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日本第2课时(人文环境)教案2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地理课文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地理课文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七下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教案学案导引:1、日本加工贸易型经济的生产和销售有什么特点?2、日本在保护本国资源的同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哪些危害?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4、为什么日本会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教学反思: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构建了开放式的地理课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日本的国情分析出日本经济的发展战略,学生从中明白了道理也学会了分析一个国家经济策略的方式、方法。
评价方面体现得非常到位,课堂中对学生问题回答的评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此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了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中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如让学生扮演日本人,通过不同的角色理解事物的本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总之,这堂课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当然也有需要探讨的地方。
篇二:7.1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及其工业分布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2.分解课标:3.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重点和难点确立依据:学习地理区域首先要全面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还要重点指导学生把握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练习,归纳区域地理特征。
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及经济特点。
2、根据材料归纳日本农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归纳日本交通的特点。
3、根据资料说出日本的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点和人口(或名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
4、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法2、合作讨论法3、举例法4、归纳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出去历史偏见,形成向发达国家学习的正确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一)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及经济特点。
(二)运用地图说出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位置。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一组图片,说出这是哪一个国家?引入课题——《日本》。
(二)新课讲解1、高度发达的经济——工业(1)导入: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作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几个方面来了解。
(2)根据地图和所给资料,归纳日本工业发展的模式及其发展的特点、优势和劣势。
(3)据图说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城市,并分析归纳日本工业的主要分位置。
(4)拓展:日本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世界的联系。
2、农业(1)导入:日本拥有发达的工业体系,这对农业有什么帮助,它的农业有什么特点?我们来看一下日本的农业。
(2)自主学习P73第一段,归纳日本农业的特点。
3、交通运输业(1)导入:日本拥有发达的工业和农业,交通运输业又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自主学习P73第二段,归纳日本交通运输业的特点。
4、东西方融合的文化(1)导入:给出一组图片,让学生区分中国和日本。
(2)据图分析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3)展示日本所拥有的西方文化,并归纳日本文化特点。
5、人口与主要城市(1)根据课本资料,说出日本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情况。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知道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1指导学生读P21材料,思考: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略师生小结: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
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这些都说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强国。
2、指导学生读图7.8引导活动:这是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其实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很多。
大家把所见过的日本产品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丰田、尼桑轿车,松下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索尼牌录音机,化妆品等)3指导学生读图7.10、7.12思考以下问题:(1)该图反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2)日本为什么要瞄准海外市场,大量进口原料,而又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三段并结合图7.9~图7.12来讨论这些问题。
师生小结:日本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这与日本的国情密切相关。
①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燃料。
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原材料进口国。
②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就要求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
现在日本的工业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
(3)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教师小结: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了加工贸易型经济。
值得我国在发展经济中借鉴。
4引导学生读图7.9、图7.11,分组讨论:(1).日本的石油主要从什么地方进口?(中东地区)(2)日本主要产品主要输往哪里?(西欧、东南亚、美国等)5、(1)承转过渡:日本工业发达,它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呢?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读图7.13,完成P23活动一和活动二)(2)日本根据本国特点发展了临海型工业,但工业高度集中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请大家讨论:日本的工业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能带来哪些问题?(学生回答:供水、供电、供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等。
(一)7.1日本教案2(人教版七年级下)(word版可编辑修改)(二)(三)(四)编辑整理:(五)(六)(七)(八)(九)尊敬的读者朋友们:(十)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7.1日本教案2(人教版七年级下)(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十一)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7.1日本教案2(人教版七年级下)(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十二)(十三)自然特征:1.地形特点: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日本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沿海平原狭窄(关东平原最大)2.气候:类型: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短小湍急特点:四季分明,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温差较小、降水较多)(十四)人文特征1.东西融合的文化.2.发达的经济(经济实力强大,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发展条件: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的管理。
(2)主要产业:(了解)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
主要工业部门:(能列举其中几个)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等等。
(3)主要贸易对象:美国、中国和欧洲。
3.高效的农业: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很高(单产量高)。
4.日本的渔业(世界上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
5.主要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京,附近有新兴的科学城——筑波;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京都和奈良。
二、友情提醒北海道渔场的形成:北海道东部海域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海水被搅动,海底的淤泥质物质上泛使浅层海水营养丰富,藻类生长旺盛,吸引鱼类聚集,形成著名渔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陈菊知识与技能要求:1、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形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2、知道日本经济的特点,了解日本工业布局,知道日本主要的工业区。
结合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与课前准备:1、课堂教学以模拟旅游的方式进行,学生充当旅游者和调查者的角色,教师充当领队角色。
以轻松活泼的气氛进行学习。
2、课前提供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地图册、收集资料完成预习。
教师综合学生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册、收集的资料、多媒体演示的地图信息进行探究和学习,必要时才能使用课本。
教学过程:第二部分:日本之旅(旅程)师:坐了 3 个多小时左右的飞机,我们终于站在了日本的领土上。
东京真不愧是一个美丽的大城市,有雄伟的现代建筑,雅致的传统民居,商场里的产品琳琅满目,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大工厂。
同学们发觉,我们广州有很多日本的知名品牌:佳能( Canon)、索尼( SONY )、松下( Panasonic)、丰田、本田、三菱等等。
除了中国,同学们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有日本产品吗?日本是怎样成为经济大国的呢?让我们来做一个调查,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播放有关日本经济现状的录像,使学生对目前日本的经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生:利用课文、收集的资料和地图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查和指导。
)师:通过调查,我们知道日本是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请第一小组先介绍一下,何为加工贸易经济?生:绘制一个联系图来表示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国际市场原材料加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产品国内技术和劳动力师:根据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思考一下,假如你是本田汽车公司的策划人员,你会把工厂建在哪里?为什么?请第二小组来介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2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掌握日本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国家的基本情况,对于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于日本的文化特色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了解日本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
3.掌握日本的文化特色。
4.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
2.难点:日本的文化特色。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使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3.文化体验法:通过介绍日本的文化特色,让学生感受日本的文化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和图片。
2.准备日本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案例材料。
3.准备日本文化特色的介绍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地理位置,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日本。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本。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地图和图片,回答有关日本地理位置和特点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
5.拓展(10分钟)介绍日本的文化特色,让学生感受日本的文化魅力。
可以结合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特色。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有关日本地理特点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日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4、了解日本文化特点及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国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日本产品?世界其他的地区有没有日本的产品呢?1、观察课本P22的图7-11“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看看在哪些国家和地区也能买到日本的产品?2、课本P22的图7-12“1998年日本主要产品占国际市场的百分比”,找出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产品有哪些?这些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是多少?3、再来阅读P21的一组数据,结合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经济实力如何?(日本经济以工业为主并且十分发达,是世界经济强国。
)问题:就经济实力而言,现在的日本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可是,大家都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一个战败国。
战争结束的时候,日本国内经济已经陷入危机崩溃的局面。
那日本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废墟中崛起的呢?(制定了合适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策略)问题:日本的基本国情如何?4、请同学们观察P22图7-10“1998年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的百分比”,能否看出日本的国情最突出特点?(资源缺乏)问题:在生产中缺乏原料,怎么办呢?5、读P22图7-9“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可知日本缺乏的原料来源于世界各地。
问题:在运输这些原料的过程中,日本会采用哪些交通方式呢?为什么?(采用海运。
因为日本是岛国,并拥有众多的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当。
)[老师]国情一是晦气工业发展的,国情二则相反。
日本根据本国的国情,充分利用晦气因素去克服晦气因素。
[老师]像日本这样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利用本国优秀的科学技术加工成工业制成品,再大量出口,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就叫做“加工贸易经济”。
七年级(下)初中地理7.1.2《日本》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日本地形图、火山地震带图等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征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培养学生防震防灾意识,并学会正确评价地理事物。
3.联系其自然环境特点,正确分析日本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4.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人文地理要素特征,说明日本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运用,更加清晰的理解区域地理的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三)地理实践目标引导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整合信息,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技能。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引发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防震防灾等方面的思考。
二、重点和难点1.根据日本地形图、火山地震带图等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征和突出的自然灾害。
2.联系其自然环境特点,正确分析日本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3.学会分析一个国家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三、教材设计思路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
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日本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所以,在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部分,将日本选为第一个国家。
对于日本一节的学习内容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选择性的介绍。
考虑到日本的几个突出特点,教材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和“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内容设置。
四、教学过程设计【讲授新课】说一说:你都知道日本的哪些品牌?哪些产品?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和承转:日本在汽车、光学产品、家电产品等在世界市场有众多知名品牌。
日本经济发达,人均收入水平高。
读一读:世界经济强国日本。
教师归纳和承转:日本在自然环境和国土面积上并没有多大的优势,这个国家是如何发展成经济强国的。
议一议:结合下面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日本(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日本的人口
(2)知道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和交通运输业);
(3)知道日本主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4)日本的文化
教学重点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难点
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相互结合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有哪些突出特点?
活动1:阅读课本18页的文字,总结:
1、日本的人口(地狭人稠—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活动2:[阅读材料]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总结:
2、日本的经济特点: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活动3:[读图]P21图7.8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说明了日本的工业部门。
[读图]P22图7.9“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20世纪末日本进口主要工业原料所
占百分比图”
[读图]P22图7.11“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和“20世纪末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
问题(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问题(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发达国家,主要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问题(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从西亚进口石油,从大洋洲、南美洲等地进口多种金属矿等。
)
问题(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美国、亚洲和西欧)
活动4: [读图]P23图7.13“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P23
问题(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问题(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主要出口。
②太平洋沿岸的有利条件: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
问题(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有利:促进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上更具有竞争力。
不利: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
[过渡]近年来,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带污染严重,地面下沉,用地用水紧张。
日本已加快扩大海外投资,将一些工业,包括把污染较多的工业移往海外。
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P21。
3、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活动5: [读图]P24“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时装品牌店”、“大阪一条街”、“日本小洋房”、“洛都——京都”
[小结]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文化上既有深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文化兼容的典型。
[反馈练习]
展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
(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
作业:
板书设计:。