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O1群霍乱弧菌菌血症一例报告(方小衡)
- 格式:pdf
- 大小:96.71 KB
- 文档页数:1
1株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错误鉴定和原因分析马倩茹;周惠琴;王静;张凯;孟星;耿春松;曾万杰;丁双双【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5(33)9【摘要】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弧菌科弧菌属中具有相似生化性状、相同鞭毛抗原、不同菌体抗原的弧菌的统称,按照菌体脂多糖抗原的不同,已分离出200余个血清群[1],除O1群和O139群的产毒株会导致霍乱的大流行外,其他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亦可引起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2]。
本研究从我院收治的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到1株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然而布鲁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Bruker BioT yperTMMALDI-TOF MS)仪却错误鉴定为易北河弧菌(Vibrio albensis)。
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719-720)【作者】马倩茹;周惠琴;王静;张凯;孟星;耿春松;曾万杰;丁双双【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004;江苏万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南京21003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12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12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12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12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相关文献】1.致血流感染非 O1群非 O139群霍乱弧菌的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J], 邹玖明;张爱平;李智山;杨燕;赵建忠2.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致败血症1例报道 [J], 邹玖明;张爱平;李智山;杨燕;赵建忠3.异育银鲫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离及鉴定 [J], 秦蕾;徐静;张晓君4.血液感染非O1群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1例的报告 [J], 单劲红;张雨超;高艳;尹美玲;黄颖5.一例由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败血症的鉴定报告 [J], 纪小亭;孙利华;吴敏;吴俊鹏;曾东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统医学 2023 年 11 月第 8 卷第 22期2例非O1群/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病例分析刘敏1,文良军1,薛维军1,刘轶芳1,刘娟1,方鹏21.公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湖北公安434300;2.公安县中医医院检验科,湖北公安434300[摘要]国内外所报道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O1/non-O139 vibrio cholerae, NOVC)血流感染案例的患者基础疾病集中在肝脏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但传染途径大多不明。
本文通过回顾公安县两例肝病患者血流感染NOVC后的临床表现和不同转归,结合流行病调查,探讨其血流感染的感染途径和预防措施。
建议肝病患者发生腹泻、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临床医师应警惕此类患者的NOVC血流感染,重视血培养,尽早发现病原体,根据培养结果对症治疗,提高患者存活率。
[关键词]非O1群/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肝病患者[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11(b)-0057-04 Analysis of Two Cases of Vibrio Cholerae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Non-group O1/Group O139LIU Min1, WEN Liangjun1, XUE Weijun1, LIU Yifang1, LIU Juan1, FANG Peng 21.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Gongan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ong'an, Hubei Province, 434300 China;2.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Gong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ong'an, Hubei Province, 434300 China[Abstract] The underlying diseases of patients with cases of non-O1/non-O139 vibrio cholerae (NOVC) bloodstream infections reported at home and abroad focused on liver diseases and hematologic diseases, but the routes of transmis⁃sion were mostly unknown. In this paper, by reviewing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fferent regressions of two case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with NOVC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 in Gong'an County, and combining with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we discuss the infectious pathway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their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 should seek timely medical treatment when symptoms such as diarrhea and fever occur, and clinicians should be alert to NOVC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such patients, pay attention to blood cultures to detect pathogens as early as possible, and treat symptoms according to the culture result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Key words] Non-O1/O139 group vibrio cholerae; Bloodstream infectio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是甲类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霍乱弧菌根据细菌菌体抗原可分为210多个血清群,非O1群/O139群霍乱弧菌(non-O1/non-O139 vibrio cholerae, NOVC)是除了O1群和O139群以外血清群霍乱弧菌的总称,暂无报道其造成暴发流行。
卫生技术与方法·138·血液感染非O1群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1例的报告单劲红1 张雨超1 高 艳1 尹美玲2 黄 颖3【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054(2019)01-0138-02【摘 要】 对某医院1例肝硬化病史患者血液培养中分离培养出的菌株进行细菌鉴定,质谱分析和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经梅里埃ATB-NEW半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为霍乱弧菌,鉴定编码为016052符合率为97.9%,T值1.0,由梅里埃VITEK®MS质谱仪鉴定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置信度99.9。
血清学凝集试验结果为非O1群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
【关键词】 非O1群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 肝硬化 菌血症2018年6月27日我院感染科收入1例上消化道出血且有2年肝硬化病史,并发败血症患者,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霍乱弧菌疑似菌株,通过细菌鉴定,质谱分析及血清学鉴定,最后被确定为非O1群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NOVC)。
这在目前国内肝硬化患者中较少报道,国外有文献是从血液中分离出非O1群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1]。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55岁,有肝硬化病史2年,长期口服中药。
黑便5天,每日1~2次,无特殊处理,因入院前5 h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达40 ℃,伴恶心呕吐呕血,门诊拟诊: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收住感染科。
①体征:慢肝面容,肝区压痛(+),中度黄染,无蜘蛛痣无肝掌无包块无反跳痛。
腹部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约2 cm,双肺呼吸清晰无干湿性啰音,无水肿。
②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95×109/L,血小板10× 109/L,谷丙转氨酶:100 U/L,谷草转氨酶:196 U/L,γ-谷氨酰转肽酶:90 U/L,白球比0.74.总胆红素108.44 µmol/L,直接胆红素63.90 µmol/L,二氧化碳17 mmol/L,总钙1.76 mmol/L,乙肝表面抗原定量38.73 IU/mL,乙肝e抗原定量9.84 PEIU/mL,乙肝核心抗体定量112.16 PEIU/mL,凝血项目PT:25.90 S;APTT:72S;FIB:0.97 g/L;D-二聚体:>4 µg/mL。
1例肺癌患者血液培养检出1株非O1群、非O139霍乱弧菌分析摘要对1例肺癌患者进行血液培养,从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血清学方面进行鉴定。
菌株为革兰阴性短小杆状需氧菌,氧化酶试验阳性,粘丝试验阳性,试验条API 20EV4.0;生化谱:1367126;该菌株为完全溶血,O1群O多价不凝集,O139群O抗血清不凝集。
该菌株为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
关键词肺癌;肝硬化;非O1群、非O139霍乱弧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引起以剧烈水样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的病原體,其中O1群、O139群霍乱弧菌是导致大流行的主要血清群[1-5]。
按照菌体脂多糖抗原的不同,已分出210余个血清群[6],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一般为散发病例,主要引起轻度腹泻,血液感染不多见[7-10]。
2016年8月26日,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从1例肺癌晚期患者的血液培养中检出1株非O1群、O139群霍乱弧菌,于2016年8月29日报广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菌株从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血清学方面进行了鉴定,并进行初步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患者,男,66岁,4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查出右肺癌(鳞癌)并双肺转移,近1个月来胸闷、喘憋、胸部CT示右侧胸腔积液,于2016年7月13日住院,8月25日因发热进行血液培养;既往病史:2007年因肝硬化、腹水住院;流行病学调查:本次住院期间喝过鱼汤。
1. 2 菌株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提供。
1. 3 仪器和试剂OLYMPUS显微镜产地:日本;SKGP-01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湖北黄石市医疗器械厂产。
O1群诊断血清: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0101。
O139群诊断血清: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101。
碱性蛋白胨水:山东省疾控中心生产,批号20160301。
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致败血症1例报道邹玖明;张爱平;李智山;杨燕;赵建忠【摘要】对襄阳市中心医院分离的2株疑似霍乱弧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MicroScan WalkAway 40鉴定仪进行生化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玻片凝集法确定血清型别,PCR扩增16S rRNA保守区基因并将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此2株疑似霍乱菌株O1群及O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均不凝集,16S rRNA扩增产物测序Blast比对分析与数据库中霍乱弧菌相似性达100%,药敏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氯霉素、复方新诺明(SXT)、四环素均敏感.该病例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导致的败血症,可能经胃肠道途径传播.【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3(033)005【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霍乱弧菌;败血症;血清型【作者】邹玖明;张爱平;李智山;杨燕;赵建忠【作者单位】襄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北,襄阳,441021;襄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北,襄阳,441021;襄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北,襄阳,441021;襄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北,襄阳,441021;襄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北,襄阳,44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6.3霍乱弧菌是导致急性霍乱性腹泻的病原体,其中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是导致大流行的主要血清群[1]。
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一般为散发病例,主要引起轻、中度腹泻,血流感染较为少见。
2012年5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1例重症肝炎并发败血症的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疑似霍乱弧菌,对该菌株进行了生化、血清学分型及16S rRNA种属鉴定,并就该病例进行初步的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病例患者,男,56岁,重症肝炎伴肝硬化腹水,因腹胀伴发热4 d入院,无腹泻。
入院后即采集血液标本、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1例非 O1非 O139群霍乱弧菌肺部感染病例报道【摘要】本文就一例清理污水管道工人污水淹溺,神志不清送医院急救,在肺部灌洗液中分离出1株霍乱弧菌,通过基因分析和血清分型,鉴定为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
关键词污水淹溺肺部感染霍乱弧菌研究者从本院ICU病房1名患者肺部灌洗液中分离出1株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NOVC),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2 0 2 0 年0 9 月2 1日中午 12点半,病史陈述者,患者同事(基本可靠)主诉:神志不清伴污水淹溺近1小时。
现病史:患者黄某某,男,55岁,舟山本地籍贯。
约1小时前清理污水管道时突然晕倒,跌入污水中,工友捞起后发现患者神志不清,由120急救送至我院急诊,转运过程中烦躁不安反复呕吐呛咳,我院急诊室内反复剧烈呛咳,呛出大量鲜血性泡沫样痰液,口唇青紫、皮肤晦暗,指尖脉氧约48%,烦躁状态,口鼻腔内大量污泥样污物,全身闻及浓烈腐臭味。
经气管插管、镇静、维持循环、加强吸痰、脱水等处理,神志状态未有改善,呼吸对抗明显,为进一步救治,拟诊为“1、下水道气体中毒:2、淹溺;3、急性肺水肿;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5、呼吸衰竭6、吸入性肺炎”收住入院。
9月23日肺部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培养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在血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直径约为2mm,圆形,光滑,透明。
菌落周围出现明显的透明溶血环,菌体弯曲呈弧状,有单鞭毛、菌毛。
应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培养,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半乳糖等产酸产气,迟缓发酵乳糖。
不分解阿拉伯糖、水杨素、卫矛醇、鼠李糖、木糖、侧金盏花醇和肌醇。
氧化酶、明胶液化试验阳性,鉴定为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报疾控后,经过肺泡灌洗液标本高通量基因测序反馈也为霍乱弧菌感染,并经过血清型鉴定,确定为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NOVC)。
同日肺部灌洗液还培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奇异变形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鸭绿江水中检出非O_1群霍乱弧菌的报告
边学武;郭春芳;陈超;孙延芳;张立化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工程学》
【年(卷),期】2000(0)3
【摘要】为了加强边境防病工作,我们于2000年4月18日对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中朝边境口岸)境内的鸭绿江水进行了检测。
并在上、中游水中检出非O<sub>1</sub>群霍乱弧茵。
现报告如下: 1 测定方法: 按中国卫生防病工作手册微生物检验分册中霍乱弧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2
【总页数】1页(P46-46)
【关键词】非O<sub>1</sub>群霍乱弧菌;鸭绿江;吉林省;白山市;卫生防病;微生物检验;测定方法;检测方法;卫生防疫站;生物学性状
【作者】边学武;郭春芳;陈超;孙延芳;张立化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山市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1.8
【相关文献】
1.肝硬化患者腹水中检出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一例 [J], 姜飞;王霞;王莹宇;康海全;张丽;杨荣胜;顾兵;邓丽华
2.滕州市非O_1群霍乱弧菌肠毒素检测报告 [J], 洪玲;侯兰;徐文杰
3.非O_1群霍乱弧菌致腹泻12例报告 [J], 韩全华;朱卫民
4.饮食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检出3株O_(139)型非O_1群霍乱弧菌 [J], 何金林
5.从井水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非流行株报告 [J], 马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一例疑似霍乱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0年7月27日,本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收治了一例疑似霍乱病例。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查明传染来源、确定疫点、疫区范围,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迅速扑灭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本中心立即组织疫情应急处置小分队赴市人民医院对该病例进行了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初步诊断为一例疑似霍乱病例。
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李三,男性,27岁,住三江街道莲塘村,系外来务工者,原籍四川省,于2008年3月来绍,现在某服装厂上班,同住一起的有其弟弟(李四,24岁),也在同一单位工作。
二、患者发病情况患者于7月24日早晨开始腹泻,大便性状为黄稀便,后为水样便,量较多,10余次/当日;未去就医也未用药。
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无粘液浓血便;24日晚上呕吐二次,无喷射状;无发热(口腔体温37.0℃),无畏寒等其它症状。
于当晚去村卫生院就诊,给予输液治疗,输液500ML,具体药物不清。
25日上午在家休息,25日下午2时,前往市人民医院就诊,初步检测霍乱弧菌阳性,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
三、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我市疾控中心流调人员接到流调指示任务后赴疫点对医院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莲塘村农贸市场及卫生室和某服装厂车间进行了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
(一)医院医生的流行病学调查我们查阅了患者的病历资料,同时对负责患者的医生做了相关调查,医生对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诊治情况作了详细介绍,患者的临床症状典型,实验室结果阳性,初步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
经调查与患者有过接触的所有医护人员身体状况良好,暂时无人出现腹泻症状。
(二)对患者及家属流行病学调查据患者李三自己介绍,他既往身体比较健康,无其它病史。
患者日常饮水为自来水,日常生活用水为土井水;病家卫生状况较差,住屋边有无盖垃圾箱,厕所为露天粪缸,且直接放入田中,田中水可直接放入河中,河水中有漂浮物,水质状况差,但自述均不用。
霍乱弧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生物学特性(一)种类和细菌分型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它可引起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
霍乱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
霍乱弧菌有耐热的O抗原和不耐热的H抗原。
根据O抗原的不同,现已有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O139群引起霍乱,其余的血清群分布于地面水中,可引起人类胃肠炎等疾病,但从未引起霍乱的流行。
H抗原无特异性,棉衣扩散试验表明所有霍乱弧菌拥有相同的H 抗原。
O1群霍乱弧菌根基其菌体抗原由3种抗原因子A、B、C组成,又可分为3个血清型:小川型(Ogawa)、稻叶型(Inaba)和彦岛型(Hikojima)。
根据表型差异,O1群霍乱弧菌的每一个血清型还可分为2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和El Tor生物型(El Tor biotype)(因在埃及西奈半岛El Tor检疫站首次被分离出而命名)。
古典生物型不溶解羊红细胞,不凝集鸡红细胞,对50IU的多粘菌素敏感,可被第IV群噬菌体裂解,而El Tor 弧菌则完全相反。
这两种型别除个别生物学性状稍有不同外,形态和免疫学性基本相同,在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征是没有本质的差别。
自1817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七次世界性大流行,前六次的病原是古典型霍乱弧菌,第七次的病原是El Tor 生物型。
O139群在抗原性方面与O1群之前无交叉,序列分析发现0139群失去了O1群的O抗原基因,出现了一个约36kb的新基因。
该基因编码与O1群不同的脂多糖抗原和荚膜多糖抗原,但该抗原与O22和O155等群可产生抗原性交叉。
在遗传性方面,如核糖型、限制性酶切电泳图谱、外膜蛋白、毒性基因等则与O1群的古典型和El Tor生物型的流行株相似(二)来源1883年,德国人科赫首次分离出霍乱弧菌。
1892年,国家卫生会议将霍乱弧菌纳入国际卫生检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