计 "误差"和”遗獄,而且这种’遗瀏仅是未被记录的资本流出和流入的轧差净额.因此•简单地把净溟差与遗漏额出现在借方等同于资本外逃.岀现在贷方等同于•热钱”流入,都是不准确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能够在F 程度上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统计质量的高低•是什%.对于此项的认1,统计资料本身不完8L 例如・商品走私、携带大童外 币现钞出境等都是管理当局难以统计的.短期资本即所谓 的”热钱"为了逃避外汇管制,能以各种隐蔽的形式• 济交易未被记录. 2,统计资料来源渠道不同.有的数据来自海关统计• 有的数抿来自于银行报表•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难免 造成更复与漏算的发生.3 ■统计时间和计价标准不_致以及各种货币换算产生的 误差.4 ,统计资料本身不准确•例如■有些统计数据本身就 是估算出来的,而且在貓交易中■有的当事人为了偷 税混税或其他的目的,故意伪造数据•隐瞒真实的交易 金额等. 5,人民帀汇率的变化是造成近年来误差与遗遍项目发生 借贷方交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我国自上世t 己 90年代以来.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 r 使得国际储备 的规模逐渐增加■给人民币的升值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 项目内容的来源一方面■随看我们加入WTO 以后,国际贸易规模急剧扩 大•使得美国、日本人呢等国 工生了严贡的危机感■而 且由于美国长期的”双赤字“与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使得美国政府在国内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为了转嫁这些压 力.美日等国频繁对我| 7行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金融三班一.国际背景2011年是多变的一年,在这一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在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从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以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效果逐渐显出成效。
根据2011年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在这一年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活跃,较2010年相比,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增长22%。
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11亿美元。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一)经常账户分析货物贸易余额在贷方,余额为1883亿美元,表明中国的出口实物商品总金额大于中国进口的实物商品的总金额。
服务贸易余额位于借方,余额为-552亿美元说明中国无形商品包扩各类服务处于逆差的位置,中国为出口的服务费用小于中国进口服务的开销。
其中运输和旅游项目逆差扩大是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增加,境内企业对国际货物运输的需求上升,带动运输服务支出较快增长。
在旅游方面,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改善,带动境外观光、购物、留学等旅游支出大幅增加。
另外保险服务,专利权使用费逆差也较大,分别为-167亿美元、-140亿美元,说明我国居民保险企业向非居民提供的保险服务和专利使用权少于非居民保险企业向我国提供的保险服务和专利使用权。
收益项目下,总体呈现逆差,借方余额-119亿美元。
但职工报酬处于贷方,余额为150亿美元,说明中国属于劳务输出国,而投资收益借方余额-268亿美元,表明中国是资本输入国,或者说外资在中国企业的投资带来的收益比中国国内资本投资国外所带来的收益大。
(二)资本金融账户中国的金融账户余额在贷方,表明2011年资本净流入我国2211亿美元。
直接投资处于贷方余额,净流入1704亿美元,表明外国在华投资大于本国在外投资,并且金额较大,大约为本国对外投资的2.7倍,所以直接投资净流入是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浅析一、形成原因国际收支表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事项。
它运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
但是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原因,会形成结账时出现借方或贷方余额,这时就需要设立一个抵销账户—净误差与遗漏,以平衡国际收支表。
简单地说,一切统计上的误差均归入净误差与遗漏账户。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有多少数额的资金没被记入国际收支表中。
二、我国情况1997年-2001年,中国BOP中“净误差与遗漏”一度出现上百亿的负项,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预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资本不断外流,将其称为“资本外逃”,2001~2004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此项又显示为正,将其称为“资本内流”。
综合两项,用一个名词Capital flight-资本暗流来概括。
由于上述时期经济特征明显,净误差与遗漏项的数据结果正好和经济现实吻合,具有一定的解释性,于是一些学者经常会把“净误差与遗漏”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资本暗流的一个指标,这种观点认为,当“净误差与遗漏”项出现较大借方金额时,可能存在异常资本流出,当出现较大贷方金额时,可能存在异常资本流入。
那么“净误差与遗漏”项的借方或贷方余额是否能够作为资本暗流的指标呢?一般来说,“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或贷方应是随机的,但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余额大部分时候出现在借方,这是否显示出一定的非随机性呢?有学者对“净误差与遗漏”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检验,郭彦峰、张雪雯(2008)借助游程检验对我国1985~2006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的正负变化进行随机性检验,结果显示接受原假设,即不能拒绝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与遗漏”项出现在借方或贷方的正负变化是随机的,他们运用Q检验方法得到的结果同样不能拒绝“净误差与遗漏”序列呈随机性变化的原假设;张建镇(2008)运用Q检验方法对我国1985~2007年“净误差与遗漏”变动的随机性进行检验,结果拒绝误差与遗漏序列呈随机性变化的原假设,说明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张晓萌(2010)使用非贸易及FDI资本流动表示短期国际本流动(NCF),对1997~2008年的数据与净误差遗漏项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的分析,其结果显示净误差遗漏项与短期国际流动资本的相关系数为0.709,P值为0.01,相关关系较为显著。
透视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作者:张晓萌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01期国际收支平衡表将国际收支记录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而编制的会计报表,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
但是,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样,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等原因,会造成结账时出现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时就需要设立一个抵消账户,数目与上述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Errors&Omission)项就是这样一个抵消账户,理论上是不代表任何的实际含义,但是,一些学者经常会把“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或是贷方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资本非正常流出或是流入的一个指标,这种观点认为,当“净误差与遗漏”出现较大借方金额时,可能存在异常资本流出,当出现较大贷方金额时,可能存在异常资本流入。
如果“净误差与遗漏”与异常资本的流动有很强的相关关系,那么这项数据将是异常资本流动的很好的一个预警信号。
本文将从统计数据和实际层面两个角度分析该问题。
一、我国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项概况我国自1980年开始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
1985年,正式对外公布《国际收支概览表》,初步建立起国际收支统计制度。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1985—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计算出将这期间净误差与遗漏项。
通过统计1985—2008年的净误差遗漏项,发现在上世纪80年该项数额还处于较低水平,基本维持在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以下;到90年代之后,从1990年一直到1997年借方余额不断增大,由90年的31.34亿美元一路上升为97年的169.52亿美元,占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也大幅上升,超过了5%正常的标准;到1998年以后净误差遗漏项借方余额开始减少,并在2002年以后转为贷方余额,占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有所下降。
二、对净误差遗漏项的统计分析1.游程检验净误差与遗漏项的正负变化若不受到非系统因素的影响,那么其正负应该是随机变化。
去年中国贸易顺差增长55% 消失的巨额顺差去哪
了?
去年中国贸易顺差增长55%至创纪录的5940 亿美元,而同期外汇储备却下降了5127 亿美元,巨额贸易顺差去哪了?在我们看来,消失的顺差可部分归因于非法资本外流,但政府可能会收紧与贸易相关的资本流动,从而
逐步将这一漏洞堵上。
由于部分顺差没被汇回国,中国贸易顺差与银行贸易净结汇之间出现了较大差额。
1)尽管贸易顺差巨大,去年与货物贸易相关的银行代客净结汇额是负
的379 亿美元(而且,延迟汇回不能解释该差额。
去年银行未到期远期售汇合约大幅上升,而远期结汇合约却迅速下滑。
截至今年2 月,远期市场上银行
净售汇合约高达1128 亿美元(净贸易信贷是使用顺差的另一形式。
而包括偿
还外债和直接投资在内的其他一些活动可能与贸易部门的联系会稍远一些。
根据我们的大致匡算,账面上的资本流出至多占到去年顺差与净结汇差额的52.4%。
3)消失的顺差可能涉及隐秘的非法资本外流。
净误差与遗漏项(NEO)与未结汇顺差的走势大体一致。
除真实的误差与遗漏外,NEO 可能还包括了未记录的资本外流,其中有些可能是规避资本管制的非法活动(如故意做高进口、虚报贸易额等).NEO 可解释去年未结汇顺差的29.8%。
而余下的17.8%似乎很难对应到具体的资本活动(4)出口额中超过60%是在国内创造的附加值,而出口商领取的出口退税相对还在上升,但出口商却能将外汇收入长期地存
放在境外(图表5 和6)。
这一对比令人困惑。
他们拿什么支付工资、水电气费和生产投入?无非是国内借入的资金。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做法跟借人民币换成美元后转移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